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最後一夜

(幕開)

(幕開)

(夜。)

(豪宅的睡房中佈滿紙皮箱,霸佔了睡房不少空間,令本來偌大的睡房顯得甚為逼狹。)

(睡房中的大床上有一對年過花甲的男女。)

(男子戴着眼罩、口罩,只餘下鼻孔呼吸,大字型伸開手腳,呼呼大睡。)

(女子月則沒有戴口罩,輾轉反側,狀甚辛苦。)

(女子在床上翻滾一輪,索性坐起身來,點着床頭燈,從床頭櫃取來眼鏡戴上,又拿來平板電腦按了幾下。)

(女子並沒有用耳機,平板電腦傳來電視劇集的聲音。)

(男子給吵聲,取下眼罩和口罩。)

男子:(抹了抹口水)老婆,咁夜仲睇乜鬼戲呀?快啲躺平訓喇!

女子:(把平板音量調低)老公,你都識講,我係拒絕躺平的。何況聽晚就係我的最後一夜,我心情特別緊張,好似返回去要出嫁的日子!(唱)

「放低 願你把身體放低

  縱使 沒法把心窩放低

  再伴我一晚 讓記憶添一分美麗

  最後這一晚 就快消逝

  以後未來是個謎

  不必牽強說盟誓

  難料哪夜再一齊

  Let me touch you one more night

  以後未來像個謎

  只知愛你(愛你)愛難逝

  無論有沒有將來

  Let me hold you one more night」

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智能燈泡試當真

是咁的,想當年魔術師一家由屯門大興邨搬到龍門居,實賤了「換樓階梯」,作為屋企司庫的老媽子因為要節省成本,便貪平找樓下的裝修店去搞裝修。可想而知呢類裝修店都係既伏又黑,鋪電線偷工減料,連入牆銅喉都省掉,結果就係唔使十年便因為電線老化搞到全屋大跳掣。魔術師召來師傅檢查維修,又見其時父母俱已仙遊一段日子,理應清理舊物,便決定來個大裝修,再俾啲本搵個切雞C幫手諗掂佢。

睇慣魔術師的塞內設計系列就知,搵得切雞C去搞,便實有啲乜乜物物展示櫃,加埋走廊射燈懶有型:

但問題來了,過得幾年魔術師發現走廊射燈撻唔着,以為係燒燈膽,便叫師傅來檢查兼換燈。點知一 check 之下,原來好似魔術師圖中呢類天花射燈的燈腳型號叫MR16,呢種針腳燈泡需要配電子火牛,今次係燒火牛唔係燒燈膽:

(網上圖片)

2022年6月25日 星期六

新聞雜評(三百六十四)

教師藉詞看Netflix性侵15歲女判囚45個月 官批濫用教師角色毁事主一生 2022年06月23日

【有線新聞】一名英文教師多次非禮年僅15歲的女學生,並與她非法性交,法官批評被告濫用教師身份摧毀事主一生,判監三年九個月。

38歲被告馮霆麾由囚車押送至區域法院。案發於2019年1月至8月,任英文教師的被告,多次相約校內15歲女學生到自己家中看電影,兩人之後發展成情侶,被告八個月內兩次非禮事主,五次與她非法性交,被裁定七項非禮及非法性交罪成。

辯方求情時指,被告沒有戀童癖,與事主是情侶關係,相處期間沒有使用暴力或威嚇,事主沒有懷孕或染上性病,事後不能再從事熱愛的教學工作。被告自行撰寫求情信,指還柙期間教囚友英文、翻譯法律文件,自己已斷送前程,每天都後悔。

區域法院法官陳廣池指,整封求情信中沒有提及過受害者,重點只是斷送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反問被告何來自責及悔疚,又指被告英文程度高,不可能辭不達意。辯方則說被告讀英國文學,表達方式較含蓄隱晦,被法官質疑求情不用含蓄。

陳廣池判刑時,批評被告濫用教師角色,如果作為男朋友,責任應該是關愛對方,給予安全感及幸福感,但被告摧毁事主人生,令她患上抑鬱症及創傷後遺症,同時認為被告重犯機會不低,判囚三年九個月。法官在庭上鼓勵事主,不要因為一個男人自毁前程、摧毁一生,世界很大,仍然要積極擴闊自己的圈子。

1. 38歲被告馮霆麾...被告自行撰寫求情信,指還柙期間教囚友英文、翻譯法律文件...(區域法院法官陳廣池)指被告英文程度高,不可能辭不達意。辯方則說被告讀英國文學,表達方式較含蓄隱晦,被法官質疑求情不用含蓄。

千祈咪搞錯,呢位「麾兄」並唔係「魔兄」。查實被告咁「絕倫」應該叫做「庭摸」先啱。又,話說被告讀嬰國文學,睇個樣(見伸延閱讀)又夠文青,講嘢隱晦的確能夠係激起少女春心蕩漾,連中出都玩埋(日月神報的報導遠較畸寶「明刀明槍」),Netflix 使唔使拍返出齣「嬰文教畜詐騙王」賀一賀被告法網難逃,要摸住個「後庭」入冊?

2022年6月23日 星期四

一朝天子一朝臣

13官員留任或升調組新政府 特首、政務司列外國制裁名單 李家超:嗤之以鼻 2022年06月19日

【有線新聞】國務院任命特區新一屆政府主要官員,三司十五局中,13人是由現屆政府留任或升任,亦有6個新面孔加入問責班子,包括3位立法會議員。

新班子名單出爐,李家超下午與這26人,在政府總部見傳媒。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我的團隊是一支多元、團結、忠誠和執行力強的團隊。」

「第二把手」政務司司長,由特首辦主任陳國基出任,他與李家超同樣被列入外國的制裁名單。李家超:「一些霸凌的國家,嘗試用一些所謂制裁的手段,去嚇怕特區的官員。更加令我們堅信不移,繼續我們認為維護國家安全應有的職責。我會嗤之以鼻、我不會理會這些所謂制裁,亦不會主動理會他們如何發展。」

新班子將在7月1日履新,財政司司長繼續是陳茂波;大律師公會前主席林定國,接替鄭若驊做律政司司長。新設的副司長職位,由創科局前常秘卓永興、現任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張國鈞出任。與李家超合作超過十年,保安局常任秘書長葉文娟,成為新一屆的特首辦主任。

政務司正副司長會管轄9個局,原來的7個局長無得留低,只有鄧炳強、曾國衞和許正宇原位過渡;楊潤雄則平調,去新開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兩位副局長蔡若蓮及謝展寰就坐正,執掌教育局與環境及生態局。

勞工處處長孫玉菡,出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公務員事務局常秘楊何蓓茵,則升任局長。發展局前常秘林世雄,及現任常秘甯漢豪,出任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及發展局局長;建築署署長何永賢則出任房屋局局長。

新面孔則包括,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及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大灣區航空董事及行政總裁丘應樺,和立法會議員孫東。

1. 李家超:「一些霸凌的國家,嘗試用一些所謂制裁的手段,去嚇怕特區的官員。更加令我們堅信不移,繼續我們認為維護國家安全應有的職責。我會嗤之以鼻、我不會理會這些所謂制裁,亦不會主動理會他們如何發展。」

「嗤之以鼻」四個字唔知係唔係夾過嘅講稿,基本上李班子一被問到被尾帝制裁就用呢四個字來回應。其實如果唔去旅行唔買尾股尾價,被制裁都無問題嘅。係驚有國際業務的錢莊唔敢做呢班被制栽官員的生意,就連做官的最佳投資:買樓做收租仔都唔係咁易啫!

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

逆工管思維(二十四)之 Too dirty, sometimes uncivilized

日前在人言報讀到以「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聞名於世的寶寶大小姐的呢篇「次所文」,十分之似柏楊《醜陋的中國人》風格。可能女人真係特別記仇,惟有祝寶寶大小姐「來生不做傷巷人」喇!

信報 2022年5月30日

張寶華 兩個墟

廁所

很多朋友都說我是一個奇怪的人。約我去一間新餐廳食飯(如果不是酒店、商場),我會先問:有沒有廁所?新公司要在工廠區,我第一件事考慮的,不是租金,而是有沒有獨立廁所。

總之,一個乾淨的廁所對我來說十分重要,現在的新公司,因為有兩個獨立而嶄新的廁所,我可以自己獨立使用一個,而不用跟員工和客人share。為此,我願意付出更多的租金。

朋友問:為什麼廁所對你那麼重要?去食飯,先不問好不好食,而是先問有沒有廁所?一般人都以為我腸胃有問題,當然不是。

一個地方如果連維持廁所乾淨都做不到,這個地方距離有希望還十分遙遠。

一間餐廳的廁所衞生搞不好,米芝蓮的我都不會去,因為不相信它的食品衞生會搞得好。一所學校、一間公司、一個屋企,如果廁所亂七八糟,再好也好不到哪裏去。

廁所整潔絕對反映文明程度,廁所不及格,其他不用說了。

所以我公司的廁所不但日日洗,氣味都不能有,我會檢查,純白的坐廁上有一點塵都不允許。我的廁所也不許別人使用,因為會令我神經緊張。

廁所管理可以看到管理者的質素;而如何用人家的廁所就看到你的質素。

看人要看細節,如何如廁就是細節之一。當然我沒變態到人家用完廁就闖入去檢查,但大概也會知道一二。有些人用完後,一地水,一地紙屑,這些人不是很有公德心的。

不同國家的人的如廁行為也不一樣,不是外國的月亮特別圓,但外國人確是比較文明,他們絕大部分不會把廁所弄髒,咱們中國人就不成了。早兩年新冠未爆時,同胞去泰國廟宇的廁所,搞到天怒人怨,從此這所廟宇的廁所就不准中國人用了。

不要小看廁所文明,它是人類文明的指標之一啊。

2022年6月17日 星期五

新聞雜評(三百六十三)

第二期消費券八月派 「準永久性居民」可領半額 移民、有意離港無份 2022年06月13日

【有線新聞】第二期5,000元消費券8月7日分階段發放,下周四開始登記,來港升學、專才等非永久居民可以領取半額5,000元消費券,過去36個月一日都不在香港、有意圖或者已經永久離港,都不合資格領取消費券。

今期有六個儲值支付工具,新增PayMe和BoC Pay,曾領取消費券,想沿用原本的支付工具,不用再登記就有錢到手,如想「轉會」就要下星期四至下月23日上網登記。

政府放寬領取資格,多兩類人合資格要登記。6月13日或以前滿18歲的居民可取得全額一萬元;有條件成為永久居民的人,例如是來港升學、專才等會獲半額5,000元,預計多30萬人取得消費券,用多10多億元公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非永久居民是否都可享用消費劵,政府聽到訴求,考慮消費券目的助力經濟,同時希望在可控範圍讓多人受惠,都是好事。」

移民或有意離港的人就被「踢出局」,營辦商會抽查申請人有否提早提取強積金或職業退休計劃款項,又以2019年6月18日劃線,過去36個月不在港就不合資格,但去年消費券是用過去24個月為期限。

陳茂波:「考慮到疫情關係,過去這段時間曾出現『黑暴』、出現疫情,大家回來香港不是那麼方便,所以我們覺得要從寬。社會上有人提出,移了民的人是否不應獲派消費券,這個建議本身有一定合理性。」

財政預算案及稅務政策組主任王學玲:「如果他覺得我不在港但有好強理由,例如是我因為……對不起,我應該不可以說理由,因為大家會用這個理由(去解釋)就不可以。」如果市民是去海外升學、公幹,可以向政府提交證據、審核結果,無論早或遲登記,劃一8月7日有錢落袋。

八達通用戶8月7日和10月1日分別取得2,000元,用完這4,000元,最快11月16日收到1,000元尾數,其餘五個支付工具的用戶分成兩期各2,000元及3,000元派發,同樣是8月7日及10月1日到手,最遲明年4月要用完。

有來港升學的內地生說打算用消費券來買電腦,港大內地生何先生:「會更加公平一些,我們也是在這邊生活、也很長時間,我覺得很好,我可能用於購買電腦和一些學習工具。」港大內地生張先生:「5,000元是一種心意,那怕只有1,000、2,000元,但也覺得挺好的,我覺得對內地生吸引來港就學、深造也是一個很好的吸引力。」

1. 移民或有意離港的人就被「踢出局」,營辦商會抽查申請人有否提早提取強積金或職業退休計劃款項,又以2019年6月18日劃線,過去36個月不在港就不合資格,但去年消費券是用過去24個月為期限。...如果市民是去海外升學、公幹,可以向政府提交證據、審核結果,無論早或遲登記,劃一8月7日有錢落袋。

眾所周知,我城正苦沒有「移民紀錄」,根本就是無掩雞籠,由80年代的恐共傷民到今時今日的黃黑都可以自由地彈出彈入,在外撈得掂唔需要納稅,撈唔掂隨時可以回流,有身份證就可以拎着數。至於以提取MPF的理由作是否「移民」的界線,咁自僱又無供MPF、無業、家庭主婦、或者「小朋友」又點計呢?「有意圖永久離開」又點計呢?唔通又係自行申報,「相信一眾刁民都會守法」咁硬膠?

仲有,「所有登記人的資料都會經過入境處審查及積金局核對,儲值支付工具營辦商也會抽查個案」(見伸延閱讀),抽查的責任點解係要俾營辦商去做,而唔係正苦全部做哂呢?又係為官避難?將資料俾營辦商睇,乜唔怕洩漏私隱咩?

2022年6月15日 星期三

灣灣疫情傳真機

台灣疫情指揮官陳時中確診新型肺炎 2022年06月12日

【有線新聞】台灣的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確診新型肺炎,要居家隔離。

陳時中上午在家中做快速測試,結果呈陽性,改以電話和視像方式了解防疫工作進度,相關工作由副指揮官陳宗彥暫代,近日接觸過陳時中的防疫官員快速測試結果是陰性。

台灣昨日宣布疫情轉趨穩定,暫停周日疫情記者會,當地最新本土確診回落至5萬宗,再多163人死亡。

本來以為灣灣疫情經已轉緩,無甚新聞價值;點知日前就來一單防疫主師陳時鐘中招的新聞,認真估佢唔到。我城抗疫雖然甩手甩腳,但主帥777副帥心心眼都有定日做快測,主要官員無試過中招(去完洪門宴都無事),跟灣灣與及米帝尾帝勾萌豬國、甚至世界各國相比,以官員中招率來說,我城真是「抗疫模範生」呢!

言篩正傳,人言報李道可謂「有心人」,竟然花了不少功夫分析灣灣疫情發展。咁有心,呢碗「二手飯」似乎食得過:

信報 2022年6月7日

李道

誰關注台灣疫情真相?

正當各地捱過了Omicron疫情最危險時期,一直作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卒之也抵擋不住這隻傳播力驚人的病毒。有曰,只要死亡數字可控,尤其疫苗發揮保護效能,則無必要過分憂慮;然而,細察台灣死亡數據,卻發現不少奇怪現象,值得各界更進一步地深入關注。

台灣防疫工作備受肯定,截至去年底即Omicron肆虐前,每百萬人口累計僅約700人染疫,較香港約1670人少逾一半,至於被西方同樣譽為模範生的紐西蘭則有2700人,而新加坡更超過5萬人。直至3月底,台灣累積確診病例仍僅2萬多,但踏入5月初Omicron巨浪襲來,才幾乎以每天新增2萬的高速惡化,6月初7天移動平均日增個案已高企8萬水平,而每日死亡人數亦突破了100關口。

日死100人並不特別驚人,香港此前最慘重時逼近300人之譜,何況台灣人口約2400萬,相當於香港的3倍幾。須留意的是,台灣染疫死亡人士的分布若何。

死亡人數:有無打針各佔一半?!

台灣的衞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每天均會發布新聞稿,標題列出當日新增確診總數,以及本土和境外個案數字。內文巨細無遺,按照男女、市縣分別列出確診統計,還會列明死亡年齡介乎什麼,以及多少有慢性病史、多少無疫苗接種。乍看起來,數據十分精細,惟重點來了,有個非常重要的數字卻「隱藏」起來,沒有在新聞稿裏出現──到底是什麼?

答案是多少死者已經接種疫苗。筆者先留意到,港媒引述報道時,每次都僅提供多少死者沒有接種疫苗,而沒同時列出多少死者有打針、及分別打了幾多針。當時,已發現一個詭異現象,就是台灣近日平均有逾百人病逝,報道指稱當中一半未曾打針;譬如6月1日,總死亡人數122人之中有55人無打針。簡單心算一下,根據打針與否實屬非黑即白的邏輯,是否意味已打針者亦佔死者一半?到追查一手資料,即台灣官方新聞發布,方始發現原來內文亦無提供多少死者已經打針。

事實上,除台灣外,許多地方的新冠疫情訊息發布,都沒提供病逝者的接種紀錄,不論每天更新抑或累積統計均從缺,在官方抗疫網頁上遍尋不獲。香港份屬極少數的例外,不單提供完整的病逝者的接種紀錄統計,還分析了不同年齡層的接種劑次的死亡率。當然,這或源於香港「疫苗猶豫」問題嚴重,故不得不藉此數據強調「打針好過不打」;不過,這無疑也是資訊透明的一個體現。

話說回來,台灣不是沒有提供病逝者的接種紀錄,只是沒有在新聞稿內文列出,因為答案都藏在新聞稿最後的附件裏,而且僅提供一個個未經整理的個案。以下是筆者整理數百條原始資料後所得出的統計數據【詳見統計表】:

打三針死者多於打一兩針?!

統計表顯示,截至6月1日的過去七天,台灣所有染疫死亡人數裏有否打針或打了幾針的分布統計。結果令人十分意外,已打針者果然高佔死者多近一半!七天累計,無打針的比例為四成多,打足兩針甚至三四針的比率同樣是四成多。

不是說疫苗有效提供保護作用,可以減少死亡風險嗎?必須強調,不要誤以為兩者各佔一半,等於疫苗提供了一半的保護力,此乃一個數學謬誤。簡單比喻,某人聲稱擁有「睇穿骰盅」的能力,能夠提高「賭大小」的勝率;然而,當該人的勝率跟沒此異能的幾乎一致,則「睇穿骰盅」可謂毫無作用!

然而,這還要考慮市面上到底有多少人已經打針。香港第五波疫情之所以死得人多,低接種率無疑是重要元兇。台灣最新的一針接種率高達89%,兩針亦有82%,三針為66%,亦即每十個人裏面,有六至八人已打齊針,只餘一人未打針。由於接種疫苗對降低確診的作用不大,即當地染疫人士之中,每十人可能有六至八人打齊針,只有一人未打針,那麼已打針的死亡人數比未打針的高,其實是正常不過的。問題是,即使引入相關因素,已打針者的死亡人數也不應該跟未打針者平分秋色。

香港的大數據研究顯示,第五波疫情以來,香港逾七成死者均沒打針,反觀打了二針和三針的則僅佔一成左右;參照逾6500宗80歲以上死亡個案,得出相關年齡層沒有接種疫苗的死亡率為16.47%,打一針則減半至7.06%,打兩針和打三針更會減到3.82%和1.22%。台灣並無相關死亡率研究,抗疫指揮官陳時中只曾粗略指出,未打針的死亡率為打過3劑疫苗的6倍;另外,當地接種率的年齡層界線亦訂於75歲以上,其中已打一針的比率為80.4%,打兩針為73.9%,打三針為62.3%,即社會上每百名相關長者,約62人打了三針,約12人打了兩針,約7人打了一針,餘下約20人沒打針。

假設這百名長者的感染風險均等,且皆不幸地確診了,若按香港的大數據死亡率計算,則無打針者之中有3.3人可能死亡,而打了一、二、三針者則分別有0.76人、0.44人、0.46人可能死亡。也就是說,共有0.9名已打齊針者(兩針以上)可能死亡,這明顯少於無打針的3.3人,跟台灣實際兩者各佔一半相去甚遠!還有一點值得留意,查當地打三針的實際死者比例(31%),居然比打兩針(14%)和打一針(10%)的總和還要多,非似推算所示分別應該更少或類近才對!必須補充,這是假設了打齊針與未打針的確診風險均等,若果打針後中招風險比未打針低,則針後死亡人數理應更加之少!

或曰,香港的針前針後死亡率,不宜直接套用到台灣身上;可是,疫苗不是被普世認同,乃抗擊疫情的最佳武器,甚至是唯一武器?為何台灣的針後死亡人數,卻離奇地偏高?你又打針,我又打針,為何大家的死亡情況卻差異極大?可以的話,誠應多拿幾個地方的數據比對,遺憾地如前所述,別的地方卻無類似香港的統計。

香港疫苗保護力遠勝台灣?!

由於上述比較,是針對類似年齡群的針前針後死亡率,所以跟人口比例、及內防擴散與外防輸入等因素無關。背後理由,大概離不開幾個:

一,此疫苗不同彼疫苗。香港提供了兩種疫苗,分別是科興和復必泰(輝瑞疫苗),最新資料顯示,前者在80歲以上的兩針接種率為45%,後者為13%,即每一人接種復必泰就有三人接種科興。至於台灣,則提供四款疫苗,分別是輝瑞、阿斯利康、莫德納,以及台灣自主研發的高端疫苗。當地官方網頁並無顯示各年齡層的接種比率;若按總實際接種劑量計算,接種比率分別約33%、31%、31%、6%。不同疫苗之間的有效性,肯定存在差異,但這是否足以解釋上述奇怪現象?有待專家更進一步的研究。

二,兩地醫療體系亦不相同。在疫情最惡劣時,中央出手幫助香港抗疫,由增加床位到醫護人手,以至引入分層分級的分流機制,都有助減低香港死亡數字。問題是,台灣已打針患者的死亡數字偏高,是否可以歸咎於港台之間的醫療服務及醫療政策差異?除非彼岸醫療投放較少關注已打針者,例如資源集中搶救未打針者,才會導致兩組死亡數字竟然比肩而立。究竟情況若何,或有待更進一步的政策討論。

三,兩地抗疫意識也可能有別。香港此前一直追求「清零」,第五波疫情更令全城人心惶惶,當時「與病毒共存」的呼聲不似今日高漲;台灣今輪疫情爆發,適逢全球各地大幅放寬包括旅遊等的限制,這會不會令當地民眾出現「疫苗自大」問題,即以為打過針就有恃無恐,及可不藥自癒耽誤求診?換言之,這未必是官方分流出現問題,而是民間的「自行分流」(有病不求醫或遲求醫)導致已打針者死亡較高。

四,統計方法或有偏差。一方面,香港的死亡率計算可能不當,畢竟在第五波疫情的高峰,核酸檢測嚴重供不應求,抗原快測亦可能有漏報或誤報;在確診基數不準的基礎上,必然對死亡率構成干擾──但要注意,上述原因只會令確診人數的分母出現低估問題,換言之實際死亡率可能更低才是,從而令台灣對比香港的針前針後死亡數據變得更不合理。另一方面,在台灣新聞稿有意文過飾非的前提下,只提無打針的死亡人數而不提有打針的相應數字,究竟當局又有否準確提供或準確調查疫下真實死亡數據?早前,台灣在確診計算上引入「校正回歸」的辦法,已經貽笑大方;彼岸的政治操作手腕,眾所周知較港成熟得多,故透過操弄統計達致政治目的,實非天方夜譚。不必諱言,假如當地無打針的實際死亡人數比官方公布為多,上述矛盾便可簡單理順過來。

這又牽涉到政治層面討論。台灣是個高度民主社會,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的2021「全球民主指數」,台灣排名高踞第8位,是亞洲第一,比美國還要高。此外,台灣亦享高度新聞自由,根據無國界記者的2022「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台灣排名站於第38位,亦高於韓國和日本。理論上言,民主有利於民間監督,新聞自由也有利於真相浮面,但為何台灣的輿論,卻似乎連打針者死亡高於無打針者都不知道,連帶香港及其他海外媒體皆沒注意這個異象?其實,台灣不是沒留意,只是關注很少很短暫;兩黨競爭及第四權監督,實際層面均未發揮預期效果。

準確收集和客觀演繹數據

台灣的經驗還為我們帶來至少兩個抗疫啟示。一是不要單單依賴疫苗,由警惕市民不要過於鬆懈,到維持一定的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力度,以至進一步完善醫療救治策略等,抗疫絕對需要多管齊下,不必也不應追求一招竟全功。第一點是建基於台灣數據準確而言,而第二點則是必須確保疫情數據準確;不然,任何據此作出的判斷和評估都會失效。事實上,當香港核酸檢測供不應求問題已見解決,何不要求所有快測陽性呈報者必須進行一次官方核酸檢測以作核實?此外,當全港所有學生都需要及有能力每天進行快測,為何相關做法不能擴展至更大範圍,例如由公務員和公營機構帶頭執行?校園快測措施實施以來,幾乎每周都識別出約百宗確診,即切斷了百多條傳播鏈,避免了百多間學校出現爆疫;倘無此措,則香港迄今就不止一間幼稚園和一間中學爆發了。

撰文時,香港單日新增確診突飆至500宗,遠較此前的兩三百宗為多;當局解釋,可能是疫苗通行證剛進入第三階段,有人虛報陽性結果以取得康復碼。究竟真相如何,還待局方加強抽查和更長時間的觀察。其實,除了「假陽性」即「無病卻呈報」問題,「假陰性」即「有病不呈報」問題亦須留意。弔詭的是,此前當大家擔心疫情時,許多聲音質疑官方公布數字可能低估實況;到現在愈來愈多人傾向「共存」,以至渴求進一步放寬時,相關質疑卻變得幾不可聞──敢問「不呈報」的問題前後有大變化嗎?所謂讓數字說話,就是彰顯數據的客觀性,而非主觀地一時強調某數、一時無視某數。如果說台灣疫情數據有異象,香港疫情數據其實亦有異象。說到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準確地收集數據,沒有客觀地演繹數據,必不能夠給出正確的答案與正確的政策。台灣如是,香港亦然,第一步必須關注真相浮面。

2022年6月13日 星期一

圍爐

(幕開)

(密室中,昏暗的燭光底下,衣香鬢影,數名男女拿着香檳、蛋糕碟,亙相祝賀。)

(女主人家有如穿梭蝴蝶,在客人中周旋。)

(眾人都沒有戴口罩,高談闊論。)

(一名中年婦人快步走上前,拉着女主人的衣袖,要跟她碰杯。)

中年婦:(打起心心眼)大家姐,你咁快就要走,我地真係好唔捨得你喔!

女主人:(語重心長)心心,你都要保重。依家熱廚房已降溫,比卡超可能會搵心腹頂你個肺...哈,唔係,係頂你個位。到時無我睇住,你又無權無份,萬一方丈小氣起來,要搵人替數千亡魂祭旗,你就係最佳對象。

心心:(感動得要哭)大家姐,你對我真係好!都係我衰,過去幾年政策成日左搖右擺,又唔知市民要返工,唔係個個可以 work from home,係我連累咗你至啱!(唱)

重讀著你的告別信

  抑壓已暗湧

  雖不信寫的話 竟可以這麼重

  但再哭亦無用

  徐徐又當這信是你 緊貼我抱擁

  可惜信太單薄 怎可填密落空

  愈信傷早抑壓 痛便愈沉重

  難平衡自己 忐忑的起伏

  難原諒我心 反覆的變動

  是我個性舞擺 換來這封信

  曾令你瘋 舊情要一別而盡

  仍多麼需要你 仍多麼需要你

  如今天失去了 怎麼退怎麼進

  如果可不要信 寧死都不要信

  但看我手 再激動仍只得傷信

2022年6月11日 星期六

新聞雜評(三百六十二)

馮煒光|下屆政府有必要重設新聞統籌專員 2022.06.06 10:07

IC (Information Coordinator)是新聞統籌專員的英文簡稱,筆者當年在政府,由特首到各級官員都是這樣稱呼筆者的。新聞統籌專員最重要的工作是協助時任特首解釋政策,及塑造特首一個良好形象。然而筆者還未進入政府,便受到視香港管治權為其禁臠的個別資深AO(Administrative Officer, 政務官)刻意拖延任命,以便阻撓梁先生施政。這位資深 AO縱使獲梁先生委以要職,卻私下不斷向《蘋果日報》放料洩密,破壞梁先生形象,又在友儕間多番表示不滿意梁先生的施政風格。一句話:AO不歡迎非AO人士(包括內地同胞)插手香港管治權,縱使你是獲中央政府合法委任也不行。套用一句內地用語:「水真的很深」。

IC工作應包括定期召開記者會,解釋政府政策。但因為資深AO的阻撓,再加上前兩任IC也早已不召開定期記者會;故筆者想到以實名為特區政府多開幾個報章專欄,以文字來為政府發聲;高峰時一周內有四個。這些專欄也和梁特首的網誌互為犄角。特首網誌當然是在特首授意下,由IC執筆。當時YouTube 還沒有今天這麼熱,否則筆者會建議梁特首用 ,或者由筆者親身上陣。總之,各政策局局長各自解釋政策,尤其技術性內容,IC則把特首推出各項政策的用意和初心,闡釋清楚。 

至於說筆者在社交媒體(FACEBOOK)和攬炒派筆戰。大家不妨回想一下2020 年《香港國安法》出台前攬炒派的氣燄。倘若筆者不理直氣壯地回應,只會讓歪理橫行,荼毒不知就裡的年輕人。雖然有人說筆者「惹火」,但筆者從不惹愛國人士的「正義之火」,只會去滅攬炒派的「鬼火」。

IC也應主動聯繫各方,爭取他們對時任特首施政的了解,這當然也包括愛國健筆。筆者快要入官場的消息一出,筆者一向愛讀其文章的屈穎妍小姐便撰文批評。但筆者秉持愛國愛港之心,深信屈小姐是明事理的人,便主動約見屈小姐。承蒙屈小姐不棄,筆者終能通過多次接觸,和屈小姐成為好友。2021 年筆者出版政論文章集《丹心》還有幸獲屈小姐賜序。

除了愛國人士,筆者也主動接觸一些反對派意見領袖,其中包括袁彌昌博士等,讓他們明白梁先生施政的初心。梁先生也不時抽空和一些意見領袖飯聚,筆者負責安排名單。還記得有一次刻意邀請鍾劍華博士,那時的鍾博士不像今天這麼「離譜」,筆者本著能爭取便爭取,成功讓梁先生同意把鍾博士也加入那次飯局的名單。

至於各大傳媒的負責人,甚至當日剛獲擢升的陳沛敏,筆者也本著「深入虎穴」的精神,約了她和她的一眾高層飯局,盡可能爭取她們了解梁先生的施政。筆者還記得當日飯局前後的忐忑,生怕一時口誤,被《蘋果日報》借機大做文章。至於《蘋果日報》的李八方及專跑特首線的林俊謙,筆者更是經常聯繫,盡可能爭取。筆者甚至連晚飯時間也撥出來接待傳媒朋友,以至一位電視台老總在席間對筆者說:「極少官員願意遷就我們,約我們晚飯」。至於代表特首約見筆者之前的溫和派黨友,爭取支持,那更是「家常便飯」。

IC也應善用影像去為時任特首服務,故筆者甫進政府,便向美國總統奧巴馬偷師。據說奧巴馬為保持良好形象,一個星期可以由其「御用」攝影師拍逾萬張照片,然後挑選最能表達奧巴馬形象的照片,放在白宮的網站,供媒體使用。除了媒體,也可以讓其支持者廣傳。 一畫勝千言 (A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筆者雖不才,但這道理還是懂的。要師承奧巴馬,當然是向坐擁700 名員工年花十多億公帑的政府新聞處借將。偌大一個政府新聞處,不可能一兩位攝影師也借不出來吧。但在資深AO阻撓下,當年快要卸任的新聞處長(當然也是AO)則推說「特首經常有機密會議,不方便拍攝」推搪。

新上任的新聞處長(當然也是AO)耐不住筆者的糾纏;有一天來到筆者辦公室關起門,很鄭重地對筆者說:「想到一個好辦法」。然後從西裝口袋掏出一張產品單張。筆者還記得是SONY的,這位處長鄭重對筆者說:「這台輕攜型相機剛出來,才4000 多港元,你去買一個,然後你天天跟著梁特首來拍。」筆者當時心中極不快,明白這是AO阻撓梁先生塑造良好形象的又一舉措。順帶一提,這兩位處長今天都身居局長。

既然梁先生在AO的包圍下,舉步維艱;筆者也不再去令梁先生更為難,便自己扛下來。當天下班後,筆者索性自掏腰包買了一台性能更好的單反相機,又自掏腰包主動去報讀工聯會的攝影課程,為的是幫梁先生拍更好的照片,好放在特首網誌上。縱是如此,資深AO又指示本屬筆者之下的同事(由新聞處借調到特首辦)以個別照片質量不夠好,「玷污」特首網誌質素為名,拒絕上傳。

梁先生著筆者去拿特首網誌的密碼,以方便梁先生隨時可以上載文章或照片;但在資深AO 撐腰下,筆者「下屬」竟然拒絕交出上傳密碼,直到筆者2017 年7 月1 日離任,筆者仍未能掌握這其實隨時可以改回來的密碼。由於密碼不在IC手中,故每當梁特首要在下班後或周末發網誌,筆者便頭大,要像「求哥求姐」一樣去求這些「下屬」幫忙上載。直白地說:「因為有AO撐腰,故連梁特首也可以不賣面子。」

筆者一直忍了五年,才把當年IC工作情況寫出來,是希望李家超先生能知道實況,這也是為何筆者去年(2021)競選立法會議員時,一直力主改革AO制度的原因。若任由AO從中作梗,隨便洩密,輕易破壞特首形象,暗中阻撓其他公務員幫助非AO出身的官員/局長工作,香港仍然難以長治久安,「一國兩制」也難以行穩致遠。

1. 故筆者甫進政府,便向美國總統奧巴馬偷師。據說奧巴馬為保持良好形象,一個星期可以由其「御用」攝影師拍逾萬張照片,然後挑選最能表達奧巴馬形象的照片,放在白宮的網站,供媒體使用。...在資深AO阻撓下,當年快要卸任的新聞處長(當然也是AO)則推說「特首經常有機密會議,不方便拍攝」推搪。新上任的新聞處長(當然也是AO)耐不住筆者的糾纏...對筆者說:「這台輕攜型相機剛出來,才4000 多港元,你去買一個,然後你天天跟著梁特首來拍。」筆者當時心中極不快,明白這是AO阻撓梁先生塑造良好形象的又一舉措。...筆者索性自掏腰包買了一台性能更好的單反相機,又自掏腰包主動去報讀工聯會的攝影課程,為的是幫梁先生拍更好的照片...資深AO又指示本屬筆者之下的同事(由新聞處借調到特首辦)以個別照片質量不夠好,「玷污」特首網誌質素為名,拒絕上傳。

其實成件事好簡單,「發炎人」話幫有689影靚相放上網,可以幫佢塑造良好形像,但係個成效點 measure 先?仲要借調新聞處人手,份糧邊個出先?借咗去個攝影師的 reporting line 係點樣?會唔會一借無回頭?點解「發炎人」自己唔攞 budget 名正言順開個位請人?以華山派呢間「公墓園學院」、師從岳不群的AO(蝗偉論和捏得拳,見伸延閱讀)當然唔會應承。至於是否「故意阻撓689塑造良好形象」就好難講,但起碼人地搵個藉口打發你呢個「發炎人」走真係話都無咁易。

2022年6月9日 星期四

魔術師資產配置(2022年6月)

本月結算,投資組合比例,股票:商品:房託:現金加債劵比例為33.0:3.8:28.2:35.0,原因係五月尾六月頭收咗唔少股息債息,又出咗糧仲竟然有幾萬蚊 bonus(估唔到只係做咗7個月都有),現金多咗,正好是複式投資的時候。要維持34:4:28:34的投資比重,今次就有以下行動

1. 將少許房託套現,目標當然係用長期賺息蝕價的匯賢產業信託(87001.HK)來開刀。

2. 股票就加倉生活基金的內銀及沉船基金中的8號仔(Mirror 粉絲狂潮不減,黃 Viu 勢頭大好,顯示出黃色經濟圈在藍營世界的生存哲學 — 就係政治模糊化,食兩邊茶禮;不過呢類擦邊球要打得好小心,否則好容易車毀人亡,尤其是鏡仔大多是娘炮造型)。

3. 高息虛弊也因為平台調低最高存款額而作出相應調配。

以每100萬股票組合計,資金調配如下: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學師

「魔術師,你不如往後就將你跟你個 team 的電郵都 cc 俾同事M,等佢知道點樣去改善表現喇!」

某日,魔術師收到看守領隊呢個電郵,就知道同事M又在玩嘢,例如同看守領隊話「我唔知你想我點改善表現,你要話俾我知。」

魔術師就諗,呢啲「我唔知你想我點做」的反問句應該係職場慣技,通常都係俾人評定表現不達標的員工的遁辭。連魔術師現職的呢間小小的私人公司都咁鬼麻煩,可以想像到要辭退表現差劣的公墓園的程序係幾咁複雜。

立會通過改革公務員議案 議員倡引入獎罰機制 聶德權認同制度需與時並進 2022年06月02日

【有線新聞】立法會通過改革公務員制度的議員議案,有議員建議引入按表現獎罰的機制,公務員事務局長聶德權說,認同管理制度需要與時並進。

距離新一屆政府上任不足一個月,候任特首李家超的政綱提到要加入公務員關鍵績效指標KPI,在立法會會議上,有議員建議可仿效其他國家的制度,楊永杰(九龍中):「我建議政府仿效新加坡,將全體公務員薪酬與表現掛鈎,而有份制訂政策的公務員薪酬,與他所屬的政策局、決策局部門的關鍵績效指標要掛鈎。」

有議員批評現時公務員的表現評核機制過於寬鬆,建議引入按表現獎罰的機制。專業動力林素蔚(新界東南):「表現最好的10%就有獎金,最差的10%就收警告信,連續兩次收警告信,就要凍薪甚至革職。」

聶德權:「我十分認同公務員管理制度需要與時並進,能提供足夠誘因,同時設有有效賞罰制度。單單在2021至22財政年度,公務員被免職個案有51宗,我引述這數字及事例,是希望大家不要誤以為公務員是鐵飯碗,即使有嚴重過犯仍不會被免職。」

這個由新民黨李梓敬提出,促請改革公務員制度的議員議案,最終獲分組點票過半數贊成通過。

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

八的平方(2022)

(幕開)

(夜。)

(豪宅的睡房中,大床上有一對年過花甲的男女。)

(男子戴着眼罩、口罩,只餘下鼻孔呼吸,輾轉反側,睡得很辛苦;女子卻沒有戴口罩。)

(女子忽然驚醒,坐起身來,發現自己出了一身冷汗。)

(女子攝起枕頭,按着床頭燈,從床頭櫃取出戴上眼鏡。)

(女子吁了一口大氣,定一定神,便開始搖醒男子。)

女子:(驚慌地)老公!老公!

男子:(半睡半醒)你又搞乜呀老婆?夜喇!訓喇!

女子:(伸手摘下男又的眼罩)老公!我就係訓唔着吖嘛!我仲發咗個夢添!

男子:(閉上眼睛)老婆,今夕何夕?總之,在今日呢個敏感日子,你唔好夢見朵「豉油花」就得!

女子:(將男子上半身扳過來,面對自己)我...我無呀,老公!之但係...你...你話嘞!究竟一個人要睡得幾熟,才會連坦克車來到帳幕前都唔知吖!

(男子用雙手掩着眼睛。)

男子:(沒好氣地)哎!柴大媽的鬥噏你就咪鬼理佢喇!當年班牛鬼蛇神依家都唔知去哂邊,你仲咁上心做乜?(唱)

舊夢不須記 逝去種種昨日經已死

  從前人渺隨夢境失掉 莫憶風裡淚流怨別離

  舊事也不須記 事過境遷以後不再提起

  從前情愛何用多等待 萬千恩怨讓我盡還你

  此後人生漫漫長路 自尋路向天際分飛

  他日與君倘有未了緣 始終都會海角重遇你

  因此舊夢不須記 亦不必苦與悲

  緣來緣去前事的喜與淚 在今天裡讓我盡還你」

2022年6月3日 星期五

新聞雜評(三百六十一)

疫苗通行證|有食客未更新針卡要折返 60萬人過期仍未打第三針 2022-05-31 11:38:01

第三階段疫苗通行證今日實施,須完成接種三劑新冠疫苗,才能進入食肆、戲院、商場等等表列處所。實施的第一個早上,就有長者因不懂更新「安心出行」的電子針卡,而未能進入酒樓飲茶。

長者不懂更新電子針卡

有到茶樓的食客表示已經接種三針疫苗,但掃描電子針卡時顯示為紅碼,可能是未更新「安心出行」內的電子針卡,須折返家中取新的針紙,再由職員協助重新上載第三針的二維碼。她表示不知道今日起實施第三階段疫苗通行證,否則會帶備針紙外出。另外亦有長者表示,長者不懂得使用智能手機或應用程式,身邊亦未必有年輕人可以教教導,她不懂得如何將新的針紙上載至「安心出行」上,特意帶同針紙到茶樓,由職員協助更新「安心出行」的電子針卡。茶樓職員表示,今早只有兩三名食客的安心出行掃描無效,或疫苗通行證顯示紅碼,他亦有協助數名長者更新電子針卡,運作大致順暢,昨日亦有特意提醒熟客,今日要帶同針紙外出。

60萬人到期仍未接種第三針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梁振在一個電台節目中表示,現時仍有約60萬人已接種兩劑疫苗滿6個月,但仍未打第三針,相信飲業界將流失3至5%生意額,整體影響不算很大,期望這批人士能在3個月內響應呼籲打齊三針。他又稱,已安排職員協助食客使用安心出行,不少長者已更新針紙,認為運作暢順。

不少長者仍擔心疫苗副作用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表示,不少長者仍然擔心打疫苗會有副作用;亦有打算打針的長者到疫苗接種中心後,被醫護人員指血壓未穩定,要先詢問醫生意見才能打針。另外,亦有康復者沒有向衛生署申報,無法取得康復證明。即使疫苗通行證有助鼓勵市民接種疫苗,仍有長者難以符合通行證要求。

從事會計的Peter(化名)至今未接種一劑疫苗,因此他完全不符合疫苗通行證的接種要求,不但無法到食肆堂食,最痛苦是連到髮型屋剪髮亦成問題,令他要變成「長毛」。他表示,自己不接種疫苗主要是質疑疫苗成效,加上政府至今未有清晰交代要市民接種多少劑疫苗才足夠。他又指,「疫苗通行證」對他構成「無形壓力」,恍惚令他變成「孤兒」,需要日曬雨淋地買外賣,形容自己的基本權利遭「疫苗通行證」剝奪,但基於現實生活需要,Peter指將會接種首針疫苗。

食環:會繼續嚴厲執法

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張宜偉亦在節目中表示,市民使用安心出行情況大致暢通,如果疫苗通行證二維碼的外框顯示為紅色,代表未完成接種指定的劑數,或未有將最新的針卡上載至安心出行。他又建議,康復者將接種紀錄及康復紀錄都上載至安心出行。張宜偉稱,資科辦上周起設立的熱線,已收到過萬人查詢,透過通話解答超過90%的查詢,亦有在25個港鐵站設立流動支援站。 食環署表示會繼續嚴厲執法,呼籲餐飲處所負責人及顧客遵從相關規定。1

1. 有到茶樓的食客表示已經接種三針疫苗,但掃描電子針卡時顯示為紅碼,可能是未更新「安心出行」內的電子針卡,須折返家中取新的針紙,再由職員協助重新上載第三針的二維碼。...她不懂得如何將新的針紙上載至「安心出行」上,特意帶同針紙到茶樓,由職員協助更新「安心出行」的電子針卡。

可怒也!魔術師竟然就係眾「廢老食客」中的一員,日前去茶餐廳食午飯就係出咗紅碼,原因就係無「更新」針卡...原來繼上次無故 delete 針卡之後,「安心」又有新搞作,就係第三階段疫苗通行證要「手動更新」電子針卡...但係點解要「手動更新」呢?魔術師已經係將「安心」綁上「醫健通」再綁上「智方便」,要「更新」的話點解唔係自動經 API 自動連繫搞掂呢?仲要手動咁落後?好明顯又係「安心」、「醫健通」、同埋「智方便」3個 app「兄弟爬山,各有各做」(黃黑腔)㗎喇!

好,就算係用手動更新:

魔術師係發現「安心」係匯入唔到呢張針卡的:

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

魔術師資產配置(2022年5月結)

本月巷尾股市債市在驚完世界大戰息魔之後稍為企穩。沉船基金受尾市科技股所累,本月每單位收報$160.54(我城貨幣,下同),較上月跌1.43%,依然佔第一位。環市弊市元氣未復,唔太精神,黃金價格依然受息魔影響繼續下跌,商品組合每單位收報$140.63,雖然較上月跌4.08%,但依然可以守住第二位。生活基金又再發揮防守性質,重奪第三位,每單位收報$132.22,較上月微跌0.02%。

第四位是合格線現金(存款除外)及債券組合,每單位收報$129.17,較上月跌3.45%,主要都係高息企業債受息魔影響下跌。痕指止跌回穩,複式盈富保持第五位,每單位收報$122.84,較上月升1.87%。

房託組合大發神威,憑較高派息在跌市中受投資者青睞,每單位收報$111.82,較上月升2.18%,終於擺脫包尾惡名,升一位至第六位。強積金組合今次就受環球債券基金及畢尾股金基金拖累,每單位收報$107.11,較上月再跌2.06%,包尾而回,真係風水輪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