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唔好以為魔術師真係俾班黃人「激親」先至寫咗上文《也論「悲天憫人」及「功成」》勘誤,而係剛巧在網上見到以下上聯求下聯:
船行五湖四海
本來在寫對聯前想寫啲有關傷民中文水平的引子,點知就見到有關比卡超的「口誤」,寫吓寫吓就變咗獨立成篇添。
言歸正傳,「船行五湖四海」應該點對呢?
先不論平仄,上聯「名詞、動詞、數量、名詞、數量、名詞」仲要「湖、海」(腦中不自覺響起《楚留香》「湖海洗我胸襟」)都係三點水旁,魔術師才疏學淺,只係想到「千絲萬縷」都係「絲」旁兼對到數量,但subject和動詞就對不上了(「情牽千絲萬縷」似乎有點夾硬來),更遑論要有意境呢!
魔術師腦閉塞,又見某些網友對 AI 讚譽有嘉,於是便好奇心起,看看 AI 會點答對聯呢?
先問 DeepSeek,答曰:
船行五湖四海
水納千支萬派
解說詳盡,仲對埋平仄添:
再問 Perplexity,答曰:
船行五湖四海
客渡千山萬水
不過就一如我城妄友在討論區留言,無乜解說,一切「自己諗」:
魔術師自己評分,就覺 DeepSeek 比較意識流,抒情居多;而 Perplexity 則比較有故事性,有前文後理,似乎較優。於是便叫兩位 AI 才子互評:
先是 DeepSeek 評 Perplexity:
再由 Perplexity 評 DeepSeek:
看來兩位 AI 才子都是識英雄重英雄,大家的評語都是「打和 super」。
但兩位 AI 才子似乎唔執着對返「三點水旁」的要點,對魔術師來就答案始終未係最佳。
最後魔術師都係忍唔住叫兩位 AI 才子評吓拙作:
DeepSeek 給魔術師的評語:
Perplexity 給魔術師的評語:
***
伸延閱讀:
信報 2025年9月4日
余家強 後不變期
文科請槍
全城關注名校女生疑似請槍事件,筆者曾經任職IT公司,見識寫Apps寫Code的繁複,不可能因「口誤」把沒做過講成有做過吧!莘莘學子鬥十八般武藝猶如軍備競賽,靠嚇,且談談我熟悉的文科項目,同樣存着許多問題。
舉例詩詞創作,散文怎樣也可以,內容高低各花入各眼,但比賽模仿唐詩宋詞,便具一定入門階,其中先決條件要識分平仄,香港主流教育不會教,直到DSE中文科也不考,可算課外知識。
平仄,以母語作為廣東話去學習較有利;古漢語分平、上、去、入,普通話已喪失入聲,粵語保留──東董凍篤、音飲蔭泣、邊扁變必、容勇用欲……前者=平聲,後三者依次上、去、入=仄聲,富天份者掌握這pattern即能調出任何漢字聲調,吾師何文匯教授稱之為「天籟調聲法」,但對大部分人畢竟困難,逐隻字試來查韻書又太麻煩,不懂就不懂,中小學欠動力推廣此冷知識。
基本規則
掌握了平仄,典型格律詩一聯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理論上填什麼字皆可,惟須符合平仄,其他「下三平」、「孤平」、「拗救」等規則,亦根據平仄,撇開平仄不足以談詩詞。沒學過平仄的學生怎參加呢?學界朋友告訴我,通常仰賴中文科老師修改。一首詩幾十個字,亂撞平仄準確率約50%,估計老師要修改一半,形同rewrite了。像名校阿Sir興奮說漏嘴與潘女生「共同研發」一樣,合作無間,偏忘記比賽首重參加者的原創性,本末倒置呀!
評審可以怎判別詩詞是否原創呢?我覺得可以約見入圍者,不用問什麼詩意主旨云云,那些屬於吹水,作家擅長寫未必擅長吹,即席隨機抽問某漢字的平仄才立竿見影;正如上文所述調聲法,並非死背,該懂便懂,一試即知。但據我所知,評審甚少如此測試抽問的,或許認為不重要,或許太小心眼,或許根本不想篤爆吧!若說參賽者不諳平仄卻創意可嘉,豈非似足資優教育學苑話「提供概念」就得?我提供概念想變出一首傷春悲秋、觸景生情、傳頌千古的詩詞,具體細節文字交給老師代勞寫,可不可以?我還算詩人嗎?
天才兒童
提這些,想講的是,近年許多天才兒童式賽事,正如那位吹哨者所言,往往超乎中小學生範疇和能力,當初令人驚奇、佩服,家長樂於追逐,愈搞愈大,漸漸大眾起疑心,思想扭曲者諗到作弊。我不排除的確有識寫Apps或格律詩的自學青少年,而無論理科文科,欲簡單測試當事人是否原創總有法子的,可惜主辦方似乎雅不願明察秋毫,「有容乃大」,唯求氣氛熱烈,好大喜功,遂鬧出諸般笑柄。誰肯戳破這國王的新衣?何來許多小牛頓小杜甫啊?戳破可不好玩,打斷業界食物鏈,我言盡於此。
馬踏六合八荒
回覆刪除//六合八荒
刪除令我諗起天山童姥
問咗gemini,有以下答案:
回覆刪除船行五湖四海
旌揚三山五嶽
部首對仗:
「湖、海」為「氵」部。
「山、嶽」為「山」部。
同樣是完美的水對山。
對仗分析:
船行 (名+動) 對 旌揚 (名+動),「旌」指旗幟,「旌揚」即旗幟飄揚。
意境: 上聯寫商船或艦隊航行於廣闊水域,下聯寫軍隊或儀仗的旗幟飄揚於崇山峻嶺之間。氣勢磅礴,有開疆拓土、威震八方之感。
筆描千巒萬嶂
部首對仗:
「湖、海」為「氵」部。
「巒、嶂」為「山」部。
水對山。
對仗分析:
船行 (動詞) 對 筆描 (動詞)。
意境: 這個下聯更具文人氣息。上聯是行者用船的軌跡來丈量江湖,下聯是畫家用筆的線條來描繪山川。一為行者,一為畫師,都表達了對壯麗河山的熱愛與探索。
要加咗"請留意五湖四海的湖海都是同一部首"先至會去留意("馬馳萬里千山"喺第一個回答),所以AI都喺未能夠完全取代
//上聯寫商船或艦隊航行於廣闊水域,下聯寫軍隊或儀仗的旗幟飄揚於崇山峻嶺之間。氣勢磅礴,有開疆拓土、威震八方之感。
刪除鄭和下西洋?
//上聯是行者用船的軌跡來丈量江湖,下聯是畫家用筆的線條來描繪山川。一為行者,一為畫師,都表達了對壯麗河山的熱愛與探索。
忽然變咗 2D 山水畫
//"請留意五湖四海的湖海都是同一部首"
即係AI都係唔叫做就唔做,唔識 observe 然後自動波做嘢。
客談七嘴八舌
回覆刪除哈哈,我仲以為係「鸚舞七嘴八舌」添。
刪除佢係巢傾亂七八糟(令人抓頭)哈哈。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