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應該「夜拍」才對。
***
是日出動D3,鏡頭有16mm 2.8 魚眼,85mm 1.4D,14-24mm 2.8G,135mm f/2D DC,另加SB900,SB800閃光燈兩枝。
廣角影人像要就位,皆因另一邊太多閒雜人等,構圖不佳:
髮燈練習:
波波效果、連飛燈練習:
傳說中的Defocusing lens,對焦極度考人功夫,影10張無1張得:
魚眼鏡穿崩效果,連老師支大閃光燈都入埋鏡:
2013/01/27 00:46:39
咳咳,應該「夜拍」才對。
***
是日出動D3,鏡頭有16mm 2.8 魚眼,85mm 1.4D,14-24mm 2.8G,135mm f/2D DC,另加SB900,SB800閃光燈兩枝。
廣角影人像要就位,皆因另一邊太多閒雜人等,構圖不佳:
髮燈練習:
波波效果、連飛燈練習:
傳說中的Defocusing lens,對焦極度考人功夫,影10張無1張得:
魚眼鏡穿崩效果,連老師支大閃光燈都入埋鏡:
2013/01/27 00:46:39
廠仔們想躲懶,環球通用的藉口就係:「我唔識做。」唔識做就唔使做,美顏上司為免魔術師俾佢地屈哂所有嘢上身,便提議跟魔術師一起上廣州給廠仔一些「訓練」,面授機宜,以免佢地有藉口逃避死線。
雖然公司可以代購紅磡直通車票,但魔術師家住屯門,無理由繞一個大圈回祖國吧?去得紅磡都到咗深圳喇!於是乎魔術師的「第一次和諧旅程」就這樣開始了!
***
0705
起床,梳洗,換衣服。
0725
樓下吃早餐。
0745
乘小巴到上水。
0815
到達上水,上學時間已過,沒什麼跨境學童,更沒水貨客,難道上水已經「被光復」了?
0835
到達羅湖,大陸關口例牌人肉過關。但,哇個女關員好漂亮,也不是瓜子口面才好看的,方方面形的有點像趙薇,仲笑容可掬添!可惜邊防不能拍照…
0845
去到廣深鐵路(和諧號)售票處,點解自動售票機竟然會唔收紙幣,只收錶 聯卡呢?呢張環球金融的銀聯卡卻又唔食喎?咳咳…回想起來,這張好像是借記卡(Debit card),難不成先要像八達通一樣先入錢?要問問同事先…
0855
唯有排隊人肉買票,折騰了好一會,買票就買票喇,點解咁鍾意搵個售票員埋呢問路?到得魔術師喇前面的男人時,忽然有個阿婆攝埋來問可唔可以俾佢先,話自己尿急喎!前面的男人不讓,魔術師也秉承港人深表自豪的「公平原則」叫阿婆排返隊,事關呢班車就開,約了公司車架嘛,遲到又要叫人等了。
但結果…本班車的票還是買不到,要坐下一班車了,而且明明魔術師是要買一等票的,售票員卻給了二等,給魔術師省下二十大元人仔,看來還是自動售票機較可靠,回程一定要問同事怎樣買票:
0921
上到膠鐵,分配到的座位給個男的佔了,說「有貨在貨架,要看著」喎!一個個圓形像是用來裝油漆的膠桶也不知是幹啥的,唯有跟他掉位吧。座位上有「清潔袋」,又有「膠鐵小姐賣餐飲食物」,很有點70年代火車阿婆賣雞脾的感覺。本來想拍拍照的,但畢竟是在人家地頭,不知道港燦這種行為會不會被視為「不文明」,結果還是算了吧。
當然阿媽教落,出門靠朋友,好在有黑莓手機,當然要不停地要跟廠仔報位置和抵達時間,以免公司車遺下了魔術師呀!
1030
抵達廣州,美顏上司早就在守候,無理由丟低魔術師唔理嘅。
1100
去到公司,開會。
1230
午飯飲食團,開單食阿公,當然食七咁食,之但係十幾人食完都只係千幾蚊,又唔係貴。仲有一味係唔知乜嘢魚嘅魚生,配菜十幾樣逐樣點,事前功夫搞幾分鐘,最後只係撈埋咬幾口,認真廢時失事。魔術師不習慣吃東西前影相,只好用網上圖片代替。
1400
食飽飽,返公司教廠仔做嘢,但廠仔阿頭哼哼唧唧,又係講就當然唔會逆上司意,但做起上來卻又是另一回事了。
1600
吓!廣女同事竟然響屋企帶條粟米返公司當下午茶?
1800
美顏約咗另一名廣州頭領去食餐好嘅,叫埋魔術師去。嘩,又要除鞋又要坐塌塌米,使唔使咁高檔呀?之但係,又魚生又壽司又燒鯖魚,三個人都只係7百幾人仔埋單,又唔貴喎!
1930
去到廣州車站,乘和諧號回程,今次坐頭等。咦,點解售票機識收紙幣架?
2130
平安到達深圳。
2200
去到上水,嘩,條橋度極多街頭小食,由魚蛋碗仔趐串燒蒸豬扒包炸大腸到甜品到有,超正!咁先係香港精神吖嘛!但為免太張揚,魔術師都係離遠影張相算喇!
咦,有栗米喎,影返張寄俾廣女先!
***
伸延閱讀:
2013/01/25 01:57:30
基層人士開飯難,有幾稀奇呢?
10年前,也只三數十元一天的飯餸錢:
家母有一個習慣,就係將日常開支記在帳上,每月洗費清清楚楚。家母身後,父親另開帳簿續寫。家父身後,魔術師將剩餘頁數寫完,帳簿便由紙張變成冷冰冰的電腦檔案,再也不會有續寫的問題。
***
伸延閱讀:
2013/01/22 00:09:49
呢篇又算唔算係盲目追求「高等教育」的膠文?
信報 2013年1月18日
程介明 教育評論
放眼看高等教育
上兩周談到擴展高等教育,舉了很多方面,說明不論從個人的前途,還是從社會的發展出發,高等教育已經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而在香港,則高等教育的發展,既不在政府政策議程之內,也不是政黨力爭的項目之一,因此很可能高等教育就此長期停滯。香港未來三、四十年的經濟發展、社會演化,以及個人前途,都會遭遇難以克服的障礙,也再難以期望香港保持其國際地位。
現在再拿一些例子看看。一個例子是保安。十多年前,聽過負責再培訓的朋友說,假如不懂英語、不懂普通話、不懂得使用電腦,就只能進入收入最低的職位,裏面就有保安,反正是看看門口而已。現在不一樣了,許多的住宅、商廈,都裝上了現代化的警報系統,沒有一定的資訊知識和應變能力,就難以勝任。
學歷要求:不必提高?
另一個例子,是幼兒園教師。一直到大概十年以前,幼兒教師的起碼資格,是中學三年級畢業。即使如此,由於教育的普及,也由於社會的要求,其中不少的幼兒教師,其實都有中學會考文憑。後來,幼兒教師的正式資格,改為需要中學會考及格;但是那時候,不少的幼兒園已經開始聘用念過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假如你是一位幼兒的家長,你認為你孩子的教師應不應該受過高等教育?近年芬蘭的教育,在國際比較中備受注意,很多人就注意到芬蘭的教師都有碩士學位,包括幼兒教師。其實,芬蘭並不例外,很多歐洲國家,都要求幼兒教師有碩士資格,因為幼兒時期的學習至為重要,因此幼兒教師須要有充實的專業資格。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社會,我們應該怎麼做?
其他如社工、護士、會計、保險經紀、物業經紀、機艙服務員、酒店顧客服務,都已經經歷了這樣的演化。馬上有人會說:這是「學歷貶值」。我們當年入行的時候,還不是沒有念過大學?不也一樣的有非常成功的事業?
答案很簡單:此一時也,彼一時!今天許多行業的要求都不一樣了。當我們享受着生活素質的提高的時候,往往都是由於提供服務的人的素質提高了;不能一方面想享受更高的生活素質,而另一方面又不讓工作人員接受更多的教育。
上周提到過銀行櫃員。家父三十年代初進入上海銀行,當見習生需要經過三種訓練:打算盤、辨銀幣(在指尖敲響辨聲)、瀏覽檔案。那時櫃員的職能,就是「出」(提款)與「納」(存款);這樣的培訓足夠應付業務。現在當櫃員,要應付多種存款、投資、保險,還要應付許許多多的其他的突發事件、疑難雜題、獨立個案,非要有一定的臨場決策能力不可。
今天的護士,其實在負擔着過去醫生才准做的工作,方能讓醫生做更多的高層次的診斷與治療;也有一些護士擔任的工作,是醫生沒有受過培訓的,護士也有護士獨立的專門知識,需要經過高等教育。
除非要建立一種說法:「念高等教育,其實只是一種幌子;對於人的能力沒有實質的提高」。跟下來的結論是:「高等教育,不發展也罷!這麼多年不是一樣過來了?」讀者們,你贊成這種說法嗎?
高等教育:不念何妨?
這種想法的另一種表達,就是:「現在的大學生,一代不如一代,就是因為高等教育太快了。再擴展,大學生的素質就只有更低」。這是把數量擴展與素質提高對立起來:數量多了,素質必低;按邏輯反過來說:素質要高,數量須少。如此來說,過去擴展初中、擴展高中,都做錯了。不擴展,保持精英,豈非素質最高?
還有一種說法,現在香港需要的是中等技術人才,因此需要多一些培養中等人才的教育(這也許就是特首《施政報告》提出的「學以致用」)。於是認為高等教育不宜發展,而應該發展職業教育。
假如我們與香港主持職業教育的朋友認真研究一下,就不難知道:職業教育也在不斷轉型。以前的觀念,職業教育就是讓年輕人掌握「一技之長」,以此謀生,終生受用。現在的職業教育,短期的目標固然是能夠就業,但是更多的是為年輕人準備多元出路,而且要準備未來的職業轉換。因此培養專業技術之餘,更重要的是培養基本能力(如語言、決策、應變);也因此,職業教育機構也不遺餘力在創造技術以外的學習經歷,如各類課外活動、社會服務、學生組織。
也就是說,現代的職業教育,其實已經很難與高等教育截然劃分。職業教育,主流已經不是為了學生的短線就業而作技術性的培訓,而是與高等教育一樣,為學生準備多元、多變的一生。因此,不能因為入讀學生的成績稍次,就認為這些「職業課程」(例如「高級文憑」)就不入高等教育之流。有不少職業機構主辦的課程,早就有了高等教育的屬性,不應該因為課程的「出身」而不承認其高等教育的「身份」、壓低其價值。實事求是地承認這些課程的屬性,其實也是擴展高等教育的途徑之一。
當務之急,中等人才?
抱着「中級人才」說法的,其實忽略了一點,也就是所謂「中級人才」,其實已經不可能靠純技術性的、低層次的培訓就能獲得。隨着時代的轉移,這些崗位,必定是由高等教育的畢業生逐漸進入;而不可能由更低學歷的年輕人攀升。要想一想,即使進入了崗位,這些「中級人才」,也必定會逐步嚮往並演變為「高級人才」——或則是由於個人的向上心,或則是由於工作素質的升格。把這些「中等人才」的培養,寄託在學業「成績不逮」的中學畢業生身上,其實是很脫離實際的空想。
前兩年,有大學畢業生在酒家當了部長,有報章作為奇聞作「特擊」報道。意思是,你看,大學生居然要放下身段當部長。放眼看,遲早飲食業的部長會愈來愈多由大學畢業生擔當。應該慶幸,那時候,香港的飲食業,也會因此而更上一層樓。這不是你和我可以隨意控制的,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問題不在於高等教育的規模要多大,香港遠遠談不上高等教育過多。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的中小學教育如何能夠前進一步,讓盡量多的年輕人可以從容地進入高等教育。因為基礎教育的素質而使得他們進不了高等教育,不是雙重懲罰嗎?除非我們認為許多人天生就不應該接受高等教育!
1. 當我們享受着生活素質的提高的時候,往往都是由於提供服務的人的素質提高了;不能一方面想享受更高的生活素質,而另一方面又不讓工作人員接受更多的教育。
呢個社會,有啲職業所要求的「知識」(魔術師不說學歷)是愈來愈低的。以程生所舉的例子來說,如護士、會計、機艙服務員、酒店顧客服務等,要求可能係愈來愈高,但保險經紀、物業經紀等卻非常有疑問(甚至有考過所謂證券試的都知道問題有幾「專業」),而社工、記者等的要求就更低,只要自我感覺良好,有信心事事站在道德高地上批判資本主義,大搞社會主義就可以了。
所謂「生活素質的提高」、「提供服務的人的素質提高」,其實很多時是拜科技進步(當然「提供服務的人」要懂得操作)、和「工作態度改善」所致,而不是由「高等教育普及化」而來。
2. 不擴展,保持精英,豈非素質最高?...於是認為高等教育不宜發展,而應該發展職業教育。
的確是.
現在資訊愈來愈發達,不同行業所需的知識(站在道德高地的工作除外)愈來愈多,但人類的生理時鐘卻沒有進化過,基本上可供「職前學習」的時間卻是不變的。大部份人都應該是廿一、二年左右吧?回想起當年的小學課程,真的有需要唸六年嗎?中學又有需要唸五年去考會考、七年去考高考嗎?例如說,將小學減兩年,中學減一年(現在已是六年制),以現在小朋友六歲可以學識三國語言的教學法,應該可以十四、五歲便讀大學,廿一歲碩士畢業,這才能叫「高等教育」普及化;否則人人上大學hea幾年在迎新營玩「人形蜈蚣」舐同學屁股又或是寫大字報用粗口鬧校方,就叫做「高等教育」。
但人的成長卻是受限於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很可能大部份同學真的要18歲才夠「成熟」去入大學(以上述例子所見並不見得),四年的大學課程內容愈塞愈多,雜而不純,這樣的「高等教育」又有何用呢?不念何妨的「高等教育」,其實就是指學了根沒有「學」過沒兩樣的「高等教育」。
魔術師相當讚同當年有理工、城市理工、職業先修學院等提供的高級/文憑課程來作為職前培訓的做法,同學們學到實用知職不在講,更加重要的讓這群同學知道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不會不切實際地「自我感覺良好」。
3. 所謂「中級人才」,其實已經不可能靠純技術性的、低層次的培訓就能獲得。隨着時代的轉移,這些崗位,必定是由高等教育的畢業生逐漸進入;而不可能由更低學歷的年輕人攀升。
如果連「中級人才」也不可能由「低學歷的年輕人攀升」,那叫「低學歷的年輕人」情何以堪,如何生活?乜唔係話「終身學習」嘅咩?學完都無前路,怪不得有咁多年輕人申請公屋喇!
4. 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的中小學教育如何能夠前進一步,讓盡量多的年輕人可以從容地進入高等教育。因為基礎教育的素質而使得他們進不了高等教育,不是雙重懲罰嗎?
就算進得到「高等教育」,學會了「硬知識」,但工作態度、做人態度差勁,對自己無要求,對工作沒熱誠,對生活沒有危機感才是致命傷。「硬知識」幾時學都得,但人格的培訓才是最「基礎」的教育,而人格訓練卻是現在「高等教育」最缺乏的一環。只重視讀書而不培育人格,就只會製造愈來愈多講嘢似是而非,滿口歪理,亂拋書包的刁民。
***
伸延閱讀:
2013/01/21 00:21:12
1. 第一個感覺係:份嘢係用中文寫成嘅,所以會有以下趣翻譯:
「功在國家,利在香港」(第22段)=“we have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resounding success of the Mainland's reform and opening up. Hong Kong has also benefited from this national achievement.”
「山高海深,土地難求」(第49段)=“Hong Kong is hilly and surrounded by water.”
「地區問題地區解決、地區機遇地區掌握」(第190段)=“addressing district issues at the local level and capitalising on local opportunities”
「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第198段)=“Once adopted, we will announce and roll them out as soon as ready.”
2. 所謂「報告」,應該係講之前做個啲乜,用嘅係過去式。CY上咗半年,記憶中有「做過」嘅嘢就只係雙辣招、遏止雙非嬰、最多計埋「綠油雅丸」,照計無乜好講,結果變成大講願景的「計劃書」。而且由於講嘅都係「我的願望」,基本上係無乜「罵點」的。
3. 有刁民傳霉諷刺CY為「研究生」(「因梁振英對極多政策都只是提出作『研究』,被網民諷刺他交出一份『研究論文』,而他本人其實是『研究生』。」(2013年1月17日 紀曉風 獨眼香江 梁特口講務實實則唔打得 《施政報告》盡展十大假大空)),但推行任何政策之前都先研究其可行性(feasibility)及找出可行方案(clear choices),而CY上任之前「理論上」無資源去做的,上任後半年又刁民纏身,各項政策要做研究無可厚非。問題係CY無列出時間表,例如某研究項目將於幾時完成,列出方案供公眾參考討論等,咁就唔會太「虛」(順帶一提,「研究」總比「考慮研究(consider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務實」)。
4. 「政府已掌握的土地,可供2012-13年度起5年內落成約75 000個新公屋單位,及在2016-17年度起的4年內落成約17 000個新居屋單位。」(第60段) - 又係講得唔清楚,沒有「時間表」的無提供期每年供應量,如果係2013-16年都無單位落成,最後一年才有75,000供應的話就死得喇!
5. 「在私人住宅市場方面,在未來3至4年,一手市場預計可提供67 000個單位」(第61段) - 唔明,照計地產霸權唔推單位就唔推,自由市場吹佢地唔漲架喎!
6. 「在2018年起的5年內,公屋的總供應以至少100 000個單位為產量目標」(第63(1)段) - 2017年已有普選,咁CY係咪曲線叫傷港市民選佢連任呢?因為連唔到任,嗰10萬個公屋單位隨時就會泡湯,「置安心」就是經典例子啊!(「故此我們不會再推出『置安心』項目。」(第63(7)段))。
7. 「除填海外, 岩洞和地下空間也是土地供應可行來源。」(第82段) - 填海得來的地方,風水上為淫濕之地,旺商業不利住宅;同樣,傷港人無理由咁折墜,要住岩洞和地底掛?
8. 雖然份施政報告好多係「研究」,未知做唔做到,但全民退保「做唔到」的機會就好大(「僱主、僱員及政府三方供款的全民退休保障建議同樣富爭議性, 而且也涉及負擔能力和可持續性等問題。」(第97段)),CY敢對抗無理刁民,絕對值得拍掌致敬。
呢份施政報告,魔術師俾65分喇!
***
參考資料:
2013/01/18 01:52:08
一字咁淺,個案三答到你...
數年前二百萬以下的上車盤,現在幾乎絕跡,年輕人普遍收入和儲蓄不多,難以獨力上車。面對「癲價」樓市,不少家長唯有替子女支付或墊支部分首期,協助他們趕上樓市的高速列車,這筆首期彷彿成為父母給子女成家立室的禮物。不過,亦有年輕人不願向高樓價低頭,寧願租樓,不為「樓奴」,希望活得更自在。
港府早前雖出重招穩定樓市,樓價升勢稍遏,不過市場憧憬美國新一輪量寬措施會吸引資金再度來港,推高樓價,加上低息環境持續,樓價仍有上升壓力。本集會探討「趕上車」與「不買樓」兩類年輕人的現況。
***
個案一:一生兒女債
80後的阿Elle與丈夫月入共三萬多,二年前買咗層130幾萬的屯門樓,兩房,建築面積530幾呎,按揭分二十年攤還,但兩小口最初只有十多萬首期,九成按都要供三十年,「要供到退休好辛苦」,結果阿Elle的父母俾咗二十幾萬佢地做首期。
雖然話理論上係供三十年,但係呢個世界有通脹,佢地兩公婆咁後生應該會有晉升和跳槽機會,過得幾年每月還幾千蚊就唔係負擔了。做咗咁多年人,兩個加埋都只係得十幾萬首期,仲話要未婚搞嘢搞出人命添!佢地父母就勁嘞,唔單止養大佢地,仲幫佢地置業;到佢地自己要做人父母,又能夠幫自己仔女置業嗎?
***
個案二:父母最緊要「生性」
Olivia,80後,在大學工作,月入超過兩萬,又係有父母幫手上車;但所謂「幫手」,其實係父母一直將佢俾的「家用」儲起來,再幫佢俾首期,你話有「生性」嘅父母係幾咁重要呢!
Olivia四年前買入屯門一個建築面積580幾呎的兩房單位,作價150萬,月供4千,現在樓價幾乎升了一倍。佢自稱自己「好彩」,如果無買到樓一定會後悔,因為當時50萬已經夠俾首期,如果唔係依家隨時要拎8、90萬才能夠付首期,香港唔係個個家庭「現兜兜」有8、90萬,所以首期才是致命傷云云。
又係唔記得有按揭保險呢樣嘢。如果係講緊自住樓的話,層樓就算跌咗價你要依然要住的,所以做九成按就算係有較大風險變成負資產,都依然做得過,先決條件係量力而為,就算經濟差你可以有本事搵到嘢做,有收入供得掂就可以了。
更頂癮的就係,Olivia話佢就算結咗婚,住響男家,呢層樓依然係「佢嘅資產」。以私房錢作個保障的角度來看係無錯嘅,之但係聽起來,卻又很有很重「你嘅錢係我嘅,我嘅錢又係我嘅」的港女味囉。
***
個案三: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點解要買樓?無錯嘞,咩嘢資產升/保值都係次要,最緊要的就係自己有處安身之所,唔使受制於業主加租。
梁太,五十幾歲,85年時與丈夫以1成首期在青衣買了個建築面積400幾呎的私樓,當時樓價不足25萬,儲了近10年才夠俾兩萬幾蚊首期,每月供1,800元,而月入才只有不足4,000元,結果一供就供咗15年,40歲就供完層樓,仲養大咗兩個仔女添!上一輩人,樓價低物價低,有職升有人工加,更重要的是「阿仔唔使學呢樣嗰樣」!
仲有就係,阿梁太真係識教仔(讀緊中五),不但儲緊一筆錢做投資幫阿仔(希望唔好係101 plan喇!),連「阿仔能力唔夠的話,最差咪住係奶奶度」都講得出,教到個仔能屈能伸,真係前途無可限量!梁太的故事,真係要俾依家啲「供樓好辛苦」、「唔想做樓奴」、「唔想供三十年」的年輕人學吓!
***
個案四:金魚哥哥
阿O,80後,電台DJ,為咗結婚,睇樓睇咗成兩年都買唔成,大埔區25年樓、實用面積315呎,290萬嫌貴,話成300萬都有「好多選擇」,情願揀「綠油雅丸」咁話。
結婚要買樓可以理解,但300百其實唔係好多選擇;又點解講到佢另一半好似唔使參與供樓咁嘅呢?香港地,好多家庭都係公一份婆一份架喇!
***
個案五:金魚小姐
學有線網頁留言話齋,金魚小姐情願租樓,其實咁先係做樓奴,因為佢地只會為業主供死一世樓。當然,只要非常「有型」地去做可以「尋覓理想」的工作,唔要犧牲人生的選擇,不屑去搵錢,收入只要夠低自然就可以住公屋架喇!所以依家先有咁多年輕人申請住公屋,證明自己夠浪漫夠有理想不為五斗米折腰,係一種朋輩肯定來的!
2013/01/16 00:53:53
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毒果日報講大話,誠信破產,老總編輯記者全部都係大話精,一定要下台!香港社會要嘅係比白更白的傳媒(妓怯肥婆麥去了哪裡?)!
沙膽虹~~~下台~~沙膽虹~~~下台~~
(咁叫法,又真係幾high固喎!)
【本報訊】《蘋果日報》昨天報道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上周四在閉門論壇稱「完全歧視新移民」,林奮強昨午出席青年房屋調查發佈會時,澄清沒說過上述言論,對報道表示遺憾,又即場播放錄音作證明。《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承認報道錯誤,鄭重向林奮強道歉。
根據錄音,林奮強當時說:「我完全唔係歧視新移民,嚟到香港嘅,法律上係香港人就係一等公民。」林昨強調一直主張港府增撥資源協助新移民小孩,讓他們與其他小孩站在同一起跑線,日後補充香港短缺的人才。
張劍虹聽過錄音後表示,根據上文下理,林沒有歧視新移民之意,「即使個『唔』字講得細聲,(報道)錯就係錯,錯就要認。」會否擔心《蘋果》遭質疑「作新聞」?「絕對唔係作新聞,係記者聽唔清楚、唔小心。」
至於昨公佈的青年房屋調查,由浩洋青年商會進行,訪問近千名18至40歲市民。九成人表示只能負擔少於9,000元月租,現時居所面積約為400方呎至700方呎,半數希望增加300方呎。林奮強認為,新市鎮須擴大規模,以免居民跨區工作,又指香港人均居住面積落後內地及新加坡,「如果你只係想多一間房,我覺得好悲,因為周圍鄰居大我哋一倍。追幾多代至追到?」
呢個係毒果日報尋日(2013年1月13日)的頭版:
結果,東窗事發之後,頭版就即時變成:
做人世界就大大隻字,出錯就連頭版都掹走,唔見咗就當無咗回事;跟手又話「記者聽錯咗」,咁同佢地口中的「邪惡化身」CY「謊稱」自己「記錯咗」有乜分別先?CY道咗歉都要繼續被傳霉窮追猛打,毒果係「正義朋友」,開口擁護「核心價值」,閉口「誠信好緊要」,咁佢地無理由「嚴人寬己」,唔追打自己架喎!況且,依家毒果唔係誤導緊香港市民咩?點解只係同林先生道歉,而唔係同全港市民道歉呀?
依照傳霉一圓的偵探式調查手法,「成件事都好有疑點」:如果林說自己「完全係歧視新移民」,咁又點可以接到下面𠴱一句「嚟到香港嘅,法律上係香港人就係一等公民。」?如果只係聽錯一個字,繼續聽落去都會發現文理不通。究竟老總和記者有無聽哂成段講話?
其實沙膽虹的道歉啟示已經露了餡:「聽過錄音後表示,根據上文下理,林沒有歧視新移民之意」,即係佢作為老總根本就未聽過錄音就出街。「有理由相信」,記者只係在場做筆記,甚至道聽途說,連偷拍片段都沒有,只是「聽到」一句疑似可以做文章的句子,心頭狂喜,也沒留意下文,便幻化出洋洋千字的頭版新聞了。所謂「聽錯」,應該係以「一個大話冚另一個大話」。CY係專業人士,咁總編/記者又係咪「專業人士」?算唔算有虧專業人員操守?抑或好似「藝術家」咁,「人人都可以係藝術家」,所以「人人都可以係老總/記者」?真係諗極都唔明!
講到專業,當然就非動新聞莫屬。成段新聞真係極具煽情的能事,就算無證無據,都要搵人幫林生去旁白配音,編劇非常專業,功力「值得一讚」:
Lee table Man就唔使講,不嬲都係柒,不過連學者都都硬膠膠,真係有損校譽。根據網上轉載毒果原文:「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表示,林奮強表明歧視新移民,言論有煽動族群仇恨之嫌,『喺西方民主國家,呢種言論出自任何一個政府內閣成員,都應該立即下台』。蔡又指林奮強的言論,必影響政府推動社會融和政策的公信力,也反映梁振英用人不善,「令市民質疑政府係咪會齊心推動社會融和,o依家畀人講一套、做一套嘅感覺」。究竟所謂蔡教授有無聽過原聲?抑或只係聽到「我完全唔(細聲)係歧視新移民」為止?抑或又係純屬聽記者口耳轉述?無實質證據卻實牙實齒咁指責「林奮強表明歧視新移民,言論有煽動族群仇恨之嫌」,有失學者的「專業態度」喎!
呢個故事仲教訓我地(尤其是係公眾人物),講乜都好,最緊要有錄影錄音「傍身」,否則被人「做你世界」是,就只有含冤受屈,百詞莫辯。點解而家個社會搞成咁,咪就係「正義的傳霉」囉!
***
參考資料:
林奮強偷步賣樓後,去年11月初起休假後一度「龜縮」迴避面對公眾。事隔兩個半月,或要為梁振英施政報告造勢,近日又開始出席大小活動,今日獲應邀出席一個討論青年置業的活動,分享置業心得。
除了現身公開活動,林亦出席不少私人舉行的論壇,上週四(1月10日)林主持了一個叫「香港黃金五年(2010-2014)盛衰關鍵」的閉門論壇。論壇由億添發展公司主辦,在小童群益會灣仔總部舉行。論壇出席者全是林的「粉絲」,成功入場的記者發現林相當輕鬆,看見座無虛席即面露笑容。
香港經濟發展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林奮強發言時大談香港經濟發展「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指香港有足夠資源發展經濟,只是以往「有力無心」,無人敢出手大搞,「其實香港係有能力做好多好嘢,但冇人出聲,如果有人出聲,應該做得更好」,與梁振英強調政府要「適度有為」唱和。
除了講香港發展,坐擁20多個市值近6億元物業的林奮強也大談社會問題,談及貧窮及新移民引發的住屋問題時,林毫不諱言說:「我係完全歧視新移民。」
地鐵脫班率低
我哋應該支持加價
林並認為香港不少政策吸引貧民來港,新移民住劏房根本無問題,「你哋都見到好多新移民落嚟香港,新移民來港之後申請唔到公屋,咪惟有住劏房,劏房因而應運而生。香港人係好多(住屋)需求,冇屋住,所以我係完全歧視新移民」。
晉身行會後,聲言把每月6萬多元行會成員酬金全捐助基層及新移民兒童補習的林奮強,一面顯得很同情弱勢社群,另一面卻狂踩窮人及新移民,他對捱貴交通費的打工仔也不甚同情,指與紐約、倫敦、新加坡比較,港鐵脫班率最低,故完全支持加價:「地鐵嘅脫班率咁低,我哋應該支持地鐵加價。」
工黨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對林奮強的言論表憤怒,批評林自恃是「上等人」,認為弱勢社群「抵死」,「梁振英搵啲咁嘅人做行會成員,簡直係害死香港」。林力撐年賺過百億元的港鐵加價,是不知民間疾苦,「梁振英成日標榜要幫基層,但就用埋啲咁仇視基層、偏幫大財團嘅人,令人懷疑佢所謂幫基層,根本又係一個大話」。李卓人認為梁振英應即「炒」林奮強,要他下台。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表示,林奮強表明歧視新移民,言論有煽動族群仇恨之嫌,「喺西方民主國家,呢種言論出自任何一個政府內閣成員,都應該立即下台」。蔡又指林奮強的言論,必影響政府推動社會融和政策的公信力,也反映梁振英用人不善,「令市民質疑政府係咪會齊心推動社會融和,o依家畀人講一套、做一套嘅感覺」。
(本文另有圖片轉載自討論區,在此謝過。)
***
伸延閱讀:
2013/01/14 16:05:35
在現時自命正義的普遍傷港人心目中,CY已經儼如「邪惡化身」。以下呢單嘢,追長毛數直至佢破產就實俾人話政治逼害,唔追就變相開先例鼓勵刁民找自己碴,以官司訴訟磨掉自己的金錢時間精神。如果你係CY,你又會點做呢?
星島日報 – 2013年1月11日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特首梁振英僭建風波引發的特首選舉呈請及司法覆核,上訴終審法院失敗的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及立法會議員梁國雄(長毛),昨被下令支付梁振英的訟費。長毛領取判詞後表示,估計要繳付的訟費高達數百萬元,他沒有能力支付,有機會破產及失去議員資格,但他不打算與梁振英討價還價,「我唔會向政治敵人乞求,亦唔需要佢憐憫」。
曾因撤回上訴而與梁振英各自繳付訟費的前特首候選人何俊仁就指,他與梁振英各自繳付訟費的只是上訴庭的官司,今次是終審法院的官司,估計要數十萬元,連同原訟庭的訟費,他預計要付七位數字,「希望唔使二百萬元。」他笑言自己應該毋須破產,但也希望民主黨能幫手籌募,「當時他們也說支持我去打(官司)的」。
特首辦發言人回應說,行政長官尊重法院裁決,至於被問到會否追回訟費,發言人表示並無補充。
長毛親到終審法院領取判詞。他相信梁振英所花訟費相當昂貴,他雖然可以籌錢,但不會籌到太多,他百分之百肯定梁振英會申請他破產,令他失去立法會議員資格,是一種逼害,但他不打算與梁振英討價還價,因為他從來不是梁振英的政治朋友,二人沒有私交,「我唔會向政治敵人乞求,亦唔需要佢憐憫」。
終審法院昨在判詞指,何俊仁及梁國雄指控梁振英在選舉期間作出失實陳述,明顯是無望的爭拗,法庭獲告知梁振英是自掏腰包打官司,一般情況下敗訴一方須承擔訟費,故下令何俊仁及梁國雄支付梁的訟費。
終院又指,他們批准與訟各方就提出選舉呈請的七日時限是否違憲進行上訴,此乃純粹學術性問題,而且何俊仁及梁國雄未必打算委聘律師到庭陳詞,裁決不會影響特首選舉結果,故不接納何俊仁一方要求留待法律觀點上訴有裁決後才頒布訟費命令。
長毛透露已經決定不會花錢委聘律師到終院上訴法律觀點,雖然提出選舉呈請的七日時限涉及公眾利益,始終在特首選舉中落敗的何俊仁才是直接受影響人士。長毛坦言自己沒有經濟能力支付訟費。
他又斥梁振英向法庭蓄意隱瞞僭建問題,直至最近才到立法會解畫,現時真相大白,但審訊已經完結,沒有辦法重新開始,令他非常無奈,加上彈劾特首的議案在立法會被否決,令他感到泄氣,反映小圈子選舉之下產生的特首可以橫行無忌。
何俊仁及長毛指梁振英在特首選舉期間發表寓所無僭建的失實言論,去年提出司法覆核及選舉呈請求推翻特首選舉結果,但高等法院拒絕受理,終院亦認為失實陳述的指控沒有合理勝算,駁回二人的上訴許可申請。案件編號:終院民事雜項二一至三十四──二○一二。
根據判詞:
2. Mr C Y Leung now applies for costs against Mr Albert Ho and Mr Leung Kwok Hung....
CY係有心追數的。(點解傳霉仲會問特首辦CY會否追回訟費?文盲乎?)
13. We order that the costs of Mr C Y Leung in relation to the applications for leave by Mr Albert Ho and Mr Leung Kwok Hung to be paid by Mr Albert Ho and Mr Leung Kwok Hung respectively, such costs to be taxed unless agreed....
因為係"respective"而唔係"jointly and severally"(各自追又得,一齊追都得),理論上鐵頭仁無可能俾埋長毛嗰份(私人借貸除外),所以CY追長毛數乃天經地義之事,完全係彰現法治精神,維護香港核心價值的表現,問題只係使唔使逼到佢破產啫。
作為地方首長,逼人太甚,趕狗入窮巷對自己的形象當然有損,徒然予人口實。況且就算長毛因破產而失去議員資格,補選會唔會選返個「長毛二號」回來仍屬未知之數;而且現時議會中建制派已佔絕大優勢,即使選了個建制派入來,對大局沒有大幫助,多個唔多,少個唔少,邊際效益(marginal utility)不大。既然如此,將長毛留在議會這個「在自己控制能力」的環境(controlled environment)下,總好過佢轉為地下,搞乜都唔知。
所以,只要學似孫權殺咗關羽之後,將關公個首級獻給曹操,扮只係聽孟德命令一樣,既然鐵頭仁都籌開旗,咪叫泛民籌埋長毛嗰份囉!而且實際上,鐵頭仁才是當時的特首候選人,長毛搞司法覆核只係助拳而已,鐵頭仁如果唔為啦啦隊出頭,於理不合也。如果鐵頭仁為長毛出錢,則損其資源;如果如果鐵頭仁唔理長毛,則雙方加深芥蒂,如此CY便坐定粒六矣。
又,其實所謂訟費,有可能都只係區區幾百萬,以數以萬計的反梁派(反國教時甚至有十二萬人)計,一人捐三幾百,點會唔夠錢呢?除非係有人篤數喇!
再唔係,一係學《魔剎(Monster)》中的約翰一樣,出口術叫長毛「自行了斷」。做得絕啲,CY大可以叫長毛上佢辦公室簽下文件(另類欠單),咁條數就可以有拖無欠,長毛永遠都欠CY一個人情(如果長毛有錢還,便叫其將整筆錢捐去慈善機構)。士可殺不可辱,古時少女在採花賊面前,為保貞操,咬舌自盡都得,為免被CY所辱,長毛照計都會自行申請掛!
***
參考資料:
SECRETARY FOR JUSTICE v. HO CHUN YAN, ALBERT AND OTHERS
***
伸延閱讀:
2013/01/13 01:40:29
***
匯豐控股(0005),平均成本$82.82,收市價$82.65;
港鐵公司(0066),平均成本$30.82,收市價$30.95;
中國海外(0688),平均成本$16.35,收市價$25.25;
中聯重科(1157),平均成本$11.96,收市價$11.04;
平安保險(2318),平均成本$61.07,收市價$68.75;
中銀香港(2388),平均成本$24.78,收市價$24.80;
中國太保(2601),平均成本$28.45,收市價$31.05。
SPDR金ETF(2840),平均成本$1351.61,收市價$1246.00。
(註:平均成本只計入手續費,未有計及股息收入。股息收入則計入收益。)
2013/01/10 00:06:11
(幕開)
(夜,中大崇基書院,未圓湖畔。)
(漆黑的街燈下,一名年約二十歲的少女,一腳高一腳低,跌跌墥墥的走着。)
女子:師兄!師兄!你去咗邊呀?做乜呢度好似個迷宮咁嘅?我唔識路返出去呀!(唱)
「只想身邊有某個作伴 誰願理彼此也戲弄
然而就算相依也相擁 總不相信
回頭獨個只好乖乖的走進
夜迷宮
夜迷宮」
(一名帶眼鏡小個子的青年,色迷迷地借故走近。)
青年:(笑淫淫)妹妹仔,蕩失路呀?不如我帶你上去我系會休息室度透下吖!
(青年乘機去拉少女的手。)
(一名架着墨鏡的中年漢,手中拿着一個大白色膠袋,飛奔而至。)
女子:(喜出望外)師兄!
師兄:喂,死花靚,你想點呀!師妹隻手我都未拖過呀,想搶我頭啖湯乎?
(青年忽然變得有點不自然,神經兮兮地離開了。)
師妹:師兄,你夜晚黑都戴墨鏡,果然夠煞氣,豪哥都無你咁威呀!
師兄:梗唔係喇!我老喇,再鋒利嘅刀都有生銹嘅一日。拳怕少壯,如果頭先打起上嚟,我驚俾條靚仔打鑊金咋!
師妹:(捏了一下師兄的手臂,眼光卻盯在他的胯下)嘻,我就話師兄同靚佬湯差唔多嘞!
師兄:咪講咁多住喇,食咗嘢先喇!
(師兄示意師妹在台階上坐下,打開膠袋,內有飯盒、飲品、和甜品。)
師兄:(打開飯盒)你最鍾意嘅炒貴刁呀,仲有奶茶添!快啲趁熱食喇!
(師兄用筷子挾了一口給師妹吃,自己又吃了一口。)
(師妹忽然抓起師兄的手,放在自己胸前。)
師妹:嘻嘻,有師兄你在我身邊,食乜都咁好味!頭先你行開咗嗰幾分鐘,我個心卜卜咁跳,又亂咁行,仲以為係世界末日添呀!(唱)
「Why does my heart go on beating?
Why do these eyes of mine cry?
Don't they know it's the end of the world?
It ended when you said good-bye.」
師兄:(慌忙縮開手)咪傻喇!邊有世界末日喎!啲人都呃人嘅,無啲誠信!況且就算真係世界末日,我化灰都會咁愛你架!(唱)
「願思念是並沒盡頭
沒有依附現在過去或以後
即使這驅殼有一朝化盡塵垢
仍能跟你纏綿於宇宙」
(兩師兄妹一人一口,很快便分享完一盒炒貴刁和一杯奶茶。)
(師妹取出紙巾,抹了抹微翹的小嘴。)
(師兄眼泛淚光。)
(師妹用剛抹過嘴的紙巾,給師兄擦去眼淚。)
師妹:師兄,你做乜喊呀?俾個飛吻你嘞!
師兄:我係諗起以前未曾相戀已分手的舊情人啫!(唱)
「曾經痴戀 曾經分手
如今跟你又聚頭
一種他生的感覺 心底默默流
如果當初 從不分手
人生一起怎麼走
可惜當初的一切 不可以回頭」
師妹:(嬌嗔)哼,我咁大個人係度,唔準你想住第二個呀!
師兄:對唔住囉!呵返呵返!食甜品喇!(打開甜品發泡膠碗)今晚係涼粉啊!
師妹:(充滿期待)咁食完涼粉,我地今晚做乜好呀?
師兄:不如我地今晚在未圓湖泛舟泛天光,完成我未圓的心願呀!(唱)
「曳搖共對輕舟飄 互傳誓約慶春曉
兩心相邀影相照 願化海鷗輕唱悅情調
艷陽下與妹相親 望諧白首永不分
美景醉人心相允 緣柳花間相對訂緣份」
師妹:好呀!你快啲去book艇呀!
師兄:(掏出手機)哦,等我打去相熟的士多先!
(師兄邊打電話邊行,愈行愈遠。)
師妹:師兄,你去邊樹呀?
師兄:可能我用手機打得機太多,個電話壞壞地,要行出啲先接收到呀!
師妹:哦,咁我丟咗啲垃圾先喇!
師兄:好呀!
(師妹拿着膠袋,躡手躡腳的往大路走去。)
(師妹到得大路,往港鐵站狂奔。)
(去到港鐵站,師妹已是香汗淋漓,氣喘連連。)
(在港鐵站門口跟師妹會合的,是剛才那猥褻青年。)
青年:錢呢?
師妹:(將膠袋遞上)嗱!
(青年丟掉吃完的飯盒和飲品杯,卻小心翼翼地將涼粉倒進垃圾箱。)
(在涼粉盒的底部,有一個小透明膠袋。)
(青年慌忙取出膠袋,內有一個利是封。)
青年:變態!
師妹:咪係!人叫援交佢叫援交,條老野又要我扮佢失散咗幾十年的師妹,夜麻麻學人戴黑超,狄龍就唔似嘞,成個阿倫咁囉;又要人「師兄」前「師兄」後咁叫佢,兩個人食一盒飯,飲一杯嘢,食得嗰廿幾蚊!仲話撑艇仔撑天光,成晚煲埋啲無米粥,我懷疑佢都唔知係咪唔得嘅!
(青年打開利是封。)
師妹:幾多錢呀?
青年:吓!得嗰二百五!我同你去遊行都有五舊喇,我使乜去做扯皮條?
(圖片來源:過眼未雲煙《夜崇基》)
(幕下)
***
參考資料:
***
伸延閱讀:
2013/01/08 23:47:08
原來所謂「傳霉中堅」,就是這樣煉成的:
信報 2013年1月7日
林天悟
二○○三十年祭
若說八九六四是觸動香港年輕人前赴後繼投身傳媒行業的大潮,那麼2003年灰濛悲滄的氛圍,就是造就新一批傳媒中堅的小陽春。
:
:
:
社協「收錢變節」?
十年過去了,請香港人撫心自問,今天是否活得比當年更好?假如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否定,那麼在可見的將來,大有機會再來一次民怨總爆發;當世界愈亂,傳媒存在的價值就愈高,留守在這個行業才更有意義。
有指社區組織協會(SoCO,簡稱「社協」)收受巨額捐款後「變節」,拒絕參加元旦日倒梁大遊行。社協連日高調反駁,發聲明指《蘋果》報道失實,又指經過了解後,相信受訪兒童沒有說過「不介意特首講大話」。
社協植根深水埗,專門服務基層市民,對於窮戶、新移民和露宿者來說,社協往往是最後一根救命草。該會利用有限資源照顧最多有需要的人,幹事必須靈活變通。社協也搞過許多不同方式的遊行和抗爭,那種堅持和拚搏精神得到許多行家、尤其是新入行記者的認同;多年來,許多傳媒機構都落力報道社協的相關新聞,不少記者還出錢出力,捐款之餘亦為社協義務採訪攝影,務求為基層市民出一分力。
套用梁振英式用語去形容:社協有否變節的問題,不是單純的去不去元旦遊行的問題,而是該機構無視特首的誠信問題,只看重民生議題就去挺梁,如同為了溫飽而犧牲社會公義。
原本備受傳媒尊重的何喜華,替梁振英助選時的言行令不少記者側目,「代表作」是在電台節目為梁振英「申冤」,指他並非八萬五建屋計劃的主導者,還有幸獲左派報章大篇幅報道。到去年立法會選舉時,何喜華又以「個人名義」支持建制派的蔣麗芸和田北辰,傷害了不少社協支持者的感情,甚至成為報章新聞,而「何喜華變節」的說法早已不脛而走,缺席元旦遊行只是讓爭議順勢浮面而已。
社協有否變節的爭論點不在於小朋友說過什麼,而是社協幹事的立場是什麼。元旦當天,商台節目主持人李慧玲與社協幹事施麗珊透過電話對話,施麗珊確實地說:「究竟佢(梁振英)係咪講大話,大家係未清楚;就算佢有時講錯嘢,但唔等於佢而家要落台。……就算佢喺僭建有講大話,但我哋最關心佢喺民生問題上有冇講大話,之前係個人問題。」(真實對白)
幹事表達不清?
李慧玲揶揄施麗珊的論點「連民建聯都講唔出」,為這種邏輯感到很難過、很悲哀;施麗珊則抨擊節目主持人針對梁振英,「唔見你對曾蔭權咁嚴厲」,並堅持要給時間梁振英完成政綱,目前「看不到為什麼要叫他下台」。
真正令人傷心的,正是施麗珊這番話。
風波鬧大了,社協主任何喜華連日來接受採訪,為此解畫,聲稱收取捐款時沒有任何附帶條件,當初支持梁振英參選是基於他的基層和扶貧政綱;但對梁執政半年的表現感到失望,覺得他處理僭建時誠信有問題,並支持立法會啟動彈劾特首和不信任動議程序。
何喜華與施麗珊的論調相異,令人感到社協有「內部矛盾」。這個組織到底是抱着爭取民主信念為民生打拚,抑或為了窮人有飯吃就不要民主呢?難道民生和民主不能共存嗎?
筆者身為社協的支持者,對該會成為「梁粉」和親建制而感到痛心,但同時相信當中員工絕非為個人利益。傷心過後,願意給多一點點時間去觀察,只望社協只是表達不清,而非真正變節。
傳媒工作者
1. 當世界愈亂,傳媒存在的價值就愈高,留守在這個行業才更有意義。
那麼傳霉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是否會希望世界愈亂愈好?
2. 有指社區組織協會(SoCO,簡稱「社協」)收受巨額捐款後「變節」,拒絕參加元旦日倒梁大遊行。
原來參不參加遊行是用來表態,分清敵我?口口聲聲「公義」的人還容得下其他人的自由意志麼?
3. 相信受訪兒童沒有說過「不介意特首講大話」。
童言無忌,就算兒童沒有說過「不介意特首講大話」又如何了?是否要將小孩子洗腦日日上街反CY才叫好?
4. 社協有否變節的問題,不是單純的去不去元旦遊行的問題,而是該機構無視特首的誠信問題,只看重民生議題就去挺梁,如同為了溫飽而犧牲社會公義。
人都是動物,而動物最基本的本能就是保命和延續下一代。為甚麼「為了溫飽而犧牲社會公義」便要受責難?「社會公義」吃得飽麼?
5. 到去年立法會選舉時,何喜華又以「個人名義」支持建制派的蔣麗芸和田北辰,傷害了不少社協支持者的感情
人各有志,連以「個人名義」進行活動都不可以,就是「港式民主獨裁」的典型案例。
6. 元旦當天,商台節目主持人李慧玲與社協幹事施麗珊電0000話對話,施麗珊確實地說:「究竟佢(梁振英)係咪講大話,大家係未清楚;就算佢有時講錯嘢,但唔等於佢而家要落台。……就算佢喺僭建有講大話,但我哋最關心佢喺民生問題上有冇講大話,之前係個人問題。」(真實對白)李慧玲揶揄施麗珊的論點「連民建聯都講唔出」,為這種邏輯感到很難過、很悲哀;施麗珊則抨擊節目主持人針對梁振英,「唔見你對曾蔭權咁嚴厲」,並堅持要給時間梁振英完成政綱,目前「看不到為什麼要叫他下台」。
李胃零知道什麼叫邏輯嗎?施小姐唯一的錯處是「我哋最關心佢喺民生問題上有冇講大話」,用詞錯誤,就算CY最後改善唔到民生問題,只能歸類為「開空頭支票」,兌現唔到承諾,係overcommit,而唔係「講大話」(作出非事實陳述)。
7. 這個組織到底是抱着爭取民主信念為民生打拚,抑或為了窮人有飯吃就不要民主呢?難道民生和民主不能共存嗎?
民生和民主絕對可以共存,只是孰輕孰重,人人的看法不同。貧窮的人生計不保,民主吃不飽肚,將民生秤先啲,可以理解。只容許民主排在民生之前,令民生和民主不能共存的,恐怕就是這些日日將「公義」放在口邊的傳霉吧了。
2013/01/08 00:43:50
話說前幾日,魔術師收到一個不知名電話:
女:先生,呢度係獅子銀行打嚟...
魔:(心)吓?乜真係有間銀行叫「獅子銀行」嘅咩?
匆匆掛線後,再細心想,原來係講緊「星展銀行」,呢位call centre同胞的廣東話都...
***
上日信人基金個基金經理買過籠,結餘變咗負數,結果今日以$83沽出部分匯豐控股(0005)補返,微賺少許。
***
加入了兩隻邪惡股份後,魔術師信人基金現持有:
匯豐控股(0005),平均成本$82.82,收市價$83.05;
新世界發展(0017),平均成本$12.52,收市價$12.64;
港鐵公司(0066),平均成本$30.82,收市價$30.85;
中國海外(0688),平均成本$16.35,收市價$25.30;
中聯重科(1157),平均成本$11.96,收市價$11.80;
平安保險(2318),平均成本$61.07,收市價$71.00;
中銀香港(2388),平均成本$24.78,收市價$24.85;
中國太保(2601),平均成本$28.45,收市價$31.00。
SPDR金ETF(2840),平均成本$1351.61,收市價$1243.00。
(註:平均成本只計入手續費,未有計及股息收入。股息收入則計入收益。)
2013/01/07 23:59:01
佢希望係...一萬年:
2012年12月27日 作者: 林兆彬
當公民社會忙於策劃倒梁事宜的時候,原來自由黨則在費盡心思對付綜援人士。自由黨對來年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的建議,其中有一項為「除長者、傷殘及單親家庭之外,其他人士獲發兩年綜援後,政府便應停止發放,避免有能力工作的人長期倚賴納稅人,以及對辛勤工作的基層家庭公平。」同一時間,自由黨青年團主席李梓敬亦成立了「反對濫用綜援大聯盟」,在各區擺設街站收集市民的簽名。這是一場公義之戰,公民社會必需表態回應上述荒謬的建議,以免謬論繼續擴散開去。
自由黨刻意將綜援與失業保險兩項政策混為一談,而事實上香港現時是沒有一種叫「失業綜援」的失業保險政策。失業保險是一種社會保障政策,世界上很多地區早已經立法制訂,例如美國、加拿大、澳洲、中國、台灣等等。失業保險是一項幫助失業人士的入息補助措施,通常不設資產審查,所以受助者不一定是窮人。資金來源可以是勞方、資方或勞資雙方共同供款。失業保險最大的特色就是要曾有供款或有交稅的人才可以換取,通常亦會設有領取期限。而香港的綜援是一項扶貧政策,是社會救濟而不是失業保險。當市民在生活上出現了困難,經濟上不能夠自給自足的時候,由政府提供的綜援制度就是他們最後的安全網,以入息補助的方法,使他們的入息達到能夠應付生活基本需要的水平。
按照社署最新公佈的數字,今年10月份綜援個案總數27.1萬宗,整體領取綜援的個案較9月份減少799宗。健康欠佳及永久性殘疾類別個案分別有25,318宗及18,358宗;年老類別個案則有153,603宗;單親類別個案有31,438宗;低收入及失業類別個案分別有10,725宗及24,604宗。根據上述的數字,高達84%的綜援領取個案都是長者、傷殘和單親家庭,而自由黨所建議的要設有領取限期的「其他人士」只佔13%。自由黨今次除了將矛頭指向這9%失業類別領取者之外,連這4%有工作做的低收入家庭都被他們當作濫用。其實,誰會希望自己失業?誰會希望自己人工低?難道低收入是基層工人的錯?
根據政府公佈的數字,過去四個財政年度每年被舉報涉欺詐及濫用的綜援個案低於0.1%,反映綜援被濫用的言論並無事實根據。自由黨的做法是故意散播這種訊息,鞏固綜援的標籤效應,令有需要的人不願意去申領。由於受到中國傳統思想影響,其實香港人的自立文化比倚賴文化更加根深蒂固,過份地強調自食其力,不希望依賴政府、被人標籤。全港有十六萬多的長者合資格領取綜援,但由於不願意接受審查、被標籤而不去申領綜援,這就是其中一個證明。
可是,在1998年,社會福利署聲稱鑑於綜援個案數量和開支激增,因而推出了一份「綜援計劃檢討書」,檢討綜援計劃的安排。當年的社署署長亦公開表示,綜援的金額過高會「養懶人」,又透過電視廣告抹黑領綜援的人士,導致社會開始漸漸有「綜援養懶人」、「綜援耗用政府大部分資源」、「綜援被濫用」等論調。因此,在1999年6月,社署推行了「自力更生支援計劃」,所有15至59歲失業但健全的綜援領取者都必須參加此計劃,並按年齡規定需要每兩星期或每一個月最少尋找兩份工作。計劃亦安排綜援領取者參與不多於每星期3次的社區服務。
「期限過後停止發放失業綜援」的建議比這個計劃更為邪惡,企圖迫使弱勢社群走入工作世界,被再商品化(recommodified)。在政府缺乏配套、勞工市場充斥著不公義之下,綜援領取者將被強迫放在勞動市場中從事低技術的工作,任由資本家剝削。這些低技術工作工資低、工時長及不穩定、保障少、剝削最嚴重,工作並不能保證他們能獲得基本生活所需的合理工資。如果按著自由黨的思維邏輯,這也是基層工人的錯嗎?
如果綜援設有領取期限,是公民身份的嚴重倒退。每名公民天賦的社會權利是不容許被當權者界定不合理的條件,就正如政府不容許市民遊行時玩樂器、不准擺街站,就是政府對人民赤裸裸的打壓,我們必需反抗。「社會平等」是指每個人不應該因為市場經濟的不平等分配,而不能夠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世界人權宣言》第二十五條指出:「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在遭到失業、疾病、殘廢、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況下喪失謀生能力時,有權享受保障。」
儘管現時綜援制度有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但為失業類別的綜援領取個案設立期限,是絕不能夠接受。政府如果要鼓勵失業綜援人士就業,短期可以建立一個更能增強就業動力的「入息豁免制度」;長遠的改革可以是設立失業保險、負入息稅等制度。自由黨這次故意散播不準確的訊息,強化標籤效應,目的非常明顯,就是要造成無權者之間的分化和矛盾,令無權者忙於互相鬥爭有限的資源,減輕了針對政府和資本家的壓力。
自由黨,請立即收回建議,並且道歉吧!
作者簡介
林兆彬
業餘時事漫畫工作者,以搞笑去改變世界,讓更多人對政治產生興趣。
林兆彬何許人也?幸好世界上有全能的谷歌神,稍一查找,便可連結到林君的facebook,原來又係有「搞搞震」癖好的大學生,中大學生會兼學聯幹事是也。組織價值指揮腦袋,口出膠言便一點也不稀奇了。
1. 自由黨今次除了將矛頭指向這9%失業類別領取者之外,連這4%有工作做的低收入家庭都被他們當作濫用。
以2012年11月的統計數字計算(下同),「低收入、失業及其他」的申領綜援個案佔總數的16%,又根據《2012-13年度社會福利署的開支預算》第812頁:「在分目1 7 9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項下的撥款1 9 , 3 2 6 , 0 0 0 , 0 0 0 元, 用以向符合資格領取綜援的人士發放援助金。」,即此16%「低收入、失業及其他」的個案約佔去31億元,如果為「綜援加上一個期限」,就算唔減得哂,照計都可以減返三五七億吖?
2. 其實,誰會希望自己失業?誰會希望自己人工低?難道低收入是基層工人的錯?
低收入絕對不是基層工人的「錯」,而是這些人的謀生技能不足以在香港賺取更多(但起碼都有最低工資)。
3. 「期限過後停止發放失業綜援」的建議比這個計劃(自力更生支援計劃)更為邪惡,企圖迫使弱勢社群走入工作世界,被再商品化(recommodified)。在政府缺乏配套、勞工市場充斥著不公義之下,綜援領取者將被強迫放在勞動市場中從事低技術的工作,任由資本家剝削。
原來鼓勵有能力工作者去找工作係「邪惡」的,低技術工人收取較低工資(重申:起碼有最低工資)是「不義」的資本家對無產階級的剝削,似乎林君最適宜在共產國家生活呢!又,說好了的「五十年不變」不是說香港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的嗎?為何又想搞社會主義呢?
4. 這些低技術工作工資低、工時長及不穩定、保障少、剝削最嚴重,工作並不能保證他們能獲得基本生活所需的合理工資。如果按著自由黨的思維邏輯,這也是基層工人的錯嗎?
再以「低收入、失業及其他」的申領綜援個案來說,個案數目為4.2萬,即平均每個個案每年出糧7.4萬,或「月薪」6,200元。假設基層市民的工時通常較長(如每日10小時),每月工作24日,以最低工資28元計算,月入每人為6,700元(=28*10*24)。如果每個個案可以有1.5人(以家庭計)去開工的話,收入約一萬,值不值得去搵工做,視乎當事人點睇。
5. 這些低技術工作工資低、工時長及不穩定、保障少、剝削最嚴重,工作並不能保證他們能獲得基本生活所需的合理工資。如果按著自由黨的思維邏輯,這也是基層工人的錯嗎?
6. 《世界人權宣言》第二十五條指出:「人人有權享受為維持他本人和家屬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準,包括食物、衣著、住房、醫療和必要的社會服務;在遭到失業、疾病、殘廢、守寡、衰老或在其他不能控制的情況下喪失謀生能力時,有權享受保障。」
「萬惡」的政府和資本家如何令失業人士「無權享受保障」呢?一時的失業,社會當然應該提供幫助,但長期失業的話,是否意味這個人的謀生技能出了問題呢?林君有沒有將「人權」(社運份子最愛的字眼,貪其夠含混也)與「人力資源」混為一談呢?
再退一步說,為什麼林君又唔提議將部分綜援改為失業救濟(或保險)呢?
7. 自由黨,請立即收回建議,並且道歉吧!
再退一萬步講,林君也只能夠不同意自由黨之言,你有你的理由,人地有人地的論點,如有錯漏,指正即可,真理愈辯愈明,為何事事要人道歉?是不是因為習慣了總是站在道德高地批判別人?
***
***
參考資料:
***
伸延閱讀:
第二盲潮:濫人權主義
講者按:大體而言,在當今的發達社會中,知識分子較易傾向極端相對主義,一般大眾及其議會代表較易傾向濫人權主義,行政高層(主管、高官、首長之類)則比較容易傾向偽專管理主義。本篇集中探討第二盲潮:濫人權主義。落後地區須防止反人權,先進地區須防止濫人權,「不先不後」的地區須防止一方面反人權一方面濫人權。反人權是歷史遺漬,在實踐層面上有待清掃。濫人權屬時代盲潮,在思想層面上特須警惕。本文的?眼點在思想層面,其批判點在時代盲潮。
跟?下來我要講的,是第二種盲目思潮--濫人權主義。人權思想原是非常可貴的,那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大標誌,但危險的地方在於它慢慢地變了質,或者說,很多人把人權的概念濫用至走火入魔的地步,堪稱之為「濫人權主義」。
〔1〕
大家可以通過下面提到的一些例子,進一步了解濫人權主義的性質〔2〕。不過在討論之前,先要說明一下:今天所講的內容,重點在於對問題的思考、分析,而不在於資料的報告、轉述。假如我說四年前有某事發生,可能實際上卻是五年前,但那是無關宏旨的。我所?重的並不是資料性的問題,我所?重的是分析、推理,是思考性的。在這方面,我是不會有破綻的(眾笑)。確實如此(眾笑),從來沒有人能抓到我在思考上有什麼破綻。以為抓到破綻的那些人反而吃虧了,因為凡是沒有破綻的東西,你卻以為它有破綻,那麼你的「以為」就一定是錯謬的,一定有破綻(眾笑)。
現在我們就來考察一下濫用人權概念、特別是反歧視反至走火入魔的情況。
一、走火入魔反歧視
(1)無奇不有--幾年前,我看到一宗國際新聞說,在紐西蘭--也可能是澳洲(眾笑),不出這兩個國家,應該是紐西蘭吧--說的是當地訂立了一條法例,規定家長如果要看子女的學業成績,只要小孩的年紀到了六歲或六歲以上,就必須經小孩簽名同意,否則就是歧視兒童,侵犯了他的私隱權,人權。這其實對小孩子是不好的,可說是走火入魔了。
到了昨天晚上--應該是昨晚,要不就是前天晚上(眾笑)……其實就是昨天的凌晨一點半左右--我閒?無聊,扭開電視機,當時正播映一個叫做Dateline的節目主持人訪問某個亡命跳傘者,那人由於在美國國家公園的某些懸崖上違法跳傘而被處罰。節目主持人訪問他,他就為自己申辯,主要提出兩點:第一、他認為自己被歧視,質問為什麼別人在那裏登山就可以,他從山上跳傘下來就不行。其實那是兩碼事,因為在那裏跳傘比登山危險得多。他跳下來的時候,如果下面有人,就可能會壓死人;如果他自己摔死的話,又會麻煩別人要做善後清理的工作(眾笑)。由於諸如此類的問題,所以不能說:「為什麼別人可以在公園裏登山,而我就不可以在公園裏跳傘?這是歧視!」如果這樣的說法都成立的話,那些被判刑的強姦犯也就可以這樣抗辯了:「法官大人,這是歧視,為什麼那些人結婚就可以?」(眾笑)這完全是荒謬的說法。至於那亡命跳傘者申辯時提出的第二點,也是說人家歧視他,阻止他追求快樂。這點也是荒謬的。政府抓他並不是要阻止他「追求快樂」,而是因為他犯了法。正如剛才提到的強姦犯,法庭判他坐牢並不是為了阻止他追求快樂,而是要懲罰他違法,以嚇阻人們做這種傷害別人的事。
(2)無事生非--以上是國外在人權問題上走火入魔的一些例子,還有很多,數之不盡。在香港和台灣,類似的情況也愈來愈多了,「歧視」一詞鋪天蓋地而來。比方說,某些廣告被指責甚至被控告「歧視」,其實那些指責和控告有許多都是大有問題的,但今天我不夠時間去分析其中的問題。現在我們來考察一個最近的事例,大概兩個星期前,有一批中四女學生去信「平等機會委員會」(簡稱為「平機會」),那些女學生發現會考課程中的歷史科沒有武則天的史料,認為這件事有性別歧視之嫌。根據昨天《明報》的報道,平機會的主持人表示,那封信促成平等機會委員會「要全面研究香港的課本有沒有性別歧視的情況」。我很「佩服」這個做法(眾笑)。這類問題的難處,在於有關人權的概念是十分複雜的:「自由」、「公平」、「歧視」……所有這些概念都有許多迷糊不清的地方,要釐清這些概念是十分困難的,我在下面會分析這種問題。據我所知,要證實香港的教科書有沒有性別歧視,要做這樣的研究且得到確實無疑的研究結果,恐怕連上帝也無能為力。這不是由於上帝的能力不足,而是由於有關的概念牽涉了太多糾纏不清的問題。但現在看來,平機會那些人似乎認為他們的能力比上帝還高,我想他們的能力大概跟那班中四女學生的能力旗鼓相當吧(眾大笑)〔3〕。
2013/01/07 01:49:40
丘成桐教授未免過慮了,他實在不用「憂香港學生成銅(仲要係爛銅爛鐵嗰隻銅)」,更不用「憂香港學生成童(變咗小學雞)」的,同學們都是成年人了,絕對有權有態力做決定,佢地知道自己做緊咩嘢嘅,就算第日搵唔到錢,咪輪公屋嘈政府囉,到時啲抗爭經驗就有用架喇!
明報 – 2013年1月4日星期五上午5:05
【明報專訊】本港大專生近年積極參與學運,小至校政,大至社會政策均見學生發聲。土生土長的國際知名數學家丘成桐慨嘆,部分積極學運的大學生只重爭取權利,卻忽略讀書、做研究的本分,想法本末倒置。他同時警告,歐美青年對知識的追求遠勝本港大學生,若本港大學生繼續視抗爭為首要任務,根本無助社會進步,只會令本港人才質素漸走下坡,最終淪為二等城市。
指歐美青年追求知識勝港生
丘成桐現為哈佛講席教授,但近年留美教學時間較少,經常於中港台推動中學生數學比賽,主講各類科普講座。昨日他為著作《丘成桐談空間的內在形狀》訪港宣傳,在科學館公眾演講前接受本報訪問。他表示,無論身在何地一直留意本港時事,慨嘆近年本港遊行示威不斷,而學生更擔當主要角色。他說:「關心時事固然是好的,但我認為作為一名學生,沒有任何事比學習更重要。」
對學生事事反對感可悲
丘成桐同意,學生為捍衛真理和正義,參與學運是理所當然,自己年輕時也曾參加學運。他憶述,1970年代於加州讀書時,曾參與當地華人學生發起的保釣遊行,希望保衛國土。不過他認為,若要達到目的,首先要令中國強起來,而要令國家變強,必須有一群學識、魄力兼備的年輕人,建構有能力的政府。
相反,若學生只為爭取、申明自己擁有某種權利,而事事抗爭、不斷提出反對,丘成桐感到相當可悲。他直言:「學生若花盡工夫去遊行示威,提出反對意見、爭取權利,社會一定是無法前進的。如果學生遊行目的是為了社會好,就更應踏實地學好知識,立定目標為社會做好事。」
本港專上教育界近年屢捲入政治風波,由前年「8.18」李克強訪港大的保安風波,至去年初浸大提早泄露特首選舉民調結果、《藍皮書》風波等,丘成桐有感本港大學日趨政治化,以港大「8.18事件」為例,他說「一般人都相信他(校長徐立之)因風波受壓下台」,並對徐請辭感十分惋惜。
批學生學術未到家 無權選校長
另外,近年本港大學生亦不斷爭取介入校政,例如嶺大和教院學生正爭取有權投票選校長。丘成桐認為,遴選大學校長需深入評價候選人的學術地位、才能,「作為學生、學術水平肯定未到家,對候選人的研究題目都未能理解,談何投票權?」他又以自己曾任教的美國頂尖學府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為例,兩校師生均無權過問校長遴選,一律由大學董事會議決。
他認為,本港大學實力不遜內地北大、清華等名校,理應善用教研實力,在政府牽頭下發展高科技事業,而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中流砥柱,應花更多心神專注於教研,而非事事反對。
明報記者
1. 「我認為作為一名學生,沒有任何事比學習更重要。」-抗爭也是人生的學習呀!斷估丘教授就未錯被俾警察噴胡椒噴霧,四個抬一個的經驗嘞!
2. 「1970年代於加州讀書時,曾參與當地華人學生發起的保釣遊行,希望保衛國土。」-仲以為丘教授棄筆從戎添,原來係在無雷公咁遠的加州遊行,有個屁用咩?傷港人反日就唔同喇,明者反共份子拎住五星旗登島,暗者BT蒼井空AV,蘿蔔頭敢郁我地咩!丘教授你睇過AV未?
3. 「若要達到目的,首先要令中國強起來」-丘教授梗係唔上facebook,唔知咩叫做「我係香港人,唔係中國人」嘞!香港人都唔係中國人,又點解要助中國富強起來呢?
4. 「如果學生遊行目的是為了社會好,就更應踏實地學好知識,立定目標為社會做好事。」-香港學生自細就被怪獸家長監學呢樣嗰樣,又俾公開試折磨,無論乜嘢知識都學夠學厭喇!丘教授你咪以為識計幾條數好叻,計數的威力點能夠同改圖、起底比較呢?
5. 「嶺大和教院學生正爭取有權投票選校長...遴選大學校長需深入評價候選人的學術地位、才能,『作為學生、學術水平肯定未到家,對候選人的研究題目都未能理解,談何投票權?』」-丘教授錯嘞!同學係stakeholders,點解無say,呢啲叫人權!大學生用粗口鬧校方都得,信唔信同學們在丘教授屋企門前用吊雞車掛起「重奪普選權」吖嗱!同埋,大學校長做嘅工作並唔係研究,而係吸金,咁即係好有可能「校商勾結」喇!咁就更加要監管,唔係好似藍血大學醫學院咁變咗李+X醫學院就弊一弊都無咁弊!
6. 「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為例,兩校師生均無權過問校長遴選,一律由大學董事會議決。」-史丹福、哈佛大哂呀?丘教授你係唔係歧視嶺大同教院?信唔信啲網民去平機會告你吖嗱?
7. 「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的中流砥柱,應花更多心神專注於教研,而非事事反對。」-做研究要過好多前人的論文,又要以科學方法分析,做幾年都未必有成果,實在太艱苦了。搞社運抗爭就唔同呢,理性反而累事。搞社運只要憑感性就得,又唔使諗個實驗證明出來,只要叫政府做就好了,做唔到仲可以再丙政府添!而且一班人圍威喂,又有得溝下女,一齊在大銀行樓下同睡一個帳幕,攬住一齊取暖,幾咁浪漫呀!而更重要嘅係,要好似丘教授咁做個數學家,隨時要下幾十年苦功先能夠「成功」;而搞社運呢,只要自稱係藝術家,就可以「人人都係藝術家」、五區公投又可以自訂勝負規則,就算得17%都可以叫贏、玩下接力絕食,就可以逼令政府改變政策,於是絕大部份不是「成功人士」的年輕人都可以摘取成功的果實,再不是夢。丘教授你搞「科普」,社運抗爭是「成功普及化」(簡稱「成普」(唔好搞錯以為係大陸的「城管」喎!),大家都是同路人而已。
***
伸延閱讀:
2013/01/06 00:32:34
魔術師一向無研究任何中字頭股票,究竟中聯重科係做乜東東嘅呢?根據阿思達克財經網,中聯重科「主要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租賃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環衛機械、路面及樁工機械和其他重型機械設備以及於義大利生產和銷售混凝土機械。」除了國際市場之外,仲要「國家已經批准開工的在建水利、電力、鐵路、重大裝備等項目順利推進」,幫助「國家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特別是保障性住房建設政策的落實亦將為房地產行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等等。在正義的傳霉和80後眼中,這公司絕對係惡勢力的爪牙呀!
至於港鐵,就更加唔使多講,年年賺大錢年年加價,搵年蝕下本做生意,當係開善堂益下市民都唔肯;又盡量利用車站上蓋發展物業,與地產霸一鼻孔出氣,搞到連屯門樓都成萬蚊呎,咁月入8千的青年又點可以上車呢?簡直係極惡勢力呀!
***
加入了兩隻邪惡股份後,魔術師信人基金現持有:
匯豐控股(0005),平均成本$82.82,收市價$82.00;
新世界發展(0017),平均成本$12.52,收市價$12.42;
港鐵公司(0066),平均成本$30.82,收市價$30.75;
中國海外(0688),平均成本$16.35,收市價$24.70;
中聯重科(1157),平均成本$11.96,收市價$11.80;
平安保險(2318),平均成本$61.07,收市價$69.65;
中銀香港(2388),平均成本$24.78,收市價$24.85;
中國太保(2601),平均成本$28.45,收市價$30.90。
SPDR金ETF(2840),平均成本$1351.61,收市價$1235.00。
(註:平均成本只計入手續費,未有計及股息收入。股息收入則計入收益。)
***
參考資料:
阿思達克財經網: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H股 01157.HK
2013/01/05 02:25:26
《信報》近日的另一好文,就係「時事平卵員」「道貌岸然」君嘅呢一篇專欄:
信報 2013年1月2日
王岸然
振英之台何時倒?
近來有句流行語:「好,好不到哪裏;壞,也壞不到哪裏」。本文寫在元旦遊行之前,環顧社會氣氛,早可簡單判斷,人數不會太少,但也多不到足以令梁振英有下台的壓力。今天不會下台,是否表示他可以完成五年任期?當然不是,梁振英還是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下台的。
本欄一直以來的分析是,急於推梁振英下台的只是「地產霸權」,各界正義朋友一齊起哄,高呼要求梁振英下台,只是給「傳媒惡勢力」設下的議題所帶引;為了表示不落後於形勢,為了害怕不能站在道德高地,為了害怕一不留神給封為「梁粉」而令自己無法再在江湖容身,只能隨形勢而動,叫一句自己也知道不可能發生的「梁振英下台」口號。
「學民思潮」 目標簡單
在國內,有句術語叫做「寧左勿右」,借用到香港的政治文化之中,就成為「寧可民粹,不可理性」;果然,大家都是中國人,中國人對事物的偽善一面竟然是一模一樣。香港的正義人物比共產黨的偽善更進一步,懂得把明知不會成功的行動加上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正義光環。
本來對「學民思潮」的小朋友也參加民粹之列有點失望,但看到他們的一句標語「倒梁爭民主,重奪普選權」,簡單地回歸基本,隱隱然跟「為倒梁而倒梁」、只顧人身攻擊的盲動一族畫了一條界線——「倒梁只為爭民主」,One and only one理由,非常之好。
倒梁只是為了爭民主,這是唯一正確而「地產霸權」不會同意的,於是其代理人也就有意無意之間把議題混淆,把梁振英的誠信問題無限放大,亦因而造成反效果,令本來可以聚集更多市民的大遊行,效果大打折扣。筆者只能說句,六十多歲的資深社運老人,其政治判斷能力比十六歲的黃之鋒更差。
誠信有問題的人不能從政,政治舞台上就沒有人了。這一點以實用主義為指導思想的香港人心中明白,政治人物有誰不是滿口謊言、律人嚴而待己寬?自欺欺人地站在道德高地指罵政府、指罵中共、更重要的是指罵同路競爭者,原來爭的只是有限的泛民選票,人人皆如是,否則就不會「倒梁」也分開幾隊了。
特首之敗 敗於自己
想單靠誠信問題就把梁振英拉下馬來,換上自己的另一位代理人,延續方方面面的特權,只是「地產霸權」的一廂情願。老細自大慣了,落了「柯打」就以為代理人可以完成任務,結果是議題設定之後,換回一片表面聲勢,倒梁不單無以為繼,梁振英及專政者更只會偷笑,因為倒梁集團出盡吃奶之力也不過如是之時,梁政府有信心推動一些敏感議題,例如二十三條。
筆者可以斷言,梁振英不會給「地產霸權」打敗,但他會給自己打敗;因為他對真正的人民力量欠缺認識與重視。
梁振英太善於計算,這是專業人士的職業習性;殊不知政治不能單靠計算,有一定的浪漫與理想主義在其中。如果單憑計算,梁振英六個月來推出來的「德政」還是有一些的,但為何他的民望不升反跌?這就是給他的計算所誤,把一項項的德政與他一次次的失誤互相抵銷。
今個月15日推出的《施政報告》,足以判定梁振英能否安全完成任期而不被打倒。就算有假大空的成分,梁振英須要一次過拿出令人信服的治港藍圖,令港人回復對前景的希望;重中之重是,他要拿出硬碰地產霸權的決心。
:
:
:
魔術師唔敢肯定CY會唔會下台,之不過岸然君對正義朋友為求站在道德高地,為免被「邊緣化」而紛紛打誠信問題;之但係,在港英時代,香港人不嬲都以走精面、在法律灰色地帶中穿梭為醒目仔,好似同事間互租房屋「呃」津貼等,時人多以之為「聰明機敏」,斷沒想到若干了後會因這類事情要丟官的。況且,要求政治人物「比白更白」未免太傻太天真了吧?魔術師就情願要個曹操、萊因哈特做領導仲好了。
以上呢一段文字,魔術師最唔同意的就係對「學人高潮」的贊同:香港人從有就未有過「普選權」,何「重奪」之有?阿爺不給的,傷港人能搶麼?夢想「倒梁只為爭民主」只是浪漫思想罷了。實情是,即是梁倒了,也未見得有民主;除非就如魔術師較早前所言,無論是陳李張黃何,史廖林白蔡做特首,只要係阿爺背書嘅(其實經過今次傳霉偵探式查家宅事件,仲有人敢拍心口出來做嗎?可能淨係得兩袖清風的紀曉風才有資格吧?),香港人的「民意」(抑或只是「傳霉意」?)都將其「倒」掉,總之將自己搞挎搞臭,搞到自己神憎鬼厭,給阿爺添煩添亂,索性放棄香港,如此這般便可以無軍力獨立了!
***
伸延閱讀:
2013/01/04 01:37:12
到了2013年《信報》有幾個專欄的可讀性竟然不俗,之但係在講《信報》之前,要先睇《都市日報》呢一篇文:
Ivy Woo##索料 天后##張五常謬論 你窮冇樓住身為一個未買到樓嘅80後,Ivy妹好明白等緊上車人士嘅心情,不過本港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最近發表嘅偉論,就真係聽到小妹O晒嘴!話說佢最近喺內地出席一個論壇,認為嗰啲怨無樓住、又話樓價高嘅人,唔係真係因為無樓住,只係因為佢哋搵唔到錢喎。喔,買唔起樓原來係因為我哋窮,而唔係啲樓太貴,呢種「逆向思維」真係值得我哋啲後生仔女學習喇!
佢又話,香港嘅公屋政策,係災難性嘅經驗,因為只會令啲窮人住埋一齊,造成標籤效應喎,所以內地都唔應該推廉租房咁話。乜政府嘅責任,唔係應該設立基本社會保障網,去保護弱勢社群㗎咩?難道喺「自由市場」下,呢一班人應該瞓街,或者自生自滅?其實張五常喺03年被美國稅局起訴逃稅7,000萬之後,就一直長居內地,既然已經投向偉大祖國嘅懷抱,難怪講咩都唔驚啦!
Ivy Woo
張大教授雖然不屑跟條靚妹爭辯,但也提出了個頗有趣的觀點:
信報 2013年1月1日
張五常
樓價與扶貧:我在北京究竟說了些什麼?
朋友傳來香港某報的標題云:《張五常謬論:你窮冇樓住》。懶得讀內容,因為該作者顯然也懶得讀老人家說的內容——禮尚往來也(一笑)。問題是,朋友說還有其他香港的報道也說我說過類似的話。怎麼可能呢?那不是謬論,而是冇腦,難道老人家的腦子是進入癡呆的狀態了?問了幾位在場聽到或在網上讀到我在北京講話的內容的,他們一致地說我沒有那樣說。
我究竟說了些什麼呢?我說投訴樓價貴、買不起的人主要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棲身之所,而是因為在樓價低時他們沒有購買,今天賺不到錢。我於是建議:與其提供廉租房或經濟適用房給因為收入偏低而買不起市價樓房的窮苦人家,倒不如由政府補貼他們一點地價的錢,讓他們在市場選購。言下之意,是補貼部分地價可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地點,可以避免把窮人集中在一起,也可以增加他們在樓市中賺點錢的機會。
「泡沫」的定義
我說過,樓房是財富累積中的一個重要倉庫,有了值錢的房子兒女們求學與老來退休或多或少有一點保障。原則上,社會財富愈高對經濟愈有利——樓價愈高也如是——是反映着國家的經濟增長有看頭。問題有二。其一是日本四分之一個世紀前出現的樓市泡沫,效果是災難,因為到今天該國的經濟也不能翻身。四年多前美國出現的樓市泡沫也屬災難,沒有日本那麼嚴重,今天看是有少許的翻身跡象了。何謂「泡沫」經濟學者一般胡說,我自己也不能肯定定義為何。從樓價市值與租金收入的比率看,今天內地的租金雖然偏低,但沒有脫節——我見過不少較為嚴重的情況,但沒有出現災難性的效果。
如果我們以樓市或股市的暴跌作為泡沫看,香港出現過多次。一九七五年恒生指數由一千七百點暴跌至一百二十點;一九六八年香港的樓價跌到近於零;一九八四年香港高級樓價約今天的三十分之一。然而,從暴跌的角度說泡沫是不對的,因為香港沒有出現過難以翻身的情況。內地呢?上世紀九十年代樓價暴跌了四分之三,但經濟增長保八,是沒有水份的真實數字。
我為「泡沫」這個問題想了很久,皆以實例為憑。泡沫當然是指暴跌,往往——但不一定——連帶着事前的急升。著名的例子有昔日荷蘭的鬱金香,有牛頓輸身家的南海股市泡沫,而中國也出現過君子蘭。這些對經濟的不良影響不大。香港昔日的樓市暴跌對經濟是有不良影響的——不少人因而破了產——但只要前景看到轉機,翻身是近於立刻的事。我於是想到單以市價暴跌作為泡沫看沒有什麼意思,因為市場發神經不罕有,就是弗里德曼這個永遠高舉市場的人也同意市場久不久會出現像牛群直覺帶動的急升暴跌的現象。
我因而想到如果一定要給「泡沫」一個定義,那是在市價暴跌之後要出現難以翻身的情況。得到的結論,是這種泡沫的出現,一定要有信貸大幅膨脹(credit expansion)走在前頭。這樣看,中國目前的樓市是沒有泡沫的。理論不湛深,但麻煩,這裡不說了。凡是牽涉到以預期為要點的理論一定麻煩。
貧富分區加深貧富分化
讓我轉到第二個重要的問題。樓價上升代表財富上升,反映着國富,頭痛是急速的上升會容易地帶來財富不均的效果。這是個不能漠視的問題。俠盜羅賓漢不易做!打壓樓市非上策,以稅制作調整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好效果。過後我會指出,以廉租或經適房處理是把窮人集中在一起,效果是增加了貧富分化的頑固性。
在樓價上升帶來貧富分化的話題上,我認為今天的香港比內地嚴重。二○○六年五月十六日我發表《是港元轉鈎人民幣的時候了》,有先見之明。如果當時港府依我的,香港的樓價今天遠不會升得那麼高。但今天轉鈎人民幣是太遲了:必會出現的樓價大跌帶來的效果是賭不過的。香港樓市的繁華景象掩蓋不住經濟一直在走下坡。物價調整後,今天香港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不及二十年前的一半。因為最低工資的約束,今天香港的次級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比不上一個目不識丁的大廈保安員。
一些讀者可能記得,一九九六年底我推斷了香港的學子會遇到的不幸,屢次建議自己的學生要學普通話,要精學英文,也要多到內地走。當時我可沒有想到北京會推出自由行。此行也,可救香港的商場,可推香港的樓市,但對香港學子的幫助不大。
我反對政府提供樓宇把窮人集中在一起,除了提到的孩子會受到歧視之外,從西方的觀察我們知道貧富分區對貧富分化增加了很大的頑固性。美國的黑人區稱ghetto,深化了種族歧視,政府用了很大的努力也不能改善多少。也可能因為種族的關連,西方的富人區是不歡迎窮人參進的。喜歡凡事講錢的中國人奇怪地沒有這項困難:只要你有本領搬進去,沒有誰管你有多少身家或什麼職位。
我不要在這裡多說富與貧為鄰,富的可以帶起貧的應該對的世俗之見,而是要倒轉過來,說貧的可以教富的很多。我平生沒有受過富人半點恩惠,但欠窮朋友實在多。
:
:
:
貧富、平貴,不嬲都係相對的概念,所以「買唔起樓原來係因為我哋窮,而唔係啲樓太貴」呢句只係感情的宣洩,並無客觀數據支持:根據《二零一一年人口普查 主題性報告:香港的住戶收入分布》,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原本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20,200(第8頁):
如果呢個「中間家庭」月供3成4成(2nd edition:謝網友指正,最初版本魔術師打錯函計錯數,牽一髮動全身,連帶供款額都震改變,尤幸最初假設比較寬,未去得太盡,絕對可以有空間)入息,30年還款期,利率2.4%計,可以借約319207萬(=FV(2.4%/12,30*12,-6060)PV(2.4%/12,30*12,-8080)),以9成按計可以買到差唔多350220萬嘅樓,所以基本上如果呢個「中間家庭」儲到約30至40萬首期加雜費的話,基本上唔會上唔到車。以中位數計就係話全港有一半以上的家庭有咁嘅「能力」起碼負擔到上車盤,魔術師就睇唔到樓價真係好「貴」嘞(當然以天價豪宅來說就係「貴」,不過既然同一般小市民無關,咁「貴樓」於我何有哉?)
於是個問題就去到,以家庭為單位的話,儲4030萬首期真係咁難?80後的理財觀念是否有問題?
而張大教授的提議也真有趣,如果根據佢咁講,基本上所有住宅都可以變成「居屋」:試設想政府為所有合資格人士(如白表)提供5成地價補貼,只要申請人供得起,便可以買下任何私人市場單位的一半業權(故首期也只需一半),照例有有禁售期和補地價等,如果成真都幾得意喎!
***
參考資料:
2013/01/03 00:31:20
剛過去的星期日,城市論壇又「搞」(呀唔係,應該係「講」)分化:
***
爛民幫同拳頭力量咁多成名人物之中,講嘢最「無料放送」的,大舊認第二,應該無人敢認第一(唯一的對手應該就是慢必),講來講去都無新觀點,總之係CY無誠信,要落台。OK,落台就落台,之後無論選到袋巾梁、巫婆靜、紀曉風定係黃痴瘋,律師治港又好傳霉治港都好,魔術師都無意見,總之要尊重法律,事事司法覆核,反高鐵反港珠澳,最緊要係保持雙非入境就得嘞。
***
民陣不嬲都係咁柒,將民生問題(陳小姐的舉例是雙非、房屋、長者生活津貼(2:54-4:36))歸咎於無普選和功能組別。魔術師一向同意取消分組投票,立法會取消分區概念,一於全港單一選區大混戰,在此不贅。之但係,以雙非嚟講,呢個係法律問題,正是終審法院一錘定音,依莊豐源案得出來的結果,而法治不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嗎?為何港媽無論基層定係中剷都挾「民意」要求打擊雙非?如果普選出來的特首可以漠視法治,嚴打雙非的話,又是否漠視「核心價值」?
再以習總最近要求CY留意解決的六大民生事項來講:
1.就業 - 呢個係香港產業問題,例如80後喜歡務農搞藝術,一個普選出來的行政長官是否就可以取締金融地產等「搞高增值」產業「轉型」為農業?以戰略角度來說,魔術師認為每個地區某程度上都應該能夠在食物供應上自給自足;而且搞返輕工業也不是壞事,可以給低學歷人士提供就業機會,之但係是否一定要靠普選才能成事?
2.物價 - 呢個係環球經濟問題(低息、QE)和港元與美元掛勾的問題,魔術師睇唔出是否一個普選出來的行政長官就可以解決。
3.住房 - 同產業與物價有關,兼且要起公家房屋的話,又會俾中剷反對喎!一個普選出來的行政長官就可以擺平刁民?
4.貧困 - 亦係同產業有關。普選出來的行政長官是否就可以擺平所有大地產商和小業主,解決高租金的問題,搞返起輕工業,基層市民有就業,貧困問題自然就可以解決。
5.環境 - 魔術師捉摸唔到環境有咩問題,事關環保團體在香港已經很有市場,事事保育,甚至乎親手殺死海洋生物都在所不惜添。
6.老齡化 - 魔術師最反對的就係「全民退休保障」,就算係普選出來的行政長官,都無可能將一個財務上有問題的計劃變成無問題;抑或係只要靠人多讚成就可以唔理財務問題?退一步講,老人家生活使費未必好多,但人老多病,全民醫保似乎較合理,就等保險公司啲精算師計掂佢。
阿陳小姐最搞笑嘅就係,「意見表達唔係得一種方式、一個內容」,但係就只包容支持「要求CY落台,馬上普選」(24:20-24:50)。魔術師想知的是,點解民主社會唔可以包容支持「專制政權」的聲音呢?
***
如討論區中網友所言,遊行本來是反權力者(在野黨)的活動,支持權力者的走去遊行,未免太怪雞。而且呢位高先生,口齒不靈,多次捉到鹿唔識脫角(例如民意係反居屋,反8萬5的,又例如反東北發展與公並房屋的問題),似倒米多。
***
呢位同學(28:27-29:00)就真係被洗腦嘞!人地都無話要俾幾百蚊你叫你去支持CY,你就硬屈人,年紀輕輕就咁刁,幾時刁得嚟大?
***
泛民區議員譚女士(30:04-30:45)你好似係幫中剷業主反對在大磡村起居屋喎,藉口係屏風效應,實情恐怕係怕影響景觀以致樓價下跌吧?而家唔係基層大哂架咩?中剷與基層為敵才是分化吧?仲有就係,阿譚女士你「攞唔到籌入唔到場講嘢」就係「無言論自由」,咁都講得出,你柒唔柒啲呀?
***
參考資料:
2013/01/02 00:40:25
說好的世界末日沒有來,自不然又要替去年(2012年)作個小結(情感上我同意小豬話it is just another day,無乜必要總結的想法,但財務上就當係公司年結吧)。
總結去年,身家比前年多咗27.7%,資產配置如下:
數目上好似多咗好多身家咁,不過其實層自住樓都「提供」咗25%的身家升幅(因為是居屋的關係,所有估價魔術師再打個5折),純屬虛像。想2010年時設下的7年內身家翻一倍的目標,現在還是能達標的(beta值依舊為0.38),不過如果要達到小型財務自由境界(例如45歲前流動資產超過1000萬),咁就要加倍努力了,畢竟低風險投資佔的比重還是較多的。
至於收支方面,儲蓄率(包括投資)有53%(所以魔術師不明白月入5萬的家庭點解要儲3年先得3、40萬),日常開支比重甚至比前年還要少了:
乜唔係有通脹無加薪咩?無錯,所以識投資好重要,魔術師hea下hea下咁,投資收入(主要係如股息等已落袋收入,未計帳面增值和在投資組合內的賺蝕)都可以佔薪金的六分一,等於出多兩個月花紅了,所以投資理財的知識真的好重要,絕對比學會鋼琴演奏級加打非洲鼓加五國語言重要呢。
***
伸延閱讀:
2013/01/01 16:02:54
2012年最後一個(嚴格來說是「半個」)交易日,信人基金「基金經理」幫魔術師粉飾窗櫥,沽出新世界發展(0017),平均價$11.98,持有1.75年,連派息共賺9.39%,或年回報約5.26%。
之但係,今日係新世界派息日,基金經理仲幫魔術師以股代息添,咁啲碎股豈不是又要再沽過?
***
魔術師信人基金現持有:
匯豐控股(0005),平均成本$82.82,收市價$81.30;
中國海外(0688),平均成本$16.35,收市價23.10;
平安保險(2318),平均成本$61.07,收市價$64.90;
中銀香港(2388),平均成本$24.78,收市價$24.10;
中國太保(2601),平均成本$28.45,收市價$28.65。
SPDR金ETF(2840),平均成本$1351.61,收市價$1247.00。
(註:平均成本只計入手續費,未有計及股息收入。股息收入則計入收益。)
2013/01/01 0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