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天下文章一大抄

在特首答問大會之前,魔術師見有線電視報導了以下新聞:

Picture

陳德霖憂量寬致資產價格大波動 2012/12/10 12:01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認為,歐、美、日要減債,但又推出大規模量化寬鬆是自相矛盾,可能導致資產價格急升後暴跌。近期流入本港的資金亦可能大幅流走,提醒市民要小心風險。

所謂「價格大波動」者,此乃新一代財經分析員的「語言偽術」也,即起好可能會大跌也(有可能會大升就唔使叫大家小心喇!)。魔術師本來以為新聞會講解一下「減債」與「量化寬鬆」點解會「自相矛盾」,但係段新聞竟然就咁完咗!唔通可以假設香港市民都明白「減債」與「量化寬鬆」之間「自相矛盾」的原理?再上網查找,搜尋出來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公式文章:

陳德霖:量寬擾亂減債  錯配投資

香港電台 2012-12-10 HKT 10:42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在一個論壇上指出,量化寬鬆措施會擾亂減債過程,事實上,量寬及減債是背道而馳。由於量寬會令資產價格大幅上升,但並無經濟實質支持,市場會視財富增加為過渡性,家庭並不願意消費,實質經濟亦不會好轉。 

但隨著資產價格上升而有通脹壓力,央行或需要退市或加息,當政策與市場出現落差,資產價格會因而大幅下滑。

他說,難以預料會否出現這情況,但指目前全球面對的經濟問題是史無前例,提醒當資金大幅流入或流出一些國家,或股市大幅波動下,市場要有足夠的風險意識,汲取教訓,不要過度借貸。

陳德霖指出,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靠增加債務以刺激消費,目的是提升生活水平及就業,就如同將國家的經濟推向債務深淵,認為不可以持續,因為會為全球經濟帶來極大風險。

他說,持續量寬政策會令社會從實業轉移至資產市場升值,引發投資錯配,減低生產力及經濟增長潛力。他認為,量寬投入金融資金越多、時間越長、退市的難度及風險會越高。 

信報 2012年12月10日 9:53 香港財經, 中國財經

【經濟峰會】陳德霖:應提高風險意識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今日出席由《信報》主辦的《香港經濟峰會2013》時,談及環球經濟形勢時重申,目前環球正處在量化寬鬆和減債兩股力量下,在這史無前例的環境下,將來何去何從仍屬未知,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有大波動的機會,籲投資者提高風險意識。

他在發言時指,過往有些國家的債務增幅驚人,包括增加債務以推動經濟,他認為,這種發展好比將國家經濟推向債務深淵,乃不可持續。在過去一段時間,由於金融創新,市場對這種債務深淵警覺性甚低。

不過,金融海嘯後,市場開始明白,人類祖先的智慧是對的,先洗未來錢是難以推動經濟發展的。

至於資金流入本港,他重申目前金管局接了約70億美元,估計資金流入會持續一段時間,但規模將不會如08-09年期間般大。

他在會後對記者再談及對目前經濟環境的觀點,指量化寬鬆與減債是背道而馳,有相互抵銷之效,所以,處在極度不正常的環境下,投資者需要提高警覺。

在談及金管局上京的議題時,他僅表示,人民幣在香港的發展過去一直是議題。

連主辦機構人言報都係咁hea,咁即係點呀?

都係去返金管局網站睇返陳總的原稿算!其實個原理好簡單是咁的:要減債,一係開源,二係節流。開源者,當然係經濟有增長,人人有薪加。鬼唔知阿媽係女人咩?歐美諸國搞到有經濟增長就唔做咁愁喇!結果要減債,就係大家慳啲緊縮開支,但係西人的生活態度不嬲都好有lifestyl的,又點接受到勒緊褲帶減福利的日子呢?折墮成咁,叫西人的尊嚴何在?臉又可往哪裡擱?最後美帝就只有祭出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呢招絕招,跟公開市場操作(Open market operation)不同的是,後者係放寬銀根於市場買入政府債券,調整孳息率,而前者則是直接把資金放入市場買賣資產,增加貨幣供應,人為地壓低息率,加大通脹,令資產增值。資產增值令人心理好過,更有可能刺激消費;息率低則有利於再融資(refinancing),借新債冚舊債,就好似「卡數一筆清」咁,當然好嘅就係「慳返啲利息」,可以還多啲本,唔好嘅就係可以「買多幾件衫」。

其實,陳總講稿中有提及過三種可能結果:

(1) 第一個假設的可能性是全球減債過程不受量化寬鬆所左右。在這情況下,如果資產價格過去是受到過份槓桿而得以支持,理論上資產價格可能會先下跌,然後在新的平衡點站穩,以後會隨著經濟和國民收入恢復增長而上升。

(2) 第二個可能性是量化寬鬆達到預期效果,資產價格上升,成功刺激消費,從而大幅增加就業及換取時間作出改革促進生產力,資產價格最終得到經濟基本因素支持而穩步上升。這個當然將會是一個很理想的情況,因為全球經濟可以重返正常增長的軌跡,我亦好希望這個情況會發生。

(3) 但我擔心的是另一個可能性。這就是量化寬鬆擾亂了減債過程,屆時資產價格可能會先大幅上揚,但因為資產價格上升並沒有經濟基本因素支持,人們便會視此財富的增加為過渡性。家庭不會因此而願意大幅增加消費,實質經濟最終不會好轉。如果與此同時通脹壓力隨資產價格而上升,央行有可能要進行退市和加息。當經濟表現、通脹或貨幣政策與市場預期有落差時,資產價格便可能會大幅下滑和持續波動。

之但係,傳霉就只係抄咗第三段當係「生跛」,照抄算數,亦無任何增值解畫幫市民暸解陳總所言。呢啲咁嘅傳霉,抵打Pat Pat!

***

參考資料:

全球“去槓桿化”:正本清源之道 講者: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 (於香港經濟峰會2013:新導向 經濟現新姿)2012年12月10日

Quantitative easing

 2012/12/11 00:52:09

4 則留言:

  1. 對於今次傳媒的問題, 我冇乜興趣.

    我比較有興趣陳總嘅言論.
    我唔係金融專家, 不過之前都有粗略寫過QE.

    我睇QE嘅要點係, 美元這貨幣本身.

    正是美元, 方能先Q後E, 再Q再E.

    日本QE, 係日本郵船.

    英鎊果啲, 能Q多少次E?

    歐元更不足論.
    另外, 而家國際金融流動如此容易, 大量, 美帝Q完E, 啲錢去咗炒亞洲呢啲事況之前都出現過.

    寄望收入效應, 根本就搞笑.
    最主要係, 咩叫生產力先.

    維基:

    生產率是一個經濟學名詞,是指由原材料變成產品的過程中的效能和效率表現,是每單位投入的產出。生產率的提高是由於資本或勞動力效率的提高,但將資本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分開計算常常不可能的,通常情況下,生產率這一概念一般限於勞動生產率。
    生產率嘛...就是越少投入越多產出越高吧, 應用係勞動力上嘛...

    回覆刪除
  2. 收入無增加,又如果係連息都唔夠還的話,慳到消費等於0又有何用?
    所以只好不停地QE, 打嗎啡打到死為止.

    回覆刪除
  3. 請問,除了語無倫次,邏輯亂飛,我們能從香港的報紙佬學到甚麼?他們有甚麼水平?

    回覆刪除
  4. 咁都可以作為思考訓練的反面教材嘅!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