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新聞雜評(四百八十四)

立法會選舉|滿70歲議員過半棄選 盧偉國:支持議會年青化 葉劉:會適時公布  有線新聞 2025年10月13日

【有線新聞】12月立法會選舉至今12名現任議員放棄連任,自由黨易志明、經民聯盧偉國同日經社交平台公布,目前12名年滿70歲的議員已經有7人棄選,身兼行會召集人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稱適時會有公布。

71歲經民聯主席、工程界議員盧偉國晚上經社交平台宣布,成為放棄連任的第11人。「這段日子我和工程業界團隊、經民聯黨友與家人總結過去、規劃未來。為助力議會薪火相傳,支持議會年青化,我決定不參選第八屆立法會。」

同日宣布不競逐連任的還有72歲的自由黨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同樣經社交平台交代,稱經過慎重考慮,又稱過去13年香港經歷由亂到治,有幸參與及見證國安法及23條立法。

連同張宇人,自由黨已有兩名資深議員棄選功能組別,星期二黨團會開會討論。自由黨副主席李鎮強相信兩人不是收到中央指示,「我相信沒有,但始終大主席和馬議員做了示範,所以他們都了解這件事是否值得,大家休息一下。」

外界關注70歲是否其中一條參選界線,相關議員未有正面回應。葉劉淑儀:「不要阻礙我開會,走開。我們新民黨適當時候會宣布,請各位不要騷擾我。(你自己個人有何決定?)」黎棟國:「(參選有決定了嗎?)未有。」謝偉銓:「未能透露。」

已宣布不競逐連任的議員稱沒有補充。陳健波:「(是否有70歲界線?)沒有補充,對不起。」馬逢國:「(相繼有70歲以上議員不選是否中央的指示?)無可奉告。」張欣宇:「沒有其他考慮因素。」

有本屆立法會「新丁」亦未透露意向。(決定會否參選嗎?有沒有壓力要退選?)林筱魯:「沒有特別所謂指示,參選始終是個人對於香港整體需要。」

年滿70歲的現任議員有12人,超過一半人已宣布不參選,包括梁君彥、馬逢國、張宇人等,餘下還有未表態的包括葉劉淑儀、田北辰、黎棟國等。改制後的立法會一共有90個議席,12月7日舉行選舉,提名期下周五展開。

本身是學者的選委界議員周文港亦宣布不參選新一屆立法會,指考慮到想做好政策研究,而推動官、產、學、研合作需要較多時間精力。

1. 外界關注70歲是否其中一條參選界線,相關議員未有正面回應。葉劉淑儀:「不要阻礙我開會,走開。我們新民黨適當時候會宣布,請各位不要騷擾我。」

班妓者仔(女)都唔識死嘅!在掃把頭面前成日提住70歲,佢梗係黑面喇!

大棋盤︱政黨成換血重災區 中資機構料成新力軍 議員歡送大主席晚宴告吹政情

更新時間:08:42 2025-10-14 HKT 發佈時間:08:42 2025-10-14 HKT

立法會選舉提名期未開始,棄選消息比參選更觸目,皆因年屆七十議員將「一個不留」,當中不乏建制政黨領軍人物。今次大換血,據聞不同政黨、議會聯盟都要「交人頭」,多個政團棄選人數達一半或以上,對黨內傳承、議會勢力分布,以至本港政治生態的衝擊,皆非同小可。

經民聯9席 料5人離任

受「七十大限」影響最深的政黨,莫過於代表商界的經民聯。該黨現有9名立法會議員,梁君彥、林健鋒兩名核心人物先後宣布棄選,曾力爭留任的黨主席盧偉國,昨晚亦宣布退下火線。只做了一屆、74歲的地產界龍漢標料無緣連任,惟尋覓獲業界認可、又有一定資歷的人選,並不容易。加上新丁陸瀚民亦傳勢危,一時之間,經民聯逾一半議員要「起身」。

多個黨派議席「斬半」 接班人成頭痛問題

另一商界政黨自由黨,張宇人、易志明棄選,佔現有議席一半,接班人同樣是頭痛問題。至於新民黨,6名議員兩人年過七十,包括葉劉淑儀和黎棟國,加上選委界容海恩料無得留低,席位同樣被「斬半」。據聞,新界東北直選議員李梓敬原是「高危一族」,但由於該黨已「拆骨見血」,有望成為「倖存者」。

建制中人:來屆議會政黨色彩淡化

上述三大政黨,共通點是黨領導地位太高,一時三刻難找到合適接班人擔大旗,「青訓」工作亦有不足。其實作為政黨領袖,面對「一手湊大」的政黨不想或不敢放手,或許是人之常情,但今次釋出的訊息十分強烈,議會必須年輕化、專業化,而政團要做好培養新人工作,避免青黃不接。

現佔19席的最大黨派民建聯,在傳承方面算是較成功,黨主席陳克勤49歲、身兼全國人大常委的李慧琼51歲,兩人由2008年出任議員至今,若成功連任,下屆已是最資深議員。不過該黨雖無現任議員年過七十,但料數名新丁因不同原因棄選。

非政黨的議會聯盟亦深受大洗牌影響,G19多名核心如陳健波、馬逢國已宣布不連任,預料廖長江、謝偉銓、新人梁毓偉、洪雯等人亦會陸續公布。佔4席的「A4聯盟」,兩人已棄選。

有建制中人表示,來屆議會勢力版勢大整合,政黨色彩淡化,尤其是選委界會減少黨派背景人士;事實上當初重設選委界並佔最多的40席,原意是循香港整體利益和大局觀出發,而非着眼於特定群體利益或民粹聲音,倘選委議員只跟所屬政黨取態,效果難免打折扣。當然現任議員棄選,政團可物色新人頂上,但能否當選則是另一回事。

中資料派員攻選委界

據聞,今次改選中資機構會積極派員出戰,選委界是攻佔重點,這些「國家隊」在下屆立法會或成為新興勢力。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擬參選,其中林至頴是中石化(香港)供應鏈總監;也有傳招商局代表有意染指航運界議席。有政圈人士認為,不少立過汗馬功勞的老將紛紛退位,下屆新議員會更重配合多於制衡,「大家都成為了國家隊」。

立法會大洗牌,建制黨派需時消化,據聞梁君彥棄選後,議會同僚原定本月23日晚上、即最後一日大會後,在中銀大廈為他舉行歡送晚宴,但最新傳出因「場地問題」而取消。

聶風

3. 選委界容海恩料無得留低...今次改選中資機構會積極派員出戰,選委界是攻佔重點,這些「國家隊」在下屆立法會或成為新興勢力。

哎,容靚靚被退下,咁咪少咁好多笑料?換哂「國家隊」,個個嚴肅八股唔講得笑,到時議會好多嬰式習慣都無得留低(例如齊齊拍枱?),自動波完成「去殖化」矣!

4. 據聞梁君彥棄選後,議會同僚原定本月23日晚上、即最後一日大會後,在中銀大廈為他舉行歡送晚宴,但最新傳出因「場地問題」而取消。

估唔到當年飯民搞親籌款晚會都會遇着「場地問題」,今次就連藍色垃會會都「今朝君體也相同」。不過,阿爺錢莊場地有問題唔緊要,或者可以轉場小貓錢莊總行宴會廳博愛堂(The Penthouse),聽講話蛇羹十分出名,小貓被大貓私有化之後,間餐廳唔知仲有冇得留低,分分鐘食一餐少一餐。就趁「秋風起 三蛇肥」,垃圾會仝人就同大主席榮休賀一賀佢喇!

***

高中中西史修訂課程框架 學界:學習整個歷史脈絡 料提高學生興趣 有線新聞 2025年10月03日

【有線新聞】高中的中史科及歷史科相隔十六年修訂課程框架,中史科更強調「古今並重」,歷史科就加強世界史與國家歷史的連繫,學界相信有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新的課程框架出爐,計劃2027/28學年於中四全面推行,適用2030年起文憑試。中國歷史科必修部分強調「古今並重」,另有政治、經濟及文化三個選修單元,學生可按興趣選修其中一個。

有中史科老師說日後課程會更加立體,學習整個歷史脈絡。聖士提反堂中學中國歷史科科主任徐曉琦:「要看看命題方式和過往課程有沒有明顯改動,看整個課程脈絡,很多課題不是以皇帝管治手法,有很多從外交史、文化史、科技歷史等。見到除政治範疇外,多角度了解不同朝代發展概況,治、亂、興、衰,對不同歷史範疇有不同興趣的同學,是非常好的消息。」

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相信可吸引更多學生選修中史,「要評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一些歷史評價,或者兩個皇帝比較評價,覺得對於高中學生,假如對歷史只想讀數年、不是太大興趣,要他評價史實也未掌握清楚。複雜歷史事件簡化,多認識港澳回歸,跟自己切身關係更大的歷史。」

歷史科的修訂,必修部分會加強學生認識國家歷史與世界史連繫,從宏觀角度了解國家在世界中的角色、作用和貢獻;課程重設選修部分,延展和深化必修部分的學習內容照顧學生多元興趣和能力;與中史互補,突顯「兼容並蓄、內外聯通」,共同培育學生家國情懷。

5. 國史教育中心校長何漢權相信可吸引更多學生選修中史,「要評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一些歷史評價,或者兩個皇帝比較評價,覺得對於高中學生,假如對歷史只想讀數年、不是太大興趣,要他評價史實也未掌握清楚。複雜歷史事件簡化,多認識港澳回歸,跟自己切身關係更大的歷史。」

魔術師贊成以「故事」作為中史的切入點,而唔係傳統的學習(背誦?)朝代的治亂顧衰、近因遠因。君不見故事形式的《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演義》、《刺客列傳》甚至金庸小說就夠鑑古知今?只要在故事中的史實和虛構找到平衡,糾正錯誤,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自然能幫學生培養到家國天下、歷史長河的歸屬感;反而只係簡易版着重近代史,家國情懷欠缺根基,只怕變成黑風雙煞強練「九陰白骨爪」,好易走火入魔也。

***

ReNews

近日,台灣鏡新聞主播王顯瑜,主持該媒體的新聞節目《全球聊天室》期間,在錄影廠虛擬地圖出現時「誤踏中國領土」,他立即站回台灣一邊,笑稱「此生不當中國人」,相關片段被台灣網民和政治人物擷取後在網絡瘋傳。

王顯瑜本人事後在社交媒體發文回應,強調自己並非仇視或看不起中國人,他曾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居住,在中國認識許多好朋友,「但我此生無法認同中國共產黨」,完全不想被「獨裁而恐怖」的政權統治,笑言他「喜歡我的器官」,亦珍視言論自由,「希望這不要被剝奪」,所以在「習維尼」仍是中共總書記、共產黨仍集權獨裁下,不想跟中共有任何瓜葛,亦是他「此生不當中國人」的意思。

6. 台灣鏡新聞主播王顯瑜,主持該媒體的新聞節目《全球聊天室》期間,在錄影廠虛擬地圖出現時「誤踏中國領土」,他立即站回台灣一邊,笑稱「此生不當中國人」...「但我此生無法認同中國共產黨」,完全不想被「獨裁而恐怖」的政權統治,笑言他「喜歡我的器官」,亦珍視言論自由

哈哈,呆民的呆蜀小動作,成個頑劣兒童咁,又真係夠氣人的。好在魔術師都經歷過黑暴時期,知道毋需「極權統治」都可以「獨裁而恐怖」、剝奪言論自由。至於器官,魔術師又好似未聽見過大陸有真案例,反而泡菜劇都幾多有關「活摘器官」的劇情,唔知彼邦的黑市器官交易是否真係咁發達呢?

***

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 稱將捨棄工作生活平衡 過勞死遺屬批言論不當 有線新聞 2025年10月05日

【有線新聞】日本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當選總裁後,寄語黨員要如「拉車的馬」努力工作,表明自己會捨棄工作生活平衡,但部分人認為她是鼓吹工作至上,過勞死個案遺屬也表達不滿。

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當選後發表感言,期望黨員為了黨和國家努力不懈工作。「現在人手不足,請全體人員工作、請像拉車的馬一樣努力工作。我自己也會摒棄『工作生活平衡』,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去工作。」

緊接發言的首相石破茂表示,為每個人實現幸福是自民黨的主張,高市卻稱要捨棄工作生活平衡,他質疑是否妥當,但同時稱這體現高市為國為民的決心。

自民黨內有人表示,高市的表態正是要消除外界的不安,不想其他人以為她因要照顧丈夫而無法有效治國。高市曾與前眾議員山本拓離婚,但幾年前復合後再婚,再婚後改為跟隨妻姓的山本拓今年因腦中風需由高市照顧。

輿論分析指出,高市作為自民黨首位女總裁,甚至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捨棄工作生活平衡的言論雖然只是向黨員發表,但對普羅大眾仍有指標作用,對於在職女性或年輕人可以是鼓勵,也可能是無形壓力。有國會議員表示,高市有埋首工作忽略生活的個人自由,但不適合向國民傳遞這類訊息,強調不可將人如馬般看待。

日本去年過勞死個案逾1,300宗,錄得歷史新高。代表死者遺屬的團體指出,日本已推行過勞死預防法,批評高市的發言不符合法例精神,促請她慎重考慮自身影響力。有勞工法專家稱,高市的表態只是反映陳舊的日本價值觀。

7. (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現在人手不足,請全體人員工作、請像拉車的馬一樣努力工作。我自己也會摒棄『工作生活平衡』,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去工作。」

唔知係咪鄉下少子化,搞到早苗姐要當眾提出拾棄 work life balance 要國民做工資奴。以新一袋年青人來說,真係睬佢都傻 - 成日掛住返工,點會仲有時間精力打機、拍拖、同埋扑嘢呢?如果人人都咁鍾意返工,少子化豈非愈來愈嚴重?而且外地人要移民入藉鄉下並唔容易,好似早苗姐咁搞法,鄉下遲早滅國也。

***

伸延閱讚:

信報 2025年9月30日

余家強 後不變期

有白頭到老 無從一而終

樂壇巨星夫婦開show,以《白頭到老WE ARE ONE演唱會》為名。林子祥77歲,葉蒨文白髮蒼蒼,的確夠老,但通常與白頭到老並舉的從一而終──疑似翻譯We are one呢?惹浮想聯翩。

阿Lam與Sally結褵近卅載,卻非初婚;年輕一代或許不知道,林子祥早在1980年迎娶吳正元,並生育一子一女,大仔即大家熟悉的林德信。吳正元任職唱片公司大員,幫助郎君早期事業,與葉蒨文份屬閨蜜,而阿Lam對Sally提攜,擦出師徒戀,像典型肥皂劇搶夫戲。但我想講,吾輩當年並不反感的,偶像嘛,正當緋聞甚囂塵上之際,林葉1992年合唱一曲《愛到分離仍是愛》(潘源良填詞):「誰再管應不應該,只要在這刻濃濃的愛,世上原是太多路,愛到分離仍然是愛。」道盡苦戀,唯覺淒美。1994年林吳離異,兩年後與葉蒨文梅開二度,吾輩還一廂情願以為吳正元洋婦作風,樂於成人之美吧。

兩段婚姻

直至後來聽吳正元受訪憶述葉蒨文「我喜歡什麼,她就要什麼」「我覺得很恐怖,怕她搶走我的孩子」,如夢初醒,方才合情合理,世界沒那麼浪漫童話呀。林葉「白頭到老」作招徠,無可厚非,卻顧及故人感受嗎?相信吳女士也不稀罕阿Lam了,搶孩子總無法釋懷。

我中學同學乃執業命理家,我曾請教:「命書許多注定三妻四妾云云,當今法例根本不容許,怎應驗?」同學笑答:「你肯定自己從一而終?」接着解釋,古人靠媒妁之言,較少婚前性行為,現況走馬燈式同居和拍拖經驗在文言文難於表達,遂寫成三妻四妾;同理,往昔除續絃外甚少離婚再婚,二嫁已經跡近二奶命,古今措詞之別也。

說來說去,關乎結髮(初婚)情意結,葉蒨文是林子祥合法妻子,惟真不算髮妻。結髮崇高得多,相傳蘇武撰漢詩:「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新婚前夕要「上頭」,再婚沒此講究。

觀念牢固到一地步,皇太后都無面畀!

南宋初期習慣內禪,高宗、孝宗、光宗連續三朝提早讓位予太子。且說,太上皇孝宗與現任光宗兩代家庭聚會,光宗提出傳給兒子嘉王,孝宗卻想他傳給姪兒,作為嘉王之母的光宗皇后李氏焦急插嘴,「后曰:『妾六禮所聘,嘉王,妾所生也,何為不可?』孝宗大怒。」(《宋史.慈懿李皇后傳》)何故家翁孝宗大怒?因她諷刺在座的他老婆謝氏(皇太后)啊!「妾」純粹謙稱,其實李氏恰恰引以為豪自己並非妾;謝氏原屬妃嬪才等於妾侍,適逢皇后崩逝扶正,相當於民間所謂填房。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程序,李氏乃光宗元配,儀式當然辦足,謝氏入宮時未經歷過,諸子亦非她所出。李皇后言下之意:「我是明媒正娶的髮妻,奶奶你不是呢。」媳婦猶可瞧不起家姑太后,《宋史》一場倫理活劇繪影繪聲。

初婚珍貴

廿一世紀合則來不合則去,搞清楚手續就得;我提出這些,古老石山啦,但老土有老土好,初婚珍貴,警惕世人對婚姻保存一點持重,善莫大焉。

信報 2025年10月2日

余家強 後不變期

瘋癲帝后

上篇提及,在髮妻名份上,南宋李皇后居然「明串」她奶奶謝太后。這帝王家究竟有本怎樣難念的經呢?就說來話長了,並且頗具現代意義,不妨借古鑑今,仔細詳談一下。

靖康之禍(1125-1127),宋室南渡,經歷走難,皇帝高宗喪失了嗣子和生育能力,收養姪兒趙昚,並提早傳位(是為孝宗),自行退居太上皇。孝宗感激這位叔叔,索性像高宗搞內禪,傳位給兒子趙惇(是為光宗)。

光陰荏苒,轉眼太上皇孝宗、太后謝氏、今皇光宗、皇后李氏兩代四口共敍天倫,又談起繼承問題,光宗提出立兒子趙擴,孝宗卻欲光宗傳位給姪兒──何不學學高宗呢?作為趙擴媽媽的李皇后自然焦急,相嗌唔好口,諷刺起奶奶謝太后來(詳見本欄上篇)。

孝宗邏輯明顯錯誤,他自己都傳給親生仔,怎可能要求光宗仿效高宗傳給姪呢?高宗僅迫不得已罷了。

香港沒皇帝,豪門可以分產,但主要繼承者通常只一位。叔姪交棒,純粹祖父祖母想法,反正都是自己乖孫嘛!忘記於後輩而言差得遠。

我家族沒錢,照樣遇過,小時候聚會,我叫叔叔的兒子「堂哥」,嫲嫲每每不悅道:「叫『哥哥』就可以。」在她看來根本一家人,在我看來畢竟親疏有別。

且說,按現今標準,光宗應屬罹患精神病,李皇后出身將門虎女,性情剽悍,事關兒子寶座,益發緊張,大吹枕邊風提醒丈夫須防孝宗謀害,光宗遂疑神疑鬼,終日囈語,乾脆絕足抗拒去朝覲太上皇。古代標榜以孝治天下,不探望父母乃大逆不道,群臣屢次苦諫,殊不知愈勸對病人毋寧愈火上加油,去到一個地步,直至5年後孝宗崩逝,光宗都沒再看過爸爸──像新聞將軍澳老婦孤獨死於公屋而移英兒子報稱多年沒聯絡,非關財富與照顧能力,同樣發生在帝王家。

倫理管治失衡之弊

無法辦國喪,一時天下嘩然,宰相嚇得逃離京師,傳言軍隊兵變,宗室蠢蠢欲動取而代之……別驚奇,豪門爭產,骨肉對簿公堂,一方指另一方喪失管理能力云云,兄弟反目,東方之珠試過,歷史永遠重演。

宋光宗徹底瘋掉,舉措乖張;李皇后善妒,曾毒殺他愛妃黃氏,加劇光宗驚恐症候,又不敬翁姑,因果循環,她迷信方術,儍呼呼竟自困密室身亡,遲遲才發現,宮中已然失控,宮娥太監報復,隨便用蓆包裹屍體,烈日下曬出惡臭。數月後,光宗崩殂,享年54歲,唯一告慰終償所願,群臣眼見不可無君,一早簇擁他兒子趙擴登基,是為宋寧宗,光宗糊裏糊塗也升級太上皇。寧宗由名義上的曾祖母、高宗寡妻、太皇太后吳氏冊立,慌慌忙忙,南宋國運混亂至此,唯走向衰敗,遑論北伐恢復中原了。

這段冷門中史,中學不教,DSE不考,但饒具戲劇性,發人深省。孝宗夫婦老懵懂錯判形勢導致家庭裂痕,光宗諱疾忌醫任病情惡化,李皇后挑撥離間自掘墳墓,倫理和管治失衡……一切值得引以為誡。

信報 2025年10月7日

余家強 後不變期

歷史就是八卦史

上星期因緣際會一連兩篇寫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宮闈,牽涉繼承權之爭、代溝糾紛、婆媳衝突、妻妾爭寵、瘋癲帝后、家散人亡,相當八卦相當刺激,十足倫理肥皂劇;遺憾是,中學中國歷史從不教,許多朋友聽都未聽過。那麼,我們中史科應該教什麼呢?

說上述事件一味八卦又不盡然,太上皇孝宗逼光宗傳位給姪兒,父子決裂至死不相往還,光宗精神病加劇,皇后倒行逆施,終導致南宋衰落亡於蒙古,華夏首次全境淪陷外族,影響深遠,為何中史科毫無提及呢?我不信邪,上教育局網頁查查,DSE課程關於宋朝的僅幾項,必修部分(歷代發展):宋代的中央集權制、選修部分(單元二):長江流域之臨安(單元三):知識分子之王安石(單元四):從唐至清科舉內容的轉變與人才消長的關係、選修部分(單元五):宋元間期間伊斯蘭教傳播的特色——小孩子誰有興趣這些典章制度啊?文憑試2005年中史報考人數6807,歷史5736,遠遠落後同屬文科的經濟13894和地理8535,遑論理科物化生,並非無原因。

怎麼不先讓孩子接觸些夠吸引力的呢?八卦者人類天性,何況正如著名學者唐德剛教授指出,宮闈史至關重要,皇帝的愛惡、私生活乃至房事生育,干天下之大計。計我話歷史就是八卦史,所以宮鬥劇永遠拍個樂此不疲,幾曾見有一套拍中央集權制啊?制度史嘛,回顧吾輩囫圇吞棗,只硬背租庸調制好,兩稅制不好,至於怎好怎不好,好又為何要改成不好,恐怕照本宣科的Miss阿Sir也不知所以然;唐朝我最記得玄武門之變,配合苗僑偉《決戰玄武門》飾演李世民,恩怨情仇,老師勢必講得生動,同學勢必聽得過癮。同樣,宋朝光宗行為乖張,喚醒關注精神健康;絕足不探望父皇,折射現今獨居長者;兩代矛盾、搬不搬開住,骨肉親疏,也是學生將來要面對的難題,學以致用,點只八卦咁簡單?

寡廉鮮恥

你說中史應該教治亂之道?那就談光宗兒子寧宗時的奸臣韓侂冑吧,權相如何亂政很枯燥,舉兩例見其氣燄才具體——工部侍郎趙某陪韓侂冑遊山莊,韓大發雅興說可惜沒雞鳴犬吠,轉頭立即聽到了,原來趙侍郎為求取悅上司躲在林間扮雞聲狗聲;另一擦鞋仔程松更絕,獻上嬌娃與自己同名,韓侂冑問其故,程松諂媚說:「希望卑職賤名常常蒙大人想起。」暈未?像張學友歌詞「就算某天我吻別人亦當親你」,又像蔡卓妍經典對白「我有畀你X呀」,作嘔得足以令人吃不下飯,相信學生肯定印象深刻,什麼叫寡廉鮮恥,什麼叫朝政腐敗,即時明白晒。學歷史,不如學做人。

發人深省

我隨便羅列,想講的是,史書裏幽默東西很多,哪怕冷門的亦發人深省;至於何謂重要何謂瑣碎,還請由興趣行先吧,設計課程毋須板起臉孔專揀些悶蛋內容來趕客,引人入勝自會鑽研深化。中史科關係國情教育重中之重,愈來愈少高中生選修問津,可大大不妙。

3 則留言:

  1. //林葉「白頭到老」作招徠
    自己不尴尬 尴尬的就是别人。另一個例子係畢比特同安祖蓮娜。曾經有段時間吹噓佢倆「世紀復合」,當珍妮佛安妮斯頓無到。《愛到分離仍是愛》固然洗白,全霉唔挖出嚟鞭撻才是幫大忙。

    //牽涉繼承權之爭、代溝糾紛、婆媳衝突、妻妾爭寵、瘋癲帝后、家散人亡
    武曌把李家宗室及朝堂攪過雞犬不寧又如何? 朝代依然係強大嘅! 借二月河老師話: 「鄭(春華)氏婦人耳,何足因此而廢國儲?十三爺,大事不拘於小節,何況關係九鼎之重!」歷史並不是八卦史,係古人用生命寫下的故事。人性又豈止宮闈之事,講石勒叛建立後趙已經夠引人入勝啦!

    //早苗姐要當眾提出拾棄 work life balance 要國民做工資奴
    雞(Japan Is) 巴(Back Again) 嘛! 梗係要去番70、80年代過勞死嘅時候。不過最高光嘅都係發出6000度高溫那天。世一呀!

    //反而泡菜劇都幾多有關「活摘器官」的劇情
    南棒學老美嘛!

    WILL


    回覆刪除
    回覆
    1. //歷史並不是八卦史,係古人用生命寫下的故事。人性又豈止宮闈之事,講石勒叛建立後趙已經夠引人入勝啦!

      以八卦史切入就太極端,但以故事形式教育而唔係「教你做領導」咁去學治亂興衰,卻又應該比較易入口。

      刪除
  2. //台灣鏡新聞
    //成個頑劣兒童咁,又真係夠氣人的

    雖云台灣除中天甚至算紅媒、中時聯合仍算藍媒外,其他都漸漸被收編為綠媒,但三立民視自由時報(簡稱三民自)和鏡新聞是綠到發黑者,連非綠島民都頂佢地唔順,完全無須對其在意更枉論「氣人」,當笑話咁睇即可。

    反而應該問下點解民進黨立委王世堅歷來在議會發言,被大陸博主節錄譜上旋律成爲抖音神曲紅返去台灣,連當時人都唔介意,竟然引來民進黨當局揚言封殺抖音,而事實上鬼島各級公立學校wifi已經block左抖音、Tiktok同小紅書

    再借提發揮埋呢單港女游客在台北車站公然被露宿者性侵... 乜唔係「台灣最美風景是人」咩?可唔可以話呢單堪比小悅悅事件?

    //鄉下遲早滅國也

    從來若一個實體的强項出現重大紕漏,是重要的衰敗跡象,一向以乾净聞名的所謂鄉下,新宿竟然老鼠肆虐,滅國可能遠啲,但沉淪已是進行式。

    //歷史並不是八卦史

    研究歷史是有一套專業的方法學,書本評論歷朝功過的方式就是要先學會all round的睇歷史事件,只看八卦流於表面是其次,更大問題是流於偏頗,也令好事之徒有空間任意解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