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瞬間睇廣告 (二十五)》都提及過魔術師成日收到呢類唔知算唔算係電騙的廣告:
![]() |
(IG 截圖) |
睇返大貓網站,說無講到各種退休模式要有幾多資產。就當以上唔係電騙,實情係如果係住公屋,日常生活應慳返唔少(起碼如果係做樓奴,差餉地租管理費條數唔細;如果做租奴又怕加租,同埋以上「成本」業主自然會打埋入租金裡面),儲411萬應該比較容易。
![]() ![]() ![]() ![]() |
(圖片來源:香港匯豐 > 滙豐強積金(MPF)> 滙滙豐退休策劃指標, captured on 18 Oct 2025) |
搞笑的是,65歲以上廢老基本生活(住公屋)單人交通要210至335元,而二人同行則要285至515元;以兩蚊車去計即係搭約50程至64程來回不等,即係每廢老每日都出街搭車來回兩次以上,真係精力充沛。如果唔係成日周圍 wet,廢老要用到咁多交通費,意味着佢哋都要北上消費?
報導話夫妻二人去到90歲,基本生活(住公屋)要411萬資產才可以退休。如果住公屋,無物業,可以假設411萬全屬流動資產,亦即係話以大貓報告以80歲開始計,夫婦每月消費13,200,實質投資回報率(即未計通脹)要有3.85%(=13200x12/4110000 / 100%),假如通脹 2%,名義回報率就要 5.85%。回報唔夠或有急用(例如醫療)要用去本金,則日後的回報率就要更大,否則一係要節衣縮食一係就坐食山崩。身邊無蚊只能希望自己唔好咁長命矣 (411萬,每月使13,200,唔計通脹,完全不投資可以捱約 26年,似乎真係死都未用哂 )。
至於要過豐盛生活,夫妻二人去到90歲要1,600萬資產才可以退休,相信又係唔計物業等不動產,否則都係以大貓報告以80歲開始計,夫婦每月使費 48,945,每年用587,340,1,600萬流動資產唔計通脹,完全不投資可以捱約 27 年,年期同上述住公屋一致,死都可以未用完。又係嗰句,醫療好易蠶食本金;為安全計,點都要有少少哋投資補返啲血嘅。
至於住公屋點搵411萬,應該都係返工得來;至於豐盛生活的1,600萬流動資產,夫妻二人即使係專業人士,再鍾意返工都唔係咁容易儲到(仲要加層樓呢),如果要養埋「小朋友」就更難。後生時做不到,老來就更艱難。大貓出埋呢啲報告,即係叫個社會少子化,否則就「退唔到休」嘅啫!
***
伸延閱讀:
信報 2025年10月9日
銀債最多派17手 3年收息兩萬
政府公布第十批銀色債券認購及配發結果,合共收到37.18萬份有效申請,申請認購總額近982.27億元,最終發行額550億元,申購人數和總額均是歷來最高。有效申請最多可獲17手(每手為一萬元),低於去年最多獲派24手。以今次銀債的保證最低息率(簡稱保底息)3.85厘計,若獲派17手,未來通脹不高於3.85%,每年收息最少6545元,3年共收息19635元。
發行550億 逾37萬人申購新高
認購16手或以下的約8.99萬份申請全數獲配發,餘下認購16手以上的28.18萬份申請,則先獲配發16手債券,抽籤過後,其中11.39萬份可獲配發多一手債券。
有關債券將於明天發行,申請人按發行通函所列出的時間表,獲個別通知配發結果、適用的認購款項,以及退回超出獲配發債券部分的申請款項。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今批銀債申請人數和認購額均為歷年新高,足證相關產品繼續廣受市民歡迎,銀債為年長市民提供安全可靠、低風險、且具穩定回報的投資選項,同時支持惠及經濟和民生的基建項目,讓市民對推動香港長遠發展的基建設施,有更大的「參與感」和「獲得感」,政府會繼續因應認購反應及市場情況等相關因素,檢視銀債的安排。
銀行推優惠 吸432億向隅資金
由於今年合資格參與銀債數約250萬人,較去年底增加2.8%,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令向隅資金逾432億元,為歷年之冠,多間銀行推出退款休惠吸納市場閒資。
滙豐指出,經該行認購銀債的客戶,其退款可以被視為新資金,3個月和6個月定存息同為2.3厘。
工銀亞洲稱,經該行認購銀債的金額按年升逾兩成,當中有約三成為首次認購,因應部分客戶未能獲分配全數認購額,推出3項退款優惠,包括定存、基金認購費及人民幣兌換優惠,明日起優惠期內,以銀債退款開立98天特惠定存,息率2.5厘,188天2.3厘,存款金額為10萬元或以上;憑銀債退款認購基金產品,可享基金認購費實收0.5%優惠;以銀債退款兌換人民幣,可享40點子折扣優惠。
信銀國際客戶由即日起至本月底,利用銀債退款經「inMotion動感銀行」登記大富翁存款並存入合資格港元存款,可獲額外3.38厘存息,另亦可選擇存入50萬元或以上新資金,3個月定存3厘、6個月享2.75厘息率。
根據信銀國際網站,大富翁存款(活期)即日起至11月底,港元存息1.38厘,12月增至2.48厘,明年1月再升至3.38厘,但需要在本月底前登記。
此外,經建行亞洲申請銀債的客戶,以退款或者全新資金開立3個月港元定存,10萬元至100萬元資金,可以享有額外年利率0.1厘,以該行昨日的牌價計算,100萬元或以下3個月存息為2.45厘。
信報 2025年9月24日
寧思雋 思家投資
麥肯錫揭示「銀髮經濟」難有成效
今年5月初,政府的「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提出30項措施,涵蓋「銀色消費」及「銀色產業」等方向。正當社會以為有更多具體政策正在醞釀之際,今年的《施政報告》中,卻僅提及制定「銀色Q嘜」,以及成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下一年又再提交報告。
早年政府有意推動各類「經濟」,由夜市經濟、盛事經濟,再到銀髮經濟等,除了啟德主場館的演唱會經濟似乎較為成功外,其他要不只聞樓梯響,要不虎頭蛇尾,已經不存在。結果,今時今日香港仍是「吉舖」處處,餐飲及零售行業叫苦連天,甚至因商舖及商廈估值下跌,連帶個別業主都要承受被銀行Call Loan的危機。
73%受訪者憂儲備未夠退休
至於銀髮經濟,為何由提倡至今具體動作只是一年開設一個工作組,然後等下一年提交報告,就當作「交差」?早前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發表調查,或許揭示了香港銀髮經濟的發展潛力。該公司今年7月訪問了1245名3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發現當中有73%受訪者憂慮儲備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其中有一半更缺乏明確退休計劃。至於年齡介乎35歲至44歲的受訪者中,更有高達86%人憂慮退休儲備不足,原因是需要應付子女日常和教育開支,難以建立退休儲備。
調查顯示,有25%受訪者表示願意在退休後,每月花費3000元至10000元用於健身、社交、旅遊等非必要開支。另一方面,有超過四成以上的受訪者,願意支付居家醫護服務、個人護理支援及家居清潔等服務,並有高達86%受訪者明確表示,希望退休後可以居家安老。
麥肯錫指出,調查反映退休人士對居家醫護、個人護理支援及智能家居解決方案有龐大需求。不過,調查也發現,有16%介乎55歲至64歲的人士,以及24%的65歲或以上人士表示擁有超過1000萬港元退休資產,資產類別涵蓋現金、金融產品、儲蓄及房產。可是,金融機構建議必須擁有2000萬港元的投資組合,才可實現舒適退休生活。
「千萬富翁」流動資產實不多
利用上述的資訊,可以發現雖然港人預期在退休後,對社交、健康及生活體驗的需求非常龐大,然而,他們退休後是否有足夠的「銀両」購買這些服務,則是更大問題。雖然有約四分之一的受訪人士屬「千萬富翁」,依據所謂的「4%法則」,建議退休人士每年可提取不超過4%的金額作為生活費,才能在至少30年的退休期間內,維持資金穩定並足夠支付開銷。理論上,千萬富翁每年可支取40萬元購買力,或每月3.3萬元。
不過,該調查的「退休資產」包括物業等不動產,以香港的物業動輒400萬元起跳,即使是千萬富翁級別,相對流動的退休資產可能也只有約500萬元左右,利用4%法則,生活費立即減半,即只有不到1.7萬元,消費力可能不如一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更重要的是,這一消費力只反映千萬級別長者的消費力,其餘四分三「未達標」的65歲以上退休人士,隨時更快患上「荷包乾硬化」之窘。
這些數字,解釋了麥肯錫調查顯示,有四成受訪者計劃到物價更低的內地退休;也揭示了銀髮經濟的困境:大部分長者並沒有足夠資金,維持具質素的生活。一年又一年的工作組及報告,到底可以玩出什麼新花款,抑或只是「講咗當做咗」,不妨拭目以待。
//廢老要用到咁多交通費,意味着佢哋都要北上消費
回覆刪除咁嘅話不如索性北上退休喇,可能條數又唔同呢
//並有高達86%受訪者明確表示,希望退休後可以居家安老
可唔可以居家好多時都關乎身體狀態同埋家人嘅情況,有時都好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