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對物流署把關不力感大為失望 會盡快查找不足 如涉人為疏忽等將按機制處理 有線新聞 2025年08月23日
【有線新聞】政府採購飲用水事件,行政長官李家超稱物流署把關不力,大為失望,如果涉及人為疏忽,會嚴肅處理。
「鑫鼎鑫」飲用水事件引爆一個多星期,行政長官李家超落區主動提及事件。「我非常關注這次物流署把關不力,雖然中標公司提供虛假資料,但事情發生在一個每天都做採購的專職部門,我大為失望。第二,我們要做的是盡快查找不足,改善制度和程序上任何漏洞,防止再發生。如果涉及人為因素,包括疏忽,會按公務員有關的管理規則嚴肅公正處理。」
「鑫鼎鑫」背景有可疑,提供的飲用水又懷疑是冒牌貨,有關聯的六份政府合約都已經終止,李家超認為事件反映部門要提高洞察力和警覺性,加強識別造假和審查的能力。「我經常強調當然我們所用的一分一毫是公帑,要用得其所,但用得其所的意思不只是針對價錢是最低,而是它可帶來的價值,是否符合我們要求,所以我們常說『value for money』,是說衡工量值。」
財庫局已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審核事件和檢討採購流程,李家超稱已要求小組盡快完成工作,同時要檢視其他採購範疇,會否有類似漏洞,並研究運用科技協助審查投標公司的背景。
1. 行政長官李家超落區主動提及事件。「我非常關注這次物流署把關不力,雖然中標公司提供虛假資料,但事情發生在一個每天都做採購的專職部門,我大為失望。
魔術師同意比卡超「大失所望」其來有自,話哂佢同強局長一樣都係 Popo 出身,現在 Popo 大力宣傳「提子提子 提防騙子」,但「勿留署」署長就話遇着「存心詐騙」是「難以察覺」(見伸延閱讀),但邊個騙子唔係「存心詐騙」?署長咁講即係話「人講我就信」,咁豈非同街邊阿毛無分別,完全唔能夠「提防騙子」?咁嘅講法能不氣死強局長乎?
購水招標 陳嘉信准不用評分制 稱無礙水質要求 物流署:評分項目已納標書
2025年8月25日星期一
【明報專訊】物流服務署在2023年招標購買樽裝飲用水時,審核標書採用評分制度(Marking Scheme),在今年重新招標時就未有用評分制。本報翻查政府現行招標守則及多份政策文件,表明政府「鼓勵」部門在招標時採用評分制,並稱如果不採用評分制時,須獲部門「首長級」人員批准;此外,在推薦招標建議的標書報告中也要交代不採用評分制的理由。本報連日追問物流署修改審核標書準則原因,及哪名官員批准不用評分制,財庫局及物流署回覆本報時首度披露,由「物流署署長(編按:陳嘉信)按既定機制批准是次招標不採用技術評分」。
《規則》列明「鼓勵部門用評分制」
不採須首長級批 要報告原因
物流署在「冒牌水」風波中無沿用評分制處理投標,但財務局及物流署回覆,重申食水安全標準及其他技術評分已納入標書內,不用評分制不會影響對水質要求。
本報向在飲用水標書中代表政府簽署、屬首長級的採購科總監曾昭奇查詢,曾昭奇無評論是否將屆退休之齡,及有否決定改變評分制,只說「要問番(財庫)局嗰邊,唔該晒你」。物流署其他首長級人員包括署長陳嘉信、副署長賴黃淑嫻,及其他分科主管。
目前《物料供應及採購規則》及2019年發出的《財務通告第2/2019》均訂明,「鼓勵部門採用評分制」。雖無明言評分制屬強制,根據《通告》,若部門不採用評分制,須獲一般為首長級職級人員批准,部門也要每半年向物流署報告不使用評分制的投標項目。
技術分佔比自2019升 可大於價格
同期,政府自2019年也調高「技術」相對「價格」在標準評分制度佔比,「技術」由過去可佔30%至40%,增至50%至70%;「價格」則由60%至70%,下調至30%至50%。
財庫局及物流署昨重申,考慮到飲用水規格簡單明確,除了食安要求,原有計分制下評分項目,如交貨期由7日縮短為5日等要求,本身已被納入招標文件基本條款,故無採用評分制,不影響對水質要求。當局說由於上述考慮,署長按機制批准不採用技術評分。
時任特首林鄭月娥2019年引入「支持創新」採購政策,採購守則其後有多處相應修訂。當局回覆說,相關的財務通告一直適用,每次採購時一般而言均會因應貨品性質及市場上的技術差異等,決定招標要求及評審方法,包括是否採評分制度。
田北辰:守則或需檢討 免為做而做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每屆政府都有權修改規矩,但若政府未修改,理論上應跟過去做法。他認為這不代表任何採購都要用評分制,亦認同飲用水只要安全「鬥平沒有什麼所謂」,加入創新等其他準則沒什麼意思;而如果指引下最終採購實際都是價錢取勝,或反映採購守則需研究檢討,避免一刀切或「為做而做」。
另根據標書及採購指引,將生產外判的投標者需在投標時提交廠商生產的意向書,也可選擇提交屬非強制「可取要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證;中標後也需要在約兩周後提交質量保證計劃等。
就有否收到及核對中標的鑫鼎鑫商貿有限公司文件,財庫局及物流署回覆說,物流署審核標書時確定中標者已提交必要文件,亦有核對「可取要求」提交的文件。署方重申有中標者或以不正當手段獲取真實文件和涉偽造文件,已交警方調查。
2. 物流署在「冒牌水」風波中無沿用評分制處理投標,但財務局及物流署回覆,重申食水安全標準及其他技術評分已納入標書內,不用評分制不會影響對水質要求。...財庫局及物流署昨重申,考慮到飲用水規格簡單明確,除了食安要求,原有計分制下評分項目,如交貨期由7日縮短為5日等要求,本身已被納入招標文件基本條款,故無採用評分制,不影響對水質要求。當局說由於上述考慮,署長按機制批准不採用技術評分。
魔術師又唔係咁同意財務局及「勿留署」的講法。無錯,如果評分制嘅內容只係關乎水質技術需求,或送貨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咁的確係有理由取消評分,改為標書條款;但同一時間,「勿留署」又有冇諗吓個評分制可以加埋供應商背景審查?魔術師公司揾外判商寫程式(唔https://hk.on.cc/係「執藥安心」)都要為供應商背景打分㗎喎,仲要定期覆檢,唔係以往合作開大家相熟就唔使評。依家「勿留署」話「就算評咗分都係山寨版赢」,咁正正就係話評分標準有漏洞,唔能夠「以結果為目標」就話「評唔評分都唔緊要,反正都會買假貨」來淡化個責任。
又,既然山寨版都「水質達標」,為免不造成浪費,呢啲「冒牌水」完成「呈堂證物」的使命後,是否應分發俾一眾撐「勿留署」的膠官享用呢?
***
信報 2025年8月25日
寧思雋 思家投資
「藥倍安心」證資優教育須檢討
被大眾認為是依靠家長財力及影響力,「請槍」尋找海外IT企業,協助女兒贏得多個本地及日內瓦發明創新獎項的「藥倍安心」事件,最終在評審機構「自己查自己」、兼未有向外界公開其參賽作品內容,讓大眾比對的情況下,僅以虛無縹緲的時間線作為判斷作品原創性的唯一標準:聲稱學生提出的概念,比家長將作品商業化的時間早,就得出原創性歸學生的結論,難免令外界覺得所謂的調查工作甚為兒戲。
當外界對這類可以被家長「請槍」或學校導師「貼身幫助」等方法,污染學生比賽公信力,令比賽聲譽受損,用作學生升學用途的潛在價值大幅下跌後,藥倍安心事件的家長才發聲明,表示自願放棄所有獎項。假如家長認可調查結果,主辦機構都還一個清白,願意保留獎項,但在主辦機構「搞了一場大龍鳳」後,卻選擇自願放棄,到底是家長不認可調查結果,還是覺得這類「發明」比賽已「被玩爛」,將獎項寫在學生的CV中可能出現反效果,所以寧願不要?家長的聲明提及,女兒於2023年受到本地一則處方藥物嚴重失誤的新聞所啟示,開始搜集資料、構思及創建藥倍安心,以人工智能核對藥物處方。
然而,在香港電台3個月前對學生的訪問中,學生親自表示,「新聞成日都會見到一啲藥物處方失誤的個案」,按語意解讀,這類新聞只是她製作藥倍安心的背景資料,而非靈感來源。真正的靈感,同學聲稱在於同年暑假在醫院實習,得悉醫生與病人的開藥過程,「見到個系統,然後開始諗會唔會有漏洞填咗去」,可見家長的聲明與學生的親身說法不同,也進一步削弱了聲明的真確性。
學生比賽淪灰色產業鏈
無論如何,藥倍安心事件所反映的是,學生比賽已經成為本地教育的灰色產業鏈,家長為爭取優秀大學的入場券,贏在起跑前,而學校及教育機構則以學生的獎項,作為培育子女的成果,以提升校譽,吸引家長,增加收生,都有動機尋找學生比賽的漏洞,尤其是由知名機構所舉辦的學生比賽,在教育界的認受性較高,故家長們傾向利用自身的財力及影響力,導師則會利用其學識,親身投入,都會污染本意純粹的學生比賽。
問題是,作為受教育局資助的機構,資優教育學苑截至去年8月的財政年度,一共收取政府5650萬元的資助,定位上卻愈來愈模糊。例如在上述的發明比賽中,在家長及導師之手影下,資優教育學苑根本難以從中發掘「資優生」,甚至埋沒對科研真正有興趣的學生,那麼比賽除了「搞場騷」,讓學苑、學校及家長皆大歡喜以外,對所謂的資優教育,沒有任何意義。
更重要的是,觀察資優教育學苑的開支,與各類課程及活動相關的開支,只有1280萬元,佔其收入約22%,其餘則是由員工薪酬及行政開支,其中前者開支高達3820萬元,比課程開支高出兩倍之餘,學苑的常額編制僅60人,意味人均年度開支高達63.7萬元,即每月超過5.3萬元。原來教育局的資助,大部分落入員工的口袋;對於資優學生的支援,則甚為微薄。在連年財赤之下,教育開支乃投資未來,連年上升仍可接受。不過,若現時資優教育變成員工「自肥」、家長可以用財力「買獎」,淪為另類產業鏈,或許就是值得檢討的時候了。
3. 家長的聲明提及,女兒於2023年受到本地一則處方藥物嚴重失誤的新聞所啟示,開始搜集資料、構思及創建藥倍安心,以人工智能核對藥物處方。然而,在香港電台3個月前對學生的訪問中,學生親自表示,「新聞成日都會見到一啲藥物處方失誤的個案」,按語意解讀,這類新聞只是她製作藥倍安心的背景資料,而非靈感來源。真正的靈感,同學聲稱在於同年暑假在醫院實習,得悉醫生與病人的開藥過程,「見到個系統,然後開始諗會唔會有漏洞填咗去」,可見家長的聲明與學生的親身說法不同
哈哈,真係愈描愈黑,愈解釋愈多漏洞。魔術師又唔明,潘同學作為中學生,又唔係學護,點解可以去到醫院做 summer intern 嘅呢?究竟係正苦醫院定係私家醫院,summer intern 的工作是否只係做個文員仔?名校生的機會真係超乎魔術師的認知!
4. 家長為爭取優秀大學的入場券,贏在起跑前,而學校及教育機構則以學生的獎項,作為培育子女的成果,以提升校譽,吸引家長,增加收生,都有動機尋找學生比賽的漏洞,尤其是由知名機構所舉辦的學生比賽,在教育界的認受性較高,故家長們傾向利用自身的財力及影響力,導師則會利用其學識,親身投入,都會污染本意純粹的學生比賽。...在家長及導師之手影下,資優教育學苑根本難以從中發掘「資優生」,甚至埋沒對科研真正有興趣的學生,那麼比賽除了「搞場騷」,讓學苑、學校及家長皆大歡喜以外,對所謂的資優教育,沒有任何意義。...教育局的資助,大部分落入員工的口袋;對於資優學生的支援,則甚為微薄。...若現時資優教育變成員工「自肥」、家長可以用財力「買獎」,淪為另類產業鏈,或許就是值得檢討的時候了。
由商界的甚麼卓越大獎、到樂壇的金曲頒獎,眾所周知的都要代理人「買枱」,變相就係向主辦單位出錢買獎,參賽者只是「工具人」(以樂壇來說,有真正實力的非「工具人」買少見少),最大的得益者是參賽者背後的「公司」。現在這些學界比賽都是一樣,都是有如真人騷比賽,主辦機構、怪獸嘉獎(公司)、學校(導師)、學生(參賽工具人)家家有求,為名為利各取所需。所謂培育人才的良好意願,真係唔多覺。
***
2025年08月24日(日) 03:30
大額招標「中伏」事件停不了!造價20億元的港鐵東涌綫延線東涌東站正在密鑼緊鼓進行,本報獲悉,該站總承建商早前就車站設備房間的牆磚招標,原本要求採用德國品牌「YTong」,卻遭提供名稱相近、產地疑來自內地的「Beijing YiTong」磚材,供貨一度被送到工地砌牆,其後磚材被揭貨不對辦後才拆卸牆身。港鐵表示,上述工程6月已展開,有關批次磚材不會用在是次工程,強調會責成和督導總承建商按合約,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工程。有工程師指,工程界不時有合約指定建材須由另一建材替換的安排,但必須獲招標方及建築師批准,今次事件明顯有問題。有議員建議,港鐵應設黑名單機制,禁止任何被揭私下替換材料的分判商投標。
本報獲悉,港鐵東涌東站早前一度發現建材與招標要求不符事件。消息人士指,該項目的車站設備房間原定使用由德國集團Xella生產的「YTong」磚材,但分判商卻提供疑來自內地的「Beijing YiTong」磚材,並貼上仿冒商標冒充正品「YTong」,企圖通過港鐵驗收。消息續指,「YTong」正品唯一香港代理「捷威建材有限公司」曾多次致函及致電港鐵及承建商示警,明確指出相關磚材為假貨,但指遭漠視。
本報就事件向港鐵查詢,港鐵證實較早前曾接獲投訴信件,已向總承建商進行查詢,並要求核查有關情況和就事件提供全面的報告,港鐵將會對報告進行獨立檢查及核實。至於相關的材料是用作砌造車站設備房間的非結構性間隔牆磚材,由總承建商透過招標聘用的分判商負責採購及進行工程,工程於今年6月開始。
港鐵強調,總承建商已向港鐵確認函件中提到的相關磚材批次,將不會在是次工程中使用,又強調公司會與總承建商繼續跟進,並責成和督導其按合約,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工程。
註冊結構工程師劉志宏向本報表示,工程中常有合約指定建材被另一建材替換的情況,但安排必須經業主及建築師批准。他解釋,替換原因一般是指定建材的到貨時間未能符合地盤開工時間,或指定建材已不再生產,承建商就會採購與指定建材規格相似的替換建材,但是次事件中,砌好的牆身需要拆卸,明顯事前未獲批准。
劉又指,承建商自作主張對自身並無任何好處,不但浪費金錢購買建材,工人薪酬亦因額外的工作量而增加,亦耗費工程的工期,「工期唔夠會被(業主)罰錢」,形容屬「低級錯誤」。
曾任港鐵工程師的議員張欣宇亦指,要監督建材有否被替換「一啲都唔難」,一般所用材料要經業主或顧問批准,並會詳細列明甚麼地方採用甚麼材料,同時亦須提交材料測試報告等文件供審批,到貨時亦要對照檢查。
至於港鐵在監管上需要改善,張認為,取決於「有冇真係用」被替換的材料,「如果真係用咗,港鐵又冇approve(批核)個材料,仲要收咗貨,咁其實就係監管有遺漏。」
翻查資料,港鐵於2023年5月15日向「保華–中鐵建國際」批出「東涌綫延線東涌東站建造工程及軌道改道的相關備置工程」合約(合約編號:1202),金額達20.49億元。相關工程包括建造東涌東站,以及東涌站與欣澳站之間、一段約1.2公里的路軌改道備置工程。有關工程已於2023年5月25日動工,預料2029年完工。
5. 該項目的車站設備房間原定使用由德國集團Xella生產的「YTong」磚材,但分判商卻提供疑來自內地的「Beijing YiTong」磚材,並貼上仿冒商標冒充正品「YTong」,企圖通過港鐵驗收。消息續指,「YTong」正品唯一香港代理「捷威建材有限公司」曾多次致函及致電港鐵及承建商示警,明確指出相關磚材為假貨,但指遭漠視。
黨鐘承建商、分判商用上名字相近的「掏佬貨」扮德國貨磚材,明顯係因為假貨便宜一大截,承建商、分判商「偷工減料」可以從中從利。今次「吹哨人」係正牌香港代理,但又遭黨鐵漠視,唔知點解呢件事又好似無下文跟進,睇吓牽涉黨鐵內部。
6. (註冊結構工程師劉志宏)劉又指,承建商自作主張對自身並無任何好處,不但浪費金錢購買建材,工人薪酬亦因額外的工作量而增加,亦耗費工程的工期,「工期唔夠會被(業主)罰錢」,形容屬「低級錯誤」。
更奇怪的是,方向報找來的註冊結構工程師講到承建商毫無動機去用假貨,屬「低級錯誤」,似係無心之失,或「好心做壞事」。唔通今次即使無俾正牌代理踢爆,承建商、分判商用假貨都一定會被發現?睇個情況又唔似,唔通阿註冊結構工程師又係度為自己「業界」講好說話?
***
伸延閱讀:
政府飲用水|陳嘉信致歉、稱責無旁貸 指涉詐騙等難察覺 承認沒作財務審查 有線新聞 2025年08月21日
【有線新聞】政府採購飲用水事件,物流署署長陳嘉信承認責無旁貸,就事件致歉。他多次提到今次涉及詐騙、有人偽造文書,部門審批時難以察覺,但承認不是每張合約都會針對公司作財務審查。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常秘黎志華及物流署署長陳嘉信在因應採購飲用水事件成立的專責小組開會後會見傳媒,陳嘉信就事件致歉。「我很理解這次事件、這個騙案,令社會對政府採購方面引發很大的關注。亦影響政府同事對飲用供應商提供的飲用水產生安全疑慮,這方面我們覺得我們在程序上確有不足。就此,我代表物流署向大家致歉。」
究竟今次招標有沒有針對「鑫鼎鑫」作背景審查,陳嘉信多次提到今次涉及「詐騙」,審批時難以察覺。「現行採購機制未必有足夠能力完全堵塞存心詐騙的投標者獲取政府合約,據我們初步理解,懷疑涉及詐騙手段獲取今次樽裝飲用水合約的公司,可能是從不正當手段獲取一部分真實的文件。亦有透過可能涉及偽造成份的文件,滿足我們投票要求,令物流署同事審查時不能及時覺察有造假成分。」
今次標書要求投標者提供商業登記、公司註冊、飲用水製造執照、獨立實驗室測試報告、ISO認證及供貨能力意向書。至於財務審查,陳嘉信稱除非提供服務,若買貨不會審查公司財力。「購買貨品有一個不同之處是,現時在我們的標準合約條款下,一定是貨到才付款。我們要檢驗過貨物、滿足到我們投標、出標書時的細節或技術要求,我們才會付款,一般會有30天的付款期。」
陳嘉信指,物流署會全力配合專責小組及審計署,盡快完成採購機制的審視工作。
政府飲用水|鑫鼎鑫有關合約總額逾6,600萬 許正宇:會按合約條款追討損失 有線新聞 2025年08月21日
【有線新聞】政府已終止所有與鑫鼎鑫有關的合約,至少涉及六份合約、總額超過6,600萬元,沒有披露已支付的金額。財庫局局長許正宇說,會按合約條款追討損失,又強調事件若涉及人為疏忽,必定嚴肅處理。
「鑫鼎鑫」以及同一董事和地址的「國洋企業」跟政府的招標合約都已經終止。兩份由渠務署及消防處批出,分別是化學品合約及資料輸入服務合約,合共超過1,100多萬元。還有四份由物流署批出,包括飲用水合約及三份化學品合約,六份合約超過6,600萬。
飲用水政府已支付2,268元,其他合約是否已付款,財庫局局長許正宇只是表明會追討。許正宇:「我們會根據合約的條款,向有關公司追討損失。」物流服務署署長陳嘉信:「我們是可以從按金,因為鑫鼎鑫繳付了超過100萬元的按金給我們,可以在那裡扣除。除此之外,如果我們在整個事件引發的,例如我要再重新委任另一間供應商供應食水。如果政府有財政損失,我們都保留一個追究的權利。」
許正宇稱,如果發現有人為疏忽 ,必定嚴肅處理。「我亦很明白事件大家關注會否有人要為事件負責。現時審計署已展開和啟動相關審查,調查發現如果有人為因素,或的確有疏忽引致的話,政府會必定按照、根據公務員紀律機制或工作表現管理制度去嚴肅處理。」
政府預計3個月後會有初步檢討報告,許正宇強調在有報告前會盡快堵塞漏洞,先就盡職調查、合約管理等方面提出中期行動。
消防處回覆查詢說與「國洋企業」的合約尚未展開,處方沒有支付任何款項。
政府飲用水|許正宇:已邀審計署作獨立第三方審視 強調內地與香港飲用水均達標 有線新聞 2025年08月24日
【有線新聞】政府採購飲用水事件,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說會在交檢討報告前提出部分改善措施。被問到是否要另設調查委員會,許正宇強調已經邀請審計署作為獨立第三方參與。
鑫鼎鑫樽裝水事件發酵一個多星期,領導檢討政府採購機制專責小組的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再次回應,說事件反映採購制度及程序有不足及疏漏,專責小組會盡快梳理,並盡早推出應對措施。「如何提升同事這方面,包括辨別真偽、潛在欺詐能力,是否有相關培訓、能力提升工作要做。雖然在專責小組特別提到在3個月內有初步結果,但我們也等不及3個月,我們在中期也會有一些具體措施與社會大眾分享。」
專責小組成員包括負責採購的物流署署長陳嘉信及中央投標委員會主席、財庫局常秘黎志華。有意見質疑是「自己查自己」,許正宇說審計署正協助找出問題及改善之處。「我們就邀請審計署作為獨立第三方,去幫我們審視具體情況,包括是否有一些程序及執行方面的問題。這是特別設計,希望體現獨立性。」
至於日後招標會不會優先用本地品牌,許正宇強調內地與香港飲用水不存在質素不同。「最好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包括我們自己做的檢測或者市場做的檢測,證實其實不論從微生物或者金屬元素方面,內地與香港品牌一樣,這些無謂揣測都不是基於現實。」
他又強調審批標書時供應商先要達到技術要求,當局才再連同價錢等綜合考慮。
信報 2025年8月23日
獨眼
潘浠淳父母聲明 退還藥倍安心獎項
辯稱委託AI公司為防抄襲 對引起社會紛擾致歉
聖保羅男女中學中四學生潘浠淳開發的人工智慧醫療系統「藥倍安心」(MediSafe)屢獲大獎,惹起「請槍」疑雲,擾攘約兩個月後,潘浠淳父母周五(22日)發表公開聲明,自願放棄獎項,並對引起的社會紛擾致歉。聲明又提到,潘母委託美國AI公司探討開發產品,是為了防止潘浠淳的原創概念被抄襲【表】,更批評「吹哨者」鄭曦琳網絡欺凌,令其女兒精神面臨崩潰邊緣。
聲明提及,因主辦機構正進行調查,為免影響結果故一直未有公開回應;近日獲悉調查有結果,因此希望進一步闡述。
潘浠淳父母稱,女兒2023年開始搜集資料、構思及創建「藥倍安心」,同年10月向老師表達參賽意願,去年1月向「香港青少年創新科技大賽」正式提交作品構思、設計及演示,示範作品功能;2024年2月向「少年警訊創新科技大賽」提交「藥倍安心」演示。
指吹哨者欺凌 保留追究權
懷疑「請槍」的其中一個主要爭議,涉及本月4日AI Health Studio(AIHS)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Ahmed Jemaa發表聲明稱,去年3月受潘母彭詠枝委託協助開發項目,顯示潘浠淳所得獎項均於該公司插手後才獲得。聲明解釋,彭詠枝去年3月自行接洽AIHS探討開發有商業化潛質的產品,並向對方提供「藥倍安心」概念及相關資料,當時無提及「藥倍安心」已參賽,故AI Health Studio對此並不知情,彭詠枝對事件所引起的風波深表歉意。
聲明批評「吹哨者」鄭曦琳,指其言論「遠超過一般善意吹哨人」,保留追究權,並舉例指鄭曾以「2025香港小姐選舉已完」標題,引發其他網民討論潘浠淳樣貌及身材,又提到「我就不嬲以暴易暴」、「預防自殺系統係咪可以畀千金試用?」等言論,聲明更附有鄭曦琳網上言論截圖。
對於鄭曦琳表示受威脅及滋擾,潘浠淳父母否認有份參與。
用真人數據僅口誤
至於「藥倍安心」被指涉及應用真實病人的數據,聲明解釋潘浠淳當日受訪時可能一時口誤,表達不清致引起誤解,她就此致歉,強調有關數據僅屬「模擬病人」。
鄭曦琳其後在社交平台回應:「彭博士(潘浠淳母)在聲明內已承認為了比賽而『請槍』,以及潘同學在傳媒訪問中多次說謊,但歉意卻僅僅用一句話帶過……而對於我提出質疑後接二連三冒出的匿名攻擊,他們卻只簡單回應一句:『從未參與或煽動第三方,對主事者作出威脅、滋擾及打壓』……潘家這份聲明的真正用意,相信大家心中有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