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7日 星期四

魔術師資產配置(2023年9月)

今個月都幾神奇,雖然話魔術師有兩隻垃圾債疑似將會違約(WeWork、Rite Aid),但債券及現及項目的跌幅遠少於繼續被息魔陰乾的房託(其實我城房託踏入除息期,股價下跌有部份原因是派息所致)。點都好,一日未公佈違約,以上兩隻債券暫時仍是每月收息組合一份子;當然,呢啲高風險劵所佔份額本來就不大,就算被每月收息組合除名,魔術師依然有後備資金可以趁高息購入高評級債券收息補回因以上高風險債劵違約而產生的收息缺口。

本月結算,股票:商品:房託:債券及現金比例為33.4:4.1:26.6:35.9,要回復目標比例 33.4:4.0:27.4:35.2,即係要沽少少商品,再「加錢」(《黑社會2:以和為貴》武哥腔,鄭浩南飾)買入房託。以每100萬股票組合計,資金調配如下:

***

魔術師資產配置組合本月持股為:

甲. 股票組合(33.4%)

1. 複式盈富組合

不變。

2. 生活基金

不變。

3. 沉船基金

不變。

4. 強制性公積金

不變。

乙. 商品組合(4%)

1. 實物基金

不變。

2. 虛擬貨幣(非穩定幣)基金

不變。

3. ETF/ETN

  • iShares Gold Trust (IAU.AMEX):減持,微調投資比重。

丙. REIT組合(27.4%)

1. 個別股票

  • 置富產業信託(00778.HK):增持,微調投資比重。
  • 領展房產基金(00823.HK):增持,微調投資比重。

2. ETF

  • 三星亞太高息房地產信託(新西蘭除外)ETF (03187.HK):增持,微調投資比重。

丁. 債劵及現金組合(35.2%)

1. 債券基金/ETF

  • Guggenheim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Fund (GOF.NYSE):增持,微調投資比重。

2. 零息/定息證券/ETD

不變。

3. 強制性公積金

不變。

4. 虛擬貨幣(穩定幣)基金 

不變。

5. Mortgage Link

不變。

6. 現金活期、定期存款(港元、人民幣)

不變。

***

每月收息系列不變如下:

1月:RC、SRC、CE 5.9 Jul05'24、CE 6.165 Jul15'27、OXY 6.95 Jul01'24、SM 6.625 Jan15'27

2月:OHI、3001、PEMEX 6.35 Feb12'48、RAD 7.7 Feb15'27

3月:16、315、3187、DHCNL、PEMEX 6.75 Sep21'47

4月:3110、778、808、2191、RC、SRC、VTIP、PEMEX 6.875 Oct16'25、GEO 6 Apr15'26

5月:2800、405、1426、1503、OHI、3001、DKL 6.75 May15'25、WEWORK 7.875 May01'25

6月:6823、8、3187、DHCNL、AMC 5.75 Jun 15'25、EPR 4.75 Dec15'26、X 6.65 Jun 01'37

7月:RC、SRC、VTIP、CE 5.9 Jul05'24、CE 6.165 Jul15'27、OXY 6.95 Jul01'24、SM 6.625 Jan15'27

8月:823、3328、OHI、3001、RAD 7.7 Feb15'27

9月:6823、8、778、808、1426、1503、2191、3187、DHCNL、PEMEX 6.75 Sep21'47

10月:405、3110、RC、SRC、VTIP、PEMEX 6.875 Oct16'25、GEO 6 Apr15'26

11月:2800、16、315、OHI、3001、DKL 6.75 May15'25、WEWORK 7.875 May01'25

12月:823、3187、VTIP、DHCNL、AMC 5.75 Jun 15'25、EPR 4.75 Dec15'26、X 6.65 Jun 01'37

每月派息:JEPI、AGNC、GOF、NAVI 6.35 Sep15'31、Mortgage Lin

每月收息表不變如下(每月收息系列以金框顯示):

***

資產配置理念不變如下:

***

伸延閱讀:

信報 2023年8月25日 國際財經

基金一方傳支持WeWork申請破產保護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稱,一批向共享辦公室營運商WeWork提供融資的美國基金公司,討論WeWork申請破產保護的可能性。

根據報道,包括貝萊德(BlackRock)、King Street Capital及Brigade Capital的基金公司,與WeWork初步接觸,探討重組選項後,表達支持WeWork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的選項。

WeWork周四股價先跌後升,收市漲逾12%。

WeWork、貝萊德、King Street Capital及Brigade Capital未有回應傳媒查詢。

信報 2023年8月26日 國際財經

Rite Aid藥房集團據報擬申請破產保護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稱,美國連鎖藥房集團Rite Aid計劃透過《破產法》第十一章申請破產保護,以重組債務。

消息曝光後,Rite Aid周五收市股價急挫51%。

根據報道,在美國擁有逾2200間分店的Rite Aid,與財務顧問討論有關破產保護細節,短期內落實向法院提交申請。

Rite Aid及其顧問公司Guggenheim拒評上述消息。另外兩間顧問Kirkland & Ellis及Alvarez & Marsal未有回應傳媒查詢。

根據Trace資料,Rite Aid負有長期債務逾30億美元。美國司法部於2019年起訴該公司,指控其明知道有大量人士濫藥,仍忽視情況而向對方銷售鴉片類藥品。市場人士估計,公司可能須支付巨額賠償。

信報 2023年8月10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二房東唔易做

「共享經濟」在數年前炙手可熱,但其中一家龍頭企業、全球最大共享辦公室營運商WeWork現正陷入破產邊緣。因乜解究咁悽慘?事緣WeWork採用「二房東」模式,先從大業主手中承租大面積辦公室,注入品牌及平台效應,再以溢價拆租予商戶,這條方程式猶如「空手入白刃」無本生利;然而近年市況逆轉,經營因素驟變,WeWork承受四重打擊,「必勝方程式」頓成「奪命魔咒」,由高峰期400億美元市值,累計下瀉99%,結果可能南柯一夢。

WeWork股價貶值九成九

WeWork於2010年在紐約曼哈頓創辦,最初只是一個小型的分租辦公室(co-working office),樓面面積3000方呎,設有50多個座位。該模式其實不算創新,例如香港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已有人在一層寫字樓放置多張辦公桌,用於獨立出租。但適值FinTech熱潮冒起,不少startup公司在曼哈頓租不起整個物業,遂成為WeWork租戶,帶動需求大增,該辦公室亦逐漸變成科網初創企業集中地。

見證此趨勢,WeWork兩位創辦人覺得「共享辦公室」大有可為,能夠大規模複製,於是四出尋求投資者。當然,若只是標榜數十年前已存在的co-working office模式,未免不夠新意,他們便花心思在融資powerpoint加上「創業生態」、「共享平台」、「孵化器」等概念。舉例說,WeWork旗下不同租戶並非普通陌生鄰居,大家都是搞tech,又屬start-up,既「啱嘴形」,又可互相溝通合作,各取所需,有機會擦出火花;WeWork亦定期為租戶舉辦演講、分享、工作坊、招商、投資者推介等活動,有助於初創企業孵化壯大。

姑勿論上述噱頭是否過於理想化,但恰逢「共享經濟」概念興起,WeWork成功吸引大批重量級投資者入股,包括高盛、摩根大通、軟銀、哈佛基金、BlackRock、Fidelity等等,在短短數年內進行多達23輪融資,合計籌得超過220億美元,公司估值最高達到400億美元。手握充沛彈藥,WeWork積極在全球攻城掠地,截至去年底,於39個國家及地區經營接近800個共享辦公室(單計香港就有6個),總面積達4390萬方呎(相當於131幢中環交易廣場第三期商廈)。

但由2021年底開始,WeWork股價急劇下滑,昨晚盤中市值跌至不足4億美元,相較於高峰期400億美元估值,累貶逾99%。該公司本周二收市後發布次季業績,期內虧損3.5億美元,雖不太令人意外,最驚嚇是管理層坦言,考慮到虧蝕情況、現金水平、開支需求、租客流失等因素,公司持續運作面臨重大疑問(substantial doubt)。截至次季末,WeWork手持約2億美元現金,而總負債高達186億美元,該季營運現金流(operating cash flow)亦錄得2.5億美元淨流出;按此趨勢,該公司未必能「捱」過第三季。

四重打擊拆毀必勝方程式

歸根究柢,WeWork近年經營因素驟變,承受四重打擊,「必勝方程式」化作「奪命魔咒」。首先是歷時3年的新冠疫情造就work from home、remote working等趨勢加速普及,全球大部分地區辦公室物業皆面臨需求縮減、空置率飆升。WeWork營運模式是先以相對低廉租金及長期合約(通常15至20年),從大業主手中承租大面積寫字樓,注入品牌及平台效應,再以溢價拆租予商戶,理論上「空手入白刃」;但當需求及租金收入下降,該公司仍須向大業主按合約交租,被迫「硬食」,可見「二房東」模式實屬雙刃劍。

其次,如上文提到,WeWork主要租戶對象乃一眾科網初創企業,可是自從聯儲局2021年底開始激進加息,全球科網行業一度爆發股災,陷入小冰河期;相較於其他寫字樓大業主及二房東,WeWork可謂「成也創科,敗也創科」,經營狀況雪上加霜。

第三,禍不單行,科網行業深陷低潮之同時,該類企業恰好亦最「潮」,樂於擁抱WFH及遙距辦公;因此即使個別科企生意尚可,它們對WeWork辦公室的租賃需求或許愈來愈少。

第四,共享經濟建基於「概念」多於「技術」,例如共享單車、共享房間、共享充電器等模式都很易被其他公司複製,到最後比併的往往是資本實力,亦即「鬥燒錢」,故容易造成野心太大及擴張過急問題。WeWork也不例外,該公司除了藉着廿多輪股權融資籌集資本,還透過發行債券、銀行貸款、租約融資等方式,另外借入接近200億美元。隨着聯儲局加息,WeWork利息成本猛增,期間卻面對租金收入急跌及向大業主交租壓力,蠟燭多頭燒,防守耐力非常有限,這輪逆境頗難捱。

講到底,「二房東」模式存在已久,這種玩法未必不能持續獲利,但似乎只適宜低槓桿穩健經營,尤其必須慎選插旗地點,全面審視周邊供應和需求。正因如此,一般「二房東」大多屬於「地頭蛇」,甚少能擴張為跨區域大型玩家。即使注入新潮噱頭炒作,「二房東」本質未有太大變化,時來運到可在風口上變成會飛的豬,惟風向一旦逆轉,work唔work便立刻見真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