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3日 星期二

奇文共賞之無緣無故的愛

魔術師不諱言近年最討厭的男子足球隊就係嬰夾籃國家隊,事關每次大賽(世界盃、歐國盃),米帝傳霉都吹奏嬰夾籃隊係 N 年最強,人才濟濟,搏彩網調又乘機將其定為捧盃頂頭大熱,Football is coming home;就連班球員都好似覺得己隊似係「冠軍相」,場上表現特別拘緊怕輸,怕「大熱倒灶」令粉絲失望也。

當然,魔術師所討厭的不只是當地傳霉吹奏及球隊實際表現,我城班嬰L球迷同傳霉(包括 NOW TV 班評述員),其反智的吹奏及不持評的評論(NOW TV 班評述員好多時在評論球賽時都暗讚嬰夾籃、踩其對手)真係非常難頂。最近,魔術師就在 FB 見到以下反智文章(雖然嬰夾籃只係「擦邊」式提及),讀完真係血壓即時升幾度。

守拙

世界都瘋了,再荒謬絕倫的事情都可以發生。根據香港傳媒報導,香港阿根廷足球球迷會計劃在香港舉行巴士巡遊,以慶祝阿根廷國家隊衛冕南美洲國家盃。

報導刊登後引起香港坊間不少反彈,證明香港還有得救,瘋狂的只屬少數。香港阿根廷足球球迷會隨即在其Facebook 專頁反駁,指出阿仙奴球迷會也曾在香港舉辦過類似活動,不明白為何國家隊球迷組織此巡遊引起熱議,更指控批評的網民是「C字頭」球星的球迷。

請大家必須認清楚一個事實,球會和國家隊是南轅北轍的概念。

我認為作為香港球迷支持異國球會並無不妥,要支持別國球隊可以有很多理由:球會文化、踢法和理念等等。球迷大可以在香港崇拜皇馬在歐聯永不言敗的信念,也可以認同車路士用錢堆疊球員的概念。

球會,支持自己local community 的球會當然最合理,但當然每人價值觀不一樣,不一定認同居住地鄰近地區球會的價值,因此愛上海外地區球會也不是太大問題。畢竟球會只是代表一種理念或價值,不是代表任何地方。

就如馬德里有皇馬和馬體會,各有其理念、不同的營運方式和踢法,誰都不是直接代表馬德里。因此在香港一班認同阿仙奴球會文化的球迷慶祝球會奪得聯賽亞軍,比趕一些所謂阿根廷球迷的香港人要在香港鬧市舉行巴士巡遊合理得多,不能相提並論。

國家隊談的不是甚麼球隊文化和價值觀,各球員比賽時均是代表該國家而戰,希望在世界舞台為國爭光、爭奪最高殊榮。香港人支持英格蘭尚且能理解,始終香港受過英國統治多年,部分香港人仍然對大英帝國有情意結,甚或已移英定居,因此我絕望理解為何會支持英格蘭。我不能理解的是那些自稱是西班牙、德國、法國、巴西等國家隊的球迷。

如果沒有在那個國家長期生活過,不熟悉該國的歷史和文化,又不懂說他們的語言,那些球迷究竟在支持甚麼?

是喜歡那些國家的球星嗎?那你是那些球星的球迷,不是那個國家的球迷。請搞清楚。

參與香港阿根廷足球球迷會勝利巡遊的球迷,有多少人懂得說西班牙文,又有多少人到過阿根廷?若果那些球迷本來與阿根廷豪不相干,沒有任何connection ,聚在一起究竟在慶祝甚麼?這是阿根廷的冠軍,不是香港人的獎盃。

當然不排除部分港人曾在阿根廷生活,當該國家為自己第二個家,但以球迷會在Facebook 的態度,這個可能性不高。近年不少港人移居海外,在這情況下,支持定居國家的代表隊並無不妥。正如我近年長居西班牙,長期與當地人交流和接觸,自然會偏心西班牙;長居蘇格蘭的朋友也入鄉隨俗嘲諷英格蘭,這些都是因為到了新地方建立identity 所致,但不是在豪無關連性之下去慶祝別國成就。

1. 香港人支持英格蘭尚且能理解,始終香港受過英國統治多年,部分香港人仍然對大英帝國有情意結,甚或已移英定居,因此我絕望理解為何會支持英格蘭。

呢句魔術師信呀!老太婆在生之時,傷巷人「事頭婆」咁得鬼咁親切、70年代媽哩哄的善政傷巷至今仍津津樂道、肥彭帶埋幾個可愛囡囡離去時叫人流淚,所以傷民愛做嬰L,BNO5+1去唔到都可以去捧吓嬰夾籃隊,愛屋及烏,又有幾咁出奇呢!

2. 球會,支持自己local community 的球會當然最合理,但當然每人價值觀不一樣,不一定認同居住地鄰近地區球會的價值,因此愛上海外地區球會也不是太大問題。

既然球會層面係要支持支持自己local community 最合理,住大埔支持大埔隊,咁就最合理。由此路進,元朗鄉民「保衛家園」亦言之成理。 

3. 我認為作為香港球迷支持異國球會並無不妥,要支持別國球隊可以有很多理由:球會文化、踢法和理念等等。...我不能理解的是那些自稱是西班牙、德國、法國、巴西等國家隊的球迷。...近年不少港人移居海外,在這情況下,支持定居國家的代表隊並無不妥。...這些都是因為到了新地方建立identity 所致,但不是在豪無關連性之下去慶祝別國成就。

但係,以魔術師自己為例,當年老媽鍾意賭下衛生馬仔,讀書時中午成日睇到亞視在賽馬直播之前的德國足球精華,由林尚義旁述,從此對德國波、拜仁慕尼黑等球隊印象深刻,認識到呢啲球會、國家隊的傳統及「DNA」。根據上文筆者邏輯,由欣賞某隊國家隊的「價值觀」(例如德國隊傳統的機動性、團體性、冷靜沉着、善於辨算等)到支持「愛隊」應無不妥,更何況如果該國家隊的「DNA」跟自己性格有幾分相似,當是找到「身份認同」又有甚麼問題?

若果要好似上文筆者所言,要有 community connection(例如生活、居住、工作、留學、學習語言(又,有幾多教練球員全世界四圍走,語言呢家野去到邊學到邊))才能建立 identity 的話,住傷巷就要支持傷巷隊,傷巷係國家的一部分,有大食大梗係要支持中國隊。我城嬰L球迷「首先就是中國人」,若上文筆者邏輯成立,咁又點能夠理解「香港人支持英格蘭」呢?

噢,差啲唔記得,上文筆者是個「海外巷人」,此時此刻仲咁記掛住傷巷,睇嚟佢要加把勁在當地 community 建立身份認同呀!

(圖片來源:守拙專頁, captured on 23 Jul 2024)

24 則留言:

  1. //如果沒有在那個國家長期生活過,不熟悉該國的歷史和文化,又不懂說他們的語言,那些球迷究竟在支持甚麼?
    有幾多傷巷人喺嬰國"長期生活過","熟悉該國的歷史和文化"?說他們的語言勉強都OK,但喺英文全世界咁多人都識講一啲啲,用呢個嚟過關就有啲攪笑。

    而且老實說,講身份認同,喺嬰國就算一個亞洲人點熟嬰國歷史和文化喺嬰國住得幾耐都好,都比唔上一嗰冇乜點讀過書乜歷史文化都唔知嘅基層洋腸夠笨土,尤其喺足球呢個本身已經喺比較"貼地"嘅大眾體育運動。

    //根據上文筆者邏輯,由欣賞某隊國家隊的「價值觀」(例如德國隊傳統的機動性、團體性、冷靜沉着、善於辨算等)到支持「愛隊」應無不妥,
    我反而覺得咁先喺最理性嘅支持,而唔喺因為阿媽喺X國咇咗舊叉燒出來囝囝就唔理三七廿一去支持X國隊,最最搞笑就喺啲土著去支持遠在天邊主子嘅隊(又唔喺好,人哋又未必so啲土著)

    //正如我近年長居西班牙,長期與當地人
    又近年又長期,都唔知佢想噏咩XD

    //上文筆者是個「海外巷人」,此時此刻仲咁記掛住傷巷,睇嚟佢要加把勁在當地 community 建立身份認同呀!
    決賽時喺市中心見到傷巷人(廣東話真喺好容易好遠就聽到XD)着晒波衫好興奮,可惜都喺一堆自己人小圈子係街上無目的嗨,冇同本地人建立identity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嬰國就算一個亞洲人點熟嬰國歷史和文化喺嬰國住得幾耐都好,都比唔上一嗰冇乜點讀過書乜歷史文化都唔知嘅基層洋腸夠笨土,尤其喺足球呢個本身已經喺比較"貼地"嘅大眾體育運動。

      咁又係,草根嬰腸唔使同你講咁多文青式道理。

      //最最搞笑就喺啲土著去支持遠在天邊主子嘅隊

      傷民去到米帝變雙非 XD

      刪除
  2. 笑鳥,支持邊隊波都要捆綁埋價值觀,所以最鍾意箝制他人思想既就係呢類黃人。

    一個人鐘意一樣野可以有N個理由,憑咩一定要跟足你個套先係「合理」?

    同埋按佢邏輯,香港人支持祖國運動員係理所當然(大把人同內地有各式各樣既connection),又唔見你去批判個D話支持國家隊=「奶共」既人先?

    (請Blog主Del較早留言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人支持祖國運動員係理所當然

      黃人會話「Hong Kong is not China」吖嘛!

      刪除
  3. 世界都瘋了,再荒謬絕倫的事情都可以發生。//

    證明香港還有得救,瘋狂的只屬少數//

    就算阿根廷同美斯得罪左絕大部份香港人,但你都無理由阻止其他死忠去慶祝(唔俾參加既人係外國人甚至係真.阿根廷人?),最多你咪組織班人去柴台搞串人地Party 囉。外國唔係好鼓勵大家為自己發聲既咩?

    為何取消就證明「香港還有得救」? 按你地支持既聞煮豉油價值觀,呢個巡遊既舉行,不正正是證明言論自由/多元價值既重要性係超越左所謂既個人好惡? 最中意Ban呢樣Ban個樣唔係你地口中最惡既阿爺咩?

    所以呢班黃人雖然肉身離開左香港,骨子裡仲係個套輸打嬴要的價值觀,俾當地Community 孤立真係一D都唔抵幫。


    回覆刪除
  4. 乜事都講倒黃藍,跟住血壓驟變,魔兄心臟唔差都唔得
    BTW,今時今日,好似某啲年紀組別嘅人先會用FB

    回覆刪除
  5. //事關每次大賽(世界盃、歐國盃),米帝傳霉都吹奏嬰夾籃隊係 N 年最強,人才濟濟,搏彩網調又乘機將其定為捧盃頂頭大熱,Football is coming home;就連班球員都好似覺得己隊似係「冠軍相」,場上表現特別拘緊怕輸,怕「大熱倒灶」令粉絲失望也

    如果由18年世界杯起計,6年間兩項大賽:世界杯和歐國杯,英格蘭前者18年入四強22年入八強,後者21年和今屆都攞亞軍。即使萬般不喜歡也好,踢出來可觀性低也罷,這樣的持續性戰績就算不是地上最強,世界前八也是肯定的--這亦反映在FIFA Ranking上,18年8月開始英格蘭一直在3至6名徘徊。如果以92年有FIFA Ranking計,也是首次6年間保持在世界前六,說是 「N 年最強」其實也不爲過。

    英格蘭於17年首奪世青杯冠軍,亦證明其10年代之後青訓已有一定水平。

    //報導刊登後引起香港坊間不少反彈,證明香港還有得救,瘋狂的只屬少數

    根本就是茶杯裏的風波,我唔睇到呢篇文都唔知有件咁既事。

    //世界都瘋了,再荒謬絕倫的事情都可以發生
    //國家隊談的不是甚麼球隊文化和價值觀,各球員比賽時均是代表該國家而戰,希望在世界舞台為國爭光、爭奪最高殊榮

    身份認同是很主觀的概念,你甚至不需要曾經踏足過當地和熟練當地的語言也可以認爲自己是當地人,這和你的實際國籍是兩碼子事。

    人地慶祝阿根廷國家隊衛冕南美洲國家盃,起碼無觸犯到你地(斷估)認爲最荒謬絕倫的國安法和23條,咁對其口誅筆伐的筆者,是否更顯荒謬絕倫呢?

    //香港人支持英格蘭尚且能理解,始終香港受過英國統治多年,部分香港人仍然對大英帝國有情意結,甚或已移英定居,因此我絕望理解為何會支持英格蘭

    咁97後、甚至10年代後出生的並一直長居香港的港人,支持英格蘭你又會否覺得荒謬絕倫呢?還是繼續「同情地理解」?

    //長居蘇格蘭的朋友也入鄉隨俗嘲諷英格蘭

    英治香港好多港督都是蘇格蘭人,包括尾二一任的衛奕信,聯合王國之下名義上英格蘭和蘇格蘭都是平起平坐,統治香港的是聯合王國又不是英格蘭,點解又唔見你地認爲港人「嘲諷英格蘭」很正常呢?

    //元朗鄉民「保衛家園」亦言之成理

    哈哈!

    //噢,差啲唔記得,上文筆者是個「海外巷人」,此時此刻仲咁記掛住傷巷,睇嚟佢要加把勁在當地 community 建立身份認同呀!

    中國官方已不承認BNO護照的香港身份,如果他無特區護照並以BNO護照長居西班牙,那他只是一名「英國國民(海外)」而已,法理上只和英國和已成歷史的英治香港有關,在西班牙也只是一名外國人。我勸他還是關注多點包括西甲的西班牙時事,努力在當地建立connection爲要。

    //決賽時喺市中心見到傷巷人(廣東話真喺好容易好遠就聽到XD)着晒波衫好興奮

    香港氣氛好冷淡,唔通真係同好多呢類人移左民有關?

    //乜事都講倒黃藍,跟住血壓驟變,魔兄心臟唔差都唔得

    話佢無顔色就假,又海外又關注香港又理解英格蘭,唔係黃都無人信;但其得幾千讚好同關注,睇嘅隨時身處海外仲多過在香港,如果下下要為呢啲蒼蠅血壓驟變,就太煞有介事了-- 正如我上一篇留言已講過佢地已經做唔到啲乜... 書展又話有書被下架吹到件事好多關注咁,點知書展銷售第一係西DorSi《深圳旅遊新情報2024-25》,第四又係佢嘅《佛山旅遊新情報2024-25》...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氣氛好冷淡,唔通真係同好多呢類人移左民有關?

      不如講而家足球屆有「星味」既球員愈來愈少? 由以前既巴治奧碧咸朗拿度意大利型男群到C朗美斯(笑),係大賽期間都吸引到一班平時冇睇開波既人去關注。

      但今屆你仲數得出幾多呢類星味同硬實力俱佳既大牌?所以氣氛冷淡都正常。

      刪除
    2. //足球屆有「星味」既球員愈來愈少//

      唔止足球, 我有留意下既籃球網球都係
      NBA仲紅緊 LBJ CURRY KD, 近幾年有冠既後生仔字母哥(安迪度高普), JOKIC, TATUM , 星光都比唔上前輩
      網球 三巨頭 暫時未見接班王者

      球員本身既問題? 定係電視走向網絡既問題?

      刪除
    3. 我有諗過競技體育過往要拓展影響力同媒體曝光度,會較刻意去造星同鼓勵個人英雄主義。

      但到近年全球經濟放緩甚至衰退,體育市場拓展已到達飽和,戰術同訓練既進步都令足籃都變左追求效率至上而非個人發揮,「造星」更沒必要。

      而網球這四天王統治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年代,實在太特殊沒有可比性。

      刪除
    4. 可能因為大數據出現 知道點訓練先最有效率,訓練都變成公式化 有能力去表現個人主義的球員愈來愈少 大家同一個面孔自然星味大減,這是全球化現象。

      我城來說,以前仲有班巷女陪另一半睇波,追下型男球星;依家巷女都去追鏡妖鳥。

      刪除
    5. 大家同一個面孔自然星味大減\\

      係Lor, 從前睇NBA就係高佬專打內線,矮細打控球切入,手長腳長就打防守,而家? 不論高矮肥瘦大家一齊轉身射三分波 =_= 街場鬥過波都知同三分佬打會有幾無癮......

      足球近年就少睇左好多了,等各大佬發話指點

      刪除
    6. 其實是打從青訓至職業的訓練問題。現在的訓練越來越科學化,青訓知道如何補底,職業亦知道如何最有效率--青訓能補底的好處是令同樣天賦中下的,現在的比以往有更好的基本功;高效的職業訓練帶來更有效的戰術,體能亦更全面,拉近了強弱的差距。但「補底」是雙面刃,尤其是青訓時期,以前偏放養的方式啓發了天才的個人能力和特點,科學化的課程代表大規模一式一樣的展開,反而磨平了天才的棱角。

      個人認爲06年世界杯是觀賞性和實用性最佳交匯點,之後觀賞性就每下越況。

      刪除
    7. //科學化的課程代表大規模一式一樣的展開,反而磨平了天才的棱角。

      可能,下一代的天才(不僅是體育方面)可能要從貧窮、無資源收集數據進行公式化青訓的地區才能夠找到。

      刪除
    8. //下一代的天才(不僅是體育方面)可能要從貧窮、無資源收集數據進行公式化青訓的地區才能夠找到

      不可能,以全球化之不可逆轉,任何「某項運動的沙漠」要對該運動普及化,必然是首先引入外來教材。而我亦很懷疑,天才在完全放養的方式下成長,可能敵不過職業化訓練下之資質中上者。

      我講的06年世界杯,當時的天才已離放養很遠,只是當時規範化青訓仍未如現在無孔不入而已,所以天才仍然能領先同儕下保留個人特點。

      要像90年代絕對的足球弱國利比里亞出到個世界足球先生韋亞,現在已經不可能發生了。

      刪除
    9. //天才在完全放養的方式下成長,可能敵不過職業化訓練下之資質中上者。

      不知道運動員「職業化訓練」優勝過「天才放養」的概念是否可以應用在中小學教育中。假如是,操練式比賽(例如奧數)也會磨平「真.資優」學童的創意。

      刪除
    10. //假如是,操練式比賽(例如奧數)也會磨平「真.資優」學童的創意。//
      沒有天才可以逃過"操練"的階段,
      差別是, 什麼階段以怎樣既材料來操練

      我覺得操練式比賽 只是偽中產為下一代舖青雲路的手段

      富豪會用極至既因材施教, 全面分析小朋友生心理的狀態, 成長曲線, 興趣和環境氣氛的營造.等等諗到諗唔到既, 對下一代作最完美打造, BILL GATE 呢D哈佛都唔讀既神話都係咁出泥

      全部都係錢同資源, 唔堆夠錢, 就唔好怪唔出天才

      刪除
    11. 大陸O岩O岩呢期上緊部電影: 抓娃娃
      講一對富父母, 因為自己大仔係富二代"養廢佐",
      特登為自己個二仔扮窮, 同打造一條窮人村, 等二仔可以發憤向上

      刪除
    12. //不知道運動員「職業化訓練」優勝過「天才放養」的概念是否可以應用在中小學教育中。假如是,操練式比賽(例如奧數)也會磨平「真.資優」學童的創意。

      運動員(例如足球)大規模開展的「職業化訓練」,是經過職業市場驗證的,例如訓練模式的演變令更多細路達到職業水平,就會繼續往這個方向走下去(即使代價是磨平了天才的棱角);奧數等是否等同為「職業化訓練」,要由是否能培養更多職場甚至產業需要的理工人才來驗證。如果不能,那代表這只是無謂的智力游戲而已。

      而從改開後工業化的成功和科技的躍進來看,中國大陸教育體制在理工科訓練是成功的。

      //全部都係錢同資源, 唔堆夠錢, 就唔好怪唔出天才
      //特登為自己個二仔扮窮, 同打造一條窮人村, 等二仔可以發憤向上

      其實好似姜文帶兩個仔去野外生活在一個暑假,已經可以差好遠。
      唔一定需要好多錢,但要花好多時間是真的。

      刪除
    13. //沒有天才可以逃過"操練"的階段,
      //差別是, 什麼階段以怎樣既材料來操練

      此一説應該可追溯到一本09年的書《我比別人更認真》-- 裏面提到的「deliberate practice」,即是指「針對提高實戰表現的刻意練習」(不是漫無目的重複性「9練」);而能大規模開展的訓練,一定是經過驗證可提高實戰表現、而更重要是可以複製--例如化爲教材。

      以往放養的天才多為無師自通,個人風格自然强烈,但天才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經常「我從來都覺得好容易,都唔知點解你地覺得好難」... 結果經驗不能複製於人外,甚至複製不了在自己身上,在面對setback時因不知自己的成功之道而一蹶不振也是常有之事。

      當然「無師自通」包含了無限大的可能性,這是規格化教材不能達到的,要初學者無差別地跟從,自然扼殺了天才往後發展的多樣性。

      書中提及過有名的「10000小時法則」。我相信天賦對初學者的分野,最終會反映在「入行門檻」上-- 天賦高者可快速跳過開頭的50甚至100小時,愚魯者開頭用200小時都上唔到手惟有放棄;但過了這門檻,還是要乖乖的經過之後9000幾小時規格化練習才能成爲高手、之後才有資格再求個人風格。像胡國雄,足球技術是靠在卜公花園「踢到攰就在場邊訓,訓醒就繼續踢」完全無師自通,現在已經不可能重現了-- 我亦好懷疑他放諸現在的戰鬥力,無錯佢個人風格强烈踢法賞心悅目,但一個連頂頭錘都怕的球員,就算是本地波,現在都踢唔到職業的...

      刪除
    14. //唔一定需要好多錢,但要花好多時間是真的。//

      我所指既好多錢, 包括但不限於(貧窮限制我想像力):
      有一堆專家去評估小孩的性格+特長, 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
      擬定發展藍圖, 每一階段需要作哪方面既培訓, 克服短板, 增強長板, 增加人脈, 開拓眼界
      期間不斷評估培訓對小孩的身心發展, 對培訓計劃作調整
      適當時間去參下賽拎下獎(搵一堆幫手護航), 增加知名度提高自信心, 攀上更頂尖既人脈....

      刪除
    15. //代價是磨平了天才的棱角
      //愚魯者開頭用200小時都上唔到手惟有放棄;但過了這門檻,還是要乖乖的經過之後9000幾小時規格化練習才能成爲高手、之後才有資格再求個人風格。

      這麼說來,應該是某些「棱角未完全被磨平」的人在 advanced level 的「9000幾小時規格化練習」中領悟到的「自己的武功」,靠的就是自己的天份吧。

      //改開後工業化的成功和科技的躍進來看,中國大陸教育體制在理工科訓練是成功的。

      傷巷的妄民其實都頗有創意的,就是無「學好師」,只能停留在將創意用在「唔等使」的地方,「發唔到圍」。

      //期間不斷評估培訓對小孩的身心發展, 對培訓計劃作調整

      對人生下一盤大棋?不太可能吧?

      信報 2024年7月24日

      曾國平 經濟3.0

      一切都不在計劃之中
      特朗普遇襲後的香港時間早上,我在茶餐廳邊喝奶茶,邊聽着鄰座街坊的對話:「又係槍擊呀?」「唉,橋唔怕舊,最緊要受!」連街坊也有此想法,網絡上的陰謀論當然也瞬間爆發,出現了一百幾十個對槍擊事件的不同解讀。

      有求必有供,正如我在新作《識破經濟陰謀論》中指出,陰謀論既是源自人的一些本能需要,亦建基於娛樂的效果:槍擊原來不是偶發事件,而是某位軍師計劃中七七四十九個步驟中的一個,這不是緊張刺激得多嗎?

      結果往往不是計劃出來的

      美國政治評論人李文(Yuval Levin)在網台節目被問到對這些陰謀論的看法,他的回答相當精采,值得譯成中文(為了流暢,翻譯跟原話有少許出入):

      我曾為眾議院議長工作,也曾為美國總統工作。你從工作中學到的一件事,是最終沒有人能夠完全掌控任何事情,而這世界非常非常複雜。

      我會在《華盛頓郵報》讀到共和黨領導人如何制定一大堆計劃,並且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推動進程。然而,就我工作時所見,說沒有人有計劃是相當保守的形容了。根本沒有人知道那天下午會發生什麼事。

      在自由社會,有人在幕後操縱,有人有一個九部曲計劃,而你只是其中一隻棋子,這種想法是極度難以置信的。我們的社會並不是這樣運作的。

      我們現在的精英都不是極有能力的。關於他們你可以說很多,但我不相信有超凡領導人在任何一個機構。

      我理解想要相信這一切都是「假旗」或計劃的吸引力。但當你真正看到這個系統是如何運作時──這既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其實沒有人負責一切。

      李文這番話,相當深刻。對於我們不了解的制度和機構,我們都會有過分簡化的幻想。只要是主管(或主席、總統、老闆、領導)想要的東西,只需要一聲令下,就有下屬把計劃一步一步實行,全程毫無錯漏,主管意志直接成為結果。就如政治事件,特朗普被襲不是自編自導的劇本,就是對手企圖加害他的詭計,總之就是有人有組織在背後一步一步地實行。

      只是我們在制度和機構裏工作過(不一定是政府,也可以是學校以至一間餐廳),就知道現實比幻想中的情況混亂得多。就如李文所說,從政者根本「上午不知下午事」,計劃常常要跟隨處境改變,踏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就要隨波逐流,不知道走到哪裏去了。特朗普被襲是計劃出來的,不是沒有可能,只是難度太高,機會率極低。更有可能的解釋是,運氣加上無能,那一槍並不是計劃下的結果。

      計劃的局限就是別人的計劃

      李文那番話中的關鍵字,是「自由社會」。自由的意思,是你有計劃的同時,其他人也有他們的計劃,而不是任你擺布的棋子。這些人可以是盟友,可以是敵人,也可以是完全沒有想到的一些人。任何計劃,都要考慮別人的行為,當別人的想法跟你預計的不同,你的計劃就要改變了。套用「無形之手」的概念,社會現象不是一個人計劃出來,而是很多人的計劃互相影響下的均衡狀態。只要社會上有多於一個人,只要人有一定程度的自由選擇,任何大型計劃都難以順利推行。

      賣座的動作電影,總有這類橋段:主角或要偷一件寶物,或要拯救一個人,或要報仇雪恨,總之就有一個清楚的目標和計劃。主角實行計劃時,雖有意外難題出現,但都可以迎刃而解。敵人的子彈雖多,總是打不中;主角的子彈甚少,卻能擊中要害。大門總是在合適的時間關上或打開,連環大爆炸總是在主角剛好離開時開始,主角的選擇永遠正確,奸角則只能在電影開始時計劃一切,到最後必須一敗塗地。

      也許是現實太亂糟糟了,我們於是喜歡看這類電影,憧憬着一個有秩序得多的世界。在那個世界,正義能夠伸張,邪惡終被擊敗,個人意志有無比的威力,計劃總能夠剛剛好地實現。也許是這類電影看得太多了,我們會誤以為現實亦是這樣,面對任何社會事件,都會解讀成這個那個人或組織的計劃。

      一切都不在計劃之中,世上沒有幾個成功陷害你的計劃,也沒有幾個成功幫助你的計劃。正如李文所說,這是好消息,也是壞消息。「下一盤大棋」是個錯誤的意象,「很多人在玩波子棋」才是貼切的形容。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