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新聞雜評(四百七十三)

信報 2025年7月12日

獨眼

超前停課 陳國基認責:勿怪天文台

原預料雨量逾390毫米 「寧安全莫後悔」

受熱帶氣旋「丹娜絲」的殘餘影響,天文台原料周五(11日)天氣惡劣,會出現狂風暴雨,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領導的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按天文台數據,周四(10日)作出「超前準備」,提早一天宣布翌日停課,惟天氣不似預期,天文台料周五雨量逾390毫米,但整天只有新界局部降雨,其他地區零雨量,有市民質疑當局太早叫停課打亂如畢業禮等各樣安排。陳國基表明是他決定停課,不要怪責天文台和教育局。

政府周四破天荒作超前準備,但翌日無雨,換來不少市民斥「唔知政府點做嘢」,惟亦有人表示理解,因「天氣嘅嘢好難講」,提早作出決定,家長可以有所準備。另有中四學生說周四的確很大雨,很難預計周五沒有雨,認為停課是合理,又說學校下星期才舉行結業禮,所以停課對他們影響不大。

畢業禮取消學生失望 校方「踢晒腳」

身為家長的立法會議員梁文廣對本報表示,他的兒子本來也在周五領畢業證書,因停課取消,難免有點失望,但認為天氣難以準確預測,假如真的遇上惡劣天氣,家長和小朋友要冒雨出席畢業禮,也不一定是好事,無論怎樣作決定都會是兩難,最重要是承擔責任。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說,知道有學校取消畢業禮後不會補辦,明白學生和家長心情失落,但決定艱難。

據了解,教育界對於停課亦感無奈,因近星期學校「踢晒腳」,不但要處理中一派位、應付DSE放榜,還有學期完結的結業和畢業禮,已相當忙碌,故突然宣布停課是打亂了時間表,確實感到為難。

陳國基周五透過社交平台向立法會議員表明,是他決定當日停課,不想市民怪責天文台和教育局,又指停課是承擔的表現,特別是為學童安全而在未確定的情況下提前做決定,不應苛責。

強調首要保障市民生命安全

他並在Facebook發長文,指天文台曾料周五早上本港有暴雨,在「極端情況下」全日降雨量預計或超過390毫米,即是全年總雨量的大約六分之一,「學生的安全是政府最重要考慮,希望透過盡早的公布,方便家長和照顧者做好準備。寧安全、莫後悔。」陳國基又說,督導委員會於周三會議上,天文台曾表示暴雨千變萬化,愈早作出預測,誤差肯定愈大,他形容督導委員會面對「艱難的選擇」,惟「保障市民大眾的生命安全是政府的首要、根本任務」,故根據科學的天氣預測盡早發出預警。

據天文台紀錄,周五清晨6時起,錄得降雨量的地區只有大埔、北區、荃灣、元朗。最高雨量是北區, 由早上5時45分至6時45分的1小時內為0至8毫米。展望未來數日天氣,仍受活躍西南季候風影響,周六(12日)華南沿岸及南海北部仍有驟雨雷暴;隨着高空反氣旋增強,廣東沿岸下周初至中期天色好轉。

1.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說,知道有學校取消畢業禮後不會補辦,明白學生和家長心情失落,但決定艱難。

早前有學生接受訪問話「讀書係我嘅本份」(見《新聞雜評(四百三十八)》)備受妄民「熱議」,認為話自己「鍾意返學」係虛偽嘅表現,但依家又講到同學們好珍惜校園生活,因為「無故停課」無咗個畢業典禮好可惜咁。乜依家普遍師生關係咁好嘅咩?即或係正苦「放錯假」,班刁民又要搵啲理由出來怨正苦,搞到正苦做又俾人鬧,唔做又俾人鬧?

信報 2025年7月12日

社評

天氣難測 政府超前部署應權衡輕重

政府「超前」部署,在周四(七月十日)以天氣持續惡劣為由,宣布翌日(十一日)所有日校停課,中一註冊亦須延後至下周一;可是,天氣不似預期,周五整天只見多雲卻未有大雨,政府雖然以「寧安全、莫後悔」為決定解畫,但仍備受詬病。政府本意良好,願意多走一步,問題是政府今次「超前」準備與行之已久的停課機制有別,令人難以適從。

今次提早停課的決定是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領導的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作出。陳國基周五在個人社交平台上解釋,他是在七月九日、即周三收到天文台滙報,預警本港將會在周四、周五出現暴雨及狂風雷暴惡劣天氣,讓他「十分憂心」,不忍市民在惡劣天氣下返工返學,再加上這兩天是中一入學註冊的日子,為免家長與同學在惡劣天氣下辛苦狼狽奔走,遂召開督導委員會,並作出超前準備。

陳國基指出,天文台雖然已表明預測或有誤差,政府也可「選擇等待」,按最接近實時情況作出應變,但為免安排變得倉卒,他選擇了提早預警並作出超前準備。陳國基續說,「保障市民大眾的生命安全是政府的首要、根本任務,這點不容置疑和猶豫……哪怕『做多』,哪怕安全系數過大,哪怕天氣瞬息萬變而令預測有偏差,我們都認為應該『寧安全、莫後悔』。」

政府安全至上,本意良好,但對於一般市民而言,除非天氣出現了狂風暴雨如黑色暴雨警告、按一貫機制是不宜上班或上課,否則他們未必認同有停課的需要。再者,今次停課的日子剛好撞正中小學假期前上課的最後一天,不少學校舉行畢業禮,向同學、老師道別,卻因為政府的超前安排而失去了機會。因此,不少家長對政府的決定極為不滿,不少家長周五便湧到政府或天文台的社交賬戶留言,批評政府的決定令子女失去了寶貴的回憶,部分家長原本特別請假出席畢業禮,亦變得沒意義。也有老師留言批評政府的決定令到學校為畢業禮籌備已久的工作皆付諸流水。由此可見,安全至上,雖然可以確保萬無一失,但那是需要社會成本與代價;倘若政府以安全為由選擇「做多」了,偏離一貫習以為常的機制和做法,結果只會令人無所適從,招來批評。

汲取了是次教訓,日後面對同類情況,政府作出決定時須考慮社會代價是否合乎比例,權衡輕重而後作出決定。事實上,政府今次的一些超前準備工作並無爭議,是有一定的需要,例如要求渠務、路政及民政事務等不同的政府部門準備就緒,當出現塌樹或水浸情況時可以及時出動,並預先計劃成立緊急事故監察協調中心及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以便作出即時應對。這些內部準備工作主要牽涉政府內部工作調動,既有必要,亦對社會影響不大;但停課則牽涉全港學校、學生以至家長,政府應該盡量按照一貫的停課機制作出決定,以免讓學校及家長無所適從。

其次,政府在惡劣天氣來臨前,應該盡量提高資訊透明度,讓社會知道最新情況,一同作好準備。目前,除了政府有權宣布停課外,學校及家長也有空間,可按照身處的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讓學生上學,倘若政府能夠提供及時及全面的資訊,相信學校也可以按照實際情況靈活作出決定,為莘莘學子的安全共同負責。

在疫情時,政府花了一點五億元開發緊急警示系統,但過去五年多一直甚少使用。政府倘若擔心市民來不及接收天氣資訊、不知安危,令他們在路上狼狽不堪,大可以善用這系統作出預告,又或者透過不同的資訊科技,通知市民最新情況。

天有不測之風雲,哪管預測儀器如何精準,也會有錯漏的時候。作為負責任的政府,可以提早作好準備,但難以預先作出決定。政府或許憂慮做得太少,一旦出現狂風暴雨便會惹來批評,情況就像二〇二三年九月熱帶氣旋海葵離開香港後出現五百年一遇的「世紀暴雨」,多處水浸,政府被批評後知後覺。

無論怎樣做,政府都有機會被批評,後知後覺被罵,太超前部署被罵。家長、學生因為安排被打亂,難免滿肚怨氣,但也不必苛責官員,因為總好過不知不覺。

2. 陳國基周五在個人社交平台上解釋,他是在七月九日、即周三收到天文台滙報,預警本港將會在周四、周五出現暴雨及狂風雷暴惡劣天氣,讓他「十分憂心」,不忍市民在惡劣天氣下返工返學,再加上這兩天是中一入學註冊的日子,為免家長與同學在惡劣天氣下辛苦狼狽奔走,遂召開督導委員會,並作出超前準備。

睇嚟今次傷巷正苦係有心學 Grandpa,做個主動出擊的「父母官」,「關懷市民福祉」,但明顯今次停課坊間似乎不太受落,無乜「幸福感」可言。事關我城早有黑雨機制,行之有效;即使唔夠「主動」,但也是天文台觀察客觀數據後「被動地」發出的訊號,由於雨勢會累積,黑雨訊號雖然唔夠「超前」但一定準(也有可能是「局部地區性大雨」,某些區份大雨,其他區份則無雨)。

也有可能是基哥司長用詞太「用力」,又話「十分憂心」,「唔忍心市民在惡劣天氣下返工返學」,講到七情上面,咁究竟今次會去到「水浸黃大仙」的情況有幾多%可能性?可唔可以先發出預警,叫市民有心理準備留意天氣,返工返學時會否有黑雨,總好過貿貿然停課(反正刁民一定要鬧,一定唔會對自行「為莘莘學子的安全共同負責」)?如果司長真係咁「不忍」,市民出外真係咁危險,點解只係學生停課而唔係「停市」?抑或「停課」的決定其實唔係太艱難,而「停不停市」才是真正「艱難」的決定(雖然話不停市是「正確決定」,但「一切如常」並不需要「決定」才會發生)?

講到尾,正苦如果真係要做個「父母官」,先做好份內事,例如正苦內部先行「超前部署」搞到渠務去水,修補好路面、斜坡以免大雨期間發生路陷、山泥傾瀉,做好一啲唔會「即場俾人讚」(唔一定要你「默默地幹」),但長遠對市民有益的事,總好過大鑼大鼓停這停那結果無事發生。

***

「香港民主建國聯盟」四男被捕 年齡最小僅15歲 李桂華:家長責任很大 有線新聞 2025年07月10日

【有線新聞】警方拘捕四名年齡介乎15至47歲男子,涉嫌串謀顛覆國家政權。警方指他們是在台灣成立的「香港民主建國聯盟」成員,提倡滅共、光復香港等,又研究爭取外國勢力支持及計劃組織軍事訓練。

警方國安處周三在香港拘捕四名男子,搜出多面港獨、藏獨、粵獨及疆獨等帶有分裂國家意味的旗幟,以及搜出一份《催促美國制定香港政治犯救援計劃》建議書。警方指被捕四人都是「香港民主建國聯盟」成員,分別擔任組織的秘書長、評議會成員及普通成員,他們透過隱密軟件與組織通訊定期舉行會議,相信他們是受指揮在香港行動。

警方國家安全處總警司李桂華:「他們有不同工作,根據我們的調查,有一些人是設計所謂組織的國旗、徽章、旗幟,另外有人專職研究究竟如何叫外國勢力支持他們,甚至有些人想籌辦關於軍事訓練給會員。」

警方指這個組織去年11月在社交平台宣布成立,今年初在台北舉行成立記者會,行動綱領包括滅共、光復香港等,今年七一在外地組織實體活動,有參與者踐踏國旗區旗、升黑洋紫荊旗及播放《願榮光》歌曲等危害國家安全。

警方指案件證實有境外組織透過社交媒體散播危害國安信息,又關注案中被捕人士年齡最小只得15歲。李桂華:「15歲是一個很小的年紀,意思是在『黑暴』發生時,他們連10歲都未有。為甚麼這些人士會參與呢?除了是被人煽惑之外,我相信家長的責任很大。」

李桂華強調警方一直警戒這類潛藏在社會中危害國家安全的組織,會在萌芽之際將其處理。

3. 警方指案件證實有境外組織透過社交媒體散播危害國安信息,又關注案中被捕人士年齡最小只得15歲。李桂華:「15歲是一個很小的年紀,意思是在『黑暴』發生時,他們連10歲都未有。為甚麼這些人士會參與呢?除了是被人煽惑之外,我相信家長的責任很大。」

回想當年魔術師讀中小學的時候,學校教師都有意無意間給同學們灌輸 Grandpa 係「殺人正權」的形象:大躍進死咗幾多人、暈鴿死咗幾多人、鬥老師鬥父母有咁恐怖得咁恐怖,然後魔術師呢一袋零70後仲響十幾歲的時候「耳聞目睹」柴大媽所講那些「坦克碌豬」的鬼故,耳濡目染之中真的很容易對 Grandpa 產生憎恨的心理。魔術師還好,有說戚住在深圳,過時過節爸媽都會帶魔術師北上「回鄉省親」;但魔術師有些同學就「無鄉下可返」,於是就缺少機會「返大陸瞭解國情」。久而久之偏見愈來愈深,到得魔術師呢一袋人做了怪獸嘉獎,以上「無返過大陸」的一輩人自然就黃得可以,仲薪火相傳教壞埋下一袋。

***

東亞盃直擊|港足中超兵恐被召回避戰國足  韋斯活認不能作主  稱有關球會決定應一致 (22:36)

2025年7月11日星期五

中國香港足球代表隊今晚(11日)在東亞盃決賽周次仗,以0:2不敵東道主韓國隊。盛傳港足陣中的多名中超兵將被球會召回,避戰下周二對中國國家隊(國足)的壓軸大戰。主教練韋斯活賽後承認面對此情况不能作主,但提到有關球會若決定召回港足球員,便應同時召回國足成員,「不然就是不公義」。

港足職球員賽後步向港足球迷區答謝支持,其間有球迷大叫「仲有一場啊!」,隨即有其他球迷高呼下仗「贏中國!」的心願。儘管如此,今屆東亞盃一路傳出中超球會或會召回港足球員,避戰壓軸對國足的大戰。韋斯活在賽後記者會承認,由於東亞盃在非國際賽期上演,陣中6名在中超效力的球員有機會被召回,「我們不能控制這情况,只能與球員商討,始終球會才是支付球員薪金的單位。若我們的球員被召回,國足球員也應被所屬球會召回,不然就是不公義」。

港足的中超兵則紛紛表示對下仗命運一無所知,效力上海申花的陳晉一稱,賽後會跟球會通電話了解。梅州客家後衛茹子楠則反覆表示「聽教練安排」。天津津門虎翼衛孫銘謙透露情况未明,「球會之前同港足討論過,都希望我能出戰東亞盃。我唔知可唔可以踢到3場,因為唔係我話踢唔踢到。總之我會參與呢個賽事,但我有冇得出場視乎身體狀况,同埋教練戰術安排」。

河南酒祖杜康中堅周緣德同樣表示未知去向。港足此戰把失球數字從6球降至2球,他稱球隊今仗重點放在防守並取得成效,「我們在短暫的備戰時間加強防守部署,首要目標變成做好防守,表現是有好轉,但當然仍有改善之處」。

東亞盃直擊|港足中超兵傳被召回 足總澄清僅陳晉一按事前協議退隊 (11:35)

2025年7月13日星期日

中國香港足球代表隊周二下午3時在韓國龍仁舉行的東亞盃決賽周,將與同錄得兩戰全敗的中國國家隊(國足)上演第3名爭奪戰。近日一直傳出港足隊內中超球員將被球會召回避戰,香港足總今早(13日)發聲明澄清陣中只有效力上海申花的陳晉一已離隊返球會報到,強調是早在東亞盃開賽前的預先協議而非臨時決定,澄清多名球員被召回的報道不實。

港足這次東亞盃出征大軍,分別有後衛周緣德(河南酒祖杜康)、陳晉一(上海申花)、茹子楠(梅州客家)、翼鋒孫銘謙(天津津門虎)、李小恆(山東泰山)及前鋒安永佳(深圳新鵬城)外流中超。主教練韋斯活前晚在港足0:2不敵韓國隊賽後,承認部分中超兵或被召回無緣鬥國足。周緣德及孫銘謙賽後向傳媒表示對被召回一事不知情,茹子楠僅反覆稱「聽教練安排」。安永佳則表明「100%會出戰」。

至於當晚表示將與上海申花通電話商討的陳晉一,今早獲足總證實已離開大軍返回球會。足總強調安排非臨時決定,「而是港隊教練團隊與其所屬球會在賽前,基於球員的整體利益與福祉,特別是考慮到其體能狀况及避免因密集賽程而造成過度負荷,所達成的預先協議」。

足總又強調東亞盃非國際足協(FIFA)劃定國際賽期,球會無義務釋出球員參賽,因此球員能否參與需視乎球會與代表隊之間協調安排。聲明提到足總在東亞盃徵召球員之初,已完成相關協調並作相應部署,確保備戰工作不受影響。足總另稱除陳晉一外,並無收到任何球會在徵召階段或比賽期間通知要求召回球員,澄清有關多名港足中超兵被召回的報道不實。

4. 港足職球員賽後步向港足球迷區答謝支持,其間有球迷大叫「仲有一場啊!」,隨即有其他球迷高呼下仗「贏中國!」的心願。儘管如此,今屆東亞盃一路傳出中超球會或會召回港足球員,避戰壓軸對國足的大戰。韋斯活在賽後記者會承認,由於東亞盃在非國際賽期上演,陣中6名在中超效力的球員有機會被召回...足總今早(13日)發聲明澄清陣中只有效力上海申花的陳晉一已離隊返球會報到,強調是早在東亞盃開賽前的預先協議而非臨時決定,澄清多名球員被召回的報道不實。

日月神報好大的膽子!一來就渲染笨土球迷「贏中國!」的心願;再者又報導「傳聞」話中超球會「或會」召回港足球員,目的就是驚咗龍獅隊,要「使橫手」削弱龍獅隊實力,擺明就係想抹黑國足形象;結果「傳聞」被足腫澄清為不實傳言。日月神報咁搞法,算唔算「軟對抗」?

***

伸延閱讀:

新聞雜評(四百三十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