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7日 星期二

認購期權與孖展借貸

認購期權(或者買call輪)頗受小散戶歡迎,原因是能夠「以小控大」,其實即是間接地問人借錢買股票,「時不利」又唔使補倉,點解會咁荀?因為一切已在期權溢價(時間值)中反映.


今天(2006年11月8日)某時,匯豐和其中兩組期權的報價為
HSBC                        $151.1 $151.2
HSBC 2006 Nov 150C   $2.43  $2.54
HSBC 2007 Jun 132.5C $19.71 $19.89

大部份散戶都唔係資金充沛,買一手匯豐要超過6萬元,上落一個價位才賺蝕$40,實在不化算.於是在價(at the money)的期權或者輪會交投量會較大,貪其內在值(intrinsic value)低而爆炸力(gearing)高也.

(為免過於複雜,下文均假設匯豐並無除息)

且看以上例子,一個即月近乎在價的Nov 150C叫2.43/54,假設現價買入,即是只需付出151.2-150=$1.2內在值加2.54-1.2=$1.34時間值便可「控制」到一股現價$151.2的匯豐.

換言之,期權沽家是借了$150出去給買家,收取了$1.34時間值作為借貸利息,11月29日到期,共借22日,同時犧牲了派息(匯豐現時年股息率為3.8%),再假設買家會將「借來」的$150作活期存款,利率2.25%:

年利率=(1.34/150)*(365/22)+3.8%-2.25%=16.1%

在價期權缺乏按金,即是「賭白頭片」,借貸利率當然貴.

長線投資者雖不會如此賭博,但亦可能想,不見得匯豐會跌穿$132.50(或曰$100/$80/$40/...),為何要付這筆錢出去「墊底」?於是他亦可以買入遠期的極價內(deep in-the-money)期權,例如Jun 132.5C,現叫$19.71/89,現價買入,內在值為151.2-132.5=$18.7,時間值為19.89-18.7=$1.19.

即是說,期權買家借入了$132.5,利息為$1.19,2007年6月28日到期,即是23+31+31+28+31+30+31+28=205日.同樣地,期權買家亦犧牲了派息而作活期存款:

年利率=(1.19/132.5)*(365/205)+3.8%-2.25%=2.9%

價內期權按金充裕,莊家似乎對借貸利率不為已甚.

當然,期權買家可以將「借來」的款項買入更多的期權以增大槓桿,假如是,則股息和存款的回報對整個組合的影響會變得微乎其微.

2006-11-07 13:01:00

2 則留言:

  1. $1.34時間值便可「控制」到一股現價$151.2的匯豐!真吸引!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