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 星期四

新聞雜評(四百三十二)

管制即棄塑膠|有餐廳仍用膠餐具「清貨尾」 記者實測替代餐具 紙羹食糯米雞用力即斷 2024年04月22日

【有線新聞】「走塑」實施首日,食肆是否都開始遵從法例要求?替代餐具又是否好用合用?

記者早上去了五間食店買外賣,有連鎖店已轉用紙製品,「沒有膠叉。(為甚麼沒有?)政府禁用,匙羹也變紙了。」

五間之中,三間非連鎖食店仍提供受管制的膠餐具、膠飲筒,個別連容器仍然使用發泡膠,商戶說要「清貨尾」,之後才轉用替代品。

首階段管制仍容許飲品使用膠蓋,只有一間連鎖店連蓋也換成紙製,不過這杯凍飲買了大約半小時,回到公司之後拿起,杯蓋明顯變軟。

記者之後再測試兩種不同的替代餐具,看看哪款較好用。用木刀叉切魚柳問題不大,輕鬆切開,薯餅也一樣可以。不過鬆餅就難搞一些,用力都切不開,最後要刀叉並用,拉開才可以。至於糯米雞,以往用膠叉食就簡單,餐廳提供紙匙羹及筷子,筷子應無問題,紙匙又如何?插進糥米也沒問題,不過想用力勺起,大力一點柄就斷開。

第一階段管制會有半年適應期,期間商戶仍可以用剩餘的即棄膠餐具或容器,政府不會執法,環保署也在網頁列出過百種環保餐具,讓商戶物色合適的替代品。

1. 首階段管制仍容許飲品使用膠蓋,只有一間連鎖店連蓋也換成紙製,不過這杯凍飲買了大約半小時,回到公司之後拿起,杯蓋明顯變軟。記者之後再測試兩種不同的替代餐具,看看哪款較好用。用木刀叉切魚柳問題不大,輕鬆切開,薯餅也一樣可以。不過鬆餅就難搞一些,用力都切不開,最後要刀叉並用,拉開才可以。...紙匙又如何?插進糥米也沒問題,不過想用力勺起,大力一點柄就斷開。

魔術師都試過遇上根本吸唔到的紙飲管 - 叫杯凍檸茶,基本上浸一陣就軟哂,魔術師以為塞咗粒檸檬核,但睇勻卻又無發現,總之市面上的紙餐具製品質素似乎良莠不齊,有排才可以「汰弱留強」。

管制即棄塑膠|環保餐具供應商:紙匙羹非用作舀飯 餐飲業:尋找質量較好餐具 2024年04月23日

【有線新聞】管制即棄塑膠產品已經生效,有意見指紙匙羹難用而且容易損壞,有環保餐具供應商指紙匙羹設計並非用作舀飯,餐飲業界指正在尋找質量較好的餐具。

環保餐具供應商創辦人葉柏麟:「叉或刀都可以用木或竹製作,但使用木及竹作材料製作是一片去壓製,就不能壓出弧度,所以湯匙就要用紙去製作。湯匙做出了弧度,硬度就會不夠,舀飯時就會不夠力,其實它是用來作湯麵,可能是承載湯及麵,飯匙就要用直身點的。」

稻苗飲食專業學會榮譽會長邱金榮:「首階段食肆仍在選擇質素好的供應商,慢慢會淘汰一批做得不好的產品,我認為逐漸第二、三階段都是樂觀的。」

2. 環保餐具供應商創辦人葉柏麟:「叉或刀都可以用木或竹製作,但使用木及竹作材料製作是一片去壓製,就不能壓出弧度,所以湯匙就要用紙去製作。湯匙做出了弧度,硬度就會不夠,舀飯時就會不夠力,其實它是用來作湯麵,可能是承載湯及麵,飯匙就要用直身點的。」

呢位環保餐具供應商講完一輪,咁即係有無非紙製,硬身啲嘅飯匙?

管制即棄塑膠|有餐廳加一元環保餐具 市民感不便:很擾民 2024年04月22日

【有線新聞】422「走塑」,食肆外賣不能提供即棄膠餐具,要換上替代品,打工仔買外賣是否適應?食肆應對情況又如何?

「走塑」第一天,金鐘海富中心食肆集中地不少打工仔買外賣,這間外賣要加一元才有環保餐具。有人寧「減廢」兼省錢,顧客李小姐:「買外賣自己公司備有餐具,她提供選擇、要加一元,不選擇便可以。一元一套餐具很不值吧?」顧客張先生:「自己帶了餐具,沒問題,適應一下,純粹響應一下環保,本身政策而言很擾民。」塑膠碗下一步都可能禁用,這間連銷餐廳正物色替代品。

打工仔尚可外賣回辦公室,安頓後用自備餐具適應環保生活,地盤工友就未必有這個條件。地盤工人余先生:「不會(自備餐具),地盤很污糟。(如果日後不可用膠餐具怎辦?)我也不知道怎麼辦,總之很不方便。」

送飯盒到地盤的供應商仍然提供膠餐具,適應期過後就未知,這間餐廳一半靠外賣,最後用完這批膠餐具就全面「走塑」,已經透過外賣平台集體訂購節省些少成本。上海弄堂董事關淑逑:「其實現在平台開出條件,不論價格、貨源和運輸也較方便。」

戶戶送香港區客戶經理主管馮雪瑩:「自從今年2月推出(外賣餐具)資源站,看到增長、每月有不同人開戶,不同餐廳嘗試購買環保餐具。」外賣平台將繼續透過不同方法,協助餐廳綠色轉型。

3. 顧客張先生:「自己帶了餐具,沒問題,適應一下,純粹響應一下環保,本身政策而言很擾民。」...地盤工人余先生:「不會(自備餐具),地盤很污糟。(如果日後不可用膠餐具怎辦?)我也不知道怎麼辦,總之很不方便。」

外賣拎返屋企或者辦公室當然可以唔需要外賣餐具,但如果要在戶外食飯,用紙餐具好似唔太「耐用」。咪一陣又俾傳霉睇到一眾戶外工作工友的狼狽相做文卓,重蹈當年777與心心全日禁堂食的覆轍就好!

***

謝展寰專訪|稱擱置徵費言之尚早 先行先試逾半人斥擾民 料「絕膠」適應期足以散貨 2024年04月20日

【有線新聞】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出席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市民對垃圾徵費的觀感有落差,大部分認為做法擾民,只有少數人認同減廢,被問到會否如期8月1日正式實施,他說不急於下定論,完成先行先試後再作部署。

垃圾徵費先行先試,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收到意見認為膠袋設計不合適,廚餘回收配套亦要增加,不同處所的參與度有不同。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三無大廈只有一成多人參與,住宅樓宇、私樓高一點,有超過一半居民觀感有落差,少數認為做垃圾分類、減廢都是好事,大多數認為這樣做擾民。」

他說五、六月會向立法會報告先行先試結果,再決定下一步。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八月一日是否仍是政府目標,現階段不急於下定論(記者:前局長說希望政府迎難而上、勿失良機,這是否你的想法?)我們迎難而上推動減廢回收,而非逆市民意見去做。」

另一項關乎民生的政策,管制即棄塑膠下星期一實施,謝展寰相信在半年適應期,食肆、商戶有足夠時間「散貨」,趕不及散貨的可轉售內地或海外,不過新法例下,非本地的網上平台不受規管,變相市民可以繼續購入塑膠產品。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如果市民在外地旅行帶膠產品回來,又說不准入口,不用太執著,我相信在新法例下,絕大部分要淘汰的都會淘汰,不是走私販毒的事情,現在的方式對市民來說比較方便。」他說塑膠對大自然的影響較木、紙等物料大,長遠都希望做到減廢,鼓勵市民自備或重用餐具。

4.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三無大廈只有一成多人參與,住宅樓宇、私樓高一點,有超過一半居民觀感有落差,少數認為做垃圾分類、減廢都是好事,大多數認為這樣做擾民。...如果市民在外地旅行帶膠產品回來,又說不准入口,不用太執著,我相信在新法例下,絕大部分要淘汰的都會淘汰,不是走私販毒的事情,現在的方式對市民來說比較方便。」

依家「先行先試」遇上的目題都係如何才可以不會「被人拉」。雖然講緊嘅係「走塑」,白頭謝話「不是走私販毒的事情」,咁講法係咪即係當局根本無意(或無能力)去有效地執法?「不是走私販毒的事情」是否又同樣可以用在垃垃徵費?叫人唔好太執着,但「依法治巷」,犯法就係犯法,好難話唔執着㗎喎。

垃圾徵費|物管:經垃圾槽收集 指定袋「九成九穿」 環境局:逐步拆解市民問題 2024年04月21日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超過三個星期,環境及生態局官員繼續落區指正逐一解決。試行中發現的問題包括回收配套,下一步要再作部署。

垃圾徵費延至八月實施,官員把握時間再落區去到天水圍參與交流會,吸引過百名街坊出席。有物管公司代表反映屋苑都是經垃圾槽收集垃圾,垃圾袋跌到垃圾站幾乎都會破洞,擔心要再用指定袋包好,變相雙重徵費。天頌苑物管公司代表:「除非膠袋加厚,由高空掉進垃圾槽都不會穿破,其實是可行的,但現在九成九都穿。」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其實是視乎實際情況及用務實態度,如果住戶本身已用綠色指定袋,不是沒有履行責任,過程中垃圾袋可能有少許破損,垃圾露了出,當然不會要垃圾製造者承擔責任。」

有市民就批評徵費計劃未經周詳研究,市民:「我們香港人很喜歡淘寶,寄過來都一箱二箱,你叫我怎樣處理?我最近聽說要把紙箱剪碎,用膠袋袋走,真的頭痛。」市民:「你們都沒再重視完善周詳計劃就倉卒再推出來,導致4月1日未能實施,到現在先行先試。這麼少數目,怎能給你們有具體答案做好規劃?」黃淑嫻:「已試行三周,我們聽到很多回饋的意見,現在逐步拆解,協助參與先行先試的市民解決問題,就會作下一步部署。」

舉辦交流會的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市民聲音反映社會對垃圾徵費仍未準備好,建議政府考慮集中資源,優先推動「走塑」等環保政策。

5. 天頌苑物管公司代表:「除非膠袋加厚,由高空掉進垃圾槽都不會穿破,其實是可行的,但現在九成九都穿。」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其實是視乎實際情況及用務實態度,如果住戶本身已用綠色指定袋,不是沒有履行責任,過程中垃圾袋可能有少許破損,垃圾露了出,當然不會要垃圾製造者承擔責任。」...市民:「我們香港人很喜歡淘寶,寄過來都一箱二箱,你叫我怎樣處理?我最近聽說要把紙箱剪碎,用膠袋袋走,真的頭痛。」

在垃圾徵費之下要用指定袋,定係未有徵費而係為了衛生,要避免穿洞而用兩個袋加厚,都係「無可厚非」,唔會因為用咗指定袋而造成浪費(可以指定袋在外,普通袋在內,問題係市面仲有冇普通垃圾袋出售)。而且,嘅然已經掉咗落垃圾要垃圾槽,穿咗都搵唔返製造者承擔責任喇!同樣,刁民話要剪碎紙箱,都係為咗塞落一個較細的指定袋慳錢而已,其實係可以拎去回收點或者 worst case 貼個11蚊 label 去處理的。

***

內地興起「陪伴服務」 顧客同樣年輕化 有陪診公司稱生意額增逾一倍 2024年04月15日

【有線新聞】在內地,愈來愈多年輕人投身「陪伴服務」行業;另一方面,尋求陪伴的顧客亦逐漸年輕化,有陪診公司指,今年生意額比往年增加超過一倍。

25歲的小愛是一名全職「陪拍」,以每小時收費130至160元,幫客戶拍照和聊天,最多試過一個月賺近兩萬元。陪拍員小愛:「現在大家都很空虛吧,就是很忙的人特別忙,然後,無聊的人他沒有事情幹,自己在家玩手機,玩兩天就無聊了,你就還是需要人,但是你不可能說為了拍個照,找個男朋友或者找個朋友,也不對啊。」

今次找小愛「陪拍」的是一個上班族,她說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在網上找「陪拍」。Gabrielle:「很少再去找朋友幫我拍照,因為又傷感情,然後又不滿意,然後又是很尷尬,是吧,所以我就直接,就是覺得找那個攝影師,專業的老師來幫我拍照。」

除了「陪拍」,看病亦可以找人陪伴,而且顧客不一定是長者,Kelvin就接到一張陪伴一名「北漂」複診的訂單。全職陪診Kelvin:「譬如說北京、上海,這種城市工作的年青人,他們可能身邊的朋友並不是很多,其實身處大城市,你也很難交到朋友,然後有很多事,也不如一個陌生人來得更方便一些。」

隨着「陪伴經濟」興起,內地開始出現以陪伴服務為主的公司。這間在北京的陪診公司,負責人說今年生意額,比往年同期增加超過一倍,而且愈來愈多人投身這個行業。陪診公司負責人尹一帆:「進入這個行業沒有門檻,雖然做好肯定花很多精力,各個平台、做培訓的機構,一直在不停地宣傳,就是這個怎麼去做,大家認知都很高,所以就想從事、參與進來。」

她又說預計陪伴經濟,在未來需求會越來越大,但由於整個過程是一對一私人服務,需要有適當行業規管。

6. 陪拍員小愛:「現在大家都很空虛吧,就是很忙的人特別忙,然後,無聊的人他沒有事情幹,自己在家玩手機,玩兩天就無聊了,你就還是需要人,但是你不可能說為了拍個照,找個男朋友或者找個朋友,也不對啊。」今次找小愛「陪拍」的是一個上班族,她說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在網上找「陪拍」。Gabrielle:「很少再去找朋友幫我拍照,因為又傷感情,然後又不滿意,然後又是很尷尬...」除了「陪拍」,看病亦可以找人陪伴,而且顧客不一定是長者,Kelvin就接到一張陪伴一名「北漂」複診的訂單。

陪診都算係正當生意,但「陪拍」就實在不太明白 - 呢位 Gabrielle 姐都是在商場用手機 snapshot,又不是找攝影師打哂燈嗰隻,怕乜嘢搵朋友影會怕「傷感情」?即係影得唔好,自己唔滿意,但又唔好意思話佢?抑或其實呢位阿姐搵「陪拍」係「另有目的」?畢竟,「小愛」這名字總有點援交味...

***

北京半馬疑造假 非洲選手疑「放水」伸手阻隊友 「護送」何杰奪冠 2024年04月15日

北京半馬拉松於剛過去的周日(14日)舉行,男子組由全國馬拉松紀錄保持者何杰以1小時03分44秒成績奪冠,但在最後100米衝刺階段,3位原本領先的非洲選手突然「同時後勁不繼」,又伸手攔截隊友,最終皆以落後一秒獲得第二、三、四名,令外界質疑是合謀「放水」,目的是「保送」何杰。

今年北京半馬在天安門廣場起跑,此國際級賽事分男女組項目,參賽人數多達2萬,冠軍可獲4萬元人民幣獎金。

非洲選手動作「可疑」 衝線後狀態反差極大

比賽片段顯示,最快進入尾段數百米直路衝刺的有4名選手,包括何杰和3名非洲選手,他們分別為埃塞俄比亞選手Dejene Hailu Bikila、肯亞選手Robert Keter以及Willy Mnangat。其中一名非洲選手先向稍稍落後的何杰揮手「引領」終點方向,讓何杰到更寬闊、有利於衝刺的左側位置,又不斷「使橫手」攔住左側的隊友,疑示意放慢腳步讓何杰先跑。後面何杰成功反超,以一秒優勢奪冠。

衝線後何杰和3名非洲跑手的狀態有極大反差,前者累得彎下腰氣喘,後者姿勢皆挺直、神色較輕鬆,其中一位更為何杰拍背。

網民質疑造假 一人最佳記錄快何杰2分半 

賽後,質疑造假聲音不斷,有網民諷刺三位選手衝刺時像「帶刀侍衛」,調侃「不如三人抬轎子送何杰衝線觀賞性強一點」,有認為何杰的冠軍來得名不正言不順,有違公平,「這無疑會成為何傑生涯最尷尬的冠軍」。

輿論越演越烈並非單憑比賽片段,有内媒《新京報》整理出3位非洲選手此前的賽跑記錄,排除其他因素,只比較最佳成績,他們均有超越何杰的可能。

其中Dejene出生於2003年12月,年僅20歲,2022年6月創下半馬的最好成績為1小時01分16秒,高於中國男子半馬全國紀錄(1小時01分58秒),比是次何杰的成績快約2分半。另外,Willy半馬最好成績為1小時03分29秒。Robert Keter從未參加過全馬、半馬,主項是場地賽,10000公尺最佳成績為28分47秒44。,而何杰最近於2023年4月參加10,000公尺場地賽,跑出29分45秒50的個人最佳成績。

相較之下,何杰是全國馬拉松紀錄保持者(2小時06分57秒),他此前並沒有正式參加過半馬比賽,此次北京半馬首秀跑出1小時03分44秒,以上3人的完賽成績均為1小時03分45秒。

疑為贊助商「商業決定」 胡錫進:有悖體育精神

《環球時報》前主編胡錫進發文質疑事件,要求官方交代:「很多人懷疑3名非洲運動員在給何杰『伴跑』,並質疑他們有意讓何杰奪冠,老胡個人認為這一質疑是成立的」,強烈希望北京體育局開展調查,並給公眾一個嚴肅的解釋。

何杰與三位非洲選手均穿著特步品牌的參賽服和跑鞋,也引發各種猜測。胡錫進指,該品牌是半馬賽的贊助商之一,何杰又是該品牌的代言人之一,4位運動員均穿著該品牌參賽服和運動鞋沒問題,但他們疑似協同創造了一個比賽的結果,而不是全力競爭,人們質疑這有悖體育的應有精神。

4月13日,在北京半程馬拉松開賽前,另一中國跑者賈俄仁加稱自己的報名資格突然被取消。大會解釋是因為他是贊助商競爭品牌的簽約選手,而他的個人半馬紀錄是1小時02分23秒。

7. 其中一名非洲選手先向稍稍落後的何杰揮手「引領」終點方向,讓何杰到更寬闊、有利於衝刺的左側位置,又不斷「使橫手」攔住左側的隊友,疑示意放慢腳步讓何杰先跑。後面何杰成功反超,以一秒優勢奪冠。...何杰是全國馬拉松紀錄保持者(2小時06分57秒),他此前並沒有正式參加過半馬比賽

雖然站呢位「品牌袋炎人」唔係跑慣半馬,會有「速配員」(見伸延閱讀)唔出奇;但三名非洲跑手如果係「速配員」就唔應該有號碼布,亦唔應該上台領獎;如果佢哋係參賽者,如此衰賽法又真係粗暴地、毫不掩飾地造假。魔術師又真係唔明點解大陸會有呢類事情會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之下發生。又,如果呢個係國際級賽,照計應該有唔少國際參加者,卻又未見有其他人入鏡,唔通袋炎人同三名「速配員」又真快到無其他人可以追到佢哋?

北京半馬「讓賽」風波|特步致歉認失誤 未標注外籍跑手是何杰配速員 2024年04月19日

【有線新聞】爆出造假風波的北京半馬拉松賽,組委會決定取消何杰及3名外籍跑手的成績,收回獎杯、獎牌及獎金,並報中國田徑協會備案。

通報指廈門特步投資有限公司,作為賽事贊助商及合作夥伴,向承辦單位推薦何杰,及4名外籍配速員參賽。但未明確標注配速員的身份,導致承辦單位未向組委會報備,最終4人以特邀運動員身份參賽,卻作為配速員為何杰領跑。其中1人中途退賽。

組委會決定,取消「特步」的合作夥伴資格,責令其向社會道歉,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特步發聲明致歉,指相關工作人員在報名過程中失誤,承認有很大責任。完全接受組委會作出處罰決定,並認真反省、深刻檢討,嚴肅處理涉事人員。

8. 廈門特步投資有限公司,作為賽事贊助商及合作夥伴,向承辦單位推薦何杰,及4名外籍配速員參賽。但未明確標注配速員的身份,導致承辦單位未向組委會報備,最終4人以特邀運動員身份參賽,卻作為配速員為何杰領跑。...特步發聲明致歉,指相關工作人員在報名過程中失誤,承認有很大責任。

真係報名咁簡單都有得錯?呢類咁嘅「低級失誤」,是否代表了「工作人員」真係咁唔認真?抑或真係為了「保送」袋炎人勝出而造馬,只不過又係「低級地」造得太過肉酸惹起公憤才要「被逼」推翻賽果?

***

伸延閱讀:

半馬讓賽風波激民憤 何杰回應Haters:我是受害者 非洲跑手「大方」認陪跑? 2024年04月16日

【有線新聞】北京半馬疑似造假風波引發爭議,涉事非洲跑手最新向傳媒承認「友情讓賽」,至於奪冠衝線後一度喘氣的中國選手何杰則在網上喊冤,自言只是全力以赴比賽,自已也是事件中的受害者。針對輿論風波,市體育局指接到「市民熱線」投訴,會介入進行調查。

稱收到「不友好私信」 何杰:心寒和不解

「我以為只有足球骯髒,但事實證明整個體育界都很骯髒」、「這無疑將成為何杰職業生涯最尷尬的冠軍」、「必須終身禁賽」,事件影片引發熱議,輿論均直指非洲跑手明顯讓賽,連當時的央視評述也不禁指涉事四名跑手充滿「默契」。北京半馬組委會15日晚間成立專項調查組展開調查,市體育局則指接到「市民熱線」渠道的投訴,「後續一定會有工作人員處理」。

內地傳媒則報道,何杰在某社交平台粉絲群內回應事件,自稱「上了賽場我的職業素養不允許我退賽,我也不需要這個冠軍去證明自己。我想不用過多和大家贅述,謝謝大家對阿杰的理解支持。現在收到很多不友好的評論和私信,確實讓我本人感到心寒和不解」。面對粉絲的質疑與失望,何杰指自己是這個事件的受害者,「我不知道該怎麼樣做,只知道只要從起點發槍的那一刻就要全力以赴的對待比賽,我只能做好自己就行。」

非法跑手認「配速」 特步股價曾急挫半成

至於涉事的肯亞籍跑手Willy Mnangat則向傳媒坦承有意讓何杰奪冠,「因為他是我朋友」。他在訪問中更先後用上「pacing for him」、「pacemaker」等字眼形容自己的配速陪跑行為,更直接表明因為何杰是他的朋友(so he is my friend, OK)

此外,由於4名跑手都穿著「特步」品牌鞋服,引發贊助商介入比賽的質疑,特步為此回應稱「關於這次事件,我們也在盡快核實,有新的進展會第一時間告知」。在香港上市的特步16日股價一度跌5.12%,曾低見4.26元。

信報 2024年4月18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從「黑人陪跑」看體育經濟

中國體育用品市場「內捲」競爭激烈,各大品牌都想捧紅自己的簽約運動員,但太過刻意會造成反效果。好似近期備受熱議的北京半馬拉松「黑人陪跑」事件,不但拖累贊助商特步(01368)股價急瀉,還迅即發酵為國際新聞,恐會損害中國體壇形象。該事件亦反映中國既着緊推動體育「國際化」,同時又要「商業化」,兩項目標有時難免出現矛盾;在這方面,香港「渣馬」的經驗值得內地城市借鑑。

「陪跑」畫面發生於星期日(14日),北京市當天舉辦半程馬拉松賽事,作為中國體壇新晉明星、25歲的何杰順利奪冠。但從直播鏡頭可見,何杰衝線前直路的一段,其身旁有3名黑人選手以輕鬆姿態伴隨,該3人顯然隨時能夠超前,卻始終未有「爬頭」,反而對何杰作出護航動作,疑似保送他跑第一。

這一幕引起各界嘩然,不少人質疑賽事「造馬」。世界各地很多電視台都對此作出報道,令中國體壇形象面臨壓力。同時,何杰屬特步簽約運動員,特步也是今次賽事大會贊助商,事件「主角」(何杰)與3個「配角」(黑人選手)皆身穿全套特步裝備(包括上衣、短褲、跑鞋),於是特步也受累,公司股價本周下挫近8%。

體育國際化與商業化易生矛盾

一定程度上,該事件涉及中國體育「國際化」和「商業化」之間的矛盾。以馬拉松為例,近年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舉辦的賽事都有開放予海外選手參加,希望打造「國際體育盛事」,促進中外交流之餘,亦有助各國選手互相切磋、提升中國體育水準。

體育產業已成為中國一個重要市場,單是安踏(02020)、李寧(02331)、特步等體育用品公司的市值已達數千億元。尤其在經濟放緩及社會氣氛低迷下,體育用品被視為少數逆市強韌的行業之一,皆因部分人需要「做運動」紓緩壓力,而且不少年輕人不結婚、不生育,可把更多時間及金錢投放於跑步、打球、健身等。

然而,體育用品市場「內捲」競爭相當激烈,事關各大品牌都是賣那些衫褲鞋襪,有別於電動車、智能手機,性能差異有限,不容易賣出溢價。中國體育用品公司基本上採取兩項對策,首先是「差異化」,品牌各自主攻特定體育項目,例如安踏主打籃球,李寧的強項包括乒乓球和羽毛球,而特步的最大戰場是跑步。

非洲選手居前 難捧紅本土明星

根據年報資料,特步去年57%收入來自鞋履,該集團在一年內贊助了24項馬拉松賽事。特步主席兼CEO丁水波指出:「我們於跑步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持續推動集團的業務增長,特步在中國內地多個馬拉松賽事中,超越國際和國產品牌,穿着率佔據領先地位。」

另一對策則是「明星化」,各大集團爭相簽約星級運動員作為代言人,希望提升品牌效應來賺取溢價。何杰正是特步近年力捧的其中一個「星」,他生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自小擅跑,2020年入選國家隊,去年在無錫馬拉松以2小時07分30秒佳績,刷新了任龍雲在2007年創造的中國最快紀錄。

值得留意,中國作為體育大國,向來對田徑項目有一種特殊情意結,憑雙腳「跑」出國際的運動員特別受追捧。最佳例子當然是劉翔,更早期則有九十年代充滿爭議的「馬家軍」女子組長跑隊伍。到了近年,除了「田徑女神」夏思凝,何杰亦被視為跑壇代表人物之一。

不過,馬拉松項目在跑壇又更加特殊,因為這種長跑很依賴天生身體素質。目前全球馬拉松頭25個最快紀錄,有24個由非洲國家選手創造,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各佔13個和10個。今次在北京半馬「陪跑」的3名黑人選手,就是來自該兩個非洲跑步強國。

正因如此,當中國馬拉松產業既想「國際化」又要「商業化」,難免會產生矛盾。皆因「國際化」怎也需要開放予海外選手參加,兼且幾可肯定由非洲選手包辦前列名次,形成不利於「捧紅」中國本土馬拉松明星。

借鑑渣馬 「分組排名」成出路

事實上,不只中國內地,包括香港、台灣、日本、南韓等東亞國家及地區的馬拉松賽事,同樣面臨被非洲選手「屈機」的煩惱。其中一種解決方法是「分組排名」模式,以今年1月上演的渣打香港馬拉松為例,全場三甲一如往年由非洲選手囊括,奪冠的Seroi Anderson Saitoti來自肯尼亞,成績為2小時12分51秒。但與此同時,「渣馬」大會還會公布「本地組」名次,今年冠軍為28歲的港隊成員黃尹雋,成績2小時23分23秒,雖然比Seroi Anderson Saitoti慢了超過10分鐘,仍被視為本地榮耀,並獲傳媒充分報道。若按全場總成績計算,黃尹雋排名15位。

換言之,在「渣馬」賽事,所有選手同一時間起步,跑同一條路線,跑得最快的例必是非洲代表,在「分組排名」模式下,本地優秀選手照樣能贏取獎牌、獎金、榮耀和曝光率,這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同場兼顧「國際化」及鼓勵本地運動員,相得益彰。

反觀今次北京半馬,有關方面似乎欠缺專業經驗,涉嫌以「眾星拱月」露骨手段,硬捧何杰為全場總冠軍,結果鬧得貽笑大方,頓成國際話柄。內地各大小城市日後若再舉辦國際馬拉松賽事,不妨借鑑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渣馬」經驗。

信報 2024年4月18日

獨眼

垃圾收費欠完善 謝展寰立會解畫捱轟

政府擬於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然而回收網絡欠完善,尤其廚餘回收桶未普及、廚餘回收率低見約5%,而全港公共屋邨要到8月才完成安裝智能廚餘回收桶,惟只相當於覆蓋全港約三成市民。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及環境保護署署長徐浩光昨出席立法會特別財務委員會,審議「環境及生態」預算範疇時被議員「圍攻」,質疑如何有效推行垃圾收費。

謝展寰回應指出,坊間對垃圾收費法例執行及安排表達了不少意見和擔憂,政府需確切了解措施對各界影響及帶來的問題,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領導的小組會在檢視「先行先試」計劃結果後才會部署下一步。

關注廚餘回收網不足

不少議員關注回收網絡不足,謝偉銓指廚餘回收率只有5.6%;陳凱欣謂美孚新邨有3萬多人口,竟沒有一間「綠在區區」回收站;陳紹雄批評政府審批私樓廚餘回收資助計劃太慢,至今只批出17個私人屋苑。

葛珮帆指出,各區智能廚餘回收桶經常爆滿或故障,要求當局善用科技解決;張欣宇認為現階段應重點提升社區回收配套,政府宜每月向市民提供一定數量指定垃圾袋,讓他們習慣後才推收費措施。

徐浩光回應謂,私人屋苑須由業主組織提申請,資助計劃去年推出至今收到150宗申請,已批出40宗,安裝了20宗,形容「已經好快」,今年中會放寬500戶以上的私人屋苑申請。他又說,全港約500台智能廚餘回收桶中,99%運作正常,只1%爆滿或故障。

至於為何美孚新邨沒有「綠在區區」,環保署指該屋苑不同期數已自設回收桶,署方近日已在附近天橋底設廚餘回收街站。

胡勁欣重返舊職

環保署「大嘥鬼」平台昨發文,指廚餘機故障主要因前門門鎖配件損壞導致無法關上、頂蓋疲勞下墜,使居民無足夠空間倒廚餘,已責成承辦商檢查或更換部件。

另外,今年1月曾建議市民把地拖棍「鋸開兩嚿放入指定袋」的時任署任助理署長胡勁欣,已重返其本身職位首席環境保護主任。

管制即棄塑膠|首階段明起實施 不少食肆仍未「走塑」 市民:會自備餐具 2024年04月21日

https://www.i-cable.com/%e6%96%b0%e8%81%9e%e8%b3%87%e8%a8%8a/219759/%E7%AE%A1%E5%88%B6%E5%8D%B3%E6%A3%84%E5%A1%91%E8%86%A0-%E9%A6%96%E9%9A%8E%E6%AE%B5%E6%98%8E%E8%B5%B7%E5%AF%A6%E6%96%BD-%E4%B8%8D%E5%B0%91%E9%A3%9F%E8%82%86%E4%BB%8D%E6%9C%AA

【有線新聞】管制即棄塑膠計劃首階段明日實施,膠餐具要轉用環保替代品,食肆準備好沒有?

膠飲管、發泡膠碗,深水埗福榮街一帶不少小食和飲品店仍未「走塑」。這間連堂食都用即棄膠餐具,管制令即將實施,有店員反映非常不便。店員麥先生:「我用這些(發泡膠)不會熱,你用膠兜會很熱,我這些是熱食,拿的時候會燙手,隨時真的有些危險。我都不知怎麼辦,我又不是老闆,我打工而已,老闆要怎樣讓老闆去想吧!」飲品店員黃小姐:「明天(才轉)吧,我們用完今天就不用了。(記者:剩下多少?)很少,我們有收到通知的,能用就好了,客人都這樣,現在大家都知道。」

也有市民仍然不清楚細節,ISAAC:「(記者:膠杯、膠碗知不知還能用嗎?)膠杯、膠碗應該不能用(記者:其實是可以的)。」何先生:「平常上班叫外賣或者去快餐店始終用慣膠匙羹、膠叉,現在要加一元,或者不提供會比較不方便。(記者:會不會自備餐具?)都會的。」

新例實施後,食肆可在半年適應期內用完剩下的膠餐具存貨,當局說會集中宣傳教育。「走塑」第一階段,發泡膠餐具、膠飲管、膠刀、膠叉、膠匙,不論外賣抑或堂食全部不能再用,外賣及銷售亦只限膠杯、膠碗和膠飯盒;其他即棄塑膠產品,包括即棄膠手套不能免費供應,酒店供應的浴帽、牙膏、牙刷等等就要收;膠柄棉花棒、雨傘袋、打氣棒、螢光棒亦不能再銷售或免費提供。

8 則留言:

  1. 環保措施其本上一定是‘擾民’ 。整件事,如何執法才是重點,香民出名是走精面。第一步,先要先裝到通街都是CCTV。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覺得只會做[行人衝紅燈]形式的執法。

      鄉村一定當睇唔到,有三分一人用指定袋已經收貨。
      屋苑有一半用已經算係咁。
      初期應針對工商用戶,相對係易搞。
      其實最後都係要靠自律。
      不過環保團體都係會開天殺價,話非常失望。
      傳媒當然樂於報導有幾多人自律啦

      刪除
    2. 以香港人對環保既態度,
      罰只有打交多過食飯, 再唔係就出埋D古惑野搞到其他衛生問題, 比如掉出窗口/後巷, 乜都沖落廁所(搞到塞渠)
      賞讓有心有力環保支持者得到鼓勵似乎更有操作空間

      刪除
    3. //先要先裝到通街都是CCTV。
      //賞讓有心有力環保支持者得到鼓勵似乎更有操作空間

      獎勵係以行政手段去做,一旦立法,就係以監控、罰則為本。

      //我覺得只會做[行人衝紅燈]形式的執法。
      //屋苑有一半用已經算係咁。

      靠自律的話,會做幾多人人唔同。我自己都係以切實可行而又不會太麻煩自己的態度去環保。可惜大有為正苦唔係咁諗。

      刪除
  2. 話分兩頭,個人是贊成食堂餐具等不用一次性塑膠,或外賣不用發泡膠,因為這是能夠合理規管。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香港近十年很多新食肆,為了節省成本,堂食都用一次性餐具,本質上只是將自己的成本轉移到政府甚至地球上。現在規管只是返回原本的方法。

    至於什麼木餐具竹餐具不耐用,只是選擇性報導。巿場上玉米殿粉餐具很多,成本較高而已。但只要全港食肆都用,這就如最低工資,自然會去到平衡。不要信那些廢話說會北上的,我都懒到買外賣唔洗匙,我還會搭個幾鐘車去深圳食飯?

    Yau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近十年很多新食肆,為了節省成本,堂食都用一次性餐具,本質上只是將自己的成本轉移到政府甚至地球上。現在規管只是返回原本的方法。

      同意,可能係洗碗工太貴吧?

      //不要信那些廢話說會北上的

      未必直接因為走塑而北上,不過可能會作為「上到去點都食得舒服一點」的心理上比較,來支持北上飲食。。

      刪除
    2. 嬰國嘅馬X等超市有免費木餐具任攞,都用得過。唔好用嘅應該都喺個別質素問題,我用過嘅走膠吸管都OK
      大多數外賣都唔喺露天食,如果喺建築工人其實工地都應該有乾淨啲啲嘅地方擺個人物品掛。餐具質素好啲呢個問題就自解,磨合都喺需要啲時間嘅

      //我最近聽說要把紙箱剪碎,用膠袋袋走,
      真奇葩紙箱分明可以去循環,開始有啲明難怪要收費,呢類人點獎勵應該都冇用

      刪除
    3. //免費木餐具任攞,都用得過。

      免費嘢在傷巷真係眨吓眼就會俾人搶哂。

      //真奇葩紙箱分明可以去循環,開始有啲明難怪要收費,呢類人點獎勵應該都冇用

      可能係廢事拎去回收點。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