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5日 星期三

灣灣疫情傳真機

台灣疫情指揮官陳時中確診新型肺炎 2022年06月12日

【有線新聞】台灣的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確診新型肺炎,要居家隔離。

陳時中上午在家中做快速測試,結果呈陽性,改以電話和視像方式了解防疫工作進度,相關工作由副指揮官陳宗彥暫代,近日接觸過陳時中的防疫官員快速測試結果是陰性。

台灣昨日宣布疫情轉趨穩定,暫停周日疫情記者會,當地最新本土確診回落至5萬宗,再多163人死亡。

本來以為灣灣疫情經已轉緩,無甚新聞價值;點知日前就來一單防疫主師陳時鐘中招的新聞,認真估佢唔到。我城抗疫雖然甩手甩腳,但主帥777副帥心心眼都有定日做快測,主要官員無試過中招(去完洪門宴都無事),跟灣灣與及米帝尾帝勾萌豬國、甚至世界各國相比,以官員中招率來說,我城真是「抗疫模範生」呢!

言篩正傳,人言報李道可謂「有心人」,竟然花了不少功夫分析灣灣疫情發展。咁有心,呢碗「二手飯」似乎食得過:

信報 2022年6月7日

李道

誰關注台灣疫情真相?

正當各地捱過了Omicron疫情最危險時期,一直作為「防疫模範生」的台灣,卒之也抵擋不住這隻傳播力驚人的病毒。有曰,只要死亡數字可控,尤其疫苗發揮保護效能,則無必要過分憂慮;然而,細察台灣死亡數據,卻發現不少奇怪現象,值得各界更進一步地深入關注。

台灣防疫工作備受肯定,截至去年底即Omicron肆虐前,每百萬人口累計僅約700人染疫,較香港約1670人少逾一半,至於被西方同樣譽為模範生的紐西蘭則有2700人,而新加坡更超過5萬人。直至3月底,台灣累積確診病例仍僅2萬多,但踏入5月初Omicron巨浪襲來,才幾乎以每天新增2萬的高速惡化,6月初7天移動平均日增個案已高企8萬水平,而每日死亡人數亦突破了100關口。

日死100人並不特別驚人,香港此前最慘重時逼近300人之譜,何況台灣人口約2400萬,相當於香港的3倍幾。須留意的是,台灣染疫死亡人士的分布若何。

死亡人數:有無打針各佔一半?!

台灣的衞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每天均會發布新聞稿,標題列出當日新增確診總數,以及本土和境外個案數字。內文巨細無遺,按照男女、市縣分別列出確診統計,還會列明死亡年齡介乎什麼,以及多少有慢性病史、多少無疫苗接種。乍看起來,數據十分精細,惟重點來了,有個非常重要的數字卻「隱藏」起來,沒有在新聞稿裏出現──到底是什麼?

答案是多少死者已經接種疫苗。筆者先留意到,港媒引述報道時,每次都僅提供多少死者沒有接種疫苗,而沒同時列出多少死者有打針、及分別打了幾多針。當時,已發現一個詭異現象,就是台灣近日平均有逾百人病逝,報道指稱當中一半未曾打針;譬如6月1日,總死亡人數122人之中有55人無打針。簡單心算一下,根據打針與否實屬非黑即白的邏輯,是否意味已打針者亦佔死者一半?到追查一手資料,即台灣官方新聞發布,方始發現原來內文亦無提供多少死者已經打針。

事實上,除台灣外,許多地方的新冠疫情訊息發布,都沒提供病逝者的接種紀錄,不論每天更新抑或累積統計均從缺,在官方抗疫網頁上遍尋不獲。香港份屬極少數的例外,不單提供完整的病逝者的接種紀錄統計,還分析了不同年齡層的接種劑次的死亡率。當然,這或源於香港「疫苗猶豫」問題嚴重,故不得不藉此數據強調「打針好過不打」;不過,這無疑也是資訊透明的一個體現。

話說回來,台灣不是沒有提供病逝者的接種紀錄,只是沒有在新聞稿內文列出,因為答案都藏在新聞稿最後的附件裏,而且僅提供一個個未經整理的個案。以下是筆者整理數百條原始資料後所得出的統計數據【詳見統計表】:

打三針死者多於打一兩針?!

統計表顯示,截至6月1日的過去七天,台灣所有染疫死亡人數裏有否打針或打了幾針的分布統計。結果令人十分意外,已打針者果然高佔死者多近一半!七天累計,無打針的比例為四成多,打足兩針甚至三四針的比率同樣是四成多。

不是說疫苗有效提供保護作用,可以減少死亡風險嗎?必須強調,不要誤以為兩者各佔一半,等於疫苗提供了一半的保護力,此乃一個數學謬誤。簡單比喻,某人聲稱擁有「睇穿骰盅」的能力,能夠提高「賭大小」的勝率;然而,當該人的勝率跟沒此異能的幾乎一致,則「睇穿骰盅」可謂毫無作用!

然而,這還要考慮市面上到底有多少人已經打針。香港第五波疫情之所以死得人多,低接種率無疑是重要元兇。台灣最新的一針接種率高達89%,兩針亦有82%,三針為66%,亦即每十個人裏面,有六至八人已打齊針,只餘一人未打針。由於接種疫苗對降低確診的作用不大,即當地染疫人士之中,每十人可能有六至八人打齊針,只有一人未打針,那麼已打針的死亡人數比未打針的高,其實是正常不過的。問題是,即使引入相關因素,已打針者的死亡人數也不應該跟未打針者平分秋色。

香港的大數據研究顯示,第五波疫情以來,香港逾七成死者均沒打針,反觀打了二針和三針的則僅佔一成左右;參照逾6500宗80歲以上死亡個案,得出相關年齡層沒有接種疫苗的死亡率為16.47%,打一針則減半至7.06%,打兩針和打三針更會減到3.82%和1.22%。台灣並無相關死亡率研究,抗疫指揮官陳時中只曾粗略指出,未打針的死亡率為打過3劑疫苗的6倍;另外,當地接種率的年齡層界線亦訂於75歲以上,其中已打一針的比率為80.4%,打兩針為73.9%,打三針為62.3%,即社會上每百名相關長者,約62人打了三針,約12人打了兩針,約7人打了一針,餘下約20人沒打針。

假設這百名長者的感染風險均等,且皆不幸地確診了,若按香港的大數據死亡率計算,則無打針者之中有3.3人可能死亡,而打了一、二、三針者則分別有0.76人、0.44人、0.46人可能死亡。也就是說,共有0.9名已打齊針者(兩針以上)可能死亡,這明顯少於無打針的3.3人,跟台灣實際兩者各佔一半相去甚遠!還有一點值得留意,查當地打三針的實際死者比例(31%),居然比打兩針(14%)和打一針(10%)的總和還要多,非似推算所示分別應該更少或類近才對!必須補充,這是假設了打齊針與未打針的確診風險均等,若果打針後中招風險比未打針低,則針後死亡人數理應更加之少!

或曰,香港的針前針後死亡率,不宜直接套用到台灣身上;可是,疫苗不是被普世認同,乃抗擊疫情的最佳武器,甚至是唯一武器?為何台灣的針後死亡人數,卻離奇地偏高?你又打針,我又打針,為何大家的死亡情況卻差異極大?可以的話,誠應多拿幾個地方的數據比對,遺憾地如前所述,別的地方卻無類似香港的統計。

香港疫苗保護力遠勝台灣?!

由於上述比較,是針對類似年齡群的針前針後死亡率,所以跟人口比例、及內防擴散與外防輸入等因素無關。背後理由,大概離不開幾個:

一,此疫苗不同彼疫苗。香港提供了兩種疫苗,分別是科興和復必泰(輝瑞疫苗),最新資料顯示,前者在80歲以上的兩針接種率為45%,後者為13%,即每一人接種復必泰就有三人接種科興。至於台灣,則提供四款疫苗,分別是輝瑞、阿斯利康、莫德納,以及台灣自主研發的高端疫苗。當地官方網頁並無顯示各年齡層的接種比率;若按總實際接種劑量計算,接種比率分別約33%、31%、31%、6%。不同疫苗之間的有效性,肯定存在差異,但這是否足以解釋上述奇怪現象?有待專家更進一步的研究。

二,兩地醫療體系亦不相同。在疫情最惡劣時,中央出手幫助香港抗疫,由增加床位到醫護人手,以至引入分層分級的分流機制,都有助減低香港死亡數字。問題是,台灣已打針患者的死亡數字偏高,是否可以歸咎於港台之間的醫療服務及醫療政策差異?除非彼岸醫療投放較少關注已打針者,例如資源集中搶救未打針者,才會導致兩組死亡數字竟然比肩而立。究竟情況若何,或有待更進一步的政策討論。

三,兩地抗疫意識也可能有別。香港此前一直追求「清零」,第五波疫情更令全城人心惶惶,當時「與病毒共存」的呼聲不似今日高漲;台灣今輪疫情爆發,適逢全球各地大幅放寬包括旅遊等的限制,這會不會令當地民眾出現「疫苗自大」問題,即以為打過針就有恃無恐,及可不藥自癒耽誤求診?換言之,這未必是官方分流出現問題,而是民間的「自行分流」(有病不求醫或遲求醫)導致已打針者死亡較高。

四,統計方法或有偏差。一方面,香港的死亡率計算可能不當,畢竟在第五波疫情的高峰,核酸檢測嚴重供不應求,抗原快測亦可能有漏報或誤報;在確診基數不準的基礎上,必然對死亡率構成干擾──但要注意,上述原因只會令確診人數的分母出現低估問題,換言之實際死亡率可能更低才是,從而令台灣對比香港的針前針後死亡數據變得更不合理。另一方面,在台灣新聞稿有意文過飾非的前提下,只提無打針的死亡人數而不提有打針的相應數字,究竟當局又有否準確提供或準確調查疫下真實死亡數據?早前,台灣在確診計算上引入「校正回歸」的辦法,已經貽笑大方;彼岸的政治操作手腕,眾所周知較港成熟得多,故透過操弄統計達致政治目的,實非天方夜譚。不必諱言,假如當地無打針的實際死亡人數比官方公布為多,上述矛盾便可簡單理順過來。

這又牽涉到政治層面討論。台灣是個高度民主社會,根據經濟學人智庫的2021「全球民主指數」,台灣排名高踞第8位,是亞洲第一,比美國還要高。此外,台灣亦享高度新聞自由,根據無國界記者的2022「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台灣排名站於第38位,亦高於韓國和日本。理論上言,民主有利於民間監督,新聞自由也有利於真相浮面,但為何台灣的輿論,卻似乎連打針者死亡高於無打針者都不知道,連帶香港及其他海外媒體皆沒注意這個異象?其實,台灣不是沒留意,只是關注很少很短暫;兩黨競爭及第四權監督,實際層面均未發揮預期效果。

準確收集和客觀演繹數據

台灣的經驗還為我們帶來至少兩個抗疫啟示。一是不要單單依賴疫苗,由警惕市民不要過於鬆懈,到維持一定的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力度,以至進一步完善醫療救治策略等,抗疫絕對需要多管齊下,不必也不應追求一招竟全功。第一點是建基於台灣數據準確而言,而第二點則是必須確保疫情數據準確;不然,任何據此作出的判斷和評估都會失效。事實上,當香港核酸檢測供不應求問題已見解決,何不要求所有快測陽性呈報者必須進行一次官方核酸檢測以作核實?此外,當全港所有學生都需要及有能力每天進行快測,為何相關做法不能擴展至更大範圍,例如由公務員和公營機構帶頭執行?校園快測措施實施以來,幾乎每周都識別出約百宗確診,即切斷了百多條傳播鏈,避免了百多間學校出現爆疫;倘無此措,則香港迄今就不止一間幼稚園和一間中學爆發了。

撰文時,香港單日新增確診突飆至500宗,遠較此前的兩三百宗為多;當局解釋,可能是疫苗通行證剛進入第三階段,有人虛報陽性結果以取得康復碼。究竟真相如何,還待局方加強抽查和更長時間的觀察。其實,除了「假陽性」即「無病卻呈報」問題,「假陰性」即「有病不呈報」問題亦須留意。弔詭的是,此前當大家擔心疫情時,許多聲音質疑官方公布數字可能低估實況;到現在愈來愈多人傾向「共存」,以至渴求進一步放寬時,相關質疑卻變得幾不可聞──敢問「不呈報」的問題前後有大變化嗎?所謂讓數字說話,就是彰顯數據的客觀性,而非主觀地一時強調某數、一時無視某數。如果說台灣疫情數據有異象,香港疫情數據其實亦有異象。說到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準確地收集數據,沒有客觀地演繹數據,必不能夠給出正確的答案與正確的政策。台灣如是,香港亦然,第一步必須關注真相浮面。

1. 追查一手資料,即台灣官方新聞發布,方始發現原來內文亦無提供多少死者已經打針。...台灣不是沒有提供病逝者的接種紀錄,只是沒有在新聞稿內文列出,因為答案都藏在新聞稿最後的附件裏,而且僅提供一個個未經整理的個案。...香港份屬極少數的例外,不單提供完整的病逝者的接種紀錄統計,還分析了不同年齡層的接種劑次的死亡率。當然,這或源於香港「疫苗猶豫」問題嚴重,故不得不藉此數據強調「打針好過不打」;不過,這無疑也是資訊透明的一個體現。

嗱!記住;好似我城咁「資訊透明」,係俾班黃人文宣大搞「疫苗猶豫」而逼出嚟的,黃人「應記一功」;至於好似灣灣的「選擇性報導」,或者取巧地「真相在細節」中,無特別多的精神時間、無特別高的 attention to details,就會變成「接收到事實的部份」,你無「獨立思考」無去查證就係你嘅事。咁講法,我城的「新聞自由」,真係未「死透」喎!

2. 筆者整理數百條原始資料後所得出的統計數據...七天累計,無打針的比例為四成多,打足兩針甚至三四針的比率同樣是四成多。...當地染疫人士之中,每十人可能有六至八人打齊針,只有一人未打針,那麼已打針的死亡人數比未打針的高,其實是正常不過的。問題是,即使引入相關因素,已打針者的死亡人數也不應該跟未打針者平分秋色。...當地接種率的年齡層界線亦訂於75歲以上...當地打三針的實際死者比例(31%),居然比打兩針(14%)和打一針(10%)的總和還要多

同情地理解,灣灣打三針的長者可能係「真・廢老」,已是風燭殘年,接近油畫燈枯,愈易死就愈怕死,但就算打多幾針有抗體,輕症都可以奪命;而打一針或兩針的都是身體較壯健的長者,事關頭腦仲「清醒」,識得話「都幾十歲人,打乜嘢針吖」,所以拖得就拖,逼到埋身先至打。「打針還需自身硬」,咁就可以解釋到點解「打三針的實際死者比例(31%),居然比打兩針(14%)和打一針(10%)的總和還要多」。

3. 此疫苗不同彼疫苗。香港提供了兩種疫苗,分別是科興和復必泰(輝瑞疫苗),最新資料顯示,前者在80歲以上的兩針接種率為45%,後者為13%...至於台灣,則提供四款疫苗,分別是輝瑞、阿斯利康、莫德納,以及台灣自主研發的高端疫苗...接種比率分別約33%、31%、31%、6%。不同疫苗之間的有效性,肯定存在差異,但這是否足以解釋上述奇怪現象?有待專家更進一步的研究。

哈哈,我城廢老主要打四哥滅活疫苗,而灣灣就主要打伏針、莫針(mRNA)、牛精液苗(病毒載體)、與及灣灣疫苗(重組棘蛋白),偏偏就係無滅活派...唔通滅活派才是廢老救星?

4. 兩地醫療體系亦不相同。在疫情最惡劣時,中央出手幫助香港抗疫,由增加床位到醫護人手,以至引入分層分級的分流機制,都有助減低香港死亡數字。...台灣已打針患者的死亡數字偏高,是否可以歸咎於港台之間的醫療服務及醫療政策差異?

如果打咗針的救治 priority 竟然低過未打針的話,咁即係「懲罰而打針的人」。照計無理由咁反智,如果係咁做,仲邊有人會打針?

5. 台灣今輪疫情爆發,適逢全球各地大幅放寬包括旅遊等的限制,這會不會令當地民眾出現「疫苗自大」問題,即以為打過針就有恃無恐,及可不藥自癒耽誤求診?

當一個地區的人連「用愛發電」都講得出的時候,正常人真係好難代入其思維,睇吓係咪真係「有恃無恐,疫曲自大」,抑或係「用愛抗疫」了。

6. 香港的死亡率計算可能不當...只會令確診人數的分母出現低估問題,換言之實際死亡率可能更低才是,從而令台灣對比香港的針前針後死亡數據變得更不合理...台灣新聞稿有意文過飾非的前提下,只提無打針的死亡人數而不提有打針的相應數字,究竟當局又有否準確提供或準確調查疫下真實死亡數據?早前,台灣在確診計算上引入「校正回歸」的辦法,已經貽笑大方;彼岸的政治操作手腕,眾所周知較港成熟得多,故透過操弄統計達致政治目的,實非天方夜譚。

我城的死亡率(=死亡人數/確診人數)之所以「不當」,係將自殺死但「帶有病毒」的人都當成係「因病毒而死」,某程度上高估了死亡數字(分子);而傷民怕隔離多過怕中招,中咗都唔報即係低估了確診人數(分母),實際上就係谷高了死亡率。而傷民「不信任」正苦,反而叫正苦提供了相對地比較多的數據,也算是「因禍得福」,總比「選擇性報導」的「新聞自由」強。

不過,其實我城都有「校正回歸」:君不見疫情最烈之時,檢測量爆廠,祝君BB時常都有「滯後數據」更新,並唔係甚麼新奇事項。至於點解霉體、妄民會取笑灣灣但唔會笑我城正苦、777、心心眼、以至祝君BB?似乎我城正苦再「衰」,公信力始於還勝灣灣一籌吧?

***

伸延閱讀:

4 大 COVID-19 疫苗大解密!

14 則留言:

  1. https://covid-19.nchc.org.tw/dt_005-covidTable_taiwan.php

    疫情爆發咁耐到今日每日平均確診65000宗, 但係送驗數只係80000宗, 確診率超過80% 真係高效!!

    但係台灣人竟然默默承受, 所以話民主真係精神鴉片, 鎮痛麻醉, 無出其右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但係台灣人竟然默默承受, 所以話民主真係精神鴉片, 鎮痛麻醉, 無出其右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就會有衝突。當人人都話自己係正確的時候,「民主制度」就係其中一種化解衝突的方法。最重要的當然是參與的人要守規則,唔能夠輸打贏要。

      只要我地明白到民主制度的重點係「公民參與」,大家有份揀,輸咗唔好喊;而唔係用嚟選出一個「為人民謀福祉」的正苦, 咁就唔算係「精神鴉片」。而且灣灣人民都算有品, 自己選舉自己受, 都算體現了民主精神。

      刪除
    2. 利益可以簡單分成核心利益, 同非核心利益
      管治能力在於能否解決人民的核心利益
      若不能, 能否把人民的核心利益, 轉化為次要利益

      民賤黨就係成功將本應既核心利益: "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護與發展"
      變成了次要利益

      --Dogdogchi

      刪除
    3. //自己選舉自己受, 都算體現了民主精神
      不認同制度的就只有無耐接受。

      刪除
    4. //民賤黨就係成功將本應既核心利益: "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護與發展"
      變成了次要利益

      慘得過呆民 buy。我城有青都幾鍾意「移居」灣灣㗎!

      //不認同制度的就只有無耐接受。

      只要有出入境自由,不認同制度的大可以「移居」他方。

      刪除
  2. Colin講左超高既檢測陽性率只係佢地荒謬抗疫既冰山一角......

    1. 係香港同大陸爛大街既快測包(而家係送都未必有人要),佢地竟然係要實名制排隊購買(價錢比香港貴約5-10倍)......仲要係疫情上升期叫大家齊齊排隊,開感染Party乎?

    2. 佢地堅持用台灣產唔用大陸制既快測,被踢爆靈敏度差大陸制既(有美國/歐盟認證既)差幾條街......仲要有一批次係冇左C同T其中一條線既次貨

    3. 5月開始火葬場日日24 X 7咁火化,燒既數字比佢官方報出黎既仲要高30-40%

    4. 染疫身亡者家屬抱怨其親屬不足24小時便被火化,致無法見到至親最後一面。有媒體踢爆「24小時內火化」是官方的指令,但在記者會被問及時,陳時中卻否認說過,只表示「盡快火化」

    5. 台灣今波疫情有不少幼童染疫身亡,有網紅話佢經過醫「見到好多孩子都離去了」被官方同DPP帶頭網暴成個星期要求佢道歉同被罰(台灣規定發放疫情假訊息最高罰款300萬)

    6. 比起其他地區的Omicron疫情,今次台灣小孩出現腦炎的比率明顯較高,而這可能與在當地異變的新毒株有關,但國際傳染病專家及機構卻抱怨台灣當局上報及上傳新毒株既速度過慢,以致未能掌握具體情況。事實上各國已有台灣輸入而衍生的腦炎相關確診個案

    7. 防疫指揮中心在兩年來不停宣傳一條抗疫支援熱線,早前爆疫被批評熱線冇用/打唔通/俾既資訊完不合時宜,指揮官竟回應該熱線只是外包公司營運而非官方,故官方並冇責任改善,令全場嘩然

    8. 防疫指揮中心淪陷,人員輪流染疫,包括總指揮陳時中,本身有3-4人出席的記者會現只有一名官員做獨腳戲

    9. 不少知名政治人物染疫後,竟獲當局安排下迅速進行檢測/住院安排,而其他染疫的普通市民卻一劑(檢測)/一床(病床)難求,赤裸裸的特權令人咋舌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台灣係民選嘅獨裁政府。

      刪除
    2. //只係佢地荒謬抗疫既冰山一角

      我唔多留意灣灣新聞,原來有咁多甩轆嘢!

      //仲要係疫情上升期叫大家齊齊排隊,開感染Party乎?

      我城都有排大隊強檢。

      //佢地堅持用台灣產唔用大陸制既快測,被踢爆靈敏度差大陸制既

      快測包呢啲「低端嘢」大陸真係無敵,要搞高科技嘢都唔少國際代表,華為唔勁都唔會俾尾帝排擠喇。灣灣高科技好似講來講去都係「愛積電」。

      //「24小時內火化」是官方的指令

      又學埋大陸當年「動車追墥高速掩埋」啲衰嘢!

      //國際傳染病專家及機構卻抱怨台灣當局上報及上傳新毒株既速度過慢

      體現了灣灣的慢活文化。

      //指揮官竟回應該熱線只是外包公司營運而非官方,故官方並冇責任改善,令全場嘩然

      最近「安心」bug咗幾次,同正苦賴 IT vendor 無試清楚一樣。

      //人員輪流染疫,包括總指揮陳時中

      我城完勝,起碼好似無主力抗疫的官員、磚家中招。

      //赤裸裸的特權令人咋舌

      侵侵同肥 John 都係一樣啫!肥 John 仲有「靚靚」護士貼身照料添!

      //民選嘅獨裁政府

      一個願打,一個願捱。獨裁又如何,民眾有得參與投票便滿足。

      刪除
    3. 不敢當,只是香港傳媒對台灣新聞的覆蓋程度十分薄弱,除了大選或有關中美兩岸的政治新聞外,對民間及日常生活的報導少得可憐。

      不是如早兩日那宗慘絕人寰的八人燒死倫常命案能入港媒法眼,其他的小道新聞根本沒甚麼人留意。

      結果港人對台灣印象只剩下旅行中從服務業得到所謂的“人情味”及文青式“小確幸”假像,對其社會文化政治完全是零認識

      刪除
    4. //所謂的“人情味”及文青式“小確幸”假像,對其社會文化政治完全是零認識

      多謝森兄不時提供額外資訊,有助多角度思考。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那宗慘絕人寰的八人燒死倫常命案

      影片曝光|台男放火燒死8家人 消防員見幼小身軀燒至碳化淚崩 | 香港01, 2022-02-16

      世界各地不時都有呢啲倫常案,我城不時都有發生,家庭關係(好多時同感情、錢銀有關)真係好緊要。

      刪除
  3. 香港人對台灣的印象就是, 人情味,最美的風景,台妹,大波,性感,身材,雞排,豆漿,慢活,小確幸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