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日 星期二

摩摩來稿:從歷史數據看北上深圳消費熱潮及陸港融合(一)

多謝摩摩又有 research 以饗廣大知音!

前言

香港經過2019年6月開始的黑暴,反中情緒一度極高漲;2020年1月開始新冠病毒疫情,來往内地需要長時間醫學隔離,變相與内地分隔。故此,2023年1月8日陸港相互所有隔離措施都取消(即所謂「通關」)後,兩地重新交流的情況引來各方關注,通關數月後港人掀起北上深圳消費熱潮,更成社會熱話。

本文主要從港人歷年北上深圳的出境數據,解讀此次熱潮真實性、持續性以及與以往的比較。

方法

統計對象:

以直達深圳的陸路管制站/口岸出境之香港居民。

根據《基本法》第二十四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簡稱香港居民,包括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香港特別行政區非永久性居民為:有資格依照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證,但沒有居留權的人。

根據香港入境處「登記或補領香港身份證」:

根據《人事登記條例》,除獲豁免或無須登記的人士外,凡年滿11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包括獲准在香港逗留超過180天的人士),均須登記領取身份證。

即「香港居民」包括除俗稱「三粒星」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外,亦包括新移民、内地生等以香港身份證出境的非永久性居民。

資料來源:

- 香港統計月刊

- 香港入境處網站於2020年1月24日開始公佈的每日出入境數字

以上兩者數字,以月計算的話或有兩位數字出入,差別會被忽略。

另外,由以上入境處網站原始html碼查找到此原始csv數據連結

統計之管制站/口岸:

香港管制站

對接内地口岸

疫情後開通日期

注釋

高鐵西九龍

西九龍站

2023年1月15日

 

紅磡

東莞/廣州/上海/北京

執筆時尚未開通

不會於深圳停站

羅湖

羅湖

2023年2月6日

 

落馬洲支線

福田

2023年1月8日

 

香園圍

蓮塘

2023年2月6日

 

落馬洲

皇崗

2023年2月6日

皇崗口岸原建築於2020年5月開始拆卸,疫情後啓用為臨時建築群

文錦渡

文錦渡

2023年1月8日

於9月8日黑雨後停用,直至執筆時

沙頭角

沙頭角

執筆時尚未開通

 

深圳灣

深圳灣

一直保持開通

疫情期間唯一開通往深圳客運陸路口岸

説明:

- 於紅磡管制站開出之城際直通車不會於深圳停站,但由於同時極多於其他口岸出境者也不是以深圳作爲最終目的地,尤其高鐵更通往全國,所以為統一標準,會將紅磡納入出境深圳的統計。

- 香港有渡輪前往深圳,但由於相對陸路出境占比較低(尤其通關後),亦因政府只提供各碼頭總出入境數字而不會再以渡輪目的地細分,無法確切得出前往深圳人數,同時各碼頭亦較少往深圳航班,故從略。

回歸前後至疫情前的趨勢

要得悉23年是否「熱潮」,要先與過往作比較,才知是否「真的熱」、以及「有幾熱」。

説明:

- 香港統計月刊直到05年6月一期,才有「按出入境管制站劃分的離港本港居民」並追溯至02年的統計數據,之前只有「按目的地劃分的本港居民離港人數」並且只有「中國」(回歸前)/「中國内地」(回歸後)欄目而無細分各内地城市,所以會以兩組數據分開統計。

02至19年全年出境深圳的香港居民數據,及每年牽涉出入境及陸港關係的事件:

94至04年全年以中國内地為目的地的香港居民離港數據。雖然混合了乘飛機和渡輪前往深圳以外的數字,但仍可作觀察北上深圳趨勢的重要參考:

觀察94年至19年數據,不需要精確的增長率計算,單憑目測都可見兩個橢圓形代表兩個急速融合期:

第一個:97-00年

第二個:04-08年

第一個融合期(97-00年)

筆者一直認爲,第一個融合期源於97回歸後國民身份認同的突變--90年代中期内地仍未算急速發展,剛剛才在鄧小平92年南巡後重新上路,除了港人的心理變化外,很難解釋由96年跳到97年的急速融合;事實上筆者記憶中,回歸時港人並無太大抗拒心理,移民者也只為「買個保險」,不像現在以BNOer爲主的很多是「帶著怨恨去移民」。

- 撇開意識形態,當年深圳對港人的吸引力仍是價格和exotic(類似於文明人到蠻荒獵奇的吸引力,筆者找不到貼切的中文譯詞,所以會一直用exotic形容)。

- 事實上如92年電影《丐世英雄》所述,90年代内地仍充斥髒亂吵、盜賊騙子如毛、人民素質欠佳的情況,第一個融合期内港人遇到涉及治安的不愉快事件亦屢見不鮮...所以融合同時亦有很多反效果。

- 過境主要靠羅湖口岸,深圳交通亦遠沒現在方便,所以港人消費多集中在羅湖區最遠至黃貝嶺、向西村、蔡屋圍一帶活動,羅湖商業城是第一個融合期的代表。

- 主流香港影視作品亦會添加港人於深圳活動場景,例如99年電視劇《縱橫四海》、00年電影《孤男寡女》。

- 當年社會一度爭論北上消費潮是否扼殺香港消費市道的主因,熱度比現在高得多,是否實行「24小時通關」更是極大爭議。

- 熱潮於00年後開始短暫冷卻,是否純粹一般潮流的周期、港人太多内地負面體驗、科網泡沫財富效應令港人不稀罕深圳便宜物價,筆者對該兩年記憶較模糊,坊間亦無此類研究,故本文提供不了原因。

第二個融合期(04-08年)

相對第一個融合期,第二個較少人談論,沒有如羅湖商業城等代表標志,香港影視作品亦較少涉獵。

- 03年出境深圳人次曾大幅減少,相信SARS疫情做成的恐慌和經濟影響是重要原因;但疫情後港人一度囊中羞澀,反而造就04年開始新一個北上熱潮。

- 基建和政策會創造需求,03年1月27日終於於落馬洲/皇崗實行24小時通關、以及04年12月28日深圳地鐵1號綫第一期開通絕對是推手。

- 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再急速發展,00年代中期和現在比較,雖然市容、治安和人民素質仍有差距,但已比第一個融合期時大幅提升;物價雖然水漲船高,但相對港人收入仍然非常便宜,而且消費品再不止講實用性,已出現「國潮」的雛形。即是説,性價比/CP值比上一個融合期更高,亦開始出現實用價值外的軟性吸引力。

- 過關後風景給第一次入境者就是第一印象,筆者一個個人體驗是,90年代一過羅湖關就聞到濃重的柴油味(有時甚至在香港羅湖站都已經聞到),一堆棚戶之間站著一群衣衫襤褸盯著港人看的家伙...隨著深圳地鐵羅湖站建成,變成現在的露天廣場,單這個感覺的改變已很有代表性。

- 本來07年暑假分別開通深圳灣和落馬洲支綫兩個新口岸應可製造更多需求,但人民幣兌港幣於07年1月升穿1算、到08年中升至0.87壓抑了經濟誘因...事實從出境數據,08年增長已不大,但因爲5月汶川地震和8月北京奧運時港人國民身份認同達至當時高峰,筆者才姑且將08年納入第二個融合期。

(資料來源:Google Finance)

- 筆者一直認爲,08年9月發生的三聚氰胺毒奶事件是融合過程的轉捩點,以往内地的負面新聞港人一直置身事外,但毒奶一來在内地牽連太大,更重要是發生時部份内地品牌奶製品在香港已頗受歡迎,極多包括兒童的港人親身經歷從喜愛到恐慌再到抗拒的過程,對内地觀感有極大負面影響...至於内地之後對港貨奶粉極大需求造成大量水貨客令港人厭惡,那已是後話了。

第二個融合期亦戛然而止,並進入整個10年代的飽和甚至衰退期。

10年代開始的飽和/退潮期

隨著内地旅客大幅訪港造成港人不便、零售市場向内地旅客口味傾斜、旅客素質參差屢見與港人衝突、大量水貨客影響市容亦造成包括奶粉等日用品價格上升甚至短缺、内地客買港樓炒高樓市、以至部分陸港合拍電影内容不倫不類...等等生活、經濟和文化上的矛盾,加上有組織媒體的推波助瀾,再結合自79年電視劇《網中人》以來對内地的刻板印象,不少港人在10年代對内地都有抗拒情緒,融合亦進入飽和甚至退潮期:10至12年出境深圳的人數都在平台期,13和14年更出現首次回歸後連續兩年下降。

但15和16年卻大幅回升(02-19年數據圖中綠色橢圓),但當時社會氣氛並不利好融合,那究竟是爲什麽呢?

筆者推論是:為壓抑水貨客人數,15年4月13日宣佈對深圳居民入境實施「一周一行」,即一周只可以入境一次,每次可逗留七天--這個最大影響,是原本主要由深圳居民從事的水貨客,大幅轉移至香港居民身上!

留意這一推論,將會佐證之後討論23年融合情況。

16至19年數據觀察

因爲年份較近期,所以疫情前的4年(16至19年)數據會作較詳細觀察。

因水貨客轉由香港居民從事而16年達高位後,之後仍是逐年下降:

對比同期經香港機場出境數字連年上升,証明下降並非是港人整體對外旅游意欲降低,而是對目的地有選擇性:

所以,以筆名高天佑在18年10月5日於信報發表的《新一輪中港文化雜交》,提到「對於香港最新一代,說的是廿歲以下𡃁仔𡃁妹,北上深圳才是最潮蒲點」,似乎並不成立,起碼並未蔓延到各年齡層港人。就筆者記憶,18年過關回港仍未見如現在一人一袋「鮑師傅」的現象,專門介紹内地玩樂的youtuber西DorSi,關注度亦遠低於現在(起碼當年無人揾佢出書!),亦沒如現在越來越多人拍片講深圳消費。另外,當時香港市面拿手機看陸劇或綜藝的不少,但社會引起的共同話題並不多。

筆者意見是,《新一輪中港文化雜交》提到的一些現象當時的確已成立,但仍在量變中未完成文中提到的質變;反而當年的現象5年後的現在更成熟,即使4年的黑暴+疫情隔離,只能推遲而不能制止質變。之後講到23年時會再詳述。

黑暴於19年的影響

大家印象中,一定認爲黑暴對19年下半年數字有很大影響,但參考16至19年圖表,事實是,19年只比18年減少約20萬人次,不夠0.28%。

觀察16至19年每季數字,發現的確黑暴最高峰19年第4季降幅最大,相對18年下降了152.8萬人次:

但若果拆分各主要管制站每月數字,會發覺降幅主要來自羅湖的10月和11月,其他管制站和以往3年相差不遠,部份甚至有輕微升幅:

羅湖和其他管制站最大不同是,它是唯一只有港鐵才能到達之管制站。記得當年10月港鐵已經有部份日子要全日停駛,大部份日子只營運到10點嗎?最亂的11月更不用說了。10和11月,相對18年已下跌了共100萬人次!

即是說,第4季的特大降幅,很大程度來自港鐵服務減少的技術性原因!

另外,黒暴已開始的第3季,雖然錄得按年降幅,但只是30.2萬人次左右,未能確定黑暴對社會氣氛影響程度佔多大。

Wait wait...不是說全年只減少20萬人次嗎?下半年減少了約183萬人次,那豈不是上半年有163萬人次增長??

沒錯,19年頭兩季不單比18年有增長,甚至是4年來最高的上半年;而18年第4季,按年亦增加超過53.3萬人次。

那18年第4季開始發生什麽事?答案是:高鐵於同年9月23日開通!

18至19年按月的高鐵出境香港居民數字:

上半年有161.7萬人次乘高鐵出境,幾乎等於上半年的整體增長;而就算是黑暴高峰的19年第4季,按年仍然比18年多。即使傳説鄭文杰是在高鐵被公安拘捕,亦沒有引起大幅罷搭的恐慌。

結論:有足夠配套的基建可創造需求。除非配套如啓德郵輪碼頭般貧乏,否則沒那麽容易有「大白象」這回事。

亦可以如此推論:本來高鐵創造的需求,19年下半年應該有如上半年的增長…假設是160萬人次吧;但下半年減少了183萬人次,撇除因技術因素在羅湖減少的100萬人次,再撇除18年第4季已因高鐵增加的53.3萬人次,下半年仍然實際減少了(160+183-100-53.3)萬 ≈ 190萬人次,是18年下半年總人次3,627萬的5.2%。假設實在影響可能是最多3倍吧,就是減少了5-15%—社會氣氛的確有壓抑的效果,但未如想象中嚴重。

或者,高天佑所言的質變本來早會隨高鐵開通逐漸實現,只是黑暴+疫情推遲了4年而已。

過去的事就回顧到這。執筆時23年9月仍未過去,會等到下個月集齊頭3季數據才正式寫23年「第三個融合期」的分析。

快速拜讀了一遍,「膚淺地」(學魔術師現任「阿姐」語)有以下讀後感:

1. 於紅磡管制站開出之城際直通車不會於深圳停站,但由於同時極多於其他口岸出境者也不是以深圳作爲最終目的地,尤其高鐵更通往全國,所以為統一標準,會將紅磡納入出境深圳的統計。

其實可以試吓剔除紅磡數字,與包括紅磡數字比較;畢竟以「約定俗成」的理解,「北上消費」好多時只視為深圳或在廣東省內來個短 trip(很多時是即日來回),去到北京上海應該算是公幹旅遊。

2. 事實上筆者記憶中,回歸時港人並無太大抗拒心理

昔年的二奶潮在90年代回歸前興起(以中港貨車司機為主?),以陳健康事件(1998)為「巔峰」,再演化成「好男人都要返大陸沉船(?)」(見《一路有你》)!巷男趁 weekend 返東莞無手尾一享溫柔更是毫無「隔閡」(畢竟魔術師唔係「圈內人」,好多時只係道聽塗說,當不得真。)

3. 為壓抑水貨客人數,15年4月13日宣佈對深圳居民入境實施「一周一行」,即一周只可以入境一次,每次可逗留七天--這個最大影響,是原本主要由深圳居民從事的水貨客,大幅轉移至香港居民身上!

時間關係,魔術師未有找數據詳細研究;不過若要看「水貨客大幅轉移至香港居民身上」是否為真,(如果有數據的話)可以查看「全年由深圳入境的香港居民總數」,由於水貨客屬即日來回(主要是羅湖關口?),理應同一時期數據是同期增長,對銷後就係「正常」出境數字了。

4. 社會氣氛的確有壓抑的效果,但未如想象中嚴重。

如果有「北上消費」的年齡層分析就更好。畢竟黑暴時誓神劈願話唔會申請 return home card 的都是有青一輩,咁現在北上消費的又是否「棄暗投明」、心理上忘記「初心」的小黃人呢?

***

伸延閱讀:

摩摩來稿:從歷史數據看北上内地旅游熱潮及陸港融合(二)

《一路有你(The Road Less Traveled)》:蝗女是如何吊打巷女的

維基百科:陳健康事件

30 則留言:

  1. Thx 魔兄,同時唔要面地「強貼」留名先!😁

    你粗略閱後感的部分問題,我呢幾日都有諗過,部份有較solid的答案,應該會在第二集解答。

    回覆刪除
  2. 插播一句, 封神第一部 好睇喎, 有時間可以去戲院睇, 相信都好快落畫

    回覆刪除
    回覆
    1. 人言報余腥將《封神》當成是國產 Marvel

      信報 2023年9月29日

      余家強 思前‧賞後
      國產超英 《封神》
      中秋應節,來一套家喻戶曉的,時移勢易,仍得科普一下:《封神》源自明朝許仲琳《封神演義》,背景是上古商亡周興歷史,但沒多少寫實,旨在描繪仙魔鬥法。同樣神怪小說,《封神演義》文學地位不及《西遊記》,熱鬧程度則猶有過之,商周陣營高手雲集,不斷對決,恍如打電玩過關。

      故此,初聞開拍《封神》,我不禁直呼:終於捉鹿脫角到位了!見賢思齊,長久以來,內地片商何嘗不想拍具中國特色的超級英雄片?硬件技術早已成熟了,倒是內容費思量。Marvel和DC有豐富漫畫底子;神州大地呢,照搬西洋貨沒意思,往傳統裏找,西遊四師徒取經伏妖稍嫌單線,商周大戰人多勢眾。睇過TVB《封神榜》應該記得,雙方一再加兵添將,媲美希臘神話特洛伊戰爭,若受歡迎,拖出幾多續集都得,豈非似《復仇者聯盟》?所以本片全名《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洋洋2.5小時僅算序幕,說來話長啊!箇中角色如哪吒鬧海、二郎神身世,可衍生成諸般前傳、外傳,亦似漫威操作。最重要故事深入民心,老幼咸宜,基本盤厚,國產超英(超級英雄)名副其實超英趕美。

      台前幕後更不用說,位位大腕,但港人或許無感。以前覺得一定要認識,如今只各紅各的了。

      提起硬件技術,中式動作CG一向兩極,同胞樂此不疲,港人怕怕,舉例林峯版《倚天屠龍記》打功夫像人肉風車,被嘲太神化,我們畢竟喜歡較硬橋硬馬的。惟落在開宗明義玄幻的《封神》,神化CG不恰恰名正言順嗎?講到尾,口味問題,杭州亞運開幕禮AI煙花,既環保又隨心所欲,可惜終究假貨,抱持開放態度,不妨觀摩。

      我懷着這樣心情進場。

      幕啟,士兵戰死冀州城竟似《長津湖》悲壯,導演有心來史詩式,卻煞有介事了,原著精神並非如此,唯求遊戲文章,應該像TVB《封神榜》活潑生動便好。要認真的話,根本,上古的城牆宮闕不可能這般雄偉誇張吧,但內地似乎就偏愛誇張,反正電腦畫幾高大無蝕底。硬插許多哲理金句,亦顯得裝模作樣。

      一輪大場面過後,姜子牙、哪吒和楊戩三師徒亮相,輕鬆逗趣,才漸入佳境。主線集中在父權反思,勝在倫理衝突分明,甚具新意。商周雙方,紂王與儲君,四大伯侯,皆有錯綜複雜恩怨,無仇不成父子。《封神演義》寫紂王昏庸無道,導致姫發弔民伐罪;本片卻從紂王英明神武深受姬發崇拜講起,朝歌是商朝首都,壯麗繁華,可想而知一匹布咁長。

      奇在,妲己竟由俄羅斯佳麗娜然(Narana Erdyneeva)飾演,木口木面,與臉譜化奸妃形象不同,不靠色誘為主,靠激發紂王潛藏野心使之墮落,不訴諸狐狸精迷惑,深度警世。

      說國產,地球村班底國際化,包括港人熟悉的美術大師葉錦添,整體卻土氣未脫,關乎決策。仙法沒所謂逼不逼真的,反正誰都無見過,但應可更「型」。Iron Man盔甲和蝙蝠車設計精巧,普世流行,成玩具收藏,商機處處;風火輪和三尖兩刃刀等法寶不也具備條件嗎?特技上無差別,欠的是那份心思、童趣。

      既然首集,打來打去,主要角色片尾都「死過翻生」,一如年初《天龍八部之喬峰傳》慕容復預告復活,已成慣例,替下集鋪路,等於白做,不夠痛快,你又會否追看?

      刪除
    2. 其實都唔係好似...特技同gadgets 不如marvel, 不過故事情節好D.

      刪除
    3. 國慶假期睇佐封神, 只能講普通

      第一件事要吐槽就係紂王做乜會有口音, 我香港人都聽到就離譜

      其他有D沙石, 比如哪吒同楊戩成日走佐去, 送人送信之類一個人就夠啦, 我知要防止兩個超戰力既人阻住主角遇險, 咁就作到週圍著火要週圍救有個更好既理由駛開哪吒們, 一係就要禁止佢地用神力

      最後就係個大環境營造得唔好, 我知紂王係壞係草菅人命, 但係除佐一段仔幾個侯王話東西南北各有災情, 但係描述太少。 占卜話乜乜七七, 衰D講話佢地有心謀反都通

      70分不能再多

      刪除
    4. //我知要防止兩個超戰力既人阻住主角遇險, 咁就作到週圍著火要週圍救有個更好既理由駛開哪吒們, 一係就要禁止佢地用神力

      其實可以寫反派用聲東擊西之計調走主角身邊的戰力?

      //70分不能再多

      真係好有興趣睇吓。

      刪除
    5. 如果唔太計較劇情邏輯,真係幾好睇:節奏明快,無太多說教(係都係一般歷史and/or神話故事的道理),特技也不算濫用(如果走余腥講的『誰都無見過,但應可更「型」』就真係死得人了,文化底蘊不同何須一定要走荷里活的套路?《龍珠》都無賣gadget啦),反而拳頭或冷兵器打鬥竟然還可以。

      一定要夾硬類比,我會覺得似《戰狼300》+《魔戒》多啲。

      唯一我睇到政治任務是:啲老少男角色郁啲就赤膊騷肌,明顯係為掃除娘砲文化的影響🤣🤣🤣

      刪除
    6. //啲老少男角色郁啲就赤膊騷肌,明顯係為掃除娘砲文化的影響

      我又諗起楊祐寧在《真.三國無雙》爆衫了。

      刪除
    7. //唯一我睇到政治任務是

      我睇到多個:壞人(紂王)都係美帝人XD

      --Dogdogchi

      刪除
  3. 睇完即刻諗起2023年4月信報的李道寫過:

    一方面,內地發展一日千里,早非吳下阿蒙,現在北上賣點不限「食平嘢」,更多是「食好嘢」。單是深圳,一個商場所提供的各省、各國菜式,選擇之多不單遠超香港,兼且北上幾回都未嘗盡,尤其港人一向嗜新。另外由食品到服務的質素,內地亦可能勝過香港。畢竟香港地少人多,論舒適度已先天輸蝕,加上人工、租金成本較高,周星馳的《食神》已有精闢諷刺(座位要擠,飲管要粗等),食品質素不單可能將貨就價,高流轉壓力下還多預先煮熟再去翻熱,就連火鍋肥牛亦未解凍,對比內地則可以手切招徠……也就是說,周六日的流失不僅涉及高消費時段,還很可能流失了北上「食好嘢」的高消費力饕客,不再涉及「食平嘢」的低消費力客源,較諸數年前已演變出「新常態」。單論飲品,內地已從流行奶蓋茶,多元衍生大量手打茶了。


    另方面,政治因素也有助力,三年前香港所爆風波,除令黃絲「覺醒」,其他人同樣因此「覺醒」。必先闡明,無論今昔黃絲皆不易北上,故無分別可言。但一些從不關心政治的市民,經此逼站邊的運動後,也變得開始留意內地資訊,市場上也湧現大量相關資訊;就如沒有港人移民潮的話,也沒多少人留意英國本土情況,例如稅制、物價之類,此乃供應隨需求上升的一個反映。配合小紅書、抖音等崛起,好些介紹北上消遣的識途網紅,頓成不少港人寵兒,並成為今輪復常短途外遊潮的重要推手。撇除持偏執政見堅拒北上的,最近嘗過北上滋味的港人幾乎有口皆碑。

    回覆刪除
    回覆
    1. //必先闡明,無論今昔黃絲皆不易北上,故無分別可言

      好難講。已經有FB北上消費討論區出現有高談闊論者(而且不止一個),其頭像是4年前支持黑暴的icon...🤣部份甚至21年仲留緊言支持黃店

      當然,正如我之前提過「人類本能會選擇性失憶保護自己」,我懷疑此類人士早就忘記自己個頭像代表什麽、當年爲什麽要換此頭像...至於兩年前留過咩言,更早在記憶範圍以外了。

      刪除
    2. 無論今昔黃絲皆不易北上,故無分別可言。\\
      好難講。已經有FB北上消費討論區出現有高談闊論者(而且不止一個),其頭像是4年前支持黑暴的icon...🤣部份甚至21年仲留緊言支持黃店\\

      其實正常既政治光譜極端既都只係兩邊一小部份,極端黃大部份都移左民,中間8成既都係跟風見風駛陀趕潮流既羊群。鄧公所講香港既「小氣候」係中國影響力日增既「大氣侯」支配下在19年到23年已經出現逆轉。國安法的效果也是順水推舟而已。

      香港社會從來都係政治冷感加搵著數行先,極端且倒人飯碗既言論行為不嬲都冇市場,所以而家既狀況都係回歸過去本質而已。

      我好同意博主將香港人心態歸納為「祟優」,可以好簡單直接咁解釋到點解港人咁祟日/洋,同埋開始熱衷北上。用「愛唔愛國」「祟唔祟尚豉油聞煮」黎分析都有點隔靴搔癢。

      刪除
    3. //就連火鍋肥牛亦未解凍

      唉,平民飯堂如大檸樂打邊邊到牛角燒牛舌都遇過要燒未解凍的食材,真係唔知算唔算係太好生意了。

      //配合小紅書、抖音等崛起,好些介紹北上消遣的識途網紅,頓成不少港人寵兒,並成為今輪復常短途外遊潮的重要推手。

      無論是來我城的內地遊客抑或是國內服務員,普遍來說都少了很多惡形惡相之輩,相由心生你對人人對你都會唔同的。

      //至於兩年前留過咩言,更早在記憶範圍以外了。

      我最睇唔起呢啲「無誠信」嘅人。

      //中間8成既都係跟風見風駛陀趕潮流既羊群。

      呢種人叫做「勝利球迷」。

      刪除
  4. 非常佩服摩連奴兄既長篇力作,分析得有理有據又寫得夠哂貼地,中央政策組唔搵你做特派分析員真係嘥左。哈哈

    發展才是硬道理。貫穿整個中港融合的關鍵因素,都係兩地既經濟同公民教育水平逐漸拉近到無明顯分別。昨天到了最多內地遊客的東薈城,基本上從著裝同行為舉止再到消費模式,大部份遊客都同本地人差異唔大,唔會再好似前10年8年咁明顯仲有大鄉里出城既感受。

    一點個人見解,就是國家認同的轉捩點除了是00年代末的毒奶粉地溝油的醜聞外,台美意識形態滲透也十分關鍵。民主黨在意識形態操弄方面比共和黨厲害得多。中港矛盾被放大炒作,本土意識抬頭及媒體開始對中國所有新聞及消息都抱負面看法去寫(大紀元化)也是從此而起。在10年代中旬「重返亞太」方針定下及民進黨上台後更見猖獗。19年就是積蓄已久的總爆發。

    但否極就是泰來。而家Tiktok小紅書等自媒體興起同FB信用日漸破產下,港人了解國家已不像從前倚賴蘋果呢D毒媒同數之不盡有法輪功背景既網媒,更加多國人同港人可以直接交流下了解到之前幾多偏見都係被洗腦餵既Bullshit。

    早前係Weibo都見到一篇美媒既社論,講西方媒體向來追求極端既政治正確。其中一項就係「不可以用正面方式報導任何中國的新聞」,否則就係「通共」這已經持續了10多年。而筆者也反思這種自High式妖魔化報導最終不但不會打擊中國,而係蒙蔽自己攪到落後更不自知。這用作分析國安法前的香港也講得通。

    昔有中國攪意識形態鬥爭令自身落後數以十年計,今有歐美捧著普世價值大旗攪意識形態鬥爭揮霍盡幾百年來老本。已經不只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而真切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講西方媒體向來追求極端既政治正確。

      LGBT的極端左膠已經開始令洋腸們自己都頂唔順,再咁落去只會加速佢哋自己敗亡,根本不用加多腳。

      刪除
  5. 先解答一些技術性問題...

    //另外,由以上入境處網站原始html碼查找到此原始csv數據連結。

    補上連結:

    https://www.immd.gov.hk/opendata/hkt/transport/immigration_clearance/statistics_on_daily_passenger_traffic.csv

    //有足夠配套的基建可創造需求。除非配套如啓德郵輪碼頭般貧乏,否則沒那麽容易有「大白象」這回事。

    我想bold左呢句,因爲我想再打臉嗰啲曾話西鐵係大白象但而家西鐵繁忙時間頂晒閘就當自己無講過、毫不面紅繼續話呢樣嗰樣係大白象的「社會人士」。

    //其實可以試吓剔除紅磡數字

    其實也無關宏旨了...唔只紅磡,連埋文錦渡沙頭角三個炒埋一碟一年都未必夠300萬人次,相對約7000萬的總人次連5%都無;以前紅磡一年都有80幾萬,高鐵開通後即刻跌至50幾萬。第二篇會elaborate多啲。

    //畢竟魔術師唔係「圈內人」,好多時只係道聽塗說,當不得真。

    - 有趣是東莞「真•掃黃」發生於14年2月9日,但出境數字於13年已明顯下降,不能佐證與此有關也。
    - 同你講小弟也只是「道聽途説」呢度都唔會有人信,我只能話《孤注一擲》内阿才對梁安娜的非理性行爲,在該種環境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一定有男性會這樣做。

    //不過若要看「水貨客大幅轉移至香港居民身上」是否為真,(如果有數據的話)可以查看「全年由深圳入境的香港居民總數」

    睇「全年由深圳入境的香港居民總數」應該唔得,因爲除非港人有遷居内地潮,否則不論是否即日來回,只要有去有回的話出入境數目最終係ba到的。我另外做過「每月機場出入境的香港居民總數」的統計,真係佐證到有移民潮但在23年回落呢回事--因爲國安法後,一段時間真係枕住出多過入。

    我試過「全年由深圳出境香港的内地居民總數」都睇唔到pattern,因爲「一周一行」前的「一簽多行」(能享受一年內無限次訪港,每次訪港逗留的時間為7天)其實只有深圳市户籍居民(當時約為232萬人)可享用,但光深圳居民(包括擁有居住証但無戶籍者)就一早超過2000萬人,更別説珠三角東岸的總人口了,「一周一行」的影響會淹沒在整體數字的波動中。

    不過小弟真係睇到15至16年一些趨勢,與「一周一行」的影響有關,第二篇會講下。

    //有「北上消費」的年齡層分析就更好

    入境處和政府數字並無分年齡,相關數據只有内部人士(Grandpa?)才access到做研究;其實水貨客也是,一日過關幾多次用咩證件出入全部有數據,關員都一眼認到邊個係,不過普羅大衆access唔到就唯有用公開數據靠估。

    //畢竟黑暴時誓神劈願話唔會申請 return home card 的都是有青一輩

    我自己目測,過關時年輕人不少,感覺上比疫情前多,尤其半夜後經皇崗往深圳者--似乎有點第一個融合期時有青臨半夜北上向西村畢打奧蹦D揈頭之風。

    回覆刪除
    回覆
    1. //補上連結

      已補回。

      //我想bold左呢句

      Hightlight 咗。

      //《孤注一擲》内阿才對梁安娜的非理性行爲

      未睇....已入 list

      //只要有去有回的話出入境數目最終係ba到的。

      係嘅。我的意思係例始正常即日來回北上消費的有10000人,忽然多咗水貨客來回40000人次,咁就會睇到個 pattern。當然實際上水貨客的數字只會「被活埋人海裡面」。

      //過關時年輕人不少,感覺上比疫情前多,尤其半夜後經皇崗往深圳者--似乎有點第一個融合期時有青臨半夜北上向西村畢打奧蹦D揈頭之風。

      唔怕俾公安抽查??

      刪除
    2. //已補回。
      //Hightlight 咗。

      Thx!

      //人言報余腥將《封神》當成是國產 Marvel

      呢套準備睇,暫時連影評都唔會睇住。

      //相信都好快落畫

      應該唔會,上畫四日反應不錯,穩坐票房3、4名。
      同時《孤注一擲》後勁亦頗強。

      //現在北上賣點不限「食平嘢」,更多是「食好嘢」。

      劇透一下:這正是我所講「而是因為現在內地有了頭兩個(融合期)時仍未擁有的一些條件」、「只能推遲而不能制止質變」。現在港人在深圳消費,已經不是貪「香港收10蚊深圳收5蚊」、而往往是「香港深圳都收10蚊,但貪深圳有15蚊服務而香港只值8蚊」,甚至「香港10蚊深圳12蚊,但深圳俾到18甚至20蚊服務」--這是「軟實力」的表現。其實正如上文所講,第二個融合期内地產品和服務已經有這個雛形,這是當時條件未完全成熟而已。

      //政治因素也有助力,三年前香港所爆風波,除令黃絲「覺醒」,其他人同樣因此「覺醒」
      //但一些從不關心政治的市民,經此逼站邊的運動後,也變得開始留意內地資訊,市場上也湧現大量相關資訊

      終於有人講出這四年我一直想講嘅嘢。19年區議會選舉反對派議席上狂勝,但公衆人物來說,只有蔡子强(當然他是擔心地)講出「論票數比例仍擺脫不了六四比」--以我的計算,當年反對派有168萬票,建制有121萬票,相對16年立法會選舉建制只有87萬票,增加了50%;但當年身邊屢屢聽到反黑暴立場的呻「想投但無得投、因爲無登記做選民」的不少,這在21年立法會選舉前選民登記冊增加了多數是40歲以上的33萬人可以看出來...即是齋計數,建制(或反黃黑)潛在選民多了121+33-87=67萬人。順帶一提,19年反對派完全有部署,6月暴動和氣勢剛起時就不停宣傳新支持者(多數是30歲以下)在7月deadline前登記做選民。

      19年我出席過一些聚會,好多剛認識的反黃黑人士,話暴動之前係連民建聯同人民力量都分唔到的;就算14年佔中,都未催動到對政治的關注。

      而我認爲3年疫情也是做成井噴的原因。20年中至22年初,尤其是整個21年,世界爆到七彩但内地卻連口罩都唔使戴,加深好多新舊「站邊」者對内地的好奇和向往;雖然22年3月開始越發慌腔走板了8個月,但人的感性思維是滯後的,遠遠未消磨原本的好奇向往就宣佈開關了...

      //其實正常既政治光譜極端既都只係兩邊一小部份,極端黃大部份都移左民,中間8成既都係跟風見風駛陀趕潮流既羊群

      這就是顔色革命、以至劍橋數據操控下的脫歐公投的套路:一部份極端分子用宣傳和氣勢,將羊群趕上戰車然後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然後拍拍欏柚走人,群衆後悔係你嘅事。

      //鄧公所講香港既「小氣候」係中國影響力日增既「大氣侯」支配下在19年到23年已經出現逆轉。國安法的效果也是順水推舟而已。
      //發展才是硬道理

      極度贊同。19年除了反對派在香港造成的氣勢,美國對中國打貿易戰同時部份媒體吹到中國因爲制裁就嚟冧(還記得肥佬黎篇《趁佢病,攞佢命》嗎?)也是吸引咁多港人埋黃黑堆的原因。香港發生的事像是大潮中的小船,如果中國不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幾多條國安法都無用...啊,今天麥卡錫被罷免了,45日後邊個批法案俾聯邦政府出糧呢?

      //香港人心態歸納為「祟優」
      //用「愛唔愛國」「祟唔祟尚豉油聞煮」黎分析都有點隔靴搔癢

      一半半。人類除了看實際的優劣和利益外,也會看感性形象和喜好,和形而上的信念(類似於食物的營養、色香味、甚至是享用地點和是否合符宗教信仰)--這三者既互相矛盾又互爲影響下,最終構成「意識形態」。尤其人類認知有滯後,以前劣現在優但你硬係要過一段時間才信佢已經改善左。而與其話「愛唔愛國」,不如話中華民族五千年,早已構成難以隔斷的文化紐帶,這是構成港人意識形態不能剔除的一部分。

      //我最睇唔起呢啲「無誠信」嘅人。

      我睇佢當時都係頭腦發熱之輩,到21年仲為退晒潮肯支持下黃店已經算「有誠信」了🤣🤣。

      //台美意識形態滲透也十分關鍵。民主黨在意識形態操弄方面比共和黨厲害得多。中港矛盾被放大炒作,本土意識抬頭及媒體開始對中國所有新聞及消息都抱負面看法去寫(大紀元化)也是從此而起

      負面報導就一直已有之,但炒作本土意識和中港矛盾就真的是00年代末先開始;除了陸港交流的確做成一些不便和衝突外,大量文宣都明顯有台灣綠營的手影--根本就是將228事件開始台灣本省人的「悲情」改幾個字就抄過來。兩地都是華人,又有相同的脫殖歷史,再加埋民主小清新式的包裝,蠱惑人心作用非常大。

      相反夾硬抄自烏克蘭的「Glory to Ukraine」變成的「願榮光歸香港」,就格格不入得多。

      //而筆者也反思這種自High式妖魔化報導最終不但不會打擊中國,而係蒙蔽自己攪到落後更不自知

      真正最頂級的老千,係連自己都呃埋...

      //今有歐美捧著普世價值大旗攪意識形態鬥爭揮霍盡幾百年來老本

      又loop翻去麥卡錫被罷免...🤣

      //我的意思係例始正常即日來回北上消費的有10000人,忽然多咗水貨客來回40000人次,咁就會睇到個 pattern

      政府統計月刊真係有每日數據就好,可惜每日數據只由20年1月24日起於入境處網站提供

      //唔怕俾公安抽查??

      第一個融合期時呀,將就下啦。

      我記得肯定是第二個融合期内但唔記得邊年,深圳有一次洗太平地,一炮過拉左大量娛樂場所嗨藥港人入看守所15日,港媒都大篇幅報導...之後就再無「上深圳揈頭」呢支歌仔唱了。

      其實就算東莞最淫亂時期,「嗨場」都會好快被永久查封,00年代後Grandpa對掃毒是不遺餘力的。

      刪除
    3. //「香港10蚊深圳12蚊,但深圳俾到18甚至20蚊服務」

      即是所謂「性價比高」也。

      //當年身邊屢屢聽到反黑暴立場的呻「想投但無得投、因爲無登記做選民」的不少
      //19年反對派完全有部署,6月暴動和氣勢剛起時就不停宣傳新支持者(多數是30歲以下)在7月deadline前登記做選民。

      黃人的行動力通常較以上不問世事的反黃巷豬高。

      //世界爆到七彩但内地卻連口罩都唔使戴,加深好多新舊「站邊」者對内地的好奇和向往

      可惜當時無法通關,否則傷民大可「沉浸式」體驗一下內地的生活是幾咁安全。

      //啊,今天麥卡錫被罷免了,45日後邊個批法案俾聯邦政府出糧呢?

      可以搵個 LGBT 去做議長。

      //不如話中華民族五千年,早已構成難以隔斷的文化紐帶,這是構成港人意識形態不能剔除的一部分。

      好在好似陳冠A嗰類以「我啲中文唔係幾好」為榮的心態成不了潮流。

      //相反夾硬抄自烏克蘭的「Glory to Ukraine」變成的「願榮光歸香港」,就格格不入得多。

      學陶偽才子話齋,太過「軟綿綿」了。

      刪除
    4. //啊,今天麥卡錫被罷免了,45日後邊個批法案俾聯邦政府出糧呢?
      //可以搵個 LGBT 去做議長。

      今天老麥被罷免係因為俾MAGA話佢對聞鼠檔太軟弱,
      無把握住正苦無糧出泥個關口要聞鼠檔大幅讓步
      MAGA上都未輪到LGBT

      共和黨最麻煩既地方係佢地係"寧予外敵不予家奴", 唔想MAGA上先係第一要務,
      但係MAGA又夠票成為關鍵少數, 唔知點算

      總之有川寶就有新聞

      刪除
    5. //…//相反夾硬抄自烏克蘭的「Glory to Ukraine」變成的「願榮光歸香港」,就格格不入得多。//
      我睇睇埋埋D網絡小說既理解, Glory to XXX 係出自騎士精神, 榮光先重要,
      傷巷都無騎士精神呢味野, Glory to XXXX 就格格不入

      刪除
    6. //即是所謂「性價比高」也。

      和以往(尤其第一個融合期時)不同,現在已不只是「比例高」,而是「性能」的「絕對值」亦很高。

      例如而家在深圳有得玩室内滑雪同風洞跳傘,絕對不是一句「性價比高」可以概況--起碼,香港連玩嘅地方都無,已經談不上「性價比」的分別。

      //黃人的行動力通常較以上不問世事的反黃巷豬高。

      這跟臺前的黃人無咩關係,是幕後一早已組織好,就算是反對黨派中人,都只是跟幕後劇本睇住個日曆做。

      當然「反黃巷豬」的幕後(Grandpa?)無警覺性、19年著了道兒也是事實。

      //可惜當時無法通關,否則傷民大可「沉浸式」體驗一下內地的生活是幾咁安全。

      又loop翻去之前嘅話題:澳門咪一直通緊關囉...

      //共和黨最麻煩既地方係佢地係"寧予外敵不予家奴", 唔想MAGA上先係第一要務

      呢啲我地都係食花生。

      反正佢地睇住人地國家亂坐享其成咁多年,都係時候自己「享受」返。

      刪除

    7. //MAGA又夠票成為關鍵少數, 唔知點算
      //反正佢地睇住人地國家亂坐享其成咁多年,都係時候自己「享受」返。

      呢個就係炆煮最可愛的地方。

      //傷巷都無騎士精神呢味野

      有㗎!曾經何時至黑有青向 popo 叫陣,話叫 popo 除低哂啲裝備同班有青隻揪。

      //絕對不是一句「性價比高」可以概況

      是夜跟友人晚飯,友人講到話黐友人車駕駛北上,在大陸入油,油站成排人出嚟招呼,主動同佢抹埋車咁滯,看得眾人傻了眼。

      //當然「反黃巷豬」的幕後(Grandpa?)無警覺性、19年著了道兒也是事實。

      即使依家換了「愛國者」上場,始終都係缺了些主動性 - 即係有建設性、為正苦的治理打好根基的倡議,而唔係大大聲戰狼上身撩交打的「主動性」。

      刪除
    8. //呢啲我地都係食花生。
      老美亂作一團,世界和平好多。黨爭一開始就一定會鬥到你死我活「完全執政」為止。

      //當然「反黃巷豬」的幕後(Grandpa?)無警覺性、19年著了道兒也是事實。
      有說是刻意中招的陽謀。為的是明正言順下刀子

      //即使依家換了「愛國者」上場,始終都係缺了些主動性
      不太覺得。只是2次回歸後分餅仔。

      WILL

      刪除
    9. //有說是刻意中招的陽謀。為的是明正言順下刀子

      刻意中招就不見得,形勢惡化後順水推舟就很有可能。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月版。

      《在西藏武装叛乱情况简报上的批语》

      (一九五九年二月十八日)

      刘、周、陈毅、小平阅后,退彭德怀同志。

      西藏越乱越好,可以锻炼军队,可以锻炼基本群众,又为将来平叛和实施改革提供充足的理由。

      毛泽东

      二月十八日

      刪除
    10. //刻意中招

      其實我並唔欣賞某些藍營或小粉紅的說法:Grandpa 成功堵截就讚料敵機先;棋差一着就故意如此。一來只顯得論者在「兜」,給 Grandpa 擦鞋;二來假如 Grandpa 真係「刻意中招」,豈非是拿民眾的身家性命來玩,如此做法豈非陷 Grandpa 於不義?

      反而好似捉棋咁,被人算了一道仲可以將就形勢反攻過去,咁先至係高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