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摩摩來稿:從歷史數據看北上内地旅游熱潮及陸港融合(二)

日前摩摩又傳來飛鴿,又有論文式投稿討論傷民北上消費行為,以數字說好故事:

從歷史數據看北上内地旅游熱潮及陸港融合(二)

由於筆者改變原意,想用連續23年的第3及4季港人出境深圳的數據作分析,故對疫後出境深圳分析會延至明年初;本文會對前文作一些回顧,以及分析另一跨境數據:「過大海」是也。

故此,本文題目會改爲《從歷史數據看北上内地旅游熱潮及陸港融合》。

回顧前文:水貨客及各口岸港人出境人數

前文提過15年4月實施「一周一行」後,港人往深圳人數回升;以及留言提及紅磡、文錦渡和沙頭角的出境人數偏低。

從另一角度分析數據,得出以下分佈:

由以上可見:

- 紅磡、文錦渡及沙頭角使用量大幅落後其他檢查站,連所謂「大白象」高鐵於18年第4季開通後,一季數字都拍得住此三個檢查站全年。疫後紅磡客運服務一直未開通,文錦渡於今年9月黑雨後客運服務亦暫停至現在(同期暫停客運的香園圍一早已回復正常),相信當局長遠會將此兩個口岸改爲只作貨運用途。至於沙頭角,從近來保安局局長鄧炳強關於開放沙頭角禁區透露的資料,似乎長遠會有大動作,相信如何與「一街兩制」的中英街融合會是其中一個方向。

- 上圖紅圈内顯示15至17年經落馬洲支綫出境人數突然飆升,將此3年平均人數減去14年人數大約是341萬;而此3年各檢查站總平均數減去14年總人數大約是413萬(下圖紅圈)。即是飆升人數大部份出現於落馬洲支綫,反而走水貨最便捷的羅湖數字平穩,似乎若真的「一周一行」令走水貨任務轉移往港人身上,也只是經落馬洲支綫的一批,對羅湖並無影響也。筆者對水貨行業認識只是皮毛,瞎猜的話,福田口岸附近較近民居較多港貨店,深圳水貨客可直接帶貨回店面,「一周一行」後要聘用港人負責;相反經羅湖者多是在口岸附近與内地人交收,模式不同故沒有互相取代。

 

「過大海」和定義

跨海出境:由香港以港珠澳大橋及各碼頭管制站出境往内地或澳門。

香港有俗語「過大海」,通常指「由香港跨過珠江口往澳門」,但路綫與「跨海出境」相似。

方法

統計對象:

1. 以港珠澳大橋及各碼頭管制站出境之香港居民

2. 以外港客運碼頭、氹仔客運碼頭及港珠澳大橋澳門口岸入境澳門之香港居民

將以上1.減去2.,即為香港居民經跨海途徑進入内地的數字。

資料來源:

- 香港統計月刊

- 香港入境處網站於2020年1月24日開始公佈的每日出入境數字

- 澳門統計局:旅客統計資料庫(入境旅客),數字由2017年1月1日開始

統計之香港管制站:

香港管制站 疫情後開通日期 注釋
港澳客運碼頭 2023年1月8日 執筆時前往澳門航班只提供7:30至23:30,疫情前的通宵來往港澳航班仍未恢復
中國客運碼頭 2023年1月8日
屯門客運碼頭 跨境客運服務已停用 -        2016年1月28日重啓跨境客運渡輪服務
-        2020年1月30日因疫情暫停跨境客運渡輪服務
-        港澳飛翼船有限公司(港澳飛翼公司)於2021年6月1日正式向政府提出終止租賃屯門客運碼頭的協議,並於2021年6月8日交還屯門客運碼頭予政府。所有跨境客運渡輪服務因此正式結束。
港珠澳大橋 一直保持開通 於2018年10月23日投入服務

説明:

- 於外港客運碼頭、氹仔客運碼頭及港珠澳大橋澳門通道入境澳門之香港居民不一定由香港出發,因爲

o 深圳有渡輪前往外港及氹仔客運碼頭

o 由珠海可以經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入境澳門

但相對總數,用前者的香港居民不多,後者更是極少(雖然筆者試過,但由珠海兜大彎經人工島入境澳門是極度不便,絕大部份人會經關閘、青茂口岸及橫琴口岸),所以可假設所有入境之香港居民皆由香港出發。

跨海出境總人數趨勢

2023年數據截至9月30日:


港珠澳大橋於18年第3季開通後,18年總數相對前4年已有輕微突破,19年縱有黑暴仍然大幅增加,大橋使用數字更超越一直最受歡迎的港澳碼頭,再次闡明「基建創造需求」之理。

而疫情後碼頭航班大幅削減,跨海出境更倚重港珠澳大橋。

再對比疫情前後數字,第2季跨海出境於23年已經貼近19年,第3季更已超越,復常速度比經機場和直往深圳出境快得多,23年全年有機會創出歷史新高。

除了1月外,23年每月經港珠澳大橋數字都比19年同月多,重要的事情說兩遍:「基建創造需求」。

而19年黑暴最肆虐的11月,使用大橋出境數字仍比18年多。

往澳門及内地數字之對比

由於香港經各碼頭管制站出境數據並不包括目的地資料,而澳門統計局只提供由17年1月1日開始在各通道入境之數字,所以跨海進入内地數字只能由17年開始觀察。

疫情後澳門3月已經創同月新高,4月更創歷史新高有近65萬港人入境;但9月比19年低,似乎已短期見頂。内地方面,要到8月才比19年高,但9月仍可維持同比升勢,似乎勢頭不錯。

留意於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開通後,跨海往内地的升幅遠比澳門高(上圖藍箭咀);下文會分析跨海出境往澳門/内地的佔比變化。

在港珠澳大橋開通前,往澳門比例平均約70%左右,開通後迅速跌至平均約60%;若單看大橋比例,疫情前往澳門更平均低於50%。相信是因爲往澳門渡輪航班較内地多,大橋開通方便前往内地,故内地比例明顯提升。其實珠海、中山等内地城市只在澳門毗鄰,交通時間相差無幾,若港人對陸澳兩地無分別心,理應前往内地比例會長期略高於50%(因爲進入内地有更多可能的目的地)。到此又要再說第3遍:「基建創造需求」,尤其數字反映大橋的確有連通陸港的作用,或明或暗以推動「陸港分隔」為意識形態的反對派,怎會不群起以「大白象」攻擊之?

而23年通關初期往内地比例偏低,相信與港人長久民心始終覺得澳門較親近有關,事實上3月入境澳門就已經創同月新高了;不過隨著澳門數字見頂,兼北上深圳消費熱潮有向跨海蔓延之勢令内地數字穩步上升,筆者執筆時剛剛過重陽節假期,「大白象」終於出現大塞車,内地比例可望於聖誕新年假期的12月升至接近50%,甚至更高。

本文小結

- 連前文關於高鐵的數據,「基建創造需求」(重要事情不怕說第4遍)。

- 亦同樣與前文關於高鐵,黑暴對使用新基建並無明顯情緒壓抑作用。

- 隨著北上深圳消費熱潮有向跨海蔓延之勢,跨海往内地不論數字及佔比有望於12月創新高。

下期最快於24年1月底發表,以待集齊今年第四季數據。

***

魔術師簡評:

1. 基建創造需求 vs 大白象

所謂「大白象」,根據有時不太準確的維基百科

白象指那些消耗龐大資源卻無用或無價值的物體、計劃、商業風險或公共設施等。一些造價昂貴但沒有實際效用,或成本過高但回報少的工程項目都可能被形容為「白象工程」。

然而巷豬噢大橋明顯是提供了一個「新選項」給三地民眾選擇,打破了巷澳水路航班的「獨市生意」。以噴射飛航來說,來往日航半小時一班,夜航一小時一班,票價由普通位 $175 至豪華位 $415 不等,船程約55分鐘:

(圖片來源:噴射飛航 > 香港 (上環) <=> 澳門), captured on 28 Oct 2023)

然而巷豬噢大橋不但提供了更快更便宜更有效率的公共交通選項(以魔術師由屯門去大橋巷方口岸,城巴$15.7;金巴$65,遠遠便宜過又快過屯門搭車到巷噢碼頭再搭船):

(圖片來源:Trip.com > 【澳門交通2023】坐金巴過大海!一文睇清金巴時間表、上落車地點及金巴優惠全攻略, captured on 28 Oct 2023)

不要小看車資便宜呢一點,搭船來回幾百蚊對比於搭車來回百零蚊,的確可以吸引不少本來「唔多過大海」的新手「新X坑」試搭車過橋,不排除「試過係好」,久而久之最終「陸路過大海」上癮的;而且大橋提供陸路交通,除了人流之外還可以造就了車流(巷車北上,見伸延閱讀)呢。

「基建」提供了選項和可能性,有競爭優勢就自然「有需求」。很明顯巷豬噢大橋就不可能是「無價值的建設」,點睇都跟「大白象」沾不上邊。反對派當年能以「大白象工程」打文宣戰而傷巷正苦似乎無力反擊;雖說實際效用要在大橋啟用後才能顯示出來,但當年我城正苦說好故事的能力太差,就連給傷民一個美好想像都做不到,又唔向地慘霸的樓盤廣告學習(例如搵幾個大X妹各國佳麗來給眾G蟲有沉船的感覺),實在要打 pat pat 也。

2. 中國內地

在「疫情前後香港居民跨海出境數據」圖(一)及圖(二),比較正統的寫法應是「中國內地」而並非「中國」(正字正確)。可惜魔術師今晚排版時才發現,在摩摩所附資料中又未能找到原圖代為更正,故唯有「原汁原味」刊出。

***

伸延閱讀:

摩摩來稿:從歷史數據看北上深圳消費熱潮及陸港融合(一)

維基百科:大白象

港珠澳大橋通行小貼士

要聞 2023-07-02 04:09:54

Q:港珠澳大橋收費標準是怎樣的?

A:港珠澳大橋分5類收費車型,小型客車(私家車、出租車)每車次收費150元(人民幣,下同);大型客車(過境巴士)、穿梭巴士、普通貨車、貨櫃車每車次分別收費200元、300元、60元、115元。

Q:港珠澳大橋收費站有什麼支付方式?

A:港珠澳大橋收費站支持內地國標ETC、香港快易通ETC收費方式和現金(人民幣)、微信、支付寶等多元支付方式。目前不少香港車主選擇使用香港快易通ETC,無須停車就可繳費通過,十分高效。

Q:港珠澳大橋風景那麼好看,我能不能停在應急車道,下車拍照呢?

A:不可以。港珠澳大橋屬於國家高速網中的一部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八十二條第四項的規定,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非緊急情況不得在應急車道行駛或者停車。因此,在行駛大橋中,不可中途停車拍照。

Q:港珠澳大橋行車環境順暢,有限速嗎?

A:不可以超速行駛。港珠澳大橋日常通行狀況下,橋面限速100公里/小時,隧道限速90公里/小時。全橋設有測速攝像頭,出於您的行車安全考慮,切勿超速行車。

◆資料來源:港珠澳大橋邊檢站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方俊明

信報 2023年10月25日

獨眼

長假返港人潮逼爆西九港珠澳

重陽節連同周末3天假期結束,入境處統計期間出境人次超過111萬;周一(23日)假期最後一天,為入境高峰期,大批市民趕返港,除逼爆西九龍高鐵站,亦導致港珠澳大橋大擠塞,有車主嘆塞了3小時。

據入境處資料,周一經高鐵西九龍站入境香港的居民超過3.8萬、內地訪客有9767人;經港珠澳大橋入境的有逾7.1萬名港人、內地旅客5445人。

特首李家超昨出席行會前稱,西九龍高鐵站人流多要排隊屬正常,之後會研究可改善的空間,「證明我哋多年做的工作喺融合方面做到成績。當然,我哋希望旅客有最好體驗,但我們在西九龍(站)所做的任何措施,都是在安全及方便上作出平衡。」他指出,假日人流多,市民過關較平日確用多了時間,希望市民明白,部門會精益求精。

陸路方面,黃先生在假期經「港車北上」到內地自駕遊,他說,周一已提早下午3時返港,但仍要捱塞車之苦,最終花了3個多小時才到港,「平時過關好暢順,國慶我都有北上,點諗到重陽塞得咁嚴重。」

大橋聯檢樓成樽頸位

另一車主司徒先生觀察認為,主要塞在港珠澳大橋內地出境聯檢大樓「上落客」樽頸位,「啲車同司機好快過到關,最慘係啲乘客因要行上聯檢大樓過關,當中有快有慢,啲車停晒喺最近接客嗰幾個位,個個唔肯讓,加埋位置窄,結果咪塞死後面啲車。」

就港珠澳大橋塞車問題,立法會議員梁熙建議當局考慮減少檢查行李次數,並在不同口岸實行兩地一檢措施。「澳門同橫琴之間關口已實施兩地一檢,其實香港可以效法,用同一部機過香港身份證及內地回鄉證證件,減省關卡。」

汽車會會長李耀培提議珠海市政府加開通道,亦考慮容許乘客留在車上過關。

35 則留言:

  1. 哈哈,半夜睇到自己投稿發表,火速留個言先😁

    //亦同樣與前文關於高鐵,黑暴對使用新基建並明顯情緒壓抑作用。

    事後才proof read,原來打漏左個「無」字,應為並「無」明顯情緒壓抑作用。

    //2. 中國內地

    呢個「中國」唔係指內地,而是「中國客運碼頭」的簡稱,除名字本身正字不正確外,碼頭位處之「中港城」亦屬正字不正確。但說明事實需要,唯有官方用乜名我就寫乜名...

    至於點解到現在仍無人提出其正字不正確問題,恕我就未能解答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為並「無」明顯情緒壓抑作用。

      已更正。

      //「中國客運碼頭」的簡稱,除名字本身正字不正確外,碼頭位處之「中港城」亦屬正字不正確。

      哈哈,我真係大鄉里。亦證明我沒有「偷跳」,更不用說「沉船」了 XD

      刪除
    2. //已更正。

      Thx!

      //哈哈,我真係大鄉里

      雖然話就話位處尖咀,其實中港城個位好隔涉,又無特別嘢好行,不在附近返工或去坐船真係無乜需要到此一游。

      //然而巷豬噢大橋明顯是提供了一個「新選項」給三地民眾選擇,打破了巷澳水路航班的「獨市生意」。以噴射飛航來說,來往日航半小時一班,夜航一小時一班,票價由普通位 $175 至豪華位 $415 不等,船程約55分鐘:

      大橋開通前航班遠比現在頻密,高峰時甚至15分鐘一班;開通後已明顯見到轉變,來往澳門旅客(尤其是内地團)明顯減少,小弟家住中西區經常會到信德中心所以感受很清楚。疫情後就連通宵航班都取消埋,將交通需求轉移往大橋已是不可逆轉了。

      當然何家一早已在大橋落晒釘,既然需求已轉移,也樂得減少航班。

      //以魔術師由屯門去大橋巷方口岸,城巴$15.7;金巴$65,遠遠便宜過又快過屯門搭車到巷噢碼頭再搭船

      疫情前中港城有提供來往澳門航班,但復常後已取消剩下内地航班了;理論上屯門碼頭可滿足新界西居民需要,但就算大橋開通前都做唔起(文中圖表説明一切),何家都意興闌珊,未等復常就自行收皮交返個碼頭俾政府。

      //不要小看車資便宜呢一點,搭船來回幾百蚊對比於搭車來回百零蚊,的確可以吸引不少本來「唔多過大海」的新手「新X坑」試搭車過橋,不排除「試過係好」,久而久之最終「陸路過大海」上癮的

      不止高鐵同大橋,香園圍都有此情況,下期會用數據説明。

      //反對派當年能以「大白象工程」打文宣戰而傷巷正苦似乎無力反擊;雖說實際效用要在大橋啟用後才能顯示出來,但當年我城正苦說好故事的能力太差,就連給傷民一個美好想像都做不到

      「新香港」前的一個inconvenient truth是:這些基建都是促進陸港融合的工具,除非是敏感如高鐵的一地兩撿,反對派在黑暴撕破臉前就算用「大白象」名義反對,也是「盡在不言中」支持者明就明唔明就黎明;更重要是政府也是綏靖政策、或甚至意識形態如hea曾一樣本來就認爲「與内地保持一定距離對香港才最有好處」,自然唔好話無力,甚至有力都不會打蛇打七寸般用意識形態還擊。

      現在二次回歸,這些已不是inconvenient truth而是要大書特書的事,部分膠官意識形態仍如hea曾都好,旗號一揮都要一齊唱好融合。同文某校長話「證明政府在陸港融合做出了成績,真係笑死人!深圳消費平靚正又關你比家超同一眾高官乜事」,我心諗先不論政府做過乜,但咁樣講是將姿態擺到明之舉... 況且,通關便利度和政府關係最大,關口幾多配套、派幾多關員以至批幾多公交牌去關口只有政府有say,如果由以前陳太班舊殖民地心態官員主政搞到過深圳好似星加坡去馬來西亞新山咁麻煩,你深圳消費幾平靚正都不會有現在盛況。

      //而且大橋提供陸路交通,除了人流之外還可以造就了車流(巷車北上,見伸延閱讀)

      文中曾提及跨海出境「前往内地佔比」問題,而原來重陽假期盛況與港車北上有關,估計10月往内地比例會大幅攀升了--因爲港車是不能入澳門的。

      呢度加一句:「基建創造需求,政策亦可」。

      刪除
    3. //亦證明我沒有「偷跳」,更不用說「沉船」了 XD

      剛剛經過信德reconfirm,疫情前赫赫有名的成功旅行社仍然不見蹤影...應該香港大橋檢查站唔會租舖俾佢地開業,我只疑惑附近例如東涌有無營業點...😂

      不過,成功旅行社從來無在中港城開業,魔兄你想買定套票「偷跳」,應該都唔會揀中港碼頭出發...

      刪除
    4. //成功旅行社

      以上連結是 2013 年的了,真係「十年」,俱往矣。

      //魔兄你想買定套票「偷跳」,應該都唔會揀中港碼頭出發

      我應該淨係識由信德搭船過澳門。語時話,屯門碼頭我搭過的船都只係由屯門去大澳而已,屯門碼頭的存在感幾乎是零。

      //甚至意識形態如hea曾一樣本來就認爲「與内地保持一定距離對香港才最有好處」,自然唔好話無力,甚至有力都不會打蛇打七寸般用意識形態還擊。

      「與内地保持一定距離對香港才最有好處」,呢個想法係因為我城定位不嬲係「國際城市」,「要同國內城市唔同」,其實又係中咗二分法,「國際城市」唔等於「「與内地保持一定距離」,與國定融合更不等於「國內城市」。問題係主政者能否拿捏得準確。

      刪除
    5. //「國際城市」唔等於「「與内地保持一定距離」//
      只有鄉巷駛巷弊, 同相對阿爺極寬鬆既金融管制, 已經係天然既距離

      刪除
    6. //只有鄉巷駛巷弊, 同相對阿爺極寬鬆既金融管制, 已經係天然既距離

      現在澳門同内地已經近無可近,而相對澳門同内地都係成文法,香港係習慣法,所以香港同内地最近的距離會比澳門稍遠一點。
      但好多港人認爲的「與内地保持一定距離對香港才最有好處」,係even包括生活文化,不止硬制度例如法律貨幣;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不同已反映在法律内,所以「生活文化的距離」甚至超過制度範疇,已是意識形態層面。

      刪除
    7. //同相對阿爺極寬鬆既金融管制, 已經係天然既距離
      //相對澳門同内地都係成文法,香港係習慣法,所以香港同内地最近的距離會比澳門稍遠一點。

      法律貨幣的不同,已經足夠將我城從「內地城市」區分開去;生活文化的大不同,才是 keep 住巷蜀精神的技倆。

      刪除
  2. https://www.legco.gov.hk/yr07-08/chinese/panels/tp/papers/tp0516cb1-1520-1-c.pdf https://hk.news.yahoo.com/港珠澳橋如黑洞-年蝕10億有排窮-214500961.html 巷豬傲大橋設計容量每月可達600萬人, 宜家80萬不到, 珠西經濟係扶不起的阿斗. 起橋使左成千億, 過橋收左的錢, 連日常維修費都唔夠俾, 每年維修費都蝕以億元計, 完全得啖笑, 大白象工程, 莫過於此.

    回覆刪除
    回覆
    1. 20年疫情間新聞都攞返出來講?ok,old news is so exciting...

      //巷豬傲大橋設計容量每月可達600萬人, 宜家80萬不到

      呢位打手應該都真係有睇過我上面數據...的確,上面「港珠澳大橋(每月總數)」圖表最高峰是今年4月的過70萬人,不過:呢個係「港人出境數字」而已!還有港人入境呢?内地及其他旅客出入境呢?

      就拿入境處10月28日的數據,不論出入境,總數都是香港居民的1.5倍以上:

      入境 出境
      香港居民 內地訪客 其他訪客 總計 香港居民 內地訪客 其他訪客 總計
      19,431 7,198 5,617 32,246 29,206 11,630 4,652 45,488

      入境處每日更新的csv,用excel的filter功能和SUM function計算今個月(10月)截至昨天(28日)的數據,用大橋出境總數(即包括港人在内的各色人等)是984869人次,入境是895910人次,合共1880779人次,即日均67170人次。假設今日星期日有70000和明後兩日各50000(都是下限),今個月過200萬肯定走唔甩。

      而呢位打手quote「容量每月可達600萬人」,應該是立法會文件中指2035年的日均總數191,250 – 233,850吧?但文件亦假設2016年開通總數有55,850 – 69,200,到4年後2020年91,250 – 112,950;但實際開通年份是18年,中間又疫情3年,即是只是實際開通了2年,對應立法會文件現在的數字只是2016+2=2018年而已!

      當然即使實際只開通2年,現在10月的日均總數仍未達興建計劃時第1年的上限(69,200),但觀乎上升勢頭,明年月均突破計劃中的第1年上限完全無懸念。

      做打手前,唔該返去學下揾資料同讀下小學的閱讀理解先。😂

      刪除
    2. //打手

      我都好佩服呢度啲匿名黃人,成日都要等幾個月先拋低一段酸言酸語,然後就例牌無跟進,都唔知為乜。

      //大白象
      //實際開通年份是18年,中間又疫情3年,即是只是實際開通了2年,對應立法會文件現在的數字只是2016+2=2018年而已!

      同情地理解,Google 一下「港珠澳大橋使用率」便見到唔少「回本無期」的說法,但找來找去都好似無任何數據及因疫情而做的 adjustment。
      另外,魔術師就唔係好明點解基建一定要從道路收費「回本」先可以?帶動經濟呢啲無形效益又點計?即係匿名屋企門前條路的維修,是否應該要匿名君用者自付?

      //呢度加一句:「基建創造需求,政策亦可」

      的確如此。就如「港車北上」為例,只係今年7月先開始(見《新聞雜評(四百零四》),要優化的地方大把 - 起碼配額就局限咗使用率。要谷使用率,可以從政策着手,就如要「谷低」「非建制派」參選衰蟻員,也可以從政策落墨。

      刪除
    3. //我都好佩服呢度啲匿名黃人

      好多都真係打手。19年後,見識了幕後的力量,社會係隱藏住好多收錢做嘢嘅人。你睇呢位匿名,一嘢就quote一份08年的立法會文件,絕對係平時已有準備;不過quote疫情間大橋蝕錢新聞實在太無稽(我可唔可以話疫情時好多健身室都蝕大本,所以健身室都是大白象?),更on9係想quote我數據卻連數據定義都搞不清楚。

      //魔術師就唔係好明點解基建一定要從道路收費「回本」先可以?帶動經濟呢啲無形效益又點計?即係匿名屋企門前條路的維修,是否應該要匿名君用者自付?

      睇過話内地高鐵,除左一條京滬綫,其他全部要蝕錢...但高鐵為社會帶來的成本效益,已經有目共睹。

      睇下會唔會加篇番外篇,專講大橋、高鐵以及香園圍三大「白象」。

      //要谷使用率,可以從政策着手,就如要「谷低」「非建制派」參選衰蟻員,也可以從政策落墨

      所以話北上消費熱潮點會唔關政府事,政府只要配套一勒住大家過關不便,咩嘢熱潮都可以「谷低」。

      而家好多蟻員冒「影響本地消費」大不諱提倡延長口岸開放時間,都係因爲陸港融合係老頂開到口要做的事。

      刪除
    4. //睇下會唔會加篇番外篇,專講大橋、高鐵以及香園圍三大「白象」。

      期待^^
      三個只差高鐵未試,只睇車程覺得屈機,啲直通車之類要幾倍時間,大橋香園圍咁岩我遇到嘅“多人”就算打蛇餅都等唔耐,唔快但平過以前一截

      -z

      刪除
    5. 對自稱楊威利的人好失望. 任你講入境處數字, 大橋宜家每日都係約6萬人出入, 懶疫情都唔可以懶到2023年10月吧 ? 說好的2020年每日有10萬人呢? 需知道此1000億基建最大撥款理由是 “大橋項目在香港方面的經濟內部回報率為8.8%,回報率相當理想”, 而此數已經包含左"帶動經濟呢啲無形效益". 香港需要是其是, 非其非的人, 而不是凡是將對方標籤為"黃人""打手", 然後宣佈自己勝利了的忠字舞蹈員.

      刪除
    6. //說好的2020年每日有10萬人呢?

      呢條打手都on99,睇錯數據都跌落地拿扎沙。當初20年是指「假設16年開通的4至5年後」,現在是18年先開通,中間又被疫情拖延3年,而家先係正式開通2年而已!當初話4至5年後有日均10萬人,係假設呢幾年因應大橋的經濟模式慢慢成熟造成使用需求增加,3年疫情點形成經濟或生意模式呀?港車北上都係今年7月先成事,啲人都要熟習適應架?俾你疫情做港車北上都形成唔到新經濟模式啦!咁顯淺明唔明呀?打手!

      仲有呀,魔兄無明面話你打手,而家擺明話你打手係我!收到未呀打手!

      刪除
    7. //北上消費熱潮點會唔關政府事,政府只要配套一勒住大家過關不便,咩嘢熱潮都可以「谷低」。

      哈哈,果然「有事梗係D咗正苦先」係有道理的。

      //大橋香園圍咁岩我遇到嘅“多人”就算打蛇餅都等唔耐,唔快但平過以前一截

      我諗呢啲都係個人運氣不同吧 XD

      //大橋宜家每日都係約6萬人出入, 懶疫情都唔可以懶到2023年10月吧 ?
      //說好的2020年每日有10萬人呢?

      無視2019黑暴、2020疫情的影響?2020年10萬人的推算是基於2016年開通,啟用5年後的數字。假設大橋2018年1月1日開通,如果無病無痛,到2022年底就係5年,照計應有10萬人。但疫情閉關三年,到現時實際啟用時間只有兩年多而已。

      再推到極致,假設封關4年354日,即2018年1月1日開通後即時封關,至2022年12月31日開關,實際啟用只有兩日,咁去到2023年「啟用5年」後,是否要用10萬人次使用去比較呢?

      //大橋項目在香港方面的經濟內部回報率為8.8%

      12. ...以20年期計算,大橋項目在香港方面的經濟內部回報率為8.8%,以40年期計算,則為12%。

      當時假設的回報(in terms of cashflow)是否基於某種經濟情況,再扣減投資成本而得出20年 IRR=8.8% 的推算;而現時的經濟情況又是否可以同日而語?我就唔知,不過相信當年亦難想像今日的狀況吧。

      //此數已經包含左"帶動經濟呢啲無形效益"

      15. 大橋項目量化的直接經濟效益見上文第10至12段。港珠澳大橋對地區經濟的策略價值和間接效益重大,但我們並未有將它們計入大橋建造費用攤分安排所依據的效益內,因項目的內部經濟回報率一般並不把間接效益計算在內。

      //對自稱楊威利的人好失望
      //香港需要是其是, 非其非的人
      //不是凡是將對方標籤為"黃人""打手", 然後宣佈自己勝利了的忠字舞蹈員.

      我竟然會被標籤為「忠字舞」,真是啼笑皆非。看字裡行間,呢位匿名君似是「walk in 客」?未分得出我同摩摩的分別 - 諗諗吓,我非了匿名的非,或者係我未能跟得上匿名君的閱讀能力或邏輯思維也說不定,罪過罪過。

      刪除
    8. //或者係我未能跟得上匿名君的閱讀能力或邏輯思維也說不定

      佢既邏輯思維就係一開始牙斬斬講月均最高600萬人次(但原來係原本2035年的假設),但而家月均不過80萬(卻原來只是香港居民出境數字);被踢爆後死死地氣講返而家6萬(其實10月已經6萬7)而20年「應該」有10萬。

      澳門22年618疫情時試過全日唔夠400人用添啦!佢唔好攞嚟同假設的20年10萬人比較?

      明天再寫。

      刪除
    9. //仲有呀,魔兄無明面話你打手,而家擺明話你打手係我!

      都話佢分唔清魔術師與摩連奴的分別。

      //明天再寫。

      睇吓喬峰先喇!

      刪除
    10. //三個只差高鐵未試,只睇車程覺得屈機,啲直通車之類要幾倍時間,大橋香園圍咁岩我遇到嘅“多人”就算打蛇餅都等唔耐,唔快但平過以前一截

      高鐵要睇你去邊度,如果去連城新天地到購物公園嗰個屈晒機的商場建築群,高鐵去福田站係不二之選;但去羅湖的話轉返地鐵去其實唔係差好多時間。

      而且要用盡時間,要在開車時間25至30分鐘前到定西九排隊;但留意開車前少過30分鐘就要用人手入閘不能用自動閘機;而且入閘後要做類似機場安檢,所以繁忙日子要早好多去到排隊。表面睇又未必慳到時間,不過繁忙日子其他關口都需要排大隊。

      不過以上係指西九北上而言,南下的話入閘就可以預再少啲時間,基本與一般内地坐高鐵無分別。

      另外香園圍出蓮塘口岸個商場幾靚仔,雖然無咩特色但作爲口岸商場應有盡有,有啲似珠海青茂口岸個商場。

      //哈哈,果然「有事梗係D咗正苦先」係有道理的。

      出入境事務牽涉政府最多,當年陳太一嘢否決條港珠澳大橋就要遲十幾年先落成,真係「有事梗係D咗正苦先」。

      刪除
    11. //陳太

      呢類藍血人早應清洗乾淨。

      刪除
  3. 2022的清明節諗住用大橋去澳門即日來回。結果去到口岸後,用了一個鐘排隊買車票,再用一個鐘排隊上金巴。去到澳門後再用一個鐘過關,過關後再用一個鐘上巴士。

    心諗對有錢人來講,我諗會用$1000坐船而放棄$65坐金巴啦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今年9月去過,
      星期日出發稍稍避佐最多人既時間,
      朝早10點系欣澳再次稍稍避佐最多人既時間,
      整個過程唔乜需要排隊等車, 買飛排兩三個, 行到車站, 最多5分鐘就上車
      香港呢邊無大阻滯/要等好耐

      反而係去到澳門果邊比較出事, 澳門口岸比較僻, 出番港澳碼頭/氹仔條路都比較窄
      唔算長既路程坐佐半個鐘巴士

      對有錢人泥講.....系澳門賭場既觀察正正係低最低投注額既賭枱大增

      大陸/澳門, 同鄉巷既分別, 或者係佢地更接受現在正處經濟下行週期(經濟ABC, 美帝加息週期就一定係全球經濟唔掂),
      鄉巷仲幻想緊疫情過後就會大把水既遊客湧到任商舖劏, 無, 最衰就係阿爺同美帝嘈交啦....

      刪除
    2. //去到口岸後,用了一個鐘排隊買車票,再用一個鐘排隊上金巴

      撇開過關時間,搭船如果唔一早買定船飛,去到買到兩個鐘後航班然後等候補位一個鐘内上到船是常有的事。

      不過去澳門好似無直通巴士,建議可以一早買定去珠海的直通巴士,然後在人工島落車後經口岸入澳門(我上文提及非常不便,但不便是指由珠海拱北來往澳門市區而言)。

      //心諗對有錢人來講,我諗會用$1000坐船而放棄$65坐金巴啦

      有錢人會坐直升機,雖然疫情後仍未恢復公開售票,但肯定有包機服務。

      //鄉巷仲幻想緊疫情過後就會大把水既遊客湧到任商舖劏, 無, 最衰就係阿爺同美帝嘈交啦....

      内地社會隨時代轉變,任劏的游客將永不復見--越富裕的社會才會越多年輕人有閑情窮游深度游。

      我都有做金融界的friend,立場都係愛國愛港,但都認爲無西方外資係阿爺政策使然,最後都會返來,因爲「資本只會認利益」;我同佢講,而家係對面最大嗰班認爲「養壯你雖然我都賺大錢,但最後你會攞把刀桶我」,生與死的問題資本利益實在微不足道,點會放資本過來俾你?

      至於好多財演,一講到嘈交就一臉不悅,話好聲好氣先做到生意...先不論生與死的問題,乜原來佢地認爲世界係得西方陣營嗰10億人先係可以做生意嘅人黎嘅咩?啊,想十年前打貪,濠賭股跌到pair係度,班財演好多都話「一時政策」(言下之意洗完太平地就回復歌舞升平),臉上都挂著對阿爺搞住晒的不悅之色,而從來無諗過呢個係國有資產流失的生死大事。

      刪除
    3. //任劏的游客將永不復見--越富裕的社會才會越多年輕人有閑情窮游深度游//
      除佐唔在意錢既貪官/富二代,
      年輕人資訊流通, 唔會做水魚

      至於班"金融財俊", 美帝果套放任大孖沙操控同收刮蟻民最合乎佢地利益
      再者"金融財俊"日進斗金, 追求既係一個浪賺夠幾世既錢然後去嘆世界。拎住幾個億, 全世界都受歡迎, 國家? 俾錢買本護照就有啦

      刪除
    4. //結果去到口岸後,用了一個鐘排隊買車票,再用一個鐘排隊上金巴。去到澳門後再用一個鐘過關,過關後再用一個鐘上巴士。
      //反而係去到澳門果邊比較出事, 澳門口岸比較僻, 出番港澳碼頭/氹仔條路都比較窄

      睇嚟我都要去返次大橋,親身感受吓。

      //越富裕的社會才會越多年輕人有閑情窮游深度游。

      因為文青同土豪是死對頭嘛!

      //追求既係一個浪賺夠幾世既錢然後去嘆世界

      就算我去旅行,最多都只能「嘆」10日8日。

      刪除
    5. 如果你要感受下排一個鐘的滋味,恐怕要放星期三又或者三四日長假期的首天先有機會感受到了

      刪除
    6. 咁我都唔會係 peak season/day/hour 去,係嘗試條橋的過關體驗,而唔係體驗塞塞塞囉。

      刪除
    7. //恐怕要放星期三又或者三四日長假期的首天//

      原來係要特定日子先可以"感受排一個鐘既滋味"
      嚇得我?!
      差D以為我搭錯車過佐假大橋去佐假澳門XD

      刪除
    8. //至於班"金融財俊", 美帝果套放任大孖沙操控同收刮蟻民最合乎佢地利益

      佢地個問題已經不是「以自己利益考慮」,而是根本認爲「這才是世界運作的方法」,even自己未能從中攞到著數都好--這基本是教育和工作多年形成的思維習慣;佢地好少會將事情想到生死之間,亦無「如果我做乜嘢你都係咁對我,我為乜要繼續就你」呢種思維。或者香港的菁英們多年對反對派的綏靖心態就是呢個金融社會背景而來。

      //原來係要特定日子先可以"感受排一個鐘既滋味"

      快啦,應該下個月22-23號(西行)同26號(東行)就係。

      刪除
    9. 印象中如果大橋出現每天50000以上出境人潮,此種打蛇餅就會出現。

      如果普通星期六日都係咁,此情況又長期出現,我諗傳媒一定超高調去報導囉。

      刪除
    10. //如果普通星期六日都係咁,此情況又長期出現,我諗傳媒一定超高調去報導囉

      剛剛兩個長假期:
      9月30日:出境73,192人
      10月2日:入境90,841人
      10月21日:出境65,131人
      10月23日:入境82,385人

      剛過去的周末日:
      10月27日:出境35,607人
      10月28日:出境45,488人
      10月29日:入境44,101人

      波瀾不驚的昨日,無連長假期的星期三:
      11月1日:入境22,809人 出境28,174人

      一般周中應該有排都未到,出年都應該未有耐;不過剛剛周末已經有45000人,出年每個周末都過50000人指日可待。

      刪除
    11. 唔該幫我查吓2023年4月5日星期三港珠澳出境數字。如果只有50000人左右應該係衰唔夠金巴/司機

      9月30號表面上係73000人,但高峰集中在上午,下午兩三點應該會好好多

      刪除
    12. //亦無「如果我做乜嘢你都係咁對我,我為乜要繼續就你」呢種思維

      「繼續就你」係因為「顧客求遠是對的」、「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唔得」的服務業思維。

      //如果大橋出現每天50000以上出境人潮,此種打蛇餅就會出現。
      //出年每個周末都過50000人指日可待。

      「習慣說」是要時間「浸出來」的。

      2023年4月5日入境40,174人 出境52,940人

      刪除
    13. //「習慣說」是要時間「浸出來」的。
      //2023年4月5日入境40,174人 出境52,940人

      Thx 魔兄!

      當日是周三清明節假期,周四請一日假就連四日復活節長假。如果當日出境也「只有」僅過50000人而剛過去重陽連假首日(只有三日假!)有65131人,證明「習慣真的是要時間浸出來」,也打臉匿名打手無視三年疫情動輒就以「假設20年日均10萬」説事的舉動。

      刪除
    14. 大橋是否「好用」好靠口碑,主要都係班「新X坑」試完覺得好,用到上癮再介紹俾親朋戚友,一傳十 十傳百咁樣,使用率先可以以複式增長。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