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屬「真假鄉下合拍片」,2017 - 18 年上映,改編自鄉漫,看來 Grandpa 與鄉下關係當時未至於太差。撇除外交事宜,Grandpa 近年「擔心影視界竄改史實污染文化」,導致「製作方為免麻煩為爭取創作空間」(即係有好大「創作自由」?見伸延閱讀),出現了一大漂「偽歷史劇」。其實金庸系列大都「指名道姓」有歷史背景,點解金庸電影、電視劇又可以拍完又拍,唔怕話「郭靖是成吉思汗金刀駙馬」、「楊過飛石掟死蒙哥」、「朱元璋趕走張無忌」又唔係「竄改史實污染文化」呢?
***
唐貞元二十一年某天,世襲金吾衛統領陳雲樵家中來了一隻會說人話的黑貓。黑貓討了吃後,告訴陳妻春琴(張雨綺飾)後院藏有銀兩,果真如是。春琴發現池塘裡的魚給黑貓吃了眼珠,狀甚恐怖。倭僧空海(染谷將太飾)東來大唐學法,不如何故被叫到皇宮裡幫皇上(唐德宗)驅邪(馬小玲的祖先去了哪裡?),誰知空海一到,皇上便病發駕崩。太醫要求起居郎白居易(字樂天,黃軒飾)寫皇上是死於風邪,但白堅持不作假新聞,實行軟對抗。空海跟白居易說剛才在皇上榻前拾到黑色貓毛,沿着宮外的貓腳印找到一塊令牌,上書「皇帝已死,後即李誦」,即係下個就輪到將要登基的太子。白樂天在夜間潛入前朝舊宮中偷取一件物事;奇就奇在白樂天行藏將要敗露之際,黑貓出現幫他引開了守衛。
翌日,白樂天告訴空海有關陳雲樵家中來了隻會講人話的貓的消息,而自己也辭官了,專心寫開有關楊貴妃的《長恨歌》;空海則說明自己來大唐是想拜青龍寺惠果大師為師。白樂天和空海遇上了一名在市集中賣藝,令種子極速結瓜的幻術高手。白樂天和空海在妓院中找到陳雲樵,見到陳雲樵醉心於新來的囡囡玉蓮。陳雲樵的舊相好麗香被新人搶咗條仔,心有不甘,這時枱前的酒壺忽然自動會斟酒,心神亦被控制。麗香把酒給陳雲樵,誰知陳雲樵卻把酒賞了給玉蓮喝,給白樂天和空海看在眼裡。黑貓現身,大鬧一頓,抓傷了眾人,留下話兒明晚去陳雲樵家找他討債。黑貓走後,才發現陳雲樵其中一名手下的眼珠被吃掉了。陳雲樵回到家中,發現池塘中的魚全死掉。事後空海從皇宮裡的貓和妓院裡的貓的腳印看出都是同一隻貓,貓其中一條腿受過傷。
空海就此確定皇上的死是黑貓做成,太子登基後隨即病倒,朝廷要求捉妖,白樂天當然推薦空海。第二天晚上,黑貓果然突襲陳府,殺死一眾侍從,又控制了春琴。另一方面,玉蓮昏迷不醒,腿上開始潰爛,空海診斷是中了蠱毒,便在玉蓮腿上寫滿「卍」字符咒,以一碗帶血小鮮肉(笑)引出毒蟲解救。空海認為玉蓮是飲了本來給陳雲樵的酒而中毒。逃亡到妓院來的陳雲樵看見了整個過程,懇求空海去救春琴。空海去到陳府,見到「春琴」在屋脊上行走唸詩,但又有另一個「春琴」睡在房間裏。空海知道屋脊上的「春琴」其實是黑貓施展的幻術,唸的詩是李白的《清平調》。白樂天帶空海到皇上的藏書閣,開始由唐玄宗竉愛楊貴妃,在「大富豪為她開生日會」,名叫「極樂之宴」,並命令李白為楊貴妃賦詩《清平調》講起。
翌日,白居易和空海回到陳宅,卻見門庭荒廢,春琴又被黑貓控制。春琴指白居易一早就寫完《長恨歌》,但就是不滿意,因為他並沒有見過楊貴妃,一切只是憑空想像。空海引春琴(黑貓)承認牠當時就在「極樂之宴」會場中。空海再誘導春琴(黑貓)「說好李隆基故事」,黑貓也說承認牠是皇上養的御貓,這時黑貓又將自身投射到楊貴妃意識,說皇帝為平內亂(安史之亂)將她活埋,所以她就向皇室復仇;而陳雲樵就父親陳玄禮就是殺害楊貴妃的兇手,所以黑貓才又找上陳雲樵。講完一輪故事之後,黑貓便離春琴而去,疑似「死了」,白居易和空海也就把留下來的貓皮燒了。
眾人以為問題已解決,但就在慶功之時,黑貓控制了樂師奏出樂曲,迷惑陳雲樵心神,令他勒死了春琴,春琴臨死前叫人不要埋了她。陳雲樵清醒過來後否則自己殺了春琴,但轉頭就發瘋了。空海懷疑春琴臨死前所說是指楊貴妃也是被活埋的,而黑貓是引在寫《長恨歌》的白居易去調查真相。如果楊貴妃是被活埋的,心繫楊貴妃的白居易就寫錯了《長恨歌》。
白居易把從宮裡偷出來的寶物給空海看,以證明玄宗對楊貴妃的愛,原來是玄宗珍而重之留下來,楊貴妃送給玄宗的留有自己頭髮的木梳。空海承認自己師父才是最好的驅邪師,圓寂前叫空海到大唐找尋超越生死的《無上密法》,所以空海就來了。白居易帶空海去走訪當年依玄宗命令繡白綾給楊貴妃的老宮女,但她也沒親眼看見高力士以白綾勒死貴妃,只是事後由陳雲樵的父親陳玄禮驗屍。白居易和空海離去後,黑貓就跟來把老宮女殺了。二人從典籍中得知個當年兵變時倭國遣唐使晁衡(阿部寬飾)也在場,便走訪他的遺妾,從他的日記得知道他也愛上了楊貴妃。
三十年前,楊貴妃(張榕容飾)就是盛唐的象徵,唐玄宗為她大搞生日派對。晁衡有幸參加了這個極樂之宴,見識了詩仙李白,和各種幻術大 show。幻術大師黃鶴帶同「白鶴少年組」 - 兒子丹龍、徒弟白龍 - 來表演。白龍自小便被爛賭父親賣給了黃鶴,楊貴妃得知白龍身世,竟然感同身受,將白龍電到暈頭轉向。李白當場在高力士背上寫了《清平調》(王菲演唱,見伸延閱讀)。楊貴妃來讚賞,李白暈哂大浪;玄宗唯有下令將李白趕出長安。同樣暈浪的有晁衡;礙於晁衡的倭國使者身份,玄宗唯有間接地表示不得和我爭囡。玄宗雖然壓得住晁衡,但壓不住安祿山。安祿山起兵造反,勢要得到楊貴妃,玄宗唯有出走長安。去到馬嵬坡,陳玄禮率領的金吾衛發生兵變,逼皇帝殺死貴妃,以平叛亂。
晁衡提議帶楊貴妃着草「返鄉下」,但楊貴妃對玄宗情深意重,不能留下玄宗受死;但即便如此,楊貴妃也「有種覺悟」,知道自己對大唐來說是「condom」:她代表了大唐的強盛,但大唐有危難,卻第一個要交她的人頭出去了。黃鶴獻上一計,以金針刺穴,可封閉受者呼吸,進入假死狀態,拔去金針便可醒轉,此法叫「屍解大法」。只要楊貴妃同意假死,封棺下葬,便可在騙過叛軍後再行救回楊貴妃,和皇上重聚。愛上貴妃的白龍出言阻止,被黃鶴打傷了腿。皇上接過黃鶴遞過來的酒給貴妃飲,楊貴妃則將木梳交予皇上。楊貴妃「死」後,高力士扮以白綾勒死貴妃,被皇上重重責打,以獲取陳玄禮信任。唐玄宗才是真正的幻術大師。皇上把楊貴妃埋在古墓穴之中,留下御貓陪葬,其時已無開棺取針的可能,「屍解大法」只是騙楊貴妃自願去死的局。
其實楊貴妃也知道屍解大法是個局,只是她為了皇上而配合演戲。白居易和空海依晁衡日記的指示去到楊貴妃的墓地,發現石棺被人動過。打開石棺,卻沒有楊貴妃的屍身。空海跳入石棺中,發現棺蓋內側滿佈爪痕,是楊貴妃醒過來掙扎的痕跡(《連城訣》的凌霜華)。這時黑貓到來解畫,確認楊貴妃雖然知道這是死亡騙局,但不知道中途會蘇醒,在棺木裡要捱多久才會死去。白居易猜到黑貓就是白龍。
黑貓繼續回憶,兵變後他(白龍)和丹龍偷偷跑回來救出楊貴妃(及黑貓),但貴妃早已醒轉後窒息而死。丹龍向白龍解釋,屍解大法是皇上跟黃鶴想出來的騙局。金針刺穴只能令受者龜息一兩天,之後便會醒轉;丹龍以為楊貴妃喝了有蠱毒的酒便不會醒轉。因為黃鶴是丹龍父親,他不能向白龍篤灰;兩兄弟因此反目。丹龍走後,白龍守住楊貴妃的屍身,情深一往希望她醒轉 - 直至楊貴妃體內的蠱毒發作。白龍想起自己也是小鮮肉,便以自身作餌引蠱蟲上身,化去了貴妃的毒素,臨死前將靈魂轉移至黑貓身上。
白龍的靈魂進入了御貓身體之後,得到了御貓的記憶,知道貴妃在石棺裡臨死前的絕望,所以才滋生了為楊貴妃報仇的復仇大計 - 黑貓第一個找上的,就是老去了的唐玄宗。唐玄宗所謂因為思念娘娘而哭瞎了雙眼,其實是被黑貓抓瞎的。黑貓要殺的最後一個人,是丹龍。在市集賣藝玩幻術的賣瓜翁出現,原來他就是丹龍,雖然當年跟白龍鬧翻,但依然一直守護着他(與及後來化身的黑貓),還將白龍與楊貴妃合葬在冰窟之中,屍身三十年不變。丹龍甘心受死,但空海說楊貴妃死者已矣,白龍再殺更多人也是人死不能復生。白龍萬念俱灰,放過了丹龍,接受貴妃已死的事寶死去。空海將黑貓的屍體放在楊貴妃身邊陪葬。
一切的謎團都已解開,空海在楊貴妃事件中領悟到《無上密》。白居易就將《長恨歌》給了白龍做作者。空海再探青龍寺,得住持惠果大師接見 - 原來掌握《無上法》心法的惠果大師就是丹龍。
***
本片改編自鄉漫,魔術師無睇過原著,唔知道漫畫劇情是否如本片一樣咁鬆散、不痛不癢。魔術師刷了本片兩次(第二次睇就係寫呢篇文章),依然覺得劇情毫不緊湊 - 楊費妃之死有甚麼秘密關魔術師乜事?係,所有小說的故事脈落情節、人物角色都是作者虛構,但郭靖、楊過、張無忌、喬峰、令狐沖的經歷卻能令讀者投入,似是自己有份的歷險,「投入度」令讀者觀眾覺得「關自己事」。然而,本片的叙事手法,似是集中於 CG 炫技(cut 哂啲 CG 嘢應該可以節省半小時),即使是陳凱歌做導演卻不能「講好一個故事」,穿鑿附會講到楊貴妃人見人愛車見車載,為國家安全而死,咁又點呢?
最令魔術師感到唔掂嘅,就係為何白居易吓吓直呼先帝玄宗「李隆基」?就算白居易不拘小節,但劇中寫佢都十分愛慕楊貴妃,卻又吓吓楊玉環前楊玉環後,敬語都無加幾句,好似唔係好符合當時的禮節?
另外,睇慣魔術師影評的讀者都估到,見到呢類「查案推理劇」,最忌就係俾魔術師搵到 bugs:
1. 陳雲樵清醒過來後否則自己殺了春琴,但轉頭就發瘋了,完全看不明白。
2. 楊貴妃深愛皇上,皇上要楊貴妃死,她也不會抗拒。皇上要保存顏面,叫高力士做戲,扮自把自為殺死了貴妃即可,何需設局哄騙楊貴妃玩屍解大法?有甚麼好處?更有甚者,講到貴妃明知是局又去配合演屍解大法大龍鳳,動機又是甚麼?事實上,回歸原點,「殺死貴妃的罪名」就是由高力士背上了啊。懶係局中局,眾角色演一輪戲,都唔知為乜。
3. 黑貓明知「高力士以白綾勒死貴妃」本來就是假的,但卻要去殺織白綾的老宮女,幹嗎?黑貓根本知道唔關老宮女事,殺人前仲講句「原來就係你織白綾嘅!」,呢段戲係咪志在呃觀眾,而妄顧角色(黑貓)行為的合理性?
4. 黑貓為什麼要吃魚眼睛呢?無講。
5. 黑貓為什麼要引白居易和空海查明楊貴妃之死的「真相」呢?無講。
6. 丹龍把白龍的身體放在楊貴妃身邊,又話冰窖可以「雪藏」屍身(楊貴妃屍身可保不腐),為何黑貓會視而不見?另外,三十年後白龍的身體呢?去咗邊?
總的來說,本片到好多情節、鏡頭都好似係事後夾硬剪接拼埋一齊,說故事並不流暢,全片宗旨都好似只係為了賣弄 CG 而已。看呢類以「歷史人物」穿鑿附會出來的故事,倒不如睇返「在歷史大舞台中」,楊過以飛石掟死蒙哥仲好了。
魔術師評分:45分(100分滿分)
***
伸延閱讀:
信報 2025年6月13日
余家強 思前‧賞後
偽歷史劇
書有未曾經我讀──每次見到內地古裝劇就暗暗吃驚,前有《大奉打更人》(TVB播),今有《藏海傳》(Disney+上架),橫看豎看應該歷史題材,怎麼我沒頭緒?是我讀書少嗎?事無不可對人言──我讀書少不怕認,但製作方莫非有難言之隱?
《大奉打更人》劇名的語感和結構,跡近《大宋提刑官》(2005),主角確有其人,南宋提刑官宋慈堪稱世界法醫學鼻祖,於是我儍儍當「大奉」也是一個朝代吧,而「打更人」是一個正式職銜。至於《藏海傳》,海報上主角肖戰一身莊重官袍,令人聯想史書的紀傳體、英雄傳記,真實感滿滿……卻怎麼我硬記不起中國曾有「奉朝」、歷史曾有偉人叫藏海呢?
無根無據免麻煩
答案就係無!完全無!懷疑有只不過思想短路。經專門研究陸港劇集的吾友周潞鷺博士點醒,國家政策擔心影視界竄改史實污染文化,精密審查,製作方為免麻煩為爭取創作空間,索性架空,無根無據便好。恰恰同胞信而好古,內地條件亦的確適合,遂興起大量古色古香、逼真講究,偏似是而非的產物,無以名之,我稱為仿歷史劇、偽歷史劇。
古裝劇≠歷史劇,這道理人人懂,3個月前TVB《痞子無間道》便是,那屬於專登玩嘢之作;但《藏海傳》排場極度認真,描繪朝廷權鬥深刻入微,甚至有指出它的服飾器物皆以明朝為藍本,架空卻非天馬行空,尤其Disney+面向全世界,老外看着以為依足歷史,產生美麗誤會,並不出奇。
為啥要這樣?
回頭說《大宋提刑官》,當年審查較鬆,掛羊頭賣狗肉,它搞得像金田一奇案式,無損觀眾認知宋慈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同理,無綫電視早在1999年推出《洗冤錄》,歐陽震華飾演宋慈,也形同偵探,無所謂,至少由此長知識,他所撰《洗冤集錄》乃法醫學濫觴。我不要求影劇一板一眼,歷史與幻想,並非一刀切,梁羽生和金庸的武俠小說,往往穿插史事;發展至台灣,國民黨白色恐怖時期,猜忌文章借古諷今,作家避禍,不敢夾雜,才誕生古龍那種明明發生於古代卻語焉不詳的一派風格。我希望內地不是出於此原因吧。
談情破案獲通融
說國家嚴禁「戲說歷史」又不盡然,文學經典便容許啦,例如《三國演義》本身七實三虛,焉能百分百?拍金庸亦可。還有新劇《清明上河圖密碼》,翡翠台剛播,一望而知含虛構成份,內容比《藏海傳》輕鬆幽默,惟的確出現《清明上河圖》畫師張擇端,標明背景在北宋宣和年間,怎麼又容許?標準何在?
你問我,我問誰啊?
勉強尋脈絡的話,我發現,逢主題環繞權謀鬥爭、改朝換代的古裝劇,通常須架空,《藏海傳》、《大奉打更人》乃至著名《瑯琊榜》(2015)都如此,周潤發《滿城盡帶黃金甲》(2006),擦邊球影射五代十國帝后父子相殘;《清明上河圖密碼》輕鬆幽默,談談情破破案,反而喜獲通融。意即,「小故事」容許,「大故事」不容許。主創迷戀「大故事」,紛紛拍偽歷史劇,欲蓋彌彰,四不像。
我明白政策的善意,社稷大局豈可胡謅?但偽歷史劇充斥,魚目混珠,教育程度較低的群眾看着一幕幕幾可亂真的權鬥戲、宮闈戲,分不清,孩子的歷史科課業更堪憂,容易受誤導影響。毋忘初衷,原意為掃盲,倒恐怕構成另一種歷史盲,值得深思。
好像是限古令。
回覆刪除唔係唔比拍,而係在題材(不可過度渲染宫斗、權謀、玄幻)、數量(唔准一套接一套)、時間(無黃金時間) 同價值觀 (要正能量啦,避免宣揚享樂、不切實際的價值觀)抓緊批核權。
都好嘅,至少唔會再睇到15年抗戰時期,國民革命軍在火力上全方位壓倒日本。雖然我喜歡手撕鬼子那幕,但什麼饅頭炸彈,又或者全套SS黨衛軍皮靴大衣身光頸靚舞槍就可以免了。
W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