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日 星期六

魔術師資產配置(2017年6月結)

魔術師每月都計自己份身家,其實如果願意嘅話,將大部份股票及商品投資沽清,轉投定息及浮息證券,早就能財務自由,被動收入都應該足夠支持供樓、卡數、與及生活使費等等。不過一來,同一般大叫大嚷計劃或已經達成財務自由劈炮唔撈的網友唔同,魔術師真係唔想咁早退休住,二來又唔捨得將咁多年建立好的投資組合推倒重來(萬一有乜三長兩短要「出返嚟做」就真係該煨),但三來又唔想在依家呢間公司跑老鼠圈,壓力大又唔知為乜,故此真係要再諗下點樣再 plan 下日後的日子。唔通呢啲就係「中年危機」?
***
本月各投資組合回報排序無大改變。排首位的依然是沉船基金($146.96);多得匯控(00005.HK)發威(正是因為「難離難捨」,有如雞蟲過大海銷金沉船,故為「沉船基金」中堅份子),令組合表現一放絕塵。次席同樣係複式盈富($129.43);房託組合則進佔第三位,收報$123.38;生活基金則微跌一級至第四位,收報$123.04。
其餘投資組合跟上月變化不大。作為合格線的現金與債劵類組合排第五,收報$113.43;強積金組合緊隨其後排第六,收報$112.71。包尾依然是聊勝於無的商品組合,彈一彈又跌返落嚟,收報$100.73。

淨資產值又再向上,不過可能由於金管局辣招收緊銀行借貸比率關係(見《新聞雜評(一百五十二)》),近日樓價估價開始轉趨保守,當中尤以大貓收遮收得比較緊,間接「唔係好想做生意」:

哎呀,唔通魔術師真係要壓縮 Equity 條 bar,然後放哂去 Cash and Income 到?真係好傷腦筋...

***
伸延閱讀:
新聞雜評(一百五十二)

11 則留言:

  1. 現時本人嘗試用kelly做股票配置(只有港股,如盈富,reit,公用,沒有美股),不計現金,債券,商品等。得知摩兄股票:reit配置比例為35%:27%,我想在我的kelly比重中,是否應加重盈富的比例,如2倍?又reit如何?
    請摩兄指教:
    20170701 Kelly Criterion 在股票的應用
    http://edwardyuinvest.blogspot.hk/2017/07/20170701-kelly-criterion.html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余兄:

      1. 我是魔術師,不是客席主持摩摩(摩連奴).

      2. 恕在下才疏學淺, 閣下所讀文獻, 我都沒有看過, 故此亦看不明白閣下的思路與及計算模型, 實在無能力去指教什麼.

      3. 閣下亦可參考以下文章, 看看是否有何啟發:

      https://seekingalpha.com/article/4048396-efficiently-allocate-capital-investment

      4. 如果閣下有留意拙文,都知道我傾向「獨孤求敗」系的武功: 明其理即可,不用太鑽牛角尖去計算,尤其是在太多assumptions時,你計出來的,也只是一個constrained result set 而已. 「俠客島」上的武功秘笈已告訴我們, 有時事情不用想得太複雜; 而且我平日已相當忙碌, 實在沒時間精力去 derive 一個如此精密的模型出來.

      5. 聞說有價值大師會開班教Kelly,閣下大可向其請益:
      https://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7/02/blog-post.html

      刪除
    2. 對唔住!魔兄,同音打錯。其實我都是退休無事做玩玩吓。至於價值大師則敬謝了!
      我的思路是好似池兄的賭波馬,將不同股票投資當做賭不同場次的波馬,用各自的kelly(或可理解為期望收益)做比例分配。我想問魔兄的是:盈富或reit好像是比較穩陣,是否應比較其他股票下大些注?大多少?

      刪除
    3. //退休無事做玩玩吓

      我真的給余兄弄糊塗了。掟一堆文章叫我去「指教」,如果我真係認真去鑽研,原來余兄只是「無事做玩玩吓」,咁我豈不是認真便輸了?

      //將不同股票投資當做賭不同場次的波馬,用各自的kelly

      波馬有時限,每局有完結之時;但股票投資是 time series result,可以無限補時,單就是賠率與勝負機率已經係好大的分別(大概只有期權可以 approximate)。
      又例如閣下 blog 文中提及以 Sharpe ratio 的計算方式,我不知道計算公式背後的理念,但 Sharpe ratio 的主要 assumption 就是 Guassian distribution 的 return;這在股票市場上是合理的嗎?
      另外, Sharpe ratio 將波動看成是 risk,但以長倉角度看,upside voliatility 不是 risk。
      我不知道閣下會否將以上 factors 都計算在內,這很視乎閣下的「玩玩吓」心態有幾「認真」。

      //我想問魔兄的是:盈富或reit好像是比較穩陣,是否應比較其他股票下大些注?大多少?

      我不知道余兄有無留意我以往的資產配置文章。我着重的是先訂下 objective,然後就是策略(allocation ratio),再然後是戰術(trading rule),再然後才是選股。
      也就是說,我的股:金:房:債=35:3:27:35,是為了在我自己的 limitations (時間、資金等)達至我自己的 requirements (資產增值、現金流入)而設立。這個比例,明顯是人人不同的。
      由於我不清楚余兄的 objective 是什麼,盈富或REITs或其他進攻/防守型股份佈置比例,實在也無從說起。

      對不起幫不到余兄。

      刪除
    4. 哈哈!既然有提過下小弟,咁我都班門弄虎,俾少少意見。

      我覺得Kelly只值得用在有time frame和結果是multually exclusive的game內,而且要candidates的數據都有客觀指標,這樣才能客觀的計算出每個candidate的機會率。最好例子就是賽馬,這個池兄已經講得好多了,不贅;另外我近排心血來潮諗過可唔可以用opta數據(例如兩隊之前賽事的入球、失球、射門次數、甚至向前傳球次數...)整個MLR模型出來預測一場波入球大細的機會率。當然小弟遠未去到“退休無事”的人生階段,所以這個idea暫時只存活在腦海之中。

      但資產投資投資是沒有既定time frame的,就算投資者自己設一個time frame,亦很難用技術數據或會計準則來釐定未來升跌的機會率--資產的價格走勢因素,是很難quantify的,例如今年升到爆漿的F.A.N.G.和700,個個話佢地系“改變世界的公司”,但如何去量化佢地“改變世界”的能力?倒返轉,330已經兜痞咗好多年,但當年點樣quantify“啲人開始覺得佢啲衫啲款唔得”?

      Kelly的分配,重點就是每個candidate的P,但P如果難以量化,咁Kelly不但無用,夾硬stick to甚至有災難性後果--正如Bayes Theorem背後的理念,最初少少的差錯會大大減低結果的準確性。

      “模糊的正確遠勝於精確的錯誤”,Kelly的理念是有用,但反正大家知道一隻資產升跌背後的基本分析、以及相對現價在短時間內的大約升跌水位,再用Kelly概念配置資產,就已經很夠了。

      刪除
    5. //當然小弟遠未去到“退休無事”的人生階段,所以這個idea暫時只存活在腦海之中。

      呢味嘢工程浩大,幾乎是另一份全職工作了。

      //資產投資投資是沒有既定time frame的

      大概只有規定每月結算的期權可以相類似。

      //P如果難以量化,咁Kelly不但無用,夾硬stick to甚至有災難性後果

      我初步的概念是,要以逆向思維去想,將 input 和 output 調轉。就如期權公式以市場價格計算出波幅,即「引伸波幅」一樣;投資者的既定資產配置可以反映出一個「引伸賠率和概率的關係」,可以用來跟現實情況比較,看看是否合理.

      刪除
    6. 忽然間想起 ebay中國...和她學歷等身的CEO...如果股海有蹟可尋,有數可計,有data可依, 人人贏硬...roger.順便問一下達人:以股代息好唔好?以股代息的股價點計?市價?優惠價?...roger

      刪除
    7. 忽然想起那位的士先生, 如果他長期以股代息, 他的[被動]?(額外)收入應該很可觀罷?如果有公屋可住,他肯定[朝9晚5]日日打機,un, un 腳過日子....roger

      刪除
    8. //以股代息好唔好?

      只要該公司有提供以股代息的選擇, 我一向都會以股代息, 收股唔收錢, 咁先有複式效應:
      https://magicianyang.blogspot.hk/2016/06/blog-post_8.html

      //以股代息的股價點計?

      每間公司有各自的計算方法, 通常係在某段日子將某交易所的收市價 take average, 有時會再打個折扣, 具體計法會上載港交所,不能搬龍門: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525/LTN20170525349_C.pdf

      //的士先生

      佢每月被動收入都有1.3萬, 以持有40000股匯豐銀行計, 2017年6月30日時身家約290萬. 佢似係住公屋,又無乜「大志」,的確可以「退休」.

      信報 2017年2月22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33歲「的哥」靠滙控退休
      「大笨象」滙控(00005)昨天股價急挫5%,最震騰騰的相信並非該公司主席范智廉,也不是「青姐」胡孟青,而是一位年僅33歲的「退休的士司機」。該的哥上月在討論區上宣布,自己由22歲(2006年)開始揸的士,每月死慳死抵儲錢,全用來買滙控,歷經過金融海嘯、世紀供股等風波也不動搖,至今終於買夠4萬股,每月可收息1.3萬元,達致「財務自由」,於是決定退休,每日打波打機瞓覺過日辰。這位的哥理財方法有值得致敬之處,但缺點是過於「一注獨贏」,不容易安枕無憂。

      每月買入1.75萬元 11年不間斷

      該的哥上月在一個網絡討論區發帖,題為〈我今年33歲,終於成功靠買滙控退休了〉。他坦言自小就很懶惰,既不願讀書,又沒什麼物質欲望,甚至追女仔拍拖也沒興趣(有點像大前研一形容的「低欲望世代」)。不過直到22歲終於「覺醒」,深知這樣下去,一是餓死,一是被迫打工捱到七老八十,有違其「懶惰」本性。

      於是他拍案而起,入行揸的士,而且「斬斷懶根」,變得非常勤力,「每月開足30日工,每日揸12個鐘」。如此搏命之下,月入2萬多元,扣除開支和家用,平均每月可儲蓄1.75萬元。但他坦言,「這麼勤力,只是為了日後可以懶」。

      的哥把每月的儲蓄全數用來買滙控,由始至終只買一隻股票,而且不論股價高低,定期每個月買入(未知他是否採用「月供股票計劃」)。之所以選擇滙控,皆因在他定下此「大計」之時(2006年),滙控仍是香港人心目中非常穩健的「大笨象」,被視為「有買貴,冇買錯」,甚至有父母「每年送一手滙控畀仔女做生日禮物」。

      不幸的是,在他開始吸納時,滙控股價高企於150元水平,其後遇上金融海嘯、青姐灑淚、世紀供股等風波,股價曾下插至33元,供股價更低至28元。不過他當時累計投入的本金有限,即使total loss也只是輸掉一兩年儲蓄,心理壓力未致太大。據他透露,在滙控供股前他只持有5200股,市值約20萬元。

      他當然有參與供股,並堅持繼續每月買入,令股數愈來愈多,直到上月終於達到4萬股,市值約260萬元;按2015年股息51美仙計算,每年可收息約16萬港元,平均每月有1.3萬港元落袋。

      這位的哥自言生活十分慳儉,與母親同住「頹樓」(估計為公屋或自置舊樓),至今未有拍拖,手機仍在用Nokia,興趣只是砌模型、打機、打波,每月開銷不多。所以他覺得,如果每月可收息1.3萬元,已足以達到其「勤力是為了懶」大計,不枉辛辛苦苦揸的士11年,今後可以「做毒L,唔校鬧鐘起身,日日打機,上網,打波」。

      時下年輕人流行所謂「財務自由」目標,意即憑着儲蓄和投資,令淨資產達到一定水平,每月帶來穩定的被動收入(如租金、利息或股息等),足以維持生活,之後便可退休去也,逍遙自在生活。這位的哥可謂達到最低門檻之「財務自由」,每月收入僅夠自己一個人基本溫飽。人各有志,本文無意評論這種生活態度,只想探討他的理財方法。

      「一注獨贏」視乎股票是否生性

      事實上,其理財方法有很多值得借鏡之處,甚至跟畢非德等「股神」所提倡的理念近似。首先,他選定了滙控便全心投入,歷經狂風暴雨也沒被「震走」,持股長達11年至今,實屬長線投資典範,很多自稱「價值投資者」都未必做得到。其次,他每月不問股價固定買入,這就是「平均成本法」,好處是股價愈跌,可買得愈多;惟有如此,其持股才可由「世紀供股」前的5200股增至目前的4萬股。最後,他每月堅持努力工作及慳儉儲蓄,帶來穩定的可投資彈藥,同時沒使用孖展等槓桿,亦值得追求「財務自由」的打工仔學習。

      然而,其他投資者就算做齊上述三點,也不一定成功,事關「一注獨贏」很視乎所買的股票是否「生性」。舉例說,假若這「一注」由2006年開始買騰訊(00700),當時股價僅10元,計及後來「一拆五」,現在升至相當於1055元,升幅逾百倍。如果的哥同樣採取「平均成本法」,每月投入1.75萬元買騰訊,至今約可持有16萬股,市值3376萬元,比現時身家(約260萬元)高出12倍,足以豪華式退休。當然,若他買的是騰訊,可能早於2011年、淨資產達到300萬元時便決定退休,根本食不到之後的升浪。

      但從另一方面看,這位的哥「一注獨贏」買滙控亦未算最差選擇。假設他平均每個月投入1.75萬元,至今本金總額為231萬元,較目前市值(260萬元)約有13%利潤,還未計歷年股息。假若他買的是雷曼債券,或者其他大藍籌如利豐(00494)和思捷(00330),那就坎坷了,有排都未能退休。

      滙控昨瀉5%,這位的哥賬面身家單日蒸發13.8萬元,幸好每股派息維持51美仙不變,他每年仍可收取約16萬港元股息。綜觀他的理財經歷有很多正確之處,但在上月正式「退休」之後,退休收入講求穩健和多元化,避免食驚風散,今後或需適度調整「一注獨贏」模式;否則touch wood再來一次金融危機或世紀供股,恐將要無奈「東山復出」,重操故業。

      刪除
    9. 嘩!非常非常感恩. 謝謝魔術師的詳細解答. 看來得好好追看魔術師之前的文章,以免錯失了太多的東西. 再次多謝回應/指導.....roger

      刪除
    10. //再次多謝回應/指導

      好說, 我仲有一篇覆讀者留言, 排緊期下星期出.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