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日 星期三

魔術師資產配置(2023年2月結)

我城股市經過前兩個月報復式反彈之後繼上月尾,本月又再「一洩如注」。究竟係早前已見最低位,依家回調只係一個「築底」的健康調整,牛一會靜悄悄地來臨;定係在息魔陰霾下再度 free fall?魔術師不是財演沒有水晶球,結果都係要等日後才知。本月結算,以尾股為主的沉船基金本月較上月只微跌0.81%,每單位收報$151.45(我城貨幣,下同),穩守第一位。以巷股為主的生活基金跌幅較商品細,本月收市每單位報$131.57,亦較上月跌2.29%,微升一位至第二位。黃金、鈀金跌勢不止,商品組合每單位收報$129.96,較上月大跌5.50%,跌一位佔第三位。

合格線債券和現金組合亦輸少當贏,升一格第四位,每單位收報$126.31,微跌0.47%。

複式盈富大升大跌,早前的氣勢蕩然無存,本月每單位收報$116.96,大跌升9.07%,又跌返落合格線之下,佔第五位。房託組合受領展(00823.HK)供股拖累,一眾巷股收租霸都無厘神氣,僅勝強積金組合一個馬鼻,維持第六位,每單位收報$105.36,較上月跌4.83%。強積金組合繼續包尾,每單位收報$105.34,跌3.66%。

本月資產淨值(身家)埋單每單位收報$16,432,較上月跌1.20%。淨流動資產較上月跌2.50%(較2016年3月31日基數升80.04%)。資產淨但與發淨流動資產的跌幅較各投資組合細,原因除咗係自住樓估價稍為反彈,仲有係定存利息和供樓利息高企,吸引了魔術師將現金放入定存和 mortgage link 戶口,減少了波動性;而且以「投資表現」而市論,存款係唔計入去的:「債券及現金組合」的「現金」主要係來自債息、ETF派息得來的現金,不包括「擺定定唔郁的現金」。當然「擺定定唔郁的現金」投入去買債券或ETF,呢筆資金就自然成為「投資組合」的一部份:

魔術師的資產負債表依然係正資產,相當健康。乘樓債微彈,按揭比率(按揭貸款/樓價)由上月 49.25% 又微跌至 48.84%;但投資組合下跌令物業淨值佔總資產淨值微升至33.04%:

最後,本月魔術師身家跟我城指數的 beta 值保持 0.30,跟痕指關連再微升0.09%至 54.61%,繼續係因為樓市下跌跟我城股市V彈背馳所致;standard deviation of rate of return (month-on-month) 保持平穩,維持 3.17%:

***

伸延閱讀:

信報 2023年2月13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領展供股欠目標 擴張野心要斟酌

領展(00823)破天荒首次「抽水」,「五供一」集資188億元,引起市場熱議。有人認為,領展儲彈藥準備「逆周期」執平貨,而「供股」對小股東最公平,無可厚非。惟領展作為REIT(房託),不少持有者旨在「收息養老」,今次要掏錢參與「籌旗」,既訝異也失預算。更重要的是,領展身為「公屋商場收租佬」之核心優勢難以複製,管理層為了擴張,不得不「踩過界」和「走出去」發展;問題是失去了「主場之利」,在新領域能否維持高水準表現。

自從2005年掛牌上市,領展(前稱領匯)可說創造出香港股壇其中一個傳奇,股價穩步上揚,由招股價10.3元,到上周五收市報62.8元(2019年一度接近100元);更難得的是每年派息強健增長(除了2022年因疫情首次減派息),由2006年度每股派息0.2181元,到2022年度達3.0567元,累增逾10倍。換言之,若有人在2005年掛牌時買入領匯新股,持有17年半,單計收息早已「回本」有凸,複合回報率超過20倍。

正因成績這麼亮麗,領展成為很多人的「愛股」,尤其是不少退休人士押重注於該股,貪其每年派息「和味」兼穩定,有助於養老生活。豈料領展上周五收市後宣布「五供一」集資,供股價44.2元,較收市價折讓29.6%,籌資淨額約188億元,屬該公司上市以來第一次向股東「伸手」。

據領展管理層解釋,今次集資約40%至50%將用於償還債務,務求在高息環境下節省利息開支,並把淨負債比率降至低於20%;餘款則用作「探索未來投資機遇」,為「領展3.0」下一階段擴張策略做好準備,特別是聚焦於亞太區的零售、辦公室、物流及停車場物業,皆因隨着利率正常化,房地產資產重新定價,未來幾年或有不少投資機會出現,但該公司表示目前未有具體收購目標。

集資執平貨 收息族為難

領展破天荒「抽水」激起千重浪,在市場上引起正反兩派意見激辯。支持者認為,自從美國聯儲局開啟加息周期,亞太區物業市道顯著回落,投資價值逐漸顯現,所以領展趁機籌集彈藥,準備隨時「執平貨」,可算是「逆周期」機會主義(opportunistic)策略,有望為股東創造長遠價值。再者,有別於「批股」(定向增發),「供股」讓所有股東都可選擇參與,避免權益攤薄,實屬最公平的集資方式。

但反對者批評,領展是一隻REIT,持有者看重其穩定派息回報,當中不少人旨在「收息養老」,今趟卻被要求「科水籌旗」,否則股權將遭攤薄,恐令小股東左右為難、大失預算。此外,管理層未提出具體收購目標,反而「先集資籌錢,再物色對象」,缺乏充足資訊讓小股東考慮是否參與供股。

總的而言,上市公司「抽水」不一定是負面,重點是打算如何運用所得資金,是否有益於全體股東。回望領展過往18年「奇蹟」建基於「活化公屋商場」,把原本由房屋署管理、又殘又破又老土的屋邨商場改頭換面,使之追上一般地產商商場管理水平,並且引入大批連鎖商戶,帶動租金回報大幅「追落後」。

然而,領展當年上市時,從港府手中繼承了數十個屋邨商場,相當於「分身家」,自此與政府再無「父子」關係;這意味當局在2005年後落成的新屋邨商場,不再由領展擁有及管理,亦即領展最「殺食」的核心優勢難以進一步複製,再加上手持商場所在的「舊屋邨」逐漸人口老化,不利於消費力提升。

正因如此,領展自2015年起銳意「踩過界」兼「走出去」,積極收購寫字樓、停車場、貨倉等,甚至遠赴境外市場大舉投資,包括於2021年斥約33億元在澳洲買入3幢商廈50%權益,又在去年豪擲125億元收購新加坡兩座商場。這家房託今次集資188億元,理由是為進一步「買貨」作準備,推動所謂「領展3.0」策略。

涉足新領域 失主場之利

惟有一點值得探索,領展日益偏離其核心優勢,涉足新領域,在失去「主場之利」情況下,還能否維持高水準表現?按照「代理人利益衝突」(Principal-agent problem)管理學理論,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薪酬通常與生意及利潤規模掛鈎(領展亦不例外),形成管理層天然存在擴張傾向,有機會令公司規模超過最優化(optimal)水平,未必有利於股東福祉。

有人擔心,領展可能「為擴張而擴張」,某程度上「不務正業」,還為此向股東「吸水」,恐致得不償失;但亦有人看好領展有機會由「公屋商場收租佬」逐漸轉型為中國第一家國際級房託公司,猶如加拿大Brookfield、美國Blackstone,今次集資188億元可算是關鍵一着。到底屬龍屬蛇,很視乎領展未來幾年收購成績,是否真的能夠「執平貨」及創造戰略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