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調查:四成青年自覺就業貧窮 時薪71.6元始足夠 指政策不對應需求 2023年03月07日
【有線新聞】有調查發現,四成受訪青年自覺「就業貧窮」。學者按他們的生活所需,推算出時薪要達到71.6元才足夠,認為即使最低工資加到40元,仍然落後大市,要求政府探討「生活工資」。
嶺南大學發布青年就業貧窮報告,受訪者逾九成具備大專教育程度,但四成接受訪談的青年自認「貧窮」。研究團隊指,未來最低工資由每小時37.5元加至40元難有實際作用。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助理徐文傑:「如果可以改善到工資,便不會長期看到便利店、餐飲行業(以)六、七十元招聘仍請不到人,與最低工資都有五成距離,這可能是社會和政府要思考的問題。」
調查發現,本港青年撇除教育開支,每月生活開支需要近15,000元。以一個月26個工作天、每日工作8小時計算,時薪要71.6元才足夠。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助理楊皓鋮:「最低工資作為香港唯一保障工資的政策,每年檢討可否明確地說,譬如香港每年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有幾多百分比應納入考慮。我們跟青年人說甚麽呢,說『四業』,說置業、說買樓、說往大灣區生活。短期上,我們發現政府的政策與青年需求是一個不相應的情況。」
團隊指最低工資落後大市,大部分青年都未能受惠,加上工時長,難以追求人生目標,認為政府要檢討最低工資定位,討論「生活工資」,並重啟標準工時的立法討論。嶺大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潘毅:「香港年青人完全沒有躺平的條件,他們工作的壓力和長度很長。剛才提到的故事,一日做16個小時,很多年青人一天做兩至三份以上工作,為了賺接近2萬元的收入以去應付他們的需要。我們見到飲食業的年青人,真的時間長到食飯時間都沒有。」
1. 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助理徐文傑:「如果可以改善到工資,便不會長期看到便利店、餐飲行業(以)六、七十元招聘仍請不到人,與最低工資都有五成距離,這可能是社會和政府要思考的問題。」...嶺大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潘毅:「香港年青人完全沒有躺平的條件,他們工作的壓力和長度很長。剛才提到的故事,一日做16個小時,很多年青人一天做兩至三份以上工作,為了賺接近2萬元的收入以去應付他們的需要。我們見到飲食業的年青人,真的時間長到食飯時間都沒有。」
傷巷有青大花筒,「旅放單影」洗腳唔抹腳乃是常識,故此「自覺『就業貧窮』」並唔係乜嘢奇事;而且捧打出頭鳥,就算自己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都無理由話自己係「自覺富有」或「自覺夠錢用」吧?而且領嘢大兩位發炎人前一句「如果可以改善到工資,便不會長期看到便利店、餐飲行業(以)六、七十元招聘仍請不到人」,「一日做16個小時,很多年青人一天做兩至三份以上工作,為了賺接近2萬元的收入以去應付他們的需要。我們見到飲食業的年青人,真的時間長到食飯時間都沒有」,究竟係有青嫌餐飲業「低賤」、「辛苦」,定係「有青」就業充足,「六、七十元招聘仍請不到人」係連「譚仔阿姐」都費事理呢?如果有青「一天做兩至三份以上工作」,又邊有時間去消費呢?領嘢大舉出呢啲「唔躺平」的有青工資奴例子,是否只屬於少數「極勤力的蜜蜂」,大部分有青卻是「享樂型蝴蝶」呢?
魔術師今次不作深究(畢竟有青的消費模式唔關魔術師事,魔術師亦唔會作這類型的投資),吸引到魔術師再細讀的就係人言報呢篇看起來很「離地」的文章(見伸延閱讀):
...港青花在膳食的6841元月均開支,佔其整體約16800元開支的40%,較甲類消費物價指數裏的32.71%權重還要多,也自然高於上面提過的27.41%整體水平──按「恩格斯系數」所指,是否肯定了港青相對貧窮?惟細察實際金額,消費物價指標權重裏反映,一般市民月均僅花不足3000元在食品方面,港青所花的顯然倍高於此;換言之,這不等於港青特別貧窮,而更可能意味他們是「大花筒」。當然,青年的消費意欲及需要往往較大,例如正處發育期也食量更多,但無論如何,港青與一般市民的食品支出差距還是過於巨大,這亦是為何坊間對此大表錯愕的主因。
:
:
:
事實上,住屋在消費物價指數的組成裏,高佔40.25%權重,這往往是港人生活開支的最大負擔;港青多與家人同住,尚未成家立室,故調查中的住屋開支只佔約20%,顯示相關壓力輕了一半,調查還分開提供了公屋與非公屋的數據,而兩者分別佔比約10%和30%,均較全港平均為低。沒了住屋重荷,港青整體開支應較一般市民為小才對?實情是,消費物價指數裏反映港人月均開支為10708元,港青每月所花的16800元卻高出超過60%之多。調查發現,港青在教育方面的學費或學貸負擔不輕,佔了1895元或整體開支的11%,但即使扣除此數,港青在其他各方面的花銷,始終遠遠高於一般市民。
:
:
:
為何各年齡層的收入均較消費物價指數所反映的10708元高,即沒出現入不敷支之窘(包括長者收入也高於人均支出),唯獨是調查中的青年卻屬例外呢?問題究竟在於青年的收入,還是支出?...
魔術師睇返自己的記帳記錄,2022年供樓每月平均約$15,000(包括利息及本金),管理費每月唔使$2,000,差餉地租全年約$10,000,住屋方面應該就係咁多;生活上係電費多啲,但全年都唔使$6,000,霉氣少得可憐,水費更是唔使交...至於食物方面,魔術師唔會飲幾十蚊一杯偽文青咖啡,就算午餐、晚餐都係外食,全年都只係用$45,000(或每月$3,750),佔全年開支約11%,比有青的每月$6,800(或開支的40%)節省得多,真係估唔到!
***
信報 2023年3月15日
獨眼
房協紅磡豐頤居 租住權費120萬起
第三個「長者安居樂」項目 最快7月入伙
香港房屋協會(房協)「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昨推出第三個項目︰紅磡「豐頤居」,續沿用終生租賃模式,供60歲以上、具有經濟能力的中產長者入住,離世後交還。住戶須先繳付全額租住權費,價錢由120萬至265萬元不等;其後每月只要支付綜合服務費。該計劃長期接受申請,豐頤居料最快今年7月入伙。
豐頤居位於紅磡利工街8號,樓高29層,共提供312個單位,包括144個開放式和168個一房單位,面積介乎235方呎至403方呎,設計以長者友善為重點,浴室採用趟門開關、鋪防滑地磚、裝扶手,淋浴間不設擋水檻,配合長者需要。同時單位內的不同位置設緊急召喚按鈕,住客可24小時向專業團隊求助。
屋苑有平台花園復康中心
房協推介項目指出,屋苑有平台花園、會所及麻雀室等消閒設施,物管部門不時舉辦興趣班及健康講座等活動,另有醫療及復康中心,若身體轉弱,更可於屋苑內的安老院舍接受專業照顧。住客亦可享用一系列個人服務,例如每月一次基本身體檢查、陪診服務、社工諮詢等。
申請入住者除要符合多項條件及資產限制【見表1】,並需預支全額租住權費,費用視乎申請人年齡及單位規格,例如75歲或以上入住開放式單位定價最相宜,約120萬至151萬元;60至64歲入住一房單位,定價約218萬至265萬元;住戶每月亦須支付綜合服務費,金額根據房型劃分,開放式約2000多元,一房單位則約3000多元。
設6%早鳥優惠
申請人可選擇一年分期繳付整筆租住權費用,頭30天先付兩成,若於30天或120天內一次過付款,設6%早鳥優惠,即約13萬元折扣,以及6個月豁免綜合服務月費。房協總經理(銷售及市場事務)柯靄邦解釋,要求一筆過付款,目的是讓長者放下心頭大石,不用每月為租金問題煩惱,又說住客如希望退租,可按居住年期退還租住權費,例如入住5年後退租額約為53%。
柯靄邦謂,項目採用單一輪候冊編配安排,不設截止日期,至今已有約500人申請,近200個已審核,如反應理想未來或再有其他長者安居樂項目。豐頤居本周五(17日)起開放現樓示範單位,供申請人參觀;下周六(25日)再開放予公眾。
2. 豐頤居位於紅磡利工街8號,樓高29層,共提供312個單位,包括144個開放式和168個一房單位,面積介乎235方呎至403方呎...75歲或以上入住開放式單位定價最相宜,約120萬至151萬元;60至64歲入住一房單位,定價約218萬至265萬元;住戶每月亦須支付綜合服務費,金額根據房型劃分,開放式約2000多元,一房單位則約3000多元。...目的是讓長者放下心頭大石,不用每月為租金問題煩惱,又說住客如希望退租,可按居住年期退還租住權費,例如入住5年後退租額約為53%。
最近成日收到啲劈頭第一句就話「先生,依家有個中山筍盤介紹返俾你」的白墥電話,魔術師都會即時 cut 線。以退休生活作考慮,房協最近就推出了呢個為廢老而設的退休住屋項目「豐頤居」。呢個「廢老友善」項目的看點主要是只需一次性俾錢便可租住的確係唔錯(最緊要係要容許租客作某程度的裝修,唔會好似私樓收租仔咁連揼口釘都唔俾),早退租(百年歸老?)仲可以按年期拎返部份「樓價」,當係殮葬費,或留一份心意留返俾孫仔。計返條數,例如60歲入住,住到85歲,1房樓價最高為265期,以4%利息計,月租為$13,988(=pmt(0.04/12,25*12,-2,650,0000)),另加約$3000的服務費,包括埋類似平安鐘的服務,項目以「租金」計算應該唔計就當私樓管理費,睇返豐頤居官網亦無提及要交差餉地租,雖然有「用者自付」服務,但點睇都較以上白墥電話的「中山筍盤」吸引(見《退休生活何處尋》)。
呢個項目對魔術師來說,先唔講仲有好一段日子才到「廢老境界」,說算係年齡上可以申請,最大的問題係無乜景,風水上考慮不足;同埋有資產審查,魔術師依家份身家已經超過官方對「中剷廢老」的定義(!),唔通想入住真係要「千金散盡還復來」,又或者到時要買返一堆金條收在保險箱唔俾人知至得?
(圖片來源:豐頤居官方網站, captured on 18 Mar 2023) |
2. 設計以長者友善為重點,浴室採用趟門開關、鋪防滑地磚、裝扶手,淋浴間不設擋水檻,配合長者需要。同時單位內的不同位置設緊急召喚按鈕,住客可24小時向專業團隊求助。...房協推介項目指出,屋苑有平台花園、會所及麻雀室等消閒設施
睇示範圖似乎比一班所謂切雞C的出品更是長者 friendly 得多...係個「空中花園」的飛鏢靶,如果廢老掟鏢時失了準頭,飛鏢落入鏢靶後面的花槽,執飛鏢是否會變成幫廢老鍛煉眼力的另類「運動」呢?
紅磡「長者安居樂」最快年中入伙 終生租金120萬元起 單身擁368萬資產才可申請 2023年03月14日
【有線新聞】房協第三個「長者安居樂」項目落成,在紅磡利工街提供312個單位、只租不賣,為中產長者提供住屋、康樂及醫療護理服務,預計最快年中入伙。
這個「長者安居樂」項目「豐頤居」位於紅磡利工街,樓高29層,共有312個單位,當中168個屬一房單位,其餘為開放式間隔。以終身租賃的模式供60歲以上中產長者租住,只要符合資產審查,單身人士資產不低於368萬,二人家庭不低於552萬,同時要一筆過繳付120萬至265萬元租金。
房協總經理(銷售及市場事務)柯靄邦:「最主要給長者他們有地方可以居住,而真的可以很無憂無慮,無需有太多煩惱在這裏住。除了給個別長者,亦希望如有長者各樣原因離開後仍可以繼續給其他長者使用單位,所以我們這個是只租不賣的模式。我們是一個一筆過租住權費去繳交,這個好處是繳交後便不用再為每個月交租而煩惱。」
除一筆過租金,每月另要支付2,000至3,000元綜合服務月費,包含社工和護士服務,以及24小時緊急支援等,房協總經理(長者服務)吳家雯:「大門有一個裝置,如果系統收到訊息,住戶的大門長時間,例如24小時都沒有開門,同樣地系統會收到訊息,同事便會聯絡住戶。」
每個單位的大門裝有兩個防盜眼,無論站著抑或坐輪椅的長者都可以用。「豐頤居」亦設有空中花園及會所等設施,亦會舉辦興趣班。
「長者安居樂」採用單一輪候冊,編配安排超過500人輪候中,除新落成的「豐頤居」外,還有已入伙約十年的坑口「樂頤居」及牛頭角「彩頤居」,這兩個屋苑目前都全部租出。
3. 每個單位的大門裝有兩個防盜眼,無論站著抑或坐輪椅的長者都可以用。
如果有好似靚靚記者妹的姑娘來幫獨居男住客量血壓就好嘞!
***
葵涌垃圾站「畫廊」清「牆」惹爭議 清潔工指太多人「打卡」釀危險才拆走 房署:不宜擺放工作無關物品 2023年03月08日
【有線新聞】葵涌邨垃圾站隱藏一個「畫廊」,是一個清潔工把棄置的畫執拾掛起,他說近日太多人來「打卡」,決定拆走畫像以免發生危險,並不是房屋署要求。
原本掛滿鐘、畫的牆身拆剩兩個時鐘,剩下畫釘的痕跡。懸掛起及拆走的都是60幾歲的清潔工華哥,他說近日「畫廊」網上流傳後很多人「打卡」,最多試過同時二、三十人一起拍照,所以主動「清牆」。華哥:「之前有人經過時拍攝是很平常的事,你們瘋傳到人人都知,好像蜜蜂般湧過來。(垃圾車)上站非常危險知不知道?這樣不行的。」
時光倒流至未清拆時,油畫、書法、時鐘都是「畫廊」收藏的藝術品 。華哥本身有買畫回家珍藏,四、五年前在垃圾站開始「策展」,執拾別人不要的畫掛起裝飾,一掛便掛了四、五十幅,逐漸拼湊成這道不一樣的風景。
華哥:「很開心欣賞我的作品,房署(職員)都讚非常好、很漂亮,他們看你們(傳媒)的網上相片。執垃圾時看見(畫作),人的感覺來的,很有趣、很漂亮便掛上去。(記者:拆走畫會否覺得可惜?)不會可惜,我還在這裏。」華哥說拆下來的畫暫時在垃圾站找位置擺放,之後再視乎情況看看如何處理。
房屋署回覆說,垃圾站內的工人需要傾倒大量垃圾及噴洗垃圾桶,操作時會弄污環境,為方便清潔消毒牆壁和地板,不宜擺放太多與工作無關的物品;而垃圾站地面濕滑,為免發生意外,公眾亦不宜進入。
4. 懸掛起及拆走的都是60幾歲的清潔工華哥,他說近日「畫廊」網上流傳後很多人「打卡」,最多試過同時二、三十人一起拍照,所以主動「清牆」。華哥:「之前有人經過時拍攝是很平常的事,你們瘋傳到人人都知,好像蜜蜂般湧過來。(垃圾車)上站非常危險知不知道?這樣不行的。」...房屋署回覆說,垃圾站內的工人需要傾倒大量垃圾及噴洗垃圾桶,操作時會弄污環境,為方便清潔消毒牆壁和地板,不宜擺放太多與工作無關的物品;而垃圾站地面濕滑,為免發生意外,公眾亦不宜進入。
據魔術師早前觀察,一貫妄想討論區都係民粹主導,「有事梗係D咗正苦先」;但魔術師今次就幫正苦了:畢竟垃圾站位於葵涌邨,該些掛畫「藝術品」應來自區內商住單位,雖然唔排除「高手在民間」,但該等掛畫、古舊擺設的「藝術性」實在成疑。魔術師就咁睇最多就係一間位於垃圾站之內以「北歐簡約風」(切雞C腔)擺設的「非賣品夜冷店」。本來華哥本人裝飾一下佢自己的「辦公室」無可異議,但其「死因」就絕對係一班未見過大蛇屙尿,大驚小怪乜都一窩蜂去打卡的妄民、(偽)文青。君不見一向有甚老店「光榮結業」,總有一班自稱「唔捨得」但平時就無幫襯的妄民湧去襯墟,打卡呃完 like 就作鳥獸散,就如蝗蟲一樣去找另一個目標。
今次「華哥畫廊」都係相同命運,就係呢班妄民有青搞到見光死,本來華哥掛咗咁耐畫房署都無出聲,班妄民搞大件事,前線人員為免遭人「complain complain complain」,就算無直接勸退華哥,但出個 memo 溫馨提示一下眾清潔工「留意工作間安全整潔」,華哥自能「心神領會」喇!
***
伸延閱讀:
信報 2023年3月16日
李道
「青年貧窮」的原因
近日一項民調,十分吸睛,因為多達40%受訪青年「自認貧窮」。調查還發現,青年個人月均生活支出約16800元,月入中位數卻僅15200元,顯得入不敷支,故指時薪須達71.6元才算足夠,因而建議大幅上調計劃中的40元最低工資。
作為社福視角的調查,以上結論其實不難想像;換作重視經濟角度的機構主責,由最終落腳點以至調查方向均勢不一樣。但問題是,上述民調之所以令人嘩然,一大焦點並不在於所謂青年收入過低,坊間也幾沒掀起有關最低工資的討論;大家最關注的,乃青年支出是否有點過高,譬如1.68萬元的月均支出裏,為何膳食會佔6841元,即日均花費兩百多元。
許多數據,沒比較是沒意義的。市民對膳食開支特別有感覺,正因簡單地可跟自己生活習慣比較。當然,這種比較主觀性強,以下就拿客觀數據來作分析:
收入過少?支出過多?
先談支出。統計處在編製消費物價指數時,會定期搜集市民消費模式來作開支權數,其中正可反映普羅市民的開支水平與習慣。相關權數調查每五年進行一次,最新一次是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間,雖然時間相距今日不算很近,但也不特別久遠,除了住屋因為涉款較多及波幅較大例外,許多開支權數的變化其實不大,例如2014/15年與2019/20的食品開支權數,便僅從27.29%微調至27.41%。
消費物價指數還分三種,亦即甲類、乙類、丙類,其中甲類涵蓋約50%較低開支範圍的住戶;倘知「恩格斯系數」,就知愈貧窮的人,食品開支所佔整體開支比重往往愈高,只要想像窮國人民錢多花在買糧食而非買娛樂就不難理解。港青花在膳食的6841元月均開支,佔其整體約16800元開支的40%,較甲類消費物價指數裏的32.71%權重還要多,也自然高於上面提過的27.41%整體水平──按「恩格斯系數」所指,是否肯定了港青相對貧窮?惟細察實際金額,消費物價指標權重裏反映,一般市民月均僅花不足3000元在食品方面,港青所花的顯然倍高於此;換言之,這不等於港青特別貧窮,而更可能意味他們是「大花筒」。當然,青年的消費意欲及需要往往較大,例如正處發育期也食量更多,但無論如何,港青與一般市民的食品支出差距還是過於巨大,這亦是為何坊間對此大表錯愕的主因。
事實上,住屋在消費物價指數的組成裏,高佔40.25%權重,這往往是港人生活開支的最大負擔;港青多與家人同住,尚未成家立室,故調查中的住屋開支只佔約20%,顯示相關壓力輕了一半,調查還分開提供了公屋與非公屋的數據,而兩者分別佔比約10%和30%,均較全港平均為低。沒了住屋重荷,港青整體開支應較一般市民為小才對?實情是,消費物價指數裏反映港人月均開支為10708元,港青每月所花的16800元卻高出超過60%之多。調查發現,港青在教育方面的學費或學貸負擔不輕,佔了1895元或整體開支的11%,但即使扣除此數,港青在其他各方面的花銷,始終遠遠高於一般市民。
再談收入。受訪青年月均收入中位數為15200元,與統計處最新2022年第四季全港就業收入中位數(不計外傭)的20000元相比,確然有所不及。但值得留意是,統計處資料還顯示,15至24歲青年的收入中位數雖低至14600元,但到25至34歲便會升至21000元,即很快就高於中位數,到35至44歲更達25000元;隨着逐步邁向老年,45至54歲會見頂回落至21000元,到60歲以上更降至15000元。
的確,薪酬與競爭力掛鈎,其中能力亦與資歷相關。初出茅廬者,薪酬相對較低實屬正常,到壯年階段自可收成,至老年則會轉衰。如果說青年收入較少,何不關心老年收入同樣較少?由是觀之,是否一律要人為幫推一把?只見樹木不見林,很易墮入有失偏頗的陷阱。尤其是,要解決入不敷支的問題,比較重點又何必重收入、輕開支,即為何各年齡層的收入均較消費物價指數所反映的10708元高,即沒出現入不敷支之窘(包括長者收入也高於人均支出),唯獨是調查中的青年卻屬例外呢?問題究竟在於青年的收入,還是支出?
何謂貧窮?主觀客觀?
事實上,調查的「貧窮」定義,乃取主觀定義,即由受訪者自己回答自己是否「貧窮」。調查並發現,港青對「貧窮」一共有三個界定範圍,分別是「好多目標未能達成,導致精神貧窮」、「人工未達港人月入中位數」,以及「三餐不繼」。
要說以上三個「定義」存在巨大鴻溝,實不為過:有謂「人心不足蛇吞象」,「目標未達」的演繹可以很廣,包括有人會因錢銀轇轕殺人烹屍,難道相關兇手又算貧窮?即如世界首富,亦有許多目標未達,畢竟人之慾無窮。要談「三餐不繼」,以港青收入水平,實已高過消費物價指數所反映的支出水平,即一般來說不會入不敷支,只是港青開支卻異常地多。至於「人工未達港人月入中位數」,又涉一個「永遠滅不了貧」的問題,因「中位數」的數字定義,已意味着有一半人低於此數(同時亦有一半人高於此數)。某程度言,現時香港薪酬分布呈現「鐘形」,包括按年齡而有高有低,才是一個合理及自然的結果;反之,要把青年一塊推高,以致相對地其他年齡層被人為壓扁,才是不正常兼不合情合理的操作。
世上「貧窮」定義眾多,包括有清晰的客觀定義。最普遍的定義乃「絕對貧窮」,即每日只有1美元或2美元左右;無疑,這主要見諸發展中國家,不適用於香港這個富裕社會。中國內地於2020年底宣布,完成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其定義一般相信是取世界銀行的每日1.9美元,官方的《中國減貧四十年》便指相關貧困發生率從1981年的88.1%降至2018年的0.3%。至於已發展地方,由於幾不存在「絕對貧窮」,故多採取「相對貧窮」定義,即以收入中位數的某個比率劃界;世銀把中位數的三分之一以下劃為相對貧窮,香港的貧窮線則訂於中位數的一半。除收入外,也有透過其他指標來定義貧窮,例如預期壽命、嬰兒死亡率,甚至從開支入手,包括攝取食物的卡路里、能否負擔非必要開支(如買醉)等等──若以開支看,港青花銷就斷非「貧窮」所為。
經過長時間爭議,香港卒之於2013年引入「貧窮線」,無疑是貧窮定義上的一個極大轉捩點;可是,這不見得有助回應貧窮問題,也不見得一錘定音令貧窮定義爭議消失。因為,貧窮線存在諸多缺點,主要包括:
首先,只計收入不計資產,所以缺乏就業收入的長者,很易被界定為貧窮,而隨着人口老化,貧窮率亦必愈來愈高。有長者居住的住戶,便從2009年的27.8%,增至2020年的36.5%。
其次,收入以住戶為單位,在核心家庭增多的情況下,亦易推高貧窮率。好像兩名退休人士跟子女同住時,由於住戶收入高於中位數,其貧窮率是0%,但當這家庭一拆二後,就會變成一個低收入退休住戶、一個高收入在職住戶,貧窮率馬上改為50%,惟實情是三人收入根本俱沒變化。事實上,香港住戶平均人數同期就從2.85人降至2.6人,一人住戶和二人住戶的佔比也分別從16.6%和26.2%,增至20.7%和28.8%。
再者,貧窮線的收入定義,是否算及政策介入(即除稅和福利轉移的財富再分配效果),也一直出現「各取所需」之窘,譬如壓力團體就傾向取福利前數字,反之亦然。在政策介入前,最新貧窮人口超過165萬,但計及包括恒常現金和非現金等所有選定項目,貧窮人口則銳減至三分之二至55萬左右。
更重要是,退一萬步說,如果以「貧窮線」為客觀指標,則調查中港青月入中位數有15200元,與全港中位數20000元的一半即10000元相比,相信受訪者裏大多數均不屬於「相對貧窮」!因此,所謂「貧窮青年多達四成」,取此主觀定義實嫌譁眾取寵,利用了貧窮定義的模糊不清。事實上,由香港到世界各地,就連學術界也對何謂貧窮未有統一共識,因為量度方法可以五花八門。惟換個角度,以多元標準來全面量度,就如描述一個人的「美」可以有許多不同維度,多準則誠非什麼壞事,關鍵是大家要弄清楚準則,才可作出「蘋果對蘋果」的適切比較。
當然,有謂「不患寡而患不均」,有時「主觀定義」比「客觀定義」更為有用。只不過,所謂「有用」究竟所指何事。
說準香港 自我評準
眾所周知,香港近年有種奇怪歪風,就是相對政府提倡的「說好香港故事」,坊間卻鍾情於妄自菲薄地「唱衰香港」,包括覺得香港什麼都差、動輒起哄「香港又輸」、由旅遊到經貿的吸引力皆一律是零之類……沒有港產片,就沒今日楊紫瓊;當她勇奪奧斯卡影后,並公開感謝香港之際,有部分市民卻非與有榮焉,而是設法把她從香港割席出去,足見這股自貶風潮有多厲害……可以斷言,若把港青民調題目從「是否自覺貧窮」改為「是否自覺香港生活水準拙劣」,相信也會得出負面答案。
「客觀定義」的好處,正是提供「可比較性」;跟所謂「無比較無傷害」相反,香港則是「愈比較愈是美」,只是人類有個「隔籬飯香」的陋習,身在福中不知福。譬如,香港一直高踞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的前列位置,於這個方方面面比較各地生活水平的國際權威指標裏,最新去年便排名第四,與首三位的指標數值差距少至0.01分,比第18位英國、第19位日本、和第21位美國則高0.2至0.3分。
務實地言,要客觀地解決所謂青年貧窮問題,除了從開源入手上調最低工資,負責任的做法豈不同時包括鼓勵港青節流,至少不要跟全港開支中位數那麼離千萬丈,此外並加強理財教育,提倡量入為出、避免入不敷支?其實,以全港開支中位數來倒推,以每天工作9小時、每月工作26天,最低工資45元已夠確保收支平衡,這跟現水平的40元當然有分別。而且,若以「貧窮線」作為貧窮標準,除非開工不足,45元已相當於月入10530元,足令收入升至中位數20000元的一半以上。
話說回來,以為上調最低工資便可「滅貧」,跟相信「共產」之後再沒窮人,幾無差異。中國內地這些年來之成功滅貧(至少無人反對,內地貧窮人口大減),便不在於「均分財富」,而是在於「創造財富」。盲目調高最低工資,尚可能反過來增加基層市民的負擔,因基層食肆受累成本上漲而令基層食品開支增加。從開支角度看,更有效的降低物價辦法,着手供給側實更治本,例如增加商舖以及房屋的供應,和確保勞動力供應不致短缺等,畢竟人為干預價格只怕事與願違。關於最低工資或降低香港物價水平等經濟議題,絕對可以另文詳談,不贅,本文只針對分析「青年貧窮」的原因。
「青年貧窮」的原因?如調查本身所指,這是青年自己的主觀想法所致。客觀是否如此,上文已從許多客觀維度解釋。至於青年想法會否因此變化?「說好香港故事」多少有點賣花讚花香,但至少必須「說準香港故事」,當中亦須「說準全球故事」。爭取提高青年收入,肯定不錯,但根本辦法還在於提高青年及香港的競爭力,而非一味人為干預工資,另外理財教育也有助避免入不敷支;但更根本地,還要使青年對自己、對香港的感覺變得樂觀──社會各界宜鼓吹多點正向思維,不宜再助長負能量歪風。也許,港青真箇「精神貧窮」,窮在敗壞的社會風氣下對香港、對自己的自我評價過低。
//沒有港產片,就沒今日楊紫瓊;當她勇奪奧斯卡影后,並公開感謝香港之際,有部分市民卻非與有榮焉,而是設法把她從香港割席出去,足見這股自貶風潮有多厲害……
回覆刪除無非係想貶低20年6月30日23時之後的「新香港」而已;但楊紫瓊有份的港產片,絕大部份是97年前拍的...
//貶低20年6月30日23時之後的「新香港」
刪除總之,有青的「天然蜀」思維就是要「去中國化」,所以「popo 打市民」在2019是邪惡的;在雷洛、葉問時期「舊傷巷」發生的就是美好的(加上被打的「市民」多是「左仔」,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題外話:
昨天在D+看了韋家輝的《神探大戰》,除咗槍戰片有吳宇森式無限子彈加護身氣牆(無遮無掩被對方亂槍掃射主角都唔會死)、阿Sa的大肚女俠玩轉O記、 同埋某些人物行為與思想模式不合理之外,個故事尚算可以(以上那些缺點絕大部分巷慘片都有,甚至近期西片佳作《命懸2000呎(Fall)》兩位女主角的體能更是超乎人類極限,誇張過阿Sa多多聲)。但如果只係因為合拍片便被劣評我覺得只是找個藉口搵位入來取悅黃人笨土派。
雖然我都覺大陸片下下「公安偉光正」,不能寫黑警不能寫「正不能勝邪」是相當老套,但好似巷慘片咁吓吓都要《無間道》,吓吓都要黑暗結局,那又未免太造作了(大陸不能有鬼片,如果是荷里活恐怖片,殺人魔/鬼怪在結局獲勝是常態)。
伸延閱讀:
Re:《無間道》 - 與S對話
Re:合拍片的原罪 - 《神探大戰:做乜韋家輝會搞成咁…》
//總之,有青的「天然蜀」思維就是要「去中國化」,所以「popo 打市民」在2019是邪惡的;在雷洛、葉問時期「舊傷巷」發生的就是美好的
刪除所以我講楊紫瓊絕大部分參與的港產片是在97前,就係話佢地同楊紫瓊割席根本係不懂歷史--even在佢地邏輯下。
//Re:《無間道》 - 與S對話
你個對話是在21年夏季,我記得當時田啓文(呢條友甘膠,都唔明點解會係最後一個無被星爺趕走的早期拍檔)不停提《無間道》呢個話題,結果就即刻來套《怒火》--講既野其實比《無間道》仲敏感得多。(話時話我應該在魔兄你的影評留啲讀後感,有拖無欠)
其實根本係有部分人販賣焦慮--早幾年《使徒行者》系列大把黑警,電視同電影一樣可以在内地上架,根本啲友就係寧願證明自己正確,都要想自己驚既野成真。
//Re:合拍片的原罪 - 《神探大戰:做乜韋家輝會搞成咁…》
因爲我無睇,所以不予置評;但其實套戲在香港票房不差,都有1500萬以上的。
//雖然我都覺大陸片下下「公安偉光正」,不能寫黑警不能寫「正不能勝邪」是相當老套
如果寫大陸公安要好小心,要寫到《狂飆》又有黑警察又好睇(雖然我未睇過,但口碑似乎極好)就要撚好耐;但《使徒行者》和《怒火》已經告訴大家,寫港警的尺度依然寬鬆。
另外,現在“合拍片”早就無演員和故事發生地的限制,例如《怒火》基本無内地演員擔當主要角色整個故事亦跟内地無關;唯一不同是資本方有要求,符合“合拍片”就不用跟“進口片”的一條隊排隊上映。但你夠料的話純港產片一樣可以以進口片身份上,例如《毒舌大狀》就連配普通話都懶直接粵語版在全國上映,雖然全國票房不算標青(到現在此刻上畫24天收1.74億),但廣東省幾乎包辦了近6成票房,廣州今晚已過3100萬,但bear in mind因爲無在特效戲院上畫平均票價只是35人仔左右...即是說,現在有一個在你隔離過1.2億人的市場,稍微tune下就可以double甚至trible香港受益,你班文化人要唔要?(内地同香港我都無睇,但我知内地官方trailer係純粵語的同時,黃子華配音講“法律面前,窮人死梗”但死梗的口型明顯是“含L”🤣🤣🤣)
所以我講楊紫瓊絕大部分參與的港產片是在97前,就係話佢地同楊紫瓊割席根本係不懂歷史--even在佢地邏輯下。
刪除所以之前楊紫瓊拍張天志, 仲有打戲, 我係幾驚喜, 以打女來講, 相比惠英紅, 佢幾正氣,
亞力士
不過太正氣亦做成局限,例如《武俠》中惠英紅的角色,就好難想象由楊紫瓊飾演
刪除//就係話佢地同楊紫瓊割席根本係不懂歷史
刪除黃人一向都鍾意亂咁搵啲「歷史」來曲解。
//話時話我應該在魔兄你的影評留啲讀後感,有拖無欠
哈哈,you are always welcome.
//如果寫大陸公安要好小心,要寫到《狂飆》又有黑警察又好睇(雖然我未睇過,但口碑似乎極好)就要撚好耐;但《使徒行者》和《怒火》已經告訴大家,寫港警的尺度依然寬鬆。
一國兩制吖嘛...不過我城正苦又成日做埋啲電檢ON9嘢,專俾位班黃人話要自我審查就真。
//《毒舌大狀》就連配普通話都懶直接粵語版在全國上映,雖然全國票房不算標青(到現在此刻上畫24天收1.74億),但廣東省幾乎包辦了近6成票房,廣州今晚已過3100萬,但bear in mind因爲無在特效戲院上畫平均票價只是35人仔左右...即是說,現在有一個在你隔離過1.2億人的市場,稍微tune下就可以double甚至trible香港受益,你班文化人要唔要?
返大陸搵真銀的電影人早就俾傷巷班留巷派電影人D爆。
//惠英紅
//太正氣亦做成局限
有啲演員係適合做啲帶邪氣的角色,女藝人我會諗起陳慧琳同蔡少芬。
Magician Yang, my views on the 「華哥畫廊」"trouble" are exactly the same as yours!!!!
回覆刪除Forgot to sign off.
刪除Old BJ
謝謝!
刪除有青食咁貴又真係唔出奇,在下為一名 design freelancer, 間無時都會四為坐下館,眼見時下有青,食完個 50-60 正價 lunch, 轉頭整杯波霸珍珠奶蓋紅豆奶茶.... 果杯野都 40 幾 ,同個飯差唔多價, 點會唔洗到 6k 幾 在食野呀!
回覆刪除我上一份工好多有青,發覺佢地真係「無零食過唔到日子」...相對我絕大部分都只需用一杯水,我彷彿如一個苦行僧
刪除但其實佢地咁食嘢,將來對醫療系統也是一個負擔...
//波霸珍珠奶蓋紅豆奶茶
刪除啲囡囡係咪諗住可以以形補形?
//果杯野都 40 幾 ,同個飯差唔多價
呢啲叫智商稅。
//發覺佢地真係「無零食過唔到日子」
//將來對醫療系統也是一個負擔...
依家都好多有青食煙,最想馬上分正苦身家的又係班有青,真係「唯巷女與有青難養也」。
台式奶茶十有八九係大量糖同奶茶粉沖出黎
刪除十幾年前流行既時候都不過10$杯
依家賣40$真係喝唔落口
//台式奶茶
刪除我諗呢種消費文化反映了有青對「天然蜀」的嚮往,算是抗爭行為藝術的一種。
其實有青對呆灣介有幾多幻想? 真心有疑問。
刪除剛看到一個台灣青年講佢有父輩成員過往係鐵桿台獨,當年一提起傲慢的香港人都會「中國香港」前「中國香港」後,直程令「一齊Diu白鴿眼香港人」呢個行為成為極少數陸台兩地有青既共同興趣 XD
森
祖輩有人跟從蔣逃亡去台灣
刪除後在台灣開技散葉
但近20-30年, 後人一半回內地 / 香港生活
另一半去左美國
留係台灣既一個都無
也有親戚在台灣讀書
根據他們的經驗...個人對台灣人實在沒有多少好印象
只可以講係台灣生活同去玩係兩回事
//有青對呆灣介有幾多幻想
刪除都唔係㗎!想當年黑暴過復,菜某子開口接濟有青,一眾小黃黑都十分滾動;仲有玩佳仔入境玩到777一楝都無,「厭共」態勢走在全球尖端,黃黑真係將灣灣當成自己人㗎!
//係台灣生活同去玩係兩回事
可以慢活、文青就已經能夠吸到唔少有青。我城競爭大,生活壓力大呀!
//菜某子開口接濟有青,一眾小黃黑都十分滾動
刪除一鋪自清袋啦...就算對台獨本身,佢都係罪人(可能甚至是最大出賣者):剩係對黃黑用完即棄,斷盡台獨以後利用香港的念想就罪大惡極了。再說呢七年台灣的實力只有不停被美國削弱,台積電變美積電,西婆訪台被大陸成功入位軍事又露底,馬祖兵無肉食要沙灘寫大字,繼林毅夫後幾廿年再有金門兵游水過大陸...說穿了佢只係要自己抓權攞著數的利己主義者而已,下台後台唔台獨關我叉事?
//只可以講係台灣生活同去玩係兩回事
我無在台灣生活過,但一輪經常去出差,咁多年工作on and off都接觸不少台灣人...只能話,同台灣人work係非常麻9煩的事,例如你對佢地提出要求永遠唔會明確yes or no,最記得有個潛在客戶開始傾時天花亂墜,之後借啲野俾佢地用,結果用壞左寄返俾你一句後續都無,當然唔會有句sorry了。
其實相對香港被西方長期殖民過,大陸台灣就好似兩房同一族出身既人在互相隔絕下卻長期保留共同的特質...拋開仰視目光,台灣好多都似係「用了繁體字的大陸」而已。
當然對90年代已放棄我城粵語歌的我,台灣國語歌對我有不可磨滅的影響和感覺,不會隨對台灣負面印象而減低...今年的[聲生不息寶島],我會比去年主打港樂留意得多...
另外事緣當年公司旅行,我可能係世上唯二參與過遊台大陸團的港人😂...唯二係因為同團有另一個香港同事
//西婆訪台被大陸成功入位軍事又露底
刪除呢單就真搞笑,都唔知菜菜子係有心定無意,定係人頭豬無藥醫。
//你對佢地提出要求永遠唔會明確yes or no
大陸同事都係咁,最鍾意一個 idea 各自表述。
每月六千幾嘅"其他開支",究竟又喺咩呢?如果消費能力高,就應該將呢啲有青定義為中剷以上啦使乜咁擔心啫。
回覆刪除//青年的消費意欲及需要往往較大,例如正處發育期也食量更多,
笑咗XD。不過食極都喺奀嫋鬼命,前後都冇。
//受訪者逾九成具備大專教育程度,
//嶺南大學政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助理徐文傑:「如果可以改善到工資,便不會長期看到便利店、餐飲行業
具備大磚程度嘅傷巷有青會想去做呢啲?
//住戶的大門長時間,例如24小時都沒有開門,
死喇好多時週末喺屋企都冇開門出去,不過如果有好似靚靚記者妹的姑娘嚟敲門say hi都OK㗎XD
裝潢的確比好多切雞C好得多。高層啲唔知會唔會有啲景睇。
唔知住滿七年喺指搬入之前定喺冇規限幾時,不過最好將申請條件嘅住巷時間調整一吓,等第時嗰啲5+1想回巷,就要再住夠七年先可以申請。
//每月六千幾嘅"其他開支",究竟又喺咩呢?
刪除Date with PTGF?
//食極都喺奀嫋鬼命,前後都冇。
都唔係,依家啲巷妹身材已經好咗㗎喇!如果唔係點敢咁多囡囡露小蠻腰、穿瑜珈褲周街行?
//具備大磚程度嘅傷巷有青會想去做呢啲?
帶磚程度只會令人高碼成低不就
//裝潢的確比好多切雞C好得多。
證明好多整色整水的切雞C都係嚟劏水魚。
//第時嗰啲5+1想回巷,就要再住夠七年先可以申請。
佢地應該唔阿資格申請,年紀太輕,錢又用哂傷唔到最低門檻,5+1被割完韮菜,應該唔係咁易一次性俾100幾萬出嚟。
今日青年們的消費模式其實很難和上一代人相提並論. 需知大家一起刻苦過日子的年代已不復再, 而有尊嚴的生活的定義亦澎漲了很多... 由怪獸家長出現開始, 便接着有一班自小報讀國際學校, 考IB, 出國留學的青年人, 他們單是學費便閒閒地花上基層幾個月人工, 出身之後若要維持往昔的社交網絡, 就別妄想以基層生活過普通人的生活. 而除了這些人, 還有一班以這類人為目標的偽怪獸二代, 他們不大可能過到上一代人的生活
回覆刪除又其實, 青年人的消費能力比成年人高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若條件許可, 誰人後生不好名牌物質奢侈品? 誰願與你死慳死抵挨窮不去享受生活? 如有, 不是相當難得的好朋友, 便應該是有過特別經歷, 年少老成的異類了 PC
呢個我同意,正如人人都話「咁老你俾咁多錢我都無用」,即反指年輕人才是收入比例上使錢最多的群體,這是從來如是,與年代無關;我只奇怪為何花咁高比例在飲食上(以前多數是購物旅行或風花雪月),尤其是返工lunch,我認為返工是搵錢不是使錢,使錢都起碼留返working hours外先講。
刪除每日都要"小確幸"食個靚lunch飲杯兜巴星...可能巷青大多固著喺口腔期XD
刪除//由怪獸家長出現開始, 便接着有一班自小報讀國際學校, 考IB, 出國留學的青年人, 他們單是學費便閒閒地花上基層幾個月人工, 出身之後若要維持往昔的社交網絡, 就別妄想以基層生活過普通人的生活. 而除了這些人, 還有一班以這類人為目標的偽怪獸二代, 他們不大可能過到上一代人的生活
刪除咁呢至怪一代及偽怪二代都唔應該「自認貧窮」,前者真係有返個錢,即使對上不足對下亦有餘,「自認貧窮」員係虛偽;後者死充大頭鬼就要一直充落去,輸人不能輸陣,更不應「自認貧窮」。
//青年人的消費能力比成年人高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若條件許可, 誰人後生不好名牌物質奢侈品?
「消費能力高」、有錢買名牌奢侈品就不應「自認貧窮」。僅此而己。
//我只奇怪為何花咁高比例在飲食上(以前多數是購物旅行或風花雪月)
//巷青大多固著喺口腔期
我都係周身靚嘢,成萬蚊一副眼鏡、萬幾蚊造西裝,六位數的手錶,仲有影音設備,兩千幾蚊一條HDMI線...我的消費都唔低,但都係「耐用品」;反而我在飲食的確員係間唔時食貴啲,大多數都係幾十蚊一餐;旅行就更加唔去,即係飲食玩樂呢啲即時消耗嘅事我就唔多會做。
縮骨遮革命時有句黃色交宣:「買樓?都唔關我事喇!」有青點儲錢法都買唔到樓,於是便用來吃喝玩樂,「活在當下」。但其實,買樓也是「耐用品」,仲有保值潛力,講以虛呢番話去慫恿有青「及時行樂」的,才是飲飲食食消費文化的推手吧!
//飲杯兜巴星//
刪除飲杯兜巴星既需求對我泥講係世紀之謎,
我去大生買樽即溶咖啡粉泥沖都香到爆
成本最多0.2-0.3
--Dogdogchi
台式扮文青,星仔扮中剷
刪除信報李道的文章的確甚有水準,在現今香港很少社評能像他以翔實數據分析香港人的種種心態和表象,寫得又貼地,更難得的是脫離了黃藍二象的政治立場,不會一味唱好/衰。
回覆刪除我想『他』可能是一眾有分量寫手的合眾筆名吧,若香港政府的智庫們有他這般水準就真係萬事大吉囉
比卡超已組成最強智庫,不過可能 level 太高,唔知手下夠唔夠實戰型的分析員用。
刪除信報 2023年3月18日
余錦賢 香港脈搏
最強腦袋聚首 人數設限免行禮如儀
政府周五公布成立「特首顧問團」,行政長官李家超委任34位不同領域翹楚當顧問。這份名單可謂星光熠熠,除了多名本地商界頂級猛人如李澤鉅、吳光正、馮國經等在席,科技界巨擘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的蔡崇信也獲邀擔任顧問。強勁的陣容不只本地薑,環球金融界舉足輕重的滙控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瑞銀集團主席Colm Kelleher亦榜上有名,學術界更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Spence。此顧問團陣容對任何一個政府來說,都屬夢寐以求。
有資深政務官憶述,回歸後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是最先「發明」這類高層次諮詢組織的人,專門招攬世界各地高手來港建言獻計。當年董生創立的國際顧問委員會,清一色是環球頂尖商界CEO,包括滙豐、摩托羅拉、西門子、蜆殼、飛利浦、美國國際集團(AIG)等。這位政務官當年亦有份支援會議,他說單是「夾期」開會已經忙到一頭煙,因為每位顧問均日理萬機,要同時抽空飛來香港出席會議,一年最多可召開一兩次。
事隔廿多年,李家超照辦煮碗廣邀環球猛人來港,要齊集這批「地表最強腦袋」,會否面對當年同一難題?有主事的政府中人直言,滙聚各路精英同時開會的確不容易,但相信特首政策組定當盡力安排,務求每次會議都有最多人出席。何況,現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疫情期間人們進行視像會議已習以為常,如有需要,特首顧問團亦會容許海外顧問透過線上形式參與。
特首顧問團一共有34人,假如每人用5分鐘發表意見,加上官員發言時間,一次會議便超過3小時。有港府高層向筆者透露,事前很多有心人主動表明有意加入顧問團,但為免人數過多,導致開會行禮如儀,故此僅委任34名顧問,而且特意分成三個不同領域,即「經濟高質量與持續發展」、「創新與創業」、「區域與環球協作」,若屆時行政長官有特定議題想召開會議,便可迅速集合相關領域人士,毋須勞師動眾約齊全員出席。
據悉,特首顧問團下周召開首次會議,外界翹首以待,留意這些頂尖顧問有哪些真知灼見,供特首參詳。假如官方節錄部分會議內容公開披露,大眾便能對顧問團的含金量有更深入了解。
我想磚家顧問同智褲又唔同,做得磚家顧問係要銜頭高學識好,講理論做Model難唔到佢但易俾人感覺太象牙塔唔夠貼地,而智褲除左包含左上述特點外,可能會包埋D接觸多D基層,了解下流行網絡生態等比較貼近民情既觀察員,好似李道篇篇文前篇係講數據分析,後篇「說準香港 自我評準」更多係講網絡輿情觀察,呢點如果你平時唔睇下FB IG連登之流係寫唔出呢D觀察的。
刪除其實阿爺雖然管輿論管得好嚴,但其實佢對輿論風向係非常敏感的,輿情觀察係中國是個非常大的議題。單用「堵」的方法只會有反效果,而「疏」的時機和尺度亦十分考究,一不留神便會成「亂」或被用來作武器。以往香港你話正苦傻白甜又好,懶惰又好,一味只奉言論自由為圭臬,完全放棄輿論陣地的經營和監察,結果到2019年俾人㩒住切到體無完膚,希望佢地真係痛定思痛吧。
森
補充末尾一句: 「管好輿論並不是收篇多幾份報章媒體做你喉舌一味唱好咁簡單的」
刪除森
//做得磚家顧問係要銜頭高學識好,講理論做Model難唔到佢但易俾人感覺太象牙塔唔夠貼地,而智褲除左包含左上述特點外,可能會包埋D接觸多D基層,了解下流行網絡生態等比較貼近民情既觀察員
刪除//管好輿論並不是收篇多幾份報章媒體做你喉舌一味唱好咁簡單的
依家我城正苦或正壇仲係擺脫不了「純猜測長官意志」然復一窩蜂地去做門面嘢,叫口號,呃 like 之類。唔揪得咁唔順我眼就係咁解。又好似國安咁,國家安全要做,但班忠誠派卻郁啲就拎把尚方寶劍來嚇人,「狐假虎威」就係呢班人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