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 星期三

新聞雜評(四百三十)

信報 2024年3月18日

高天佑 新聞點評

「包公」暫停營業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宋代名臣包拯「為民申冤」的正義形象深入人心,獲讚頌為「包青天」,其故鄉河南開封甚至設立「包公祠」進行供奉,香火延續六百多年。然而,該祠自上周六起「暫停開放」,據說因為近期太多人前赴「申冤」,相關片段在抖音、B站等內地平台上瘋傳。這亦反映內地在經濟放緩下,民間各種爭端頻發,當局「維穩」壓力愈來愈大,民眾循既有渠道難以申訴,唯有向包公求助,起碼換來心靈安慰。

民間頻申冤 關祠免麻煩

說上周末,開封包公祠門外有大批民眾「摸門釘」,只見該祠入口被圍封,前方豎立一塊告示板,宣告「因施工維修」,由即日起「暫停開放」。從圍欄的罅隙望進去,更可見到原本放在正殿的包公像亦已移走。

事實上,早於幾日前,內地「知乎」論壇上已有網民發帖,表示擔心包公祠「遲早會被關閉」,沒料到這句話成為「神預言」。事緣自今年起,包公祠愈來愈「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絡繹於途,不少民眾跪倒在包公像前,向這位青天大老爺哭訴各大大小小冤情,相關視頻紛紛上傳到抖音、B站等平台,被視為可能會引起麻煩。

舉例說,假若A省有民眾向包青天哭訴「拆遷款遲遲不下發」,B省公交車司機抱怨「被拖欠工資」,C省居民則投訴地方官「貪污腐敗」,這類片段倘在網上流傳,勢必令相關地方政府受壓。由此看來,包公祠現在拉閘暫停開放,包公像也抬走了,民眾無法告狀,各地官員該可「耳根清淨」。

但從另一角度看,包公祠突然「爆紅」,恐怕亦反映民間「冤情」高漲,皆因隨着經濟放緩,社會上各種爭端相應增加。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維穩」壓力愈來愈大,看待輿情猶如驚弓之鳥,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連既有的「上訪」渠道也多阻障(有些地方政府派人專門「截訪」,務求達到「零上訪」KPI)。在此情況下,部分民眾有冤無路訴,他們只能向宋代包公精神上求助。

官員懼輿情 記者屢遇阻

不但普羅大眾「有口難言」,近日央媒記者正常採訪也遭攔截驅趕。好似上周河北燕郊大爆炸發生現場,中央電視台一名女記者在直播期間,突遭大批黑衣人強行拉走。另在本月初全國兩會舉行的經濟主題記者會結束後,有一名坐在第一排(通常只有央媒享此待遇)的女記者衝向主席台,疑似想向官員「扑咪」發問,同樣也即時被工作人員壓制及帶走。

某程度上,內地地方政府和輿情之間似乎陷入惡性循環。一方面由於經濟不景、爭端叢生,愈來愈多民眾有「申冤」需求。同時,正因民怨上漲,地方政府更需要加大力度「維穩」,但官老爺往往只是強行鎮壓不滿聲音,卻未真正解決問題,甚或反而會令情況惡化(例如民眾原本只是對單一事項不滿,被打壓後,整體上深感不公不義)。

官媒《解放日報》日前針對「央視女記者燕郊被帶走」一事發表評論指出:「此次事件儘管觀感誇張,卻絕不算新鮮。這些年,媒體記者採訪突發事件受阻撓甚至被暴力對待的情形屢見不鮮。」該文又稱:「一些官員似乎患了『輿情恐懼症』,有的地方將『出不出輿情』視作評價官員政績的重要標準……但事實往往表明,愈是要消滅輿情,愈是消滅不了輿情,甚至產生次生輿情。」講到底,任何國家及社會都難免存在爭端和民怨,最重要是提供有效的排解及申訴渠道。反過來看,倘若循正規渠道能夠合理地處理問題,又有幾多人願意「拋頭露面」、在包公像前磕頭痛哭?

灣仔包拯廟 可搞深度遊

話說香港特區原來也有一所「包公廟」,位於灣仔隆安街2號(石水渠街公園旁)。資料顯示,該廟建於1862年,緣於當時港英政府貪污風氣嚴重,產生不少冤案,鄉親父老遂為出名清廉公正的包拯設廟供奉,一來希望提倡正氣,二來讓市民有機會宣洩怨憤。

除了本地民眾進香,早年殖民地政府部分官員赴港履新時,也有「入鄉隨俗」前赴包公廟參拜,以示自己上任後定必「秉公辦事」。然而,該廟後來逐漸少為人知,香火不及以往鼎盛,或因港府先後設立了廉政公署、申訴專員公署、審計署等衙門,令市民不必再找包公訴冤。

今次開封包公祠總壇「暫停營業」,香港旅發局不妨考慮舉辦「包公廟主題深度遊」,邀請內地民眾來港參拜包公,並可透過AR擴增實境技術,提供狗頭鍘、展昭、張龍趙虎等配套玩意,讓旅客沉浸式體驗申冤過程。即使「宋朝的鍘」很難對付今朝的官,起碼可帶來精神慰藉,說不定在「小紅書」上大受歡迎呢!

1. 包公祠突然「爆紅」,恐怕亦反映民間「冤情」高漲,皆因隨着經濟放緩,社會上各種爭端相應增加。與此同時,地方政府「維穩」壓力愈來愈大,看待輿情猶如驚弓之鳥,防民之口甚於防川,連既有的「上訪」渠道也多阻障(有些地方政府派人專門「截訪」,務求達到「零上訪」KPI)。在此情況下,部分民眾有冤無路訴,他們只能向宋代包公精神上求助。

另外,仲有報導話「上訪」容易被地方公安機構安插「尋釁滋事」罪名,行政拘留多少多少天。是故「向包大人申冤」便不會被安上罪名云云。魔術師沒有在內地生活過,難以置評,但個別市民有「冤情」唔出奇,要去到一窩蜂都去找包大人申冤咁「王晶式」戲劇式,魔術師就未免帶點懷疑態度。始終年前「我們都是爻未未」、「人人都是藝術家」的抗爭模式記憶猶新,只要係對正苦有所不滿的,都走去做戲演出一番,也不是沒有可能。至於「冤情」是否屬實,有幾多水份誇大,那就真是天曉得了。

2. 官老爺往往只是強行鎮壓不滿聲音,卻未真正解決問題

轉彎抹角,又係黃人金句「不去解決問題,卻去解決問問題的人」。究竟大陸地誇官員是否真的是文中描述咁不堪,抑或又只係「都市傳說」呢?說實在的,魔術師又真係未聽過「鄉下」的親戚有甚投訴 - 就算有問題,都係改革開放初期,政策法治意識薄弱,文件往來不清不楚帶落嚟的「歷史問題」,「新問題」卻又真係未聽過(疫情時,大白為防控堵截,與小區居民發生爭執衝突等算不算?)

3. (灣仔「包公廟」)該廟後來逐漸少為人知,香火不及以往鼎盛,或因港府先後設立了廉政公署、申訴專員公署、審計署等衙門,令市民不必再找包公訴冤。今次開封包公祠總壇「暫停營業」,香港旅發局不妨考慮舉辦「包公廟主題深度遊」,邀請內地民眾來港參拜包公,並可透過AR擴增實境技術,提供狗頭鍘、展昭、張龍趙虎等配套玩意,讓旅客沉浸式體驗申冤過程。

哈哈,死都要拉埋龍獅正苦的「德政」(廉署)來講吓。如果玩得「包公廟主題深度遊」,不如玩埋「打小人套裝體驗」,一條龍服務,豈不快哉?

***

信報 2024年3月23日

獨眼

14處所下月起試行垃圾收費

垃圾收費8月1日生效,為找出實施期間問題和讓市民熟習,環境及生態局推「先行先試」計劃,選出14個處所4月1日起率先試行,選址涵蓋有業主法團的私樓、「三無」住宅大廈、私營商場、快餐店,政府物業【見表】。

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試點規模太小,建議全港免費派發指定袋,全民演練一個月以熟習運作。綠惜地球表示,政府大廈只得西九龍政府合署參與,主管垃圾收費的部門環保署也沒參與,很難予人充足信心。

環保署提交立法會議員的文件指出,先行先試期間會向試點免費提供指定垃圾袋和標籤,過程會收集運作數據及不同持份者意見,檢視其準備程度與可能遇到的問題,目標5月至6月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交代試行結果。

4. 選址涵蓋有業主法團的私樓、「三無」住宅大廈、私營商場、快餐店,政府物業...政府大廈只得西九龍政府合署參與,主管垃圾收費的部門環保署也沒參與

魔術師就唔明啲試點係點得嚟,而且其他市民、商家又無法親臨這些公屋、私樓、舊樓、商場、連鎖店等觀摩學習做法。商家都可能比較容易落寶一啲遵守 procedure,一般住客小市民遇上問題如何處理如何守法才是關鍵重點吧?至於連環保署自己都唔行 pilot run,白頭謝就未免太「死道友不死貧道」了。

垃圾徵費|先行先試下周開始 議員憂配套不足 謝展寰:對大改動持開放態度 2024年03月25日

【有線新聞】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下周一開始,多名議員指社區回收配套不足,關注是否可以如期8月1日落實計劃。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希望先收集試驗時的意見,對大規模改動和未來部署持開放態度。

政府向環境事務委員會匯報先行先試的準備工作,有議員認為現時全港回收配套不足,質疑8月1日是否適宜推行垃圾徵費。工程界(經民聯)議員盧偉國:「一個完善的回收網絡在全港九新界建立,這目標能否在8月1日達到?否則很多市民都覺得極不方便。如果把要回收的垃圾強行放在綠色垃圾袋,也絕對違反了計劃初心。」盧偉國又建議待明年「I Park1」啟用後才實施徵費,亦有議員認為試點只有十四個,規模太小。

新界北(民建聯)議員劉國勳:「2014年進行過垃圾相關計劃的試驗,也有七個屋苑一萬戶,這次公私營房屋加上來都不夠1,000戶。策略上如期推行當然最好,如果不理想的時候,你們會有什麼方案?例如繼續延期,還是可考慮分階段進行?」

謝展寰重申有決心落實徵費,但要待先行先試後再作部署,「有甚麼情況我們會決定延期,現階段還沒有試行,我們真的想看看情況,不是從一開始就考慮延期,不是這個方式。我們真的務實看如何執行,如何解決那些問題,所以我們會看結果,才看整個計劃如何部署。如果有需要大規模改動,真正的部署我們也是開放的。」謝展寰說將跟政務司副司長和不同部門再作商討,並會在5至6月向委員會提交報告。

5. 謝展寰重申有決心落實徵費,但要待先行先試後再作部署,「...如果有需要大規模改動,真正的部署我們也是開放的。」

D,話口未完咁快就戴定口盔諗住一拖再拖,正苦膠官嚟講白頭謝都算最無用嗰個,就連劉校長的「天敵」羊焗腸都要稍遜一籌!

***

政經CHAT│稱「粉身碎骨」支持23條 林素蔚車牌都暗藏「23」 2024年03月20日

【有線新聞】立法會昨日三讀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發言時稱「粉身碎骨」支持23條立法的林素蔚,在社交平台開心分享,自己座駕車牌都包含「23」數字,她形容自己「與23非常有緣」。

林素蔚在帖文中分享她坐在比亞迪電動車車頭的照片,車牌包含「23」的數字。她在帖文中表示,《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將於周六刊憲生效,除了「粉身碎骨」支持條例,更奮不顧身地繼續服務香港市民。「今晚真的好興奮,經歷了人生最重要的歷史性時刻,與大家一同創造歷史!更讓驚喜的是,原來我與23非常有緣,發現車牌號碼也暗藏23!從生活起就支持23條,愛國者治港新氣象!」

政經CHAT│自稱「愛國愛港小粉紅」 林素蔚支持同鄉文化推廣計劃 2024年03月25日

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今日開會討論「同鄉文化推廣計劃」,由政府出錢資助同鄉社團舉辦家鄉文化推廣活動,12個議員發言支持,9個都「利申」自己是同鄉社團成員。

日前聲言「粉身碎骨」支持23條立法的議員林素蔚,今日會上又形容自己「作為愛國愛港的小粉紅」一定支持「同鄉文化推廣計劃」;她作為客家人,參與同鄉活動時最喜歡食茶粿,建議政府透過家鄉美食來傳掦家鄉文化。而香港威海同鄉會副會長劉智鵬就建議政府,要求學生在手冊上填寫藉貫,加強年輕一代的家鄉身份認同。

同鄉文化推廣計劃為期3年,合共預留3,000萬元,在未來三個財政年度,讓同鄉社團申請撥款。活動形式不限,只要活動推廣家鄉文化、團結在港鄉親和促進兩地交流,並且是非牟利,就可以申請。

6. 發言時稱「粉身碎骨」支持23條立法的林素蔚,在社交平台開心分享,自己座駕車牌都包含「23」數字,她形容自己「與23非常有緣」。...又形容自己「作為愛國愛港的小粉紅」

呢位林愛國、或林23、或林小粉紅真係開創咗垃會蟻員的先河,無咗販民敵對勢力之下竟然大玩廉價拍馬屁(邊度有人要你「粉身碎骨」?最起碼尾帝都無話制裁你。)。你個車牌有「23」兩個數字都可以拎嚟講,咁2023年出世的BB是否就是天命之子?

至於自稱「小粉紅」嘛(其實有無人會自稱「小粉紅」?魔術師多數見到的都是「被稱為」「小粉紅」),在大陸可能有正面的「愛國評價」,但在我城則可以有負面詮釋,多數都你盲撐國家建制(有啲似以前蛇齋黨的角色)、甚至以愛國主義霸凌提出不同意見的人。其實呢啲議會新丁,與其諗埋啲無營養的出位言論蹭流量,不如做多啲實事仲好喇。

14 則留言:

  1. 立法會就係得把口,吹下水唔使去執行,有權冇責,魔兄叫佢地點去做實事,只會做更多冇謂嘢,例如老點試呢樣,試果樣

    回覆刪除
  2. //「不去解決問題,卻去解決問問題的人」

    哈哈,波音吹哨人就真係「自我解決」了。

    //香港威海同鄉會副會長劉智鵬就建議政府,要求學生在手冊上填寫藉貫,加強年輕一代的家鄉身份認同

    内地都只認戶籍不認籍貫多年了,因爲只有前者有實際行政意義...況且如果是新界原居民祖宗落戶香港幾百年,或者蜑家人祖上幾代甚至居於船上,籍貫寫「香港」是否政治不正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況且如果是新界原居民祖宗落戶香港幾百年,或者蜑家人祖上幾代甚至居於船上,籍貫寫「香港」是否政治不正確?
      我記得以前阿嫲話籍貫喺廣東寶安---不過我都覺得搞呢啲嘢喺冇用,啲細路只會覺得只喺一個名完全無意義

      //發言時稱「粉身碎骨」支持23條立法的林素蔚
      呢位林廿三,唔知佢喺黑暴時有冇「粉身碎骨」咁抵抗一吓呢?穎欣BB辦公室都起碼被人淋過紅油撕海報啦

      //據說因為近期太多人前赴「申冤」,相關片段在抖音、B站等內地平台上瘋傳。這亦反映內地在經濟放緩下,民間各種爭端頻發,當局「維穩」壓力愈來愈大,
      呢位伎者嘅推論都跳得幾快----一窩蜂貪得意嘅嘢不嬲都有,佢有冇聽到啲人話喺咩原因呢?可能喺家庭糾紛呢?唔通老公有小三都要入正苦數?經濟放緩搵唔到工冇錢,喺都應該去搵財神或觀音借庫啦

      //舉例說,假若A省
      呢位伎者真好嘢,偷偷植入自己幻想出來嘅嘢

      //表示擔心包公祠「遲早會被關閉」,
      就正因為多人去,有損壞或驚有損壞要關閉維修做防護有咩出奇

      刪除
    2. //我記得以前阿嫲話籍貫喺廣東寶安

      根據《維基百科》,寶安縣最早設於東晉時期,唐朝時廢止,到明朝時以故地重置新安縣,香港現全境在清朝《南京條約》前皆由新安縣管轄;到民國初年復稱寶安縣,至1979年中共改革開放升格寶安縣為深圳市,並將原本的寶安縣西北面的一處改為深圳市轄屬的寶安區,1982年,恢復寶安縣建制,隸屬深圳市,轄深圳市轄區中深圳經濟特區以外的部分(即所謂「二綫」或「關外」)。1992年,再次撤銷寶安縣,分設隸屬於深圳市的寶安、龍崗兩區,寶安區於1993年元旦掛牌辦公。2007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光明新區,管轄原宝安区公明街道和光明街道。2011年,龍華新區成立,將管轄原寶安區龍華、大浪、民治、觀瀾4街道。

      這就做成很大的ambiguity。所謂「廣東寳安」,是哪一個寳安?唔好追到明朝前咁遠,那是指明清的新安縣?清的話是三次割讓/租借香港前、後還是三次之間?不論民國和中共承不承認不平等條約,兩朝的寶安縣編制已不包括現香港範圍,更枉論改革開放後越縮越細至現在的寶安區了。萬一將來「深獨」成功--sorry我是指深圳升格為直轄市脫離廣東省管轄😁--咁「廣東寳安」就在現世徹底消失了。

      所以阿爺乾脆擺低「籍貫」的地位是對的--各地區的地名、範圍和轄屬時有更改,祖籍地是用舊名還是現名?舊名是哪時代的舊名?還有,「祖籍」追到幾耐前?就算是新界原居民,來港前從哪裏來?咁追上去,追到去五萬年前非洲的「線粒體夏娃」,咪好正字不正確?

      //穎欣BB辦公室都起碼被人淋過紅油撕海報啦

      當年民記工記好多辦事處都有被黑暴招呼過。

      //呢位伎者嘅推論都跳得幾快
      //香港報紙和內地媒體報導的東西看下便好
      //網民是誰? 可以預知維修工程嘅大不乏人啦! 然後又東拉西扯不盡不實的故事來做例子

      所以上次所謂「報導」比亞迪王傳福個仔係美籍咁無人留意的「新聞」後,我就認定《信報》係游走法律之内的軟對抗份子。内地地大物博千奇百趣都有,夾硬捉幾個小數人討論的話題都可以大把嘢寫;況且你以爲内地無鬼乎?之前已有實驗,留言問「劉德華爲何不演奸角」竟然可引來抹黑華爲的9唔搭8機器留言,就只是因爲機器探測了「華爲」二字。

      只不過嚴如朝鮮都會有反賊,總不成將國安標準無限放大,唯有容忍《信報》呢類法例範圍内的軟對抗而已;以後有類似報導,到各大内地門戶網站一搜就知道實際在内地的熱度。

      刪除
    3. //籍貫
      //啲細路只會覺得只喺一個名完全無意義
      記得小學雞年代要寫籍貫,我就係寫實安。其實依定籍貫都無乜用咯,通常只會在墓碑上見到。

      //戶藉
      戶籍當然較「有用」,功利化來看這是市民獲取社會福利的 key.

      //林廿三,唔知佢喺黑暴時有冇「粉身碎骨」咁抵抗一吓呢?

      正苦要靠呢啲人頭去圍飛,都哈知好嬲定好笑。

      //唯有容忍《信報》呢類法例範圍内的軟對抗而已

      就當係有時可以拎嚟笑吓的情緒排洪。

      刪除
  3. 魔兄,香港報紙和內地媒體報導的東西看下便好,包公祠呢單我沒有研究,燕郊個單已經被發現女記者已經在附近採訪左兩個幾鐘,係去到封鎖綫附近先被攔住,後來災場重發生第二次爆炸,唔阻止佢都講唔埋女記者已經命喪黃泉。

    講真,女記者要深入災場有咩用? 去問下現在救災指揮,甚至居民都更有意義。

    Yau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後來災場重發生第二次爆炸,唔阻止佢都講唔埋女記者已經命喪黃泉。

      有啲似幾年前在巷女要上大帽山睇結霜,俾消防制止的樣子。

      刪除
  4. //內地「知乎」論壇上已有網民發帖,表示擔心包公祠「遲早會被關閉」,沒料到這句話成為「神預言」。
    網民是誰? 可以預知維修工程嘅大不乏人啦! 然後又東拉西扯不盡不實的故事來做例子。

    //官老爺往往只是強行鎮壓不滿聲音,卻未真正解決問題
    MMM.....老美優而為之,全球典範。愛潑C坦係牢獄中就「被」自殺了

    //主管垃圾收費的部門環保署也沒參與
    謝展寰今年60有7,可能想立埋功先捨得退休。但呢壇嘢(垃徵) 到現在社會都莫衷一是,唯一共識係「正苦想收錢」。又,原來係「第二位公墓園特首」時晉升的,怪不得有種說不出的傲氣。

    //議會新丁
    見到呢D分餅人,就覺得垃圾會CUT到剩番70個都夠用啦。

    WILL

    回覆刪除
    回覆
    1. //呢壇嘢(垃徵) 到現在社會都莫衷一是,唯一共識係「正苦想收錢」。又,原來係「第二位公墓園特首」時晉升的,怪不得有種說不出的傲氣。

      今次白頭謝恐怕無咁易碌得過去。

      //分餅人,就覺得垃圾會CUT到剩番70個都夠用啦

      如果只係做人頭負責舉手的話,咁就不如取消垃圾會吧。

      刪除
  5. 以我的估計,垃圾徵費做完先行先試後,會以循序漸進式展開

    1.純商業大廈,食肆除外
    2.食肆
    3.住宅

    到時環保團體又會話太保守,無用

    回覆刪除
  6. // 資料顯示,該廟建於1862年,緣於當時港英政府貪污風氣嚴重,產生不少冤案,鄉親父老遂為出名清廉公正的包拯設廟供奉,一來希望提倡正氣,二來讓市民有機會宣洩怨憤。
    // 或因港府先後設立了廉政公署、申訴專員公署、審計署等衙門,令市民不必再找包公訴冤。

    論述似乎頗有穿鑿附會的感覺。


    // ec兄:我記得以前阿嫲話籍貫喺廣東寶安

    新界原居民及混血大家族(何東及兄弟)也用寶安。直到戰後初期,香港多數人是由大陸來,所以有不少同鄉會名字含有「僑港」、「旅港」。


    // 摩連奴兄:這就做成很大的ambiguity。

    實例:有在八十年代尾去世的親人,他故鄉在澳門以北的南屏。他自稱籍貫是「香山」,但該縣在民國年間改名「中山」,之後南屏等地又析出成為「珠海」。


    // WILL兄:見到呢D分餅人,就覺得垃圾會CUT到剩番70個都夠用啦。

    十多年前我覺得每區兩席,總共36個議員就夠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論述似乎頗有穿鑿附會的感覺。

      黃人不嬲都係拉手打四。

      //ambiguity

      退一萬步地想,如果仲可以跟到族譜,可以跟返條「根」,以前(阿公時代)地理上的地區(eg 寶安),在個人出身時跟隨行政制度,這片土地叫甚麼就是甚麼。

      //十多年前我覺得每區兩席,總共36個議員就夠了。

      如果只係舉手機器,有或無都係 don't care.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