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飽暖之前

在新聞組中,網友轉載了以下的文章:
明報 A34  |  論壇  |  天星.情色  | 馬嶽 2007-05-23天星.皇后.情色自天星以來,我一直在想這運動和香港的民主發展、社會運動和公民社會的關係。從學術角度這不難解釋。英高客(R.Inglehart)等早指出,當先進資本主義社會踏入後工業社會,年輕一代開始愈認同後物質主義(post-materialism)。隨著年輕一代在富裕中成長,傳統的「麵包與牛油」議題的吸引力逐漸減退,有關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的議題如環保、兩性、文化保育等愈受重視,令社會運動呈現新貌。放在香港的實際環境,現今香港的年輕一代成長於較富裕的環境,對「搵食」和安定繁榮的重視,遠不及以難民身分來港的一代,但特區政府用的偏偏是「發展主義」的語言,將經濟發展視為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政策的最高價值。於是每次保育運動都是一次意識形態抗爭。保育者反對的是那種「發展至上」的意識形態,於是反填海後有天星、天星後有皇后、皇后後必然有其他地標。特區政府一直沒能力說服保育者,為什麼疏導交通一定比集體回憶重要,在一輪「雞同鴨講」不得要領下,只能訴諸建制的所謂程序理性,或索性出動推土機了。皇后的營幕未拆,發生了中大的學生報情色版事件。我看到了跨代的價值斷裂。主流社會批評中大學生的人,至今都未能正面面對(可能是無力面對)一項事實:學生報的同學(可能也包括支持他們的同學)覺得自己沒有錯,或至少主流社會沒資格說他們錯。對不少同學而言,情色版的內容比每天報章的風月版、坊間很多小說,甚至網上俯拾皆是的相類內容,是小巫見大巫。如果這些都可以出版,學生報一不牟利,二不是為了嘩眾取寵,而是真心誠意為了討論問題,為什麼不可以? 有人會說他們品味不高,有人會不同意他們的道德價值,但這都應該在言論自由的前提下,由社會和校園公開討論。如果有人非議部分內容的道德和品味水平便要禁止出版,我相信現在每天報攤不剩多少報刊了。現在很多主流社會的論斷都從自己價值觀出發,先肯定了大學生有錯,但「年少無知應該寬大處理」。這包括兩個主流民主派政黨發言人,令我頓然明白為什麼很多大學生投票給長毛,因為只有社民連才屬於他們的政治光譜。另一種普遍論調是: 「既然有人批評,認句錯不就沒事了嗎?」殊不知這只是成年人在資本主義社會或官僚架構中學會的生存之道,根本沒有解決價值衝突的問題。家長們赤裸裸的權力他們都聽不見這群大學生在問:為什麼你們的道德標準和品味就是對,我們的就是錯?當大學生以公開論壇嘗試認真討論這問題時,卻被抹黑為「向公眾下戰書」。批評者從來沒有在共同的價值基礎下,和他們公開辯論(或者是沒能力辯論)哪個是適合的道德和品味的界線,最後說服不了年輕人,便只能用建制權力批鬥、「評級」或要紀律處分。這和特區政府說服不了天星的抗爭者,便兼夜出動推土機沒有兩樣。年輕人看到的不是道德的規範,而是家長們赤裸裸的權力。我們的主流社會,這個五六十歲的人掌權的社會,負責教育的高官隨意說rape,電視台選美司儀每年公然說意淫笑話性騷擾參賽者,批評情色版的報章的傳媒集團自己出版色情含量高很多的周刊。然後有一天主流社會突然「食酸梅乾就變超人」,要求大學生要比他們有高得多的道德水平和品味。這正等於我們社會街頭巷尾粗口橫飛,但卻容不下《秋天的童話》的兩句粗話。這不是偽善是什麼?有罪的人在扔石,眼中有杉的人在挑他人眼中的刺。主流傳媒的道德審判、審裁處、中大的紀律聆訊,和天星的推土機沒有兩樣,都只是五六十歲的當權者不能用理性說服時,出動的建制權力。就像小孩子問了一個家長覺得不應該問的問題時,家長一耳光摑過去說「不准問!」。對《聖經》和莎士比亞的投訴,只是年輕人對偽善的建制權力的微弱反抗。香港的跨代價值斷裂,將隨天星、皇后、情色,愈來愈闊。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究柢只是我們的,因為我們擁有權力。

魔術師認為,香港的兒童的成長環境,無疑是後物質主義:鋼琴、小提琴、非洲鼓、繪畫、游泳、珠算、心算、左右腦記憶法、公文式學習、幼稚園識小學課程、小學識中學課程、吃某某奶粉會識八大行星英文名稱及其順序,又或者會變少年股神、万刀甲、劉翔、朗朗等不一而足.所以傳媒會將某比賽「二等獎」既得主捧成「摘星少年」,而完全忽視了「獎品係某小行星的命名權」呢個綽頭;又會將因「壓力太大」而去非禮空姐的學生冠以「數理天才」之名.
香港的青少年就是生長在這個充滿物質的年代.當不同形式的「興趣班」、「補習班」、行到邊打到邊既遊戲機,中產老星,MK 24小時老麥,三仔四仔無格仔到處唾手可得的時候,他們會將這些「物質資源」視為理所當然,而他們當然亦不知道,支持他們去獲得這些資源的,就是包括打工皇帝中產白領藍領的廣大的「勞動階層」.
當大學生會像中小學生一樣玩「襲擊」性器官為樂的Happy Corner,以送安全套為名的問卷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不只信報林奕華所寫的「被性壓抑的大學生」,而係因為對讀完大學便要踏足社會的大部份大學生而言的「徬徨無助」.一向都順風順水的成長,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事都有父母作主的年青人,他們一向都「拒絕成長」,你叫他們怎樣去接受將要「賺錢養家」的事實?
所以,有些年青人會以hea渡日,有些則會未學行先學走的一頭栽進中產式的Lifesytle又或者Quality of life裡,去保育,去反建制.

保育者或反建制者呢類社運人,最緊要係「身份認同」,而刻意將自己邊緣化.只有五、六十年歷史的碼頭會是古蹟,縱使他們從不(或甚少)踏足,還有營業十年既吉吉島,亦足夠令他們有「集體回憶」.把自己打造成弱勢社群,可以令自己更有凝聚力去對抗權力者的「統戰」,所以便沒有「做二五仔去篤上莊」的編委.
在聽見社運人士口口聲聲反思、抗爭和衝擊的時候,我也會「反思」一下:「佢地除左訓街,遊行,抬紙棺材,搞對抗之外,有乜野做左係對社會有建設既?」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這些社運人士又有無「實力」去為他們那些「後物質主義」的理想奮鬥呢?他們在「公民抗命」的時候,有無坐牢甚至犧牲性命的覺悟呢?在面臨刑責的時候,又會唔會自己負責籌錢去打官司呢?
我不反對挑戰主流大眾和權力,但如果唔肯犧牲,如果佢地口中既所謂「反思挑戰」並唔能夠化成實質結果的話,咁「反思挑戰」只係吹水的代名詞,一切都只係空口講白話而已.
我在想,社運人士究竟知不知道,提供養份給「後物質主義」社會的,就是他們鄙視的那些「發展主義」者呢?
正如脫苦海所言:「未嘗飽暖先思淫慾.」
我就「厚道」少少:「少年不識愁知味.為賦新詩強說愁.」
2007/05/23 14:26:56

3 則留言:

  1. d字咁細又斜

    點睇呀


    我自己去forum到download

    回覆刪除
  2. 時下d 青年人又真係幾抵死

    所以作為勞動階層,應該逼到佢地個個失業,飯都無得開

    咁就知道咩叫愁滋味
    最好跟手餓死晒拿去堆田,化作春泥更護花

    夠晒建設性

    回覆刪除
  3. Off Topic

    明報轉載情色版暫列不雅

    http://hk.news.yahoo.com/070523/12/281f7.html
    嘩,咁會唔會人去sina投訴依個blog,ban鬼左呀?! XDDDD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