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

按下不表

話說早前有出版社來郵並留言「誠邀」魔術師出書,魔術師不明所以,原來係「湯財介紹嚟嘅」(見《當波叔揸住個波留言)。其實魔術師多年前都曾經趁住 Angelababy 出寫真 blogger出書潮自資出過一本「網誌匯集」娛人愚己(淨係校對改字都花了不少時間,仲要搵地方儲存賣唔出的實體書存貨,真係浪費金錢又唔環保);今次再提,真係要考慮再三,畢竟錢銀事小(係人都知我城出版界的分紅,對作者係少得幾咁可憐),精神心力損耗事大。
(網上圖片)
首先,魔術師雖然唔係工資奴,返嘅都只係風流工,為的都是打發下時間,又有得同世界各地的同事溝通(雖然大部份人都係蠢蠢地有時都會激氣,但只要唔放上心,其實係可以將職場蠢事當成係笑料睇),但每天點都要花上若干返工、交通時間,與及體力;仲要加上每天的記帳習慣,覆檢投資策略,寫 blog 習慣等,只有星期六日有空閒時間;而且周末仲有可能有其他活動例如風水實習、睇碟、與親戚朋友同學聚下(幸好魔術師是男的,沒有「經期隊長」這回事)、以及家居維修等等,要騰出時間來寫書,實在是難以抽空。想到這一點,魔術師倒也佩服出書當食生菜的偶像博客,不知他是如何管理時間的。

其次,更重要的就是內容。出版社就提過,認為魔術師的「資產配置」系列文章很「有趣」,但說實在的,魔術師自己就不知道「有趣」的地方在哪裡。如果係魔術師的長期讀者,就知道伊謝爾倫的文章是如何的「雜而不純」:由投資理財到音樂分享、影評、時事點評、思辯練習、職場見聞、風水命理、室內設計、故事創作、消費心得...等,基本上乜都有,所以魔術師網誌不是財經 blog,魔術師自己就更不是財經博客,亦不是業內人士,論相關學歷最多也只是考過了三個 level 的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CFA) (見舊文《是日放榜2009》)而已,HKSI Paper 1 更加是得啖笑,故此如果扮專業投資者出書,那就真是貽笑大方了。

學似出版社話齋,如果係講資產配置的話,魔術師的概念,就只是停留在池兄《有波幅冇升幅,照樣贏到甩轆》一文中有關 Shannon's Daemon 的應用,也就是魔術師一向奉行的「股票:商品:房託:債券和現金=35:2:28:35」的規律。至於如何得到這個比例、是否能夠利益最大化、為什麼比例不是隨市況而變等等問題,魔術師作為一個半桶水的業餘投資者,實在達不到這個專業程度去作任何回應。最多,魔術師只能夠話,對業餘投資者來說,固定比例可以減少時間和精神上的損耗,無需勞心勞力去「計到最好」。而個比例係幾多比幾多,則每人不同,很視乎當事人的收入(不論是工資奴抑或是小資產老闆)和支出、家庭經濟負擔、個人心理質素等等而定。例如對於C9王國的網友,大部份人都抱持住「血汗錢唔輸得」、「養家養細路的錢,完全不能接風險」、「賺餐買餸錢」的心態,那麼莫講話魔術師的資產配置比例,就算係定一個1:99(股票:現金)的投資策略,要佢地定期執行,其執行力與心理質素依然成疑。所以,基本的道理(心法)實在很簡單,要重覆咁寫成一本書,實在不是一件易事;就算是做到了,也有點「呃稿費」(古龍的一句一段就高招得多了),欺騙讀者之嫌。

魔術師的另一「特技」,就係獨孤求敗式的「一招殺敵」;而不幸地,「一招殺敵」也是很難教的。想當年,由於見識了保險經紀是多麼的「信唔過」(見《保險師兄》),故此有幸沒有上過101投連險的惡當(見《101Plan》),而是由經銀行月供基金做起(當時還沒有月供股票這產品提供)。到後來自己「懶聰明」的想到了月供基金(理論上)的「複式回報」,其實可以由初中學過的 Sum of geometric series 計出來,只是當時學校只教公式,沒有教過生活上的實際應用而已。到魔術師真正見到有正統課程教這條公式的應用,竟然就已經變成了「年金公式」,在 MBA 的財務課程 (可能 BBA 都有教,不過魔術師本科是唸物理的,所以 BBA 課程教甚麼就不得而知)及 CFA Level 1 的基礎知識章節有提及。
不錯,「一招殺敵」說來簡單,但其中包含的就是一些硬知識的功底,與及對這些硬知識的理解、融會貫通,與及應用在解難層面的能力,而這些「能力」,除了取決於個人對投資呢一方面有無悟性,有無心想去學想去識就更為重要(好多人問問題只係為了做伸手黨,又或者是想「證明人地唔識」(見《社混仔的美好時光留言))。由於硬知識是 textbook knowledge,由初中數學到大學中學或 CFA Level 1的基本會計學原理都會有教,仲有加上唾手可得的網上資源,要自學實在不難;所以寫書講硬知識未免與市場重疊,教「活學活用,融會貫通」又唔係咁易,亦唔係咁多人有興趣,普及性成疑也。

最後,「一招殺敵」的另類用途,就係配合思辯方法,與及 attention to details,去分辨坊間那些有關價值投資、零成本投資法、月供股票、左遮右遮的飛機大炮組合、極高回報的保險回報等等投資心得和推介是否合理,有無誤導,拆解思考誤區及誇大的廣告口吻;又或者係一些較生僻的知識(例如帝股報稅、退稅)等等。這些知識無疑都是值得學習和分享的,但一來題材是否足夠寫成一本書,呢個係第一個問題;另外「斷人衣食,等於殺人父母」,這些敏感提材,間中提下當笑話分享尚算可以,如果結集成書,那豈不是有如年前那位「踢爆魔法」的蒙面.真.魔術師一樣?畢竟,又蠢又貪的港豬,將「血汗錢」進貢給乜 sir 物 sir,開班大師、食X達人等,正是僅次於馬屎撈金字塔的「食物鏈金字塔」的體現。凡人貿然打破大自然律法,只怕會遭天讉呀!
(網上圖片)

畢竟,一般人都迷信「權威」的習性,另類聲音,是很難被接受的。就正如舊文《被動收入股息零成本乜乜乜》的留言所提及:
不是財演做得有多好,而是群眾自己選擇相信並接受財演的一套,因為那一套聽起來最簡單、也最舒服,而是否正確則根本無人理會。
這就是和「你相信的,就是真相」(見《《全民目擊》(Silent Witness)》:由綠帽女友揭開蝗國大媽大鬧我城法庭之謎》)的說法,不謀而合吧。

***
伸延閱讀:
池兄:有波幅冇升幅,照樣贏到甩轆
《全民目擊》(Silent Witness)》:由綠帽女友揭開蝗國大媽大鬧我城法庭之謎
社混仔的美好時光
當波叔揸住個波
被動收入股息零成本乜乜乜
And then you do the math
逆工管思維(十九)之計算投資組合回報(self actualise篇)(2nd edition)
會計人生(四) - 點解阿sir係阿sir
是日放榜2009
平均迷思(2nd edition)
101Plan
保險師兄

29 則留言:

  1. 魔術師倒也佩服出書當食生菜的偶像博客,不知他是如何管理時間的。

    呢個point好岩, 我都好佩服佢出文與出書既量可以咁大.

    回覆刪除
    回覆
    1. 返工之餘仲要出(空氣)文、(hea)回應、出書、開講座、搞飯局、四處供稿、有時上下電視,更難得的要親子做好爸爸,論魄力魔術師真係自愧不如了。

      刪除
  2. 有人出書為分享,有人出書為傳達知識,有人出書為名氣

    有人睇書為心安,有人睇書為找求知識,有人睇書為潮流

    百貨應百客。

    出版社肯漁翁撒網試唔同題材,已經比不斷重覆相同類型好。

    講資產配置,黃元山林本利呢D前投行和教授級都寫過,但事實上內容非常表面。可能好似魔兄所講,理論容易,實踐困難,而且真正分配比例每人都唔相同,無得直接講出嚟俾人照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出書教人將同一件事不斷重複,化繁為簡,本書就變咗心靈雞湯了。組合再平衡、月供指數基金,好多人都寫過,但真係跟住做嘅人應該唔多,其實都無乜好寫,唯有係如何分配資金係可以分享,但你都無條件分享了。

      刪除
    2. //百貨應百客

      其實買賣雙方的目的是什麼,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賣家的貨品有無誤導成份(弊少?怪不得有人相當「不滿」商品說明條例),有無將事實的全部呈現出來(例如回報與風險)。反而乜 sir,擺明出bog出書寫(作)個案都係為了招生意,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夠哂銅臭夠哂真小人,反而比那些猶抱琵琶半遮臉的做法爽得多。

      //出書教人將同一件事不斷重複,化繁為簡,本書就變咗心靈雞湯了。

      所謂百貨應百客嘛。好多人都只係需要「面嗰浸」,以為自己識,自我感覺良好就算。好似乜乜居士運程書咁,大把無知婦孺買來睇又信到十足十,周圍向人推薦,但問到居士基於什麼道理作出如此推測,能夠答得上的,又有幾人?

      //真正分配比例每人都唔相同,無得直接講出嚟俾人照抄。

      的確如此,無得抄嘅嘢(例如資產配置比例),係唔會有人留意的。相信跟教育制度只重model answer不重原理(明原理便能舉一反三,活學活用),傷民也不習慣自行去找資料解難應用(反而盲目相信上堂 training 這一套)有關,這也應該是傷民的悲哀吧?

      //真係跟住做嘅人應該唔多,其實都無乜好寫

      無錯,計數容易執行難,所以人就需要心靈雞湯,為自己的作為或不作為(「這不是我的能力圈」)找個開脫。

      //如何分配資金係可以分享,但你都無條件分享了。

      有人話「有無料唔係人地話的,自己知就得」,魔術師不敢苟同;相反,記得任志剛在某訪問中曾提及「自己有無料,係人地講嘅,唔係自稱的」。獨孤求敗也是「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才有「劍魔」的稱號;而不是有如《龍珠》的撒旦先生一樣,自吹自擂自我感覺良好的「上電視英雄」。

      刪除
  3. 一直好奇魔兄是如何得出股票:商品:房託:債券和現金=35:2:28:35」的規律,是否可抄考:)

    後來想到 但魔兄的比例應該是財務狀況+年齡+心理+多年實際操作多種因素所總結出來,一個比較合適自己資產配置。

    別人的配置,參考是可以,直抄的話,卻有點不論不類,用計劃A去追求計劃B的結果。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後來想到 但魔兄的比例應該是財務狀況+年齡+心理+多年實際操作多種因素所總結出來,一個比較合適自己資產配置。

      理解完全正確. 主要就是依據你的家庭狀況, 財務狀況, 收入與支出, 要幾多備用現金, 希望有幾多每月收息 等等, back ward calculation 計算出自己需要的 現金和房託的 absolute value, 再化成與可投資資金的百份比; 其餘股向商品都可以咁樣理解, 例如你可以接受到幾多較大風險的資產, 和無息齋等的商品等等.

      刪除
    2. 謝謝分享,之前我在想這個「魔術比例」可能是倒推而來的,果真如此。

      刪除
    3. 嘻嘻,聰明人自能理解 XD

      刪除
    4. 自問股齡尚淺,未經歷過大股災,所以好奇一問,如果大市突然去到不合理高地(eg 恒指4萬5萬點),魔兄依然會跟住固定既比例做rebalancing?
      雖然話無人知高位係邊,但市況太誇張時應否暫時調高現金或短債比例,割和青先?

      刪除
    5. 不會, 機械式操作是 user condition based, 依比例re-balancing正好抹殺了自己的情緒,與及猜度後市的可能性.升市將股票變現金 (eg 40:2:28:30 -> 35:2:28:35),跌市現金變債劵 (30:2:28:40 -> 35:2:28:35), 已經係 re-balancing 的功用.

      投資比例只會在財務狀況有變(例如退休,或減工,或多了負債)時才會改變,而唔係跟大市或市場情緒.

      刪除
    6. 明白,同我理想中割和青既想法不一樣。
      但機械式既操作的確較簡單,省時,最重要係免卻情緒因素,確定性高。

      刪除
    7. //我理想中割和青既想法

      不明白閣下「理想中割和青既想法」是甚麼. 是市況大好便忽然將投資比例降低? 這樣做就不是機械式的資產配置, 而係隨著市況炒了.

      現假設只有80萬元盈富和20元現金(資產配置比例80:20), 市況大升, 一個月後盈富市值升至100萬, 總資產就是120萬, 維持 80:20, 就係要持有 120*0.8=96萬盈富, 24萬現金, 即是自動割禾青4萬元. 如果你忽然將比例轉成20:80, 那就是隨心而做,沒有紀律可言了.

      刪除
    8. 明白魔兄所講無紀律可言既問題,機械式rebalance 方式,的確可以自動take profits,達到低買高賣,但我一直諗有無進一步改善既可能。

      股市有週期性(只考慮大週期, 例如87,97,00,09股災),如果股市疑似去到週期尾聲,是否應該暫時調高短債現金等防守性資產比例。

      魔兄既例子(80盈富:20現金),當盈富下個月升到200萬,機械式操作沽出24萬(200-220*0.8)。
      Realized profits 24萬,unrealised profit 96萬(200-80-24)。如果最後盈富跌返落黎,unrealised profit 只係鏡花水月。

      機械式rebalancing 如果可以加上彈性調整,或者可以係股災時避過一刧,保住大部分unrealised profit?

      如何決定股市走到盡頭是個難題,暫時只想到以近10年PE做粗略估計(例如恒指PE最高大約19, S&P最高PE大約25)。當然,為何只用PE, 為何用歷史10年而不是20年,很難有正確的答案。

      以上想法都只係brainstorm下,股齡尚淺,未有機會在大股災中以實際操作驗證。

      刪除
    9. //如果股市疑似去到週期尾聲,是否應該暫時調高短債現金等防守性資產比例。

      因為你始終放不開對股市走勢的猜度,經常想 optimise.

      //unrealised profit 只係鏡花水月。

      如果你估錯了,過早 take profit(例如由80:20 變成 20:80),大市升到你唔信,你又會否又再將比例調回80:20?假如是,則所謂「資產配置比例」,就變成只是為自己猜測後市服務的工具,毫無獨立性可言了。

      //機械式rebalancing 如果可以加上彈性調整,或者可以係股災時避過一刧,保住大部分unrealised profit?

      所以,這是一條邏輯上矛盾的問題。依比例調整,就係為了排除所有主觀因素和猜度,放棄了猜中的回報,同時也避免了猜錯的風險。

      正如上文所這言,每個人的比例,可以由自身的財務狀況、家庭狀況、收入開支、避險心態等計算出來,你自己應該就是最清楚自己的人,出錯機會較少;反之,市況表現受市場情緒、政經新聞、環球利率、熱錢流向等因素影響,都不是你可以控制的事。哪一樣較容易處理,不說自明。

      刪除
  4. 我就好想有人搵我出鹹書呀!嘻嘻!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佛爺你可以投稿去出版社幫寫真寫side story, 嘻嘻!

      刪除
  5. 前幾年問過魔兄資產配置問題,只得到說各人的財務狀況、年齡和目標唔同。至於如何得出股票:商品:房託:債券和現金=35:2:28:35」的規律,我就唔明嘞。經過網上自學,終於「悟」出現在的4:3:3陣式 😄 https://edwardyuinvest.blogspot.com/2019/03/20190314-4-3-3.html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心目中的股票理想陣式是4-3-3:盈富基金-領展-其他(中電、恆生、港鐵、港交所、置富、港燈、恆基)。
      //後記:我的股票比例是110-年歲,即大約45%。

      人家的投資足球陣4—3—3是10隻股票,4防守(收息型)3進攻(增長型),不過中場的3代表甚麼就不得而知,可能只是綽頭罷。

      余兄將之改為由防守:攻守兼備:進攻40%:30%:30也無不可,無限選股,有點像我的資產配置。你說股票比例是45%,即是以上的4:3:3只是閣下流動資產的45%,那麼餘下的55%都是現金或債劵?

      我的看法跟你不同,我的35:2:28:35是全包的,現金及債券方面已包括備用現金,換言之全部的流動資產都可以用。

      刪除
  6. 同意資產配置係好個人既分配比例,每個人願意承受風險既程度都唔同,好難一概而論。所以我唔敢同人講自己既槓桿比率,之後人地跟出左問題,就唔太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唔敢同人講自己既槓桿比率

      我覺得最多係講有或無做槓桿就夠,以免誤導, 至於實際槓桿數值, 就跟個人決定, 不需要明言.

      例如乜sir, 成日話債基ABCDE餐有幾十%回報; 但其實回報是來自槓桿(即疊增),不是來自債基本身. 完全唔提槓桿比率, 實有誤導之嫌.

      刪除
  7. 好似我無同你講,我本書寫老千股,原本是但想專欄結集,後尾發現唔得

    現在我一樣忙到頭痕,唉。賣書確實賺唔到錢,但如果寫政治或許更唔賣得書。

    你真是寫本寸下人,已經好好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本是但想專欄結集,後尾發現唔得
      //我一樣忙到頭痕

      這就是我對出書有 hesitation 的原因。

      //你真是寫本寸下人,已經好好賣

      可以講破解話術,例如「財演、經紀不告訴你的話術」,而要破解這些話術,先要掌握基本的數學、財務知識、思考方法、語理分析等等,由理論到應用到實際舉例,都可以寫,不過要寫一本嚴謹之作,工程就十分浩大。

      刪除
  8. //現假設只有80萬元盈富和20元現金(資產配置比例80:20), 市況大升, 一個月後盈富市值升至100萬, 總資產就是120萬, 維持 80:20, 就係要持有 120*0.8=96萬盈富, 24萬現金, 即是自動割禾青4萬元. 如果你忽然將比例轉成20:80, 那就是隨心而做,沒有紀律可言了.

    逆向思維:
    市況大跌, 一個月後盈富市值跌至64萬, 總資產就是84萬, 維持 80:20, 就係要持有 (64+20)*0.8=67.2萬盈富, 16.8萬現金, 即是自動補倉3.2萬元.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資產配置按比例定期 rebalancing,就會自動達成升市獲利,跌市買入的行為,永不 all in/all out,一切只要按既定程序做,就自然搞定。所以我也不明白甚麼叫「割禾青」。

      刪除
    2. 如果當初開倉時,比例定得很正確,則割禾青時機是幾乎永遠不會來到 XD

      刪除
    3. 同意呀!所以我每個月大都是微調,實際上要大動作調整資產配置比例的情況,大都是與自身經濟情況有關的,而不是跟市況有關。

      個人覺得,投資者要戒除「割禾青」的心態,不要猜度後市是否到頂(或見底),否則好容易左一巴右一巴。而要練成這樣的習慣,一定要習慣持倉,見慣大場面,咁先可以鍛練到穩固的心理質素。

      刪除
  9. 哈, 我也是因為投資而被迫重溫了好多中學數學算式和excel function
    當中印象中最難既, 係計算做定期複利利息之下, 港美匯率差距要用幾耐時間回本, 同埋要做幾耐美金定期才能憑息差追平港元定期, 呢啲application阿sir如果當年拎出嚟教埋, 上堂肯定精神好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港美匯率差距要用幾耐時間回本, 同埋要做幾耐美金定期才能憑息差追平港元定期

      加減乘除計 formula,活學活用,教起來有趣味得多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