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3日 星期六

股場賭博

在網上新聞組和討論區,或者是身邊的親戚朋友,好多時都會將買股票視為賭博,我不以為然,故嘗試將舊文更新再論述之.

我認為「賭博」是種「有意識去冒一些非系統性的風險」的心態,而且結果是勝是負,運氣佔的比重會較技術多.這個定義上否定「對不確定的將來做決定」就是賭博的論調,而這種論調也是經常會在股場聽到的.例如我勤說某友人不要亂買「number」,說這是賭博行為,某人不服氣,卻說:「你咪又係賭?唔通你買匯豐便是因為知道佢下一刻係升定跌?你行出馬路都唔知有無車墥過來啦,過馬路咪又係賭!」

上述論調便是「對不確定的將來做決定」就是賭博的實例,基本上是可以無限放大到生活上遇到的任何事:你吃飯是在賭不會被哽死,你上廁所是在賭不會在廁所滑倒,你不上廁所是在賭不會患上膀胱炎,甚至乎你呼吸也是在賭不會吸入毒氣.根據如此無限放大的定義,無人能確定將來的事,所以你做任何是都是賭,賭博便可以精確地形容一切事情.用統計學的語言來說,將「xxx便是賭博」當成一個hypothesis,若根據「對不確定的將來做決定」就是賭博的定義,那麼這個hypothesis的confidence interval會無限大,type 1 error接近0,但type 2 error卻接近1,即是power of test接近0,也是說根據用這個賭博的定義去介定事物,根本便是廢話,而「賭博」一詞亦變成毫無意義.

所以我會認為「賭博」是種「有意識去冒一些非系統性的風險」的心態.我會先假設一個「樣板人」做基準,這個樣板人會盡量去減低系統性風險,例如他過馬路時會遵守交通規則,也會看清路面情況才過馬路;他上廁所也會留意地面是否濕滑;他買股票會做好分析研究和分散投資.問題來了:「為甚麼樣板人要冒買股票的風險?為甚麼他不存款在銀行便算了?」我們知道有選擇便有機會成本,面對不確定的事便有風險,理論上均可用預報回報來排序.倘若「樣板人」計算過買股票的預期回報會較存款的回報大,即是存款的機會成本較大,在追求最大效益的前題下,買股票而不存款的理由便很明顯了.

再舉例,對一般人來說,賭場設的規則都是對賭仔不利,在賭局中運氣所佔比重愈大,其結果愈接近normal distribution,結果可想而知.當然,若果有些職業賭徒可以聽骰或者記牌,能用技術取代運氣,那麼這止人已可進身為「投機者」了.

其實從觀察所得,在股場裡「故意去冒險」的人大有人在,完全是碰運氣的卻未必很多.現在資訊氾濫,好多人都學FA,TA了,會自己分析(學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單靠聽一些「路邊社」消息,或者人云亦云的盲毛開始減少了,這也是很好的現象,大多數會分析有策略的炒家都自稱自己賭股,其實都只是謙稱而已,可能是為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吧!

2006/09/22 16:39: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